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文学与多元文化的融合
- 格式:pdf
- 大小:220.58 KB
- 文档页数:3
印第安文学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杨爱英【期刊名称】《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19)5【摘要】印第安人作为北美最早的居民,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学传统。
当代美国印第安女作家路易丝·厄德里奇的《爱之药》探讨了回归印第安文化传统、追寻族裔文化身份的主题,这也是贯穿当代美国印第安作家作品的主题。
《爱之药》分析了深受主流社会影响的当代印第安人困顿混乱的生活状态,为现代化进程中的印第安种族指出生存的必由之路,即维护族裔文化,回归部落传统,正视社会现实,融入多元文化。
从印第安文学的复兴及其发展现状来看,美国印第安文学必将成为多元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Because of being the earliest settlers of the North America, the Indians created the splendid Indian literary tradition. The studies of Indian literary traditions concern the affirmation of the starting period of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the studies of the origin of American literature. In Love Medicine from Louise Erdrich who is the American Indian author, the theme is mainly the cultural regression and cultural identity for the Native Americans. Returning to traditional Native culture is the theme that runs through the works by contemporary Native American authors. The novel demonstrated the perplexity life of the contemporary Indians influenced by the mainstream society and the way for the Indians in the modernization is to protect national culture, return to the tribe traditionand face the social reality, combine the multi-culture. Based on its renaissance and recent development,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will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multi-culture.【总页数】3页(P47-49)【作者】杨爱英【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06.4【相关文献】1.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浅谈 [J], 陈靓2.多元文化大合唱中的响亮声音——美国印第安文学的复兴及其发展现状 [J], 曾令富3.印第安文学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发展概述 [J], 孙晗4.探析印第安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 [J], 孙晗5.基于多元文化视野的幼儿文学与艺术的融合教学案例分析——以资中县S幼儿园木偶戏表演为例 [J], 张先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多元文化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幼儿园教育中,让孩子们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理念也日益普及。
作为一种有益的文化教育活动,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在幼儿园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多元文化教育旨在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早早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培养包容和开放的心态。
这对于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2. 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的主要内容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主要包括印第安传统服饰、习俗礼仪、部落故事、手工艺品等多个方面。
通过展示这些内容,孩子们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
3. 活动设计与实施在进行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的活动设计上,可以引入游戏、手工制作、民间舞蹈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乐趣和美好。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在我看来,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从小就学会尊重不同文化,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总结来说,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希望这样的多元文化教育活动能在更多的幼儿园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备受重视。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在幼儿园阶段,让孩子们接触和了解不同文化,培养他们的包容心和开放心态,对他们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对于北美印第安部落风情展示,它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活动。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从小就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魅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培养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并且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文化冲突与融合一直是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之间的文化差异常常成为故事发展的动力。
而在冲突的背后,也有文化的融合与交流。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文学作品为例,探讨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一、《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通过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命运,展现了20世纪初中国城乡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骆驼祥子出身贫寒,为了改变命运,他来到北京谋生。
在这个大都市中,他面临着来自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冲突。
他的心灵与价值观一度受到城市生活的腐蚀,但最终他依然保持了内心的正直与纯真。
作品通过描绘骆驼祥子的生活,展现了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困境与坚持,以及文化冲突背后的文化融合。
二、《雾都孤儿》《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以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为背景,通过孤儿奥利弗的成长经历,展现了社会阶级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奥利弗出身贫寒,被迫进入城市的底层,他所处的环境充满了贫困、不公与道德的沦丧。
然而,通过奥利弗的坚强与善良,他逐渐与社会中的正直人士相遇,并最终融入了更高层次的文化圈子。
作品通过奥利弗的成长,表达了社会阶级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善良与正义的力量。
三、《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代表作,通过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故事,描绘了拉丁美洲地区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作品中,马尔克斯通过奇幻与现实的融合,展现了拉丁美洲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
在小镇马孔多,西班牙文化与印第安文化碰撞,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外来文化逐渐融入当地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图景。
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表达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对个人与社会的深远影响。
四、《红与黑》《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作品,以19世纪法国社会为背景,探讨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主人公朱利安是一个贫穷青年,他努力学习并融入了法国贵族社会,但同时也面临着以往的身份与背景给他带来的文化冲突与矛盾。
《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篇一一、引言印第安人,这个古老而独特的族群,在杂糅文化的背景下,其身份追寻显得尤为复杂而重要。
他们作为北美洲大陆的原始居民,历经数个世纪的殖民、压迫和文化的融合,却始终坚守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问题,并试图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二、印第安人与杂糅文化的背景印第安人原是北美洲大陆的居民,拥有丰富的文化和传统。
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杂糅文化的背景下,印第安人与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
这种杂糅文化不仅包含了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元素。
三、身份追寻的复杂性身份追寻对于任何族群来说都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对于印第安人而言,身份追寻更显得尤为重要和复杂。
他们不仅要面对历史的伤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还要在杂糅文化中寻找自身的定位。
此外,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趋势,印第安人在身份追寻的过程中还需要与现代社会和全球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四、印第安人的身份认同在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也体现在对现代社会的理解和参与上。
他们通过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文化传统。
同时,他们也积极参与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策略为了更好地追寻身份,印第安人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他们积极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通过学习和研究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其次,他们积极参与现代社会和全球文化的交流与对话,通过与外界的互动和交流,不断拓展自身的视野和认知。
此外,他们还积极寻求与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的合作与支持,为自身的身份追寻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六、结论总之,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研究浅谈
陈靓
【期刊名称】《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年(卷),期】2009(000)002
【摘要】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因其丰富的文本表征和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对美国印第安文学的评论应综合考虑其动态、多元的文本特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美国印第安作品不应被贴上整体性的标签.对其文本的探究要具体考察文本所处的独特文化传统、宗教习俗、部落风俗等元素.此外,在评论中应系统评价多元化背景下文本的杂糅特征.叙述、宗教、神话、性别等方面均可作为探讨文本杂糅性的视角,以构建杂糅性分析的批评范式.在将美国印第安文学置于后殖民视角的评论中,除了将文本视为主体性构建的载体等功能性探讨之外,也应关注其自身的语言特色和机制,以全面、整体地把握美国印第安文学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总页数】8页(P45-52)
【作者】陈靓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美国印第安英语文学研究 [J], 邹惠玲
2.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当代英语教学探究》 [J], 马蕾
3.环境正义视域下当代美国印第安女性研究 [J], 许晓莉
4.多元文化背景下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J], 陈德凤
5.位置感、族群记忆与身份回归——生态视域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诗歌 [J], 张明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族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文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载体,也是一种表达方式。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文学的发展确立了各自的特色和风格。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出现了更加深入的互动和交流,这也为民族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创造了机会。
首先,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民族文学呈现出更加多样和丰富的特点。
在传统的民族文学中,往往强调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统。
然而,当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和交流时,民族文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例如,随着移民潮的涌入,美国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多元文化的题材,这些作品既吸收了本土文化的传统,又融入了来自其他文化的元素,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风貌。
其次,多元文化的影响为民族文学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得频繁。
这种跨文化的交融为作家们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他们可以通过描写不同民族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展现出多元文化交汇的画卷。
这样的创作不仅能够拓宽作家们的视野,也能够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
此外,民族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也开创了文学形式和技巧的新境界。
传统的民族文学往往以叙事为主,并遵循一定的文学规范和风格。
然而,当不同民族文化碰撞和融合时,作家们开始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叙事结构。
他们借鉴他族文学的形式和技巧,加入自己民族的文学元素,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样的创新使得民族文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并且更好地适应了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需求。
然而,民族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当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过于频繁时,可能会导致文化同质化的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一些传统的民族文化特色可能被过度模仿和曲解,导致文化的平面化和失真。
因此,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其次,民族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也需要注意文化的尊重和平等。
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每个民族都应该被平等地对待和尊重。
《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篇一一、引言在多元文化的熔炉中,印第安人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成为了众多民族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他们生活在大片的土地上,经历着复杂的历史变迁,身份认同与文化追寻是他们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主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杂糅文化背景下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揭示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社会意义。
二、印第安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印第安人,亦称为原住民或美洲印第安人,是历史上欧洲人未到美洲大陆之前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群。
他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那时他们已在美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然而,随着欧洲人的到来,印第安人的历史经历了一系列痛苦与磨难,他们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土地和文化身份。
尽管如此,他们始终保持着对自身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并不断进行着身份追寻。
三、杂糅文化中的身份追寻在杂糅文化背景下,印第安人面临着多元文化的冲击和挑战。
他们不仅要面对来自外部的种族歧视和压迫,还要在多元文化的交融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这种身份追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与挣扎。
首先,印第安人在追寻身份的过程中,努力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他们通过学习祖先的语言、传承传统文化、举办庆典活动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文化身份。
同时,他们也在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中,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其次,印第安人在身份追寻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保护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不仅是他们生活的根基,更是他们文化传承的载体。
因此,他们积极参与到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行动中,以维护自己的生存环境和文化传统。
四、社会意义与启示印第安人在杂糅文化中的身份追寻,不仅对他们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
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印第安人通过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身份认同,为整个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其次,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提醒我们关注和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传统。
印地语文学如何反映印度社会的多元文化印度,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
印地语文学作为印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多元文化。
印度社会的多元性首先体现在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上。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种类繁多的国家之一,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锡克教、基督教等宗教在这里共存。
印地语文学中,常常能看到不同宗教信仰的身影。
例如,在一些作品中,主人公可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他们遵循着印度教的教义和仪式,通过修行追求精神的解脱。
而在另一些作品里,可能会描绘穆斯林家庭的生活,展现他们对伊斯兰教的坚守和传承。
这种对不同宗教信仰的描绘,反映了印度社会中各种宗教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现实。
语言的多样性也是印度社会多元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除了印地语,印度还有众多的地方语言和方言。
印地语文学作品中,有时会融入其他语言的元素,通过不同语言的交织,展现出不同地区、不同族群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比如,在一部小说中,可能会出现来自南方的角色使用自己的方言与印地语进行交流的场景,这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也让读者感受到印度语言文化的丰富多样。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其影响已经逐渐减弱,但在印地语文学中仍能找到其痕迹。
一些作品通过对不同种姓人物的刻画,揭示了种姓制度带来的社会不平等和矛盾。
同时,也有作品展现了人们对打破种姓束缚、追求平等的渴望和努力。
这种对种姓制度的反思和探讨,反映了印度社会在变革过程中的思想碰撞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印度社会的多元文化还体现在风俗习惯上。
从婚礼仪式到节日庆典,每个地区、每个宗教都有其独特的传统。
印地语文学作品常常细致地描绘这些风俗习惯,让读者领略到印度文化的多姿多彩。
比如,在描写婚礼时,可能会展现印度教传统婚礼的华丽和庄重,包括繁琐的仪式、精美的服饰和热闹的歌舞。
而在描述节日时,可能会呈现胡里节的欢乐氛围、排灯节的灯火辉煌。
此外,印度社会的性别观念也在印地语文学中有所体现。
印第安文学在多元文化影响下的发展概述作者:孙晗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7期摘要:印第安作为北美大陆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长期的部落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特征,强调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
但是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者的不断涌入,印第安文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濒临消亡的边缘。
其文学体现了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同时尽量保留了自身的文学特点,直到美国高涨的民权运动引发的文化回归,印第安文学在美国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才得以复兴并具备了新的特点。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多元文化;复兴中图分类号:I10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7-0110-02美利坚合众国是世界上包容文化最多的国家,可以说,美国大陆实际上是多元文化交融的土地,其文学作品也自然体现出多文化的共生共存的特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在美国本土最原始的印第安部落之中所产生的文学作品,从最初原始状态到多文化交融背景的今天,印第安文学经历了从发现新大陆之前占据统治地位,到以白人欧洲文学作品为主导的低落期,最后再到百花齐放、多文化融合[1]。
印第安文化孕育了美国文学,印第安文化是美国文学领域发展的基石。
印第安文学在印第安文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曲折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发生了变化引起的,所以说美国多元文化的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印第安文学的发展。
从文化背景与文学作品的关系上看,印第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部落文化繁荣时期、外来文化压制的过渡时期和融合复兴时期。
一、印第安部落文化中孕育产生的印第安文学数千年前,散居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过着以部落为主的生活,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印第安文化,在文化的不断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印第安文明的语言和文字,像古罗马文明和东方文明的发展一样,印第安文化中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口头传颂的民间小故事、民间箴言和神话,这些具备文学雏形的内容就是印第安文学的根基,这些基本文学通过在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以口头表达的形式世世代代传承下来,具体内容通常被描绘得栩栩如生,生动活泼,而且涉及面广泛,具体包括民间故事、劳动颂歌和部落神话等等。
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北美印第安文化是世界历史上最为古老、最为丰富多彩的文化之一,它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而且继承了先祖们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艺术表现等方方面面的特点。
虽然印第安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一面,但是它同样也是极其复杂而且多元的。
这篇文章将会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地分析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人类早期文化的演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印第安文化也不例外。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从早期的原始时期直至到欧洲殖民时期都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进化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生产方式、社会组织、信仰体系、文化交流等方面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北美印第安文化呈现出了地域性的多元化。
由于北美地区大小、环境差异不同、土著人群在历史上的迁移,在不同的地域里,原住民的文化体系也是各不相同。
在生产方式上,育桑、打猎捕鱼、采集耕作、牧养养殖等不同的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地域里表现出了差异。
在社会组织上,一部分地区呈现出了大型详准的联合政体,例如伊罗quo伊联邦,南西部的帕戈和阿希尔托特尔部落等;而在另一些地区,土著人群的组织则以部落、家族为主。
在信仰体系上,北美印第安人崇拜自然,同时也推崇各种各样的神灵、祖先、英雄等,这种宗教特点在不同的地域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文化交流方面,由于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不同地域的原住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又具有一定的差异。
例如,欧洲殖民者到达的东海岸和南部海岸的印第安人,更多的接受了欧洲文化因素的影响,而西北部和西南部等地区则比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
其次,北美印第安文化呈现出了历史时期的复杂性。
相较于早期印第安文化,历史时期印第安文化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在这个的历史时期,北美印第安人之间的纷争与合作,在不同的地域里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例如,在印第安与欧洲殖民者接触的早期,印第安人虽然能够快速地适应外来文化,但其文化和自治权力逐渐受到了侵犯。
在这个过程中,土著人群不断进行反抗与斗争,最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美国语言文化中的印第安文学文化谈论美国的语言文化,离不开美国不同于他国的殖民历史。
美国在成立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欧洲殖民者和其他外来移民在北美寻求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进行资本的积聚和积累,北美印第安人与欧洲殖民者为了各自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就一直处于充满血与泪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冲突与合作的交织中。
在此多元文化杂糅的情况下,北美殖民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迅速地成熟起来。
至1776到1783年,在乔治·华盛顿的领导下,北美13州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并逐步成为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
在此背景下,美国的语言文化中,印第安文化是其浓墨重彩,印第安人的思想灵魂影响着美国文化的发展走势和意识形态。
在美国文学中,印第安身份的研究是绕不开去的话题;美国英语中,印第安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特征,其语言发展进程和印第安语言文化密不可分。
以下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阐释美国文化中的印第安灵魂。
1 美国现代生活中的印第安文化众所周知,美国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印第安文化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形态。
在哥伦布初来美洲时,印第安部族有两千多个,语言有几百种,其中最重要的语言有阿尔贡金语(Algonquian)、苏族语(Siouan)、马斯科吉语(Muskogee)和犹他-阿兹特克语(Uto-Aztecan)等。
这些语言因为不同的语言表征,导致印第安各语言的思想意识和文化差异巨大。
但欧洲英语文化的强势入驻,使得印第安各文化一度处于被驱逐被迫害的境地,部分印第安文化处于绝迹的边缘,还有一些印第安文化经历了重重血泪,最终被融入到欧洲主流文化当中来。
留意美国的现代生活,随处可见印第安文化的印痕。
且说美国英语中的印第安词汇。
如印第安人的食品,hominy (碎玉米粥)、pecan (山核挑)、persimmon (美洲柿)、pone (玉米面包)和squash (南瓜)等,欧洲殖民者在初来美洲大陆的时候,就分享了对这些食品以及这些食品叫法的使用权。
西方文化与外国文学教案: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作为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能够意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多元文化的。
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传统,还需要了解其他文化的背景以及它们的文学传统。
这种对多元文化的关注不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意识,还能够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自身的文化,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之处,从而推动文化和文学的融合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文化与外国文学教案的设计也需要关注多元文化。
本篇文章将会从西方文化与外国文学教育的意义出发,阐述教案设计与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如何实现这种融合的途径。
西方文化与外国文学教育的意义西方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表现在文学方面,还表现在艺术、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了解这种影响力,将其纳入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当中。
同时,了解外国文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每种文学传统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内涵,从这些传统中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并将这些价值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中。
通过了解外国文学传统,我们可以推进多元文化的融合,从而创造一个更加互相了解、尊重和容纳的世界。
教案设计与多元文化的融合要想实现教案设计与多元文化的融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材的挑选我们需要选择符合多元文化要求的教材。
这些教材应该囊括不同国家的文学经典,以及包括不同民族在内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在选择教材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不同教材之间的相互印证和呼应,还应该注意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文化背景的考虑教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文化背景。
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参考学生的文化背景,借此在设计教案时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向和方式。
这种多元文化视野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并切实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领悟教学内容。
3.多元文化的渗透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把多元文化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篇一一、引言在多元文化的交织中,印第安人作为一个独特的族群,其身份追寻历程显得尤为复杂和丰富。
他们生活在北美洲的广袤土地上,历史悠久,文化独特。
然而,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在杂糅文化中显得尤为复杂。
本文旨在探讨印第安人在杂糅文化中的身份追寻,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
二、印第安人的文化背景印第安人原居于北美洲,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他们的文化以部落组织、自然崇拜、口传历史和独特艺术形式为特征。
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殖民者带来了新的观念、语言和制度,对印第安人的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身份追寻的历程在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历程充满了挑战和困惑。
一方面,他们需要面对殖民主义带来的文化冲击和身份迷失;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努力保持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印第安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源,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
在身份追寻的过程中,印第安人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他们需要面对的是历史遗留的种族歧视和偏见。
这使得他们在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困难和阻碍。
其次,他们需要处理的是与主流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在杂糅文化中,印第安人需要找到与主流文化的共同点,以实现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文化传统,而是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同时,与主流文化进行交流和互动。
四、身份追寻的途径与策略为了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认同,印第安人采取了许多途径和策略。
首先,他们通过学习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自己的根源和背景。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其次,他们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和仪式,以保持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此外,他们还通过与其他族群进行交流和互动,寻求共同点和发展机遇。
此外,政府和社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印第安人的权益和文化传承。
社会各界也纷纷关注和支持印第安人的身份追寻和文化传承工作。
中国计量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周文英学号:14 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11汉语言1班论文题目:从《爱药》解读印第安边缘文明指导教师:张茁副教授二级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014年 12月 15日文献综述一、概述路易丝·厄德里克是20世纪美国文坛冉冉升起的创作巨星,最具活力的当代作家,同时也是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与运动第二次大潮的核心代表作家,在美国土著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作为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的第二次大潮的杰出代表,路易丝·厄德里克凭借其土著人和白种人混血的双重族裔身份从多方面观察复杂变化的社会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主流社会与边缘文化之间的互动,她关注部落保留地土著人的历史、现状和情感发展,植根于印第安齐佩瓦民族文化,创作了以北达科他州部落保留地为背景,关于土著人与白人文化同化与抗争的系列小说,通过对部落遗民生活情感的真实描写,呼吁对现代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和思维定势进行客观而深入的反思。
这一系列作品也奠定了路易丝·厄德里克在美国土著文坛的重要地位。
《爱药》是其“北达科他”四部曲中的中影响最为深远、研究最为广泛的作品,也是作家众多作品中迄今为止唯一被译为中文的著作。
作品讲述了部落保留地幸存者三个家族四代人在边缘与主流之间的抗争奋斗史,通过几个家庭和族群之间嬗变复杂的人物关系,记述北达科他州典型的齐佩瓦家族历史。
作者以客观的视角,细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那里世代相继,丰富多彩的美国印第安人特性。
作品聚焦于土著遗民的艰难生存史,婚姻、恋情、血缘、斗争等边缘部落的真实生活再现,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经典杰作。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土著美国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以来,美国印第安文学逐渐成为美国少数族裔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为美国文坛上冉冉升起的耀眼巨星,路易丝·厄德里克凭借其独特的双重族裔身份双面观察,一反白人主流作家或是印第安土著作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视角,客观公正地反映边缘部落的生活现状。
印第安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北美洲境内居住了众多印第安人,他们的文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而今天,印第安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不仅是因为它是美洲的本土文化,更是因为它代表着另一种人类生活方式的观念和价值。
然而,印第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仍然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呵护。
印第安人一直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的文化包括语言、信仰、传说、音乐、舞蹈、服饰和艺术等多个方面,对于美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然而,印第安文化却一度被视为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文化,甚至被视为是野蛮和落后的文化,这种看法逐渐被人们所否定。
在现代社会中,愈来愈多的人开始认同印第安文化,并希望保护以及传承此种文化。
在印第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最具有价值的是印第安的语言。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印第安的语言逐渐消失,曾经的一些语言文字早已经不能够使用。
这使得他们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这个独特的文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措施来支持和维护印第安语言,鼓励更多的人去学习并掌握这些语言。
艺术也是印第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印第安人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手工艺和文学创作等等。
他们的艺术作品代表着印第安文化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通过展示印第安传统和价值观念的艺术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印第安人的文化。
同时,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印第安文化。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教育。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印第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当前的现代社会中,当地的学校已经开始将印第安文化和历史的知识,融入到课程当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印第安文化中的精髓所在,并从中汲取灵感。
最后,印第安人的文化将会成为我们和我们的下一代理解多元文化的方式。
这也是印第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个方面。
借助印第安文化的怀旧和传承,我们可以推动多元文化的发展,并实现文化的共同繁荣。
总之,印第安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第安文艺复兴”强调在文艺创作中复兴更多的印第安传统特色。
然而随着白人的入侵以及后来对印第安人施行的“同化政策”,大批的印第安人离开保留地,被迫与祖先的土地以及所根植的传统文化分离,传统的部落语言和文化习俗丢失或者被边缘化。
“部落和文化的融合,因为个人历史的迥异以及白人价值观的融入,变得更加复杂。
”( Henderson 480)在多元文化的时代,当代印第安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文化杂糅的趋势,在本文研究的四部作品中主要体现在线性叙事和第一人称的使用,以及以文字记录和传递思想的“写作”本身。
探析印第安文学与多元文化的交融作者:孙晗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8期摘要:印第安文学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开始就蕴含着深厚悠远的印第安部落根基,那就是回归模式和文化认同,在不断地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过程中印第安文学始终没有摒弃自身的回归模式。
同时在此过程中逐渐地与多元文化融合在一起,从转瞬即逝的明显回归,到在多元文化与印第安文学之间的文化桥梁,再到深层次的融合,印第安文学正在这种交融过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
基于此,从最具代表性的印第安文学作品中对多元文化的影响和互相融合进行剖析和探索,旨在深化印第安文学作品中对于本族文化的认知和领悟,实现文化界限真正的突破。
关键词:印第安文学;多元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98-02美国文学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受到不同文化影响的背景下,文学作品中具有多元文化相融合的特点,多元文化是美国文化体系的独有标志,是美国主流社会所具备的重要特点,更是美国思想的体现,在诸多不同文化之中,美国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北美印第安部落的文学作品更值得文学界的学者们深入探讨研究,印第安文学从部落开始的最初形态到与多文化融合的今天,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特点。
因此,对印第安文学和多元文化交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传统印第安文学的核心内涵早期印第安部落对于文学的涉及主要是以口头传颂的故事为主,其核心内涵是:“他们并不把自己摆在与自然界相对的位置上,去战胜和改造自然,而是强调人与自然(在许多情况下是人与动物)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1]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在早期的作品中把太阳、风、月亮和星星都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自己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如他们把风看作神灵,对于风的崇拜到了一定的程度,不同的部落和族人都把风神作为主宰呼吸、命运、如同自己父母般眷顾自己的神灵一样,能够管理风或是与风有关的人都赋予神的色彩,甚至成为世界的创造者并保护着自然界和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