35第六章 宋辽金元美学
- 格式:ppt
- 大小:18.99 MB
- 文档页数:79
中国美术史知识要点(五代辽宋金元)麒璁(韩洞)说明:这篇资料是依据邵彦教授的课堂讲授为基础编的。
书法与工艺美术暂时没有编入。
这篇资料文字较多,是本学期知识通览。
非常感谢各位同学共享笔记,这才能完成这篇资料。
因为这个做的挺赶的,麒璁最近又一直头晕得很厉害(当然我一直是要死要死的节奏),所以内容有疏漏多多包涵......建筑与雕塑平江图现代苏州(旧称平江府)的古代城市地图。
这里是一个地方政治中心,是两重城。
这也是南方的重要城市,很多地名现在还在用。
燕云十六州处于辽和北宋之间,是后唐和后晋之交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其在军事上十分重要,为此有两位中原皇帝死去。
这一地区属辽,但汉文化保留较好,属于汉文化地区。
在十六州以北的辽地,也受汉文化影响。
代表有大同宣化张世卿墓的十二宫星象图,有传统汉元素、佛教元素、西方元素。
2.26寺观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辽统和二年(980)。
外看两层,中有夹层,实为三层。
内有一尊巨大的观音造像(16m 高),直通三层。
建筑有较强的唐代样式,斗拱巨大,出檐硕大,柱子低矮粗壮,悬唐式竖彼匾。
现四角支柱是清代后加。
大同薄伽教藏殿(辽)内雕塑内有经橱,有模仿木构建筑的装饰,称为“天宫楼阁”。
该寺是皇家寺院。
二仙观道帐,山西晋城,北宋道帐是神仙上方的遮冕。
太原晋祠圣母殿及鱼沼飞梁,北宋建筑有一定的唐代风格。
鱼沼飞梁是木石混合结构桥梁,上桥面是石材,水面下是木材。
河北正定隆兴寺唐称龙藏寺,有隋代的龙藏寺碑。
现存建筑是宋代始建。
其摩尼殿是从檐歇山顶式。
入口处有两个抱厦,四面皆有抱厦。
抱厦及殿内都有壁画。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南宋其歇山顶边檐更斜,飞檐向上飞得更厉害,有窗户,是典型的南方风格苏州玄妙观三清殿,南宋晚清重修。
补间铺作由一个变为两个,也是宋元式的。
佛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外看五层,实为九层。
六面塔身,楼阁式。
此塔距今千年,几次修整但外形未大变,几次地震未倒。
全身木质,内有覆斗形斗拱。
第六遍辽金元文学(一)辽金文学6、金代文学分期(1)初期发展阶段,金开国后不久,“汉化”的程度就超过了辽。
占据金初诗坛的,几乎全是由宋入金的作家,这种“借才异代”的现象,不仅加快了女真民族的文明进程,也使金源文学的发展得以启动,是为金代文学的初期。
(2)中期繁荣阶段,金大定、明昌年间,金代文坛出现了“国朝文派”,金诗的发展进入了自具风格的时期。
(3)在民间则产生了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这是金代文学发展的一个繁荣阶段。
(4)后期衰落阶段,金朝南渡后至亡国,是金代文学发展的后期。
因国运衰败,时危势乱,诗人作品里多感慨悲壮之音,但诗学颇盛。
7、金代作家组成金初文坛的作家,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由辽入金的文臣,如韩昉、左企弓、虞仲文等,很少有作品流传;再就是由宋入金的文士,他们入金后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比较多。
清人庄仲方在《金文雅序》中说:“金初无文字也,自太祖得辽人韩昉而始言文;太宗入汴州,取经籍图书。
宋宇文虚中、张斛、蔡松年、高士谈辈先后归之,而文字煨兴,然犹借才异代也。
”这借才异代说,揭示出了金初文学的起因及其性质。
8、金代各期主要作家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是金初诗坛的代表作家,他们都是由宋入金的士人。
(1)宇文虚中是金诗的奠基者,但他的诗中充满了眷恋故国的情绪。
他以深挚的笔调,抒写去国怀乡的哀愁和感慨,有一种前强烈的恋宋情结。
这几乎成了金初诗歌特有的感情基调。
(2)吴激的诗也以故国之思和故国之恋为基本主题,但主要以词名世。
其最受人推崇的作品《人月圆∙宴北人张侍御家有感》,虽多概括和化用唐人诗句而成,但裁剪点缀巧妙,写得自然流转,宛若天成。
(3)蔡松年也主要以词名世,与吴激齐名,并称“吴蔡体”。
名作《大江东去》,写寄怀林泉的归隐之情,词风清丽闲雅,无激愤语,但词中曲折透露出来的感情却十分复杂。
蔡圭、党怀英、王庭筠是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真正的金代作家,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被元好问归为“国朝文派”。
中国全史-060-宋、辽、金、夏艺术史《中国全史》060/一百卷史仲文胡晓林本卷提要本卷为宋、辽、金、西夏艺术部分,共分八个部分,阐述宋、辽、金、西夏在绘画、书法、工艺美术、建筑、雕塑以及戏剧、音乐、舞蹈、杂技等方面的发展史况。
又以宋朝为主,并侧重绘画和书法这两种主要的、最能映射出时代文化之光的艺术形式。
在表述方法上,则以时序为经,以艺术家的活动和成就为纬,勾画出这一时期各种艺术的活动风貌和流变轨迹。
宋代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由中古向近古过渡的重要阶段,这期间的艺术在内容、形式及风格上都有着这一时代独特的品性和价值,它为后来各朝各代的艺术发展提供了优秀的典范和宝贵的启示。
一、宋辽金夏艺术概述公元960年初,五代后周禁军首领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推翻后周政权,结束了五代的封建割据局面,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宋。
宋王朝在加强中央集权保持社会安定的同时,在恢复经济方面推行了许多新政策,使中原的经济、文化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商业、手工业一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景象,并极大地促进了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兴旺与进展。
为适应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艺术与群众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了。
如城市建筑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寺庙壁画和雕塑开始趋向于适应一般市民的欣赏爱好,供人欣赏的案头摆设之类的小型雕塑深受青睐并有了显著发展;年画等节令性绘画正在兴起;工艺美术的样式更为丰富,生产技术与规模皆远非过去可比。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和北方民间窑系的飞跃发展则更为突出地显示了当时工艺美术的造诣与成就。
是宋代由太祖赵匡胤起,几乎诸朝皇帝都热心文艺、笃好书画,统治阶级及上流社会的爱好习尚,也促成了宫廷美术与士大夫美术的活跃。
除宫廷、贵族、显官沿袭唐以来的旧风,大量收藏古画,并以古、今绘画为宫室陈设装饰外,绘画也更广泛地在不同阶层中普及。
从大量的宋人的诗文、题跋、笔记中可以看到,士大夫、文人收藏古今绘画或为之题诗作跋的远比唐代多,以致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宋辽金元文学第一章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与北宋前期文坛0、宋代的社会特征与两宋诗文大观历史上的宋朝分北宋、南宋两个阶段,这是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异常尖锐复杂、内忧外患又十分强烈而多灾多难的一个时期,尽管如此,中国文学在这一时期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表现了显著的特征。
首先,宋代的社会面貌有如下特点:1、边患的无穷与文臣治军;2、科举制度的完备与文人的依赖性;3、政局的相对宽松与士人生活的考究;4、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趣味的膨胀;5、儒学的“内转”与学术理性。
其次影响到宋代文学,表现出如下特征:一是文风上有所转化,宋代文学由抒情性渐次转向以议论为主,富于理趣;二是文体上形式多样,前代已有而在宋代长足发展的就有诗、词、散文;而词更是宋代的标志性文体,其他还有新起的话本、戏曲、诗话、词话、笔记等等;三是成果丰饶,宋代文学总体上看有三多:作家多,作品多,流派多。
仅据《全宋词》,就载有词人1300多家,词作近两万首,比唐五代词多出近十倍;宋代诗人也有11000多人,诗作20余万首,是唐人的四、五倍;宋代前后出现的西昆派、江西诗派、江湖诗派、四灵诗派、辛派、骚雅词派及晚唐体、半山体、后山体、东坡体、山谷体、易安体、诚斋体、稼轩体、白石体等等,更是“判然分途,各极其妙”。
四是特色鲜明,先就宋诗来说,古人云:“宋人生唐后,开辟真难为。
”但宋人到底把诗做出了特色,一般来讲,唐诗主情韵,宋诗“尚理致”;唐诗恢弘壮阔,宋诗精致凝重。
宋诗更多“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
再就宋词来讲,可以说词是兴于隋唐,成于五代而大盛于宋的一种文体。
探其究竟,主要是唐人尚未及占领而宋人又有意别开一途;同时“词以言情”,宋人在诗里不善抒情,便将情移到词里。
故而宋词堪称我国抒情文学又一奇观。
宋代散文更是取得了比唐代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成就,光就唐宋八大家讲,宋人就独占其六;在思想内容上,宋文一是多以讲学为目的的言道之文,富于哲学性;二是多以论政为目的的政论之文,有时代性;三是多以记录见闻为目的的笔记之文,具趣味性和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