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患者规范化治疗依从性及教育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318.83 KB
- 文档页数:1
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和护理管理在门诊中的研究进展摘要:近些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成为严重影响儿童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有研究提示门诊哮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不高,患儿长期得不到规范化的治疗和护理管理,会危及生命安全。
本文特综述儿童哮喘门诊的规范化治疗护理管理的进展,希望推动门诊治疗护理的规范化建设。
关键词:儿童哮喘;门诊治疗;规范化治疗;护理管理;研究进展引言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近年来儿童哮喘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已成为严重影响儿童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1-2]。
国内外多个哮喘防治指南中明显指出:加强儿童的治疗管理,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因此推动儿童哮喘门诊的规范化治疗和护理管理是重中之重[3-4]。
本文特就儿童哮喘的门诊规范化治疗和护理管理进行综述,指导门诊规范化治疗和护理管理的推广。
1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现状相关研究表明,全球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人数在3亿以上,在某些地区和国家哮喘的发病率较为稳定或下降,但大部分地区哮喘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尤其是0~14岁的儿童哮喘发病率逐年提高[5-6]。
在我国,中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儿童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其中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儿童哮喘发病率已从2000年的1.97%提升到3.02%,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显著提高。
且在儿童哮喘中,以典型哮喘最常见,少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儿童哮喘的致敏原暴露明显增加,未来儿童的哮喘发病率会逐年提高,且哮喘患儿的负担也加重,需加强对哮喘患儿的治疗和护理管理的研究[7-8]。
2儿童哮喘门诊的规范化治疗和护理管理的现状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指南中指出: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包括获得或是保持症状控制、正常的活动水平、最少的急性发作次数、正常的肺功能和预防因哮喘发作造成的病死。
但是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约有32%~64%的哮喘患儿无法达到上述目标,患儿的哮喘控制不良,而这又会增加哮喘发作次数,增加住院的概率和加重哮喘的严重程度[9-10]。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措施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
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
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
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持长期治疗。
吸入疗法是达到较好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二、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因其均具有平喘作用,常称为平喘药,临床上根据他们作用的主要方面又将其分为:(一)支气管舒张药:此类药除主要作用为舒张支气管,控制哮喘的急性症状。
2次/周),应该配合长期规律应用吸入激素。
此类药物有数十个品种,可分成三代。
①第一代:非选择性的β2激动剂,如肾上腺素、麻黄素和异丙肾上腺素等,因其心血管副作用多而已被高选择性的β2激动剂所代替。
②第二代:选择性短效的β2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特布他林(terbutaline)和酚丙喘宁(fenoterol)等,作用时间4~6小时,对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明显减少。
③第三代:新一代长效的选择性β2激动剂,如(salmeterol)、福米特罗(Formoterol)和丙卡特罗(procaterol)等。
小儿哮喘健康教育内容1心理指导哮喘是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引起气道高敏反应。
儿童哮喘的预后较成人好。
30%~6 0%的患儿可完全治愈。
因此给予患儿及家长心理上的疏导和疾病知识的介绍,指导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避免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及时提供有效的治疗信息,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良好的情绪接受治疗。
2治疗指导告知患儿家长治疗原则为长期、持续规范和个体化治疗。
采用口服,皮下注射,静脉滴注或吸入疗法等方式给药,其中吸入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无侵入性损伤操作等优点。
是目前国际上哮喘治疗的首选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沙丁胺醇、普米克令舒、特布他林等。
现临床常用高压泵雾化代替以前的雾化,其作用是药剂量小(2~3ml),雾化颗粒小(4~5μm),可达肺细支气管甚至肺泡,能快速有效的缓解气管痉挛,止痰化咳,特别是针对哮喘持续状态。
每个新患者接受吸入疗法时,我们应耐心细致的讲解使用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反复多次的练习,知道掌握正确方法。
发作期治疗重点为抗炎、平喘,快速缓解症状,缓解期应坚持长期抗炎,避免诱发因素,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在药物使用方面应尽量使用不良反应少的,以抗炎药物为主导,尽可能少用或不用β2受体激动剂。
3预防过敏源,减少复发呼吸道感染是哮喘发作的主要病因,非特异性刺激物(如灰尘、烟、化学气体、油漆、冷空气)、气候变化、剧烈运动、食物(如鸡蛋、花生和鱼虾)和药物(阿司匹林)均可能成为诱因。
指导患儿及家长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不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病室定时通风换气,紫外线每日照射两次,有过敏物质时应采用脱敏疗法,达到免疫耐受,并杜绝再次接触过敏源。
指导家长长期正确使用糖皮质激素,气雾治疗是康复的关键,其剂量应个体化,采用接受治疗方案。
4出院指导出院前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
(1)按时劳逸结合,预防感冒,防止复发。
(2)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复发。
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及转诊【护理】1.帮助患者识别并避免易致哮喘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改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哮喘急性发作。
此外,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达到并维持哮喘症状控制,减少疾病未来风险。
2.给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自我监测,通过沟通、教育使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自我管理,让患者有能力控制哮喘。
3.避免或减少接触室内外过敏原、病毒感染、污染物、烟草烟雾、药物等危险因素,预防哮喘发病和症状加重。
4.在长期随访过程中,按哮喘控制标准评估哮喘控制水平,采用相应分级治疗方案和升降级治疗达到并维持哮喘控制。
5.每1~3个月随访1次,急性发作后每2~4周随访1次,随访要检查居家PEF和症状记录、吸入技术的掌握、危险因素和哮喘控制,即使哮喘得到控制,也要求患者定期随访。
记录内容包括每日症状、每日2次PEF值和每4周1次的哮喘控制测试(ACT),监测维持哮喘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减少治疗药物需求量。
【转诊】需转诊人群主要包括起病急、症状重、伴发感染及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患者不建议基层就诊。
转诊后2~4周基层医务人员应主动随访,了解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断结果或治疗效果,达标者恢复常规随访,预约下次随访时间;如未能确诊或达标,仍建议在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1.初诊转诊(1)因确诊或随访需求需要做肺功能检查(包括支气管舒张试验、支气管激发试验、运动激发试验等)。
(2)为明确过敏原,需要做过敏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检查。
(3)怀疑有其他心、脑、肾并发症或其他临床情况。
(4)妊娠和哺乳期女性。
(5)严重感染、伴呼吸衰竭者。
2.随访转诊(1)反复发作、频率明显增加,需进一步检查者。
(2)经过规范化治疗哮喘仍然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3)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相关明显不良反应。
(4)随访过程中发现严重临床疾病或心脑肾损害而难以处理。
3.急救车转诊(1)意识丧失或模糊。
(2)当哮喘患者出现中度及以上程度急性发作,经过紧急处理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时。
•专家论坛•哮喘治疗依从性评估和改善孙璘,汤葳作者单位:200025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信作者:汤葳,E-mail:********************DOI:10.3969/j.issn.1673-8705.2020.06.003近年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
中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哮喘的发病人数在3000万以上[l]o无论是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还是我国哮喘防治指南均指出:哮喘治疗的依从性不佳是导致哮喘急性加重风险,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2-3]o1哮喘治疗依从性不容乐观2018年,本团队在上海地区进行了成人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这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对上海地区9家医院门诊复诊的成人哮喘患者进行调查,选择这9家医院是按照统计学要求根据地区分布、医院等级均衡原则进行的。
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疾病认知、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哮喘药物使用情况、不遵医嘱用药原因。
根据Morisky评分,将499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哮喘患者分为依从性差组(Morisky评分<6)和依从性较好组(Morisky评分M6分)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显示依从性差组为259例(51.9%),依从性较好组为240例(48.1%)。
与依从性较好组相比,依从性差组在18~30年龄段,专病门诊就诊的人数比例较高;而在50~70年龄段,专家门诊就诊的人数比例较低。
依从性差组对5项哮喘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低于依从性较好组,且知晓知识点W 2项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
依从性差组吸入短效支气管扩张剂、联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联合中药治疗的人数比例高于依从性较好组,而且同时使用4种及以上药物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依从性较好组。
依从性差组因自觉病情好转、忘记用药、不愿长期采用吸入方式、害怕药物依赖、难以长期坚持、装置使用麻烦而不遵医嘱用药的比例均明显高于依从性较好组。
儿童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浅析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提升疗效的护理对策,为医护人员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对近年来的影响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相关因素及护理进展进行总结。
结果:儿童哮喘吸入治疗过程中,影响依从性的因素很复杂,应积极探寻不同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坚持长期、规范、个体化吸入治疗,提高吸入疗法的依从性,才能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控制儿童哮喘。
【关键词】儿童哮喘;吸入治疗;依从性;护理哮喘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疾病,在儿童间发病率较高。
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加重,儿童哮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当前,规范化吸入治疗是全球公认治疗哮喘的最佳方法[1]。
但有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儿童规范化吸入治疗的依从性很差,这也是儿童哮喘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最主要原因。
本文针对哮喘儿童吸入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对策进行初步综述如下。
1.吸入治疗依从性对哮喘控制的重要性吸入治疗依从性指的是患者的吸入治疗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2]。
研究显示,吸入治疗依从性越高的哮喘儿童,其哮喘的控制程度越好[3]。
好的依从性不但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患儿哮喘发作,还可以改善患儿预后情况,降低相关治疗费用。
未经规范治疗的哮喘患儿病情更易反复,会面临更多次的住院治疗和激素治疗,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因此,吸入治疗依从性对哮喘患儿疾病的控制十分重要。
2.影响吸入治疗依从性的因素2.1家庭因素李雪梅等人[4]相关研究表明,家长可以对患儿的吸入治疗依从性产生重要影响。
许多调查显示,家庭经济状况、患儿家属对哮喘的本质认识不足、对哮喘药物存在错误理解、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对患儿的不重视、以及吸入治疗程序的复杂性等,都是导致吸入治疗不依从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担心激素治疗的副作用而自行减药、停药[5,6]。
因此转变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及哮喘药物的态度,使其意识到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作者: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09年第01期哮喘是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庭和社会都有明显影响的慢性疾病。
气道炎症几乎是所有类型哮喘的共同特征,也是临床症状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气道炎症存在于哮喘的所有时段。
虽然哮喘目前尚不能根治,但以抑制炎症为主的规范治疗能够控制哮喘临床症状。
国际一项研究表明,经氟替卡松/沙美特罗固定剂量升级和维持治疗,哮喘控制率接近80%。
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而不正确的治疗哮喘代价会更高。
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哮喘的治疗应以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基础,根据其控制水平类别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哮喘药物的选择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也要考虑患者的实际状况,如经济收入和当地的医疗资源等。
要为每个初诊患者制订哮喘防治计划,定期随访、监测。
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修订治疗方案。
哮喘患者长期治疗方案分为5级,见表1。
对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第2级治疗方案;哮喘患者症状明显,应直接选择第3级治疗方案。
从第2级到第5级的治疗方案中都有不同的哮喘控制药物可供选择。
而在每一级中都应按需使用缓解药物,以迅速缓解哮喘症状。
如果使用含有福莫特罗和布地奈德单一吸入装置进行联合治疗时,可作为控制和缓解药物应用。
如果使用该分级治疗方案不能够使哮喘得到控制,治疗方案应该升级,直至达到哮喘控制为止。
当哮喘控制并维持至少3个月后,治疗方案可考虑降级。
建议减量方案:①单独使用中、高剂量吸入激素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50%:②单独使用低剂量激素的患者,可改为每日1次用药;⑨联合吸入激素和长效吸入型β2受体激动剂(LABA)的患者,将吸入激素剂量减少约50%,仍继续使用LABA联合治疗。
当达到低剂量联合治疗时,可选择改为每日1次联合用药或停用LABA,单用吸入激素治疗。
若患者使用最低剂量控制药物达到哮喘控制1年,并且哮喘症状不再发作,可考虑停用药物治疗。
哮喘儿童治疗规范化管理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日益增加。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简称舌下脱敏,是可以阻断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一种新型的免疫疗法[1-2]。
但由于舌下脱敏的治疗时间一般是3~5年[3],相对较长,起效的过程相对平缓,患者在家自行用药,以及对舌下脱敏了解不足等原因,患者容易出现治疗依从性差、疗程不足等情况,从而影响疗效,浪费医疗资源[4]。
因此,探索提高患者依从性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旨在评估规范化管理对接受舌下脱敏治疗的过敏性哮喘患儿的依从性的影响,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过敏性疾病,提高治疗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南沙门诊就诊并接受舌下脱敏治疗的240例尘螨致敏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年龄4~14岁,平均937±272岁,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08例,所有患儿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2016年哮喘诊断标准;血清特异过敏原检测粉尘螨阳性≥3级或皮肤点刺试验粉尘螨阳性≥++;所有患儿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1、呼气峰流速在预计值80以上。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20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舌下脱敏治疗。
采用粉尘螨滴剂浙江我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20060012对患者进行治疗。
递增期第1、2、3周分别使用畅迪1号蛋白浓度1μ、2号蛋白浓度10μ、3号蛋白浓度100μ作为递增剂量,均按1、2、3、4、6、8、10滴依次递增服用;从第4周开始服用滴剂4号蛋白浓度333μ作为维持剂量长期服用,每次3滴。
患者将滴剂滴于舌下,含服1~3后吞咽,1次,服药后15内不再饮水进食。
13方法。
131对照组该组患儿按照诊疗常规仅由门诊医师和分诊护士在首诊时按照说明书给予用药指导,以及交待费用等问题,并叮嘱其按期复诊。
哮喘在社区医疗中规范化治疗与管理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哮喘在社区医疗中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的效果与经验。
方法:对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87例哮喘患者长期建立病历档案、规范化治疗、全程跟踪管理和健康教育;再回顾性分析总结建档12个月以上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
治疗与管理依据GINA标准分级进行。
结果:52例间歇发作者发作次数下降,发作症状减轻,发作持续时间缩短;19例轻度持续者完全缓解;10例中度持续者中,7例基本缓解,3例转为轻度持续;6例重度持续者经规范化治疗管理,4例转为轻度持续,2例转为中度持续,目前控制良好,无需住院。
结论:社区医疗可以在哮喘的规范化治疗与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使广大哮喘患者就近得到有效、持久、规范的医疗服务,值得推广。
关键词哮喘规范化治疗与管理社区医疗资料与方法入选诊断标:全部患者均依据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的诊断标准纳入。
选取2004年10月~2006年12月我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的87例哮喘病人,其中男49例、女38例;年龄4~71岁。
平均23.56±18.33岁。
9岁以下21例,10~19岁30例,20~49岁24例,50岁以上12例。
总体上,学龄前期儿童及学龄期青少年居多(58.8%)。
依据GINA分级标准,52例间歇发作(1级),19例轻度持续(2级),10例中度持续(3级),6例重度持续(4级)。
治疗:依据GINA及目前哮喘诊疗常规进行,根据哮喘状态分为两种治疗方法。
①发作状态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治疗):按发作时轻、中、重度,首选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200μg/ 次,急性加重难以控制者则雾化吸入每次2.5~10mg,或联合吸入异丙托溴胺,两者合用药效明显持久,效果更佳。
②持续状态治疗(控制治疗):根据哮喘持续状态分级规范化治疗(即价梯式治疗方案)。
首选吸入激素(ICS),适合轻、中、重度持续者。
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分析发表时间:2015-07-27T10:00:52.2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作者:张红莉1 邓卫中2 宋文玲1 [导读] 全球医学界已达成共识,加强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可有效降低哮喘发作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红莉1 邓卫中2 宋文玲1(1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湖北武汉 432200)(2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武汉 432200)【摘要】目的:了解我区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疾病控制情况及影响治疗依从性的因素。
方法:采用自制问卷的方法调查我区2所医院于2012年4月-2014年10月期间就诊的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
结果:共调查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160例,其治疗依从率40.7%(65);患者的疾病控制水平与依从性呈正相关(P<0.05);依从性与患者年龄和家庭监督强度相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学历和职业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应加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的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家属对患者治疗的监督,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依从性;成人【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01-02 Treatment adherence analysis of adult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Zhang Hongli, Song Wenling Huangpi People's Hospital of Wuhan City,Hubei Provincce, Wuhan 432200,China; Deng Weizhong Huangpi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Wuhan 432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ing for adult bronchial asthma patients compliance, disease control situation,and influence factors of compliance. Methods Wit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o adult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that in 2 hospital in our district from April 2012 to October 2014. Results Investigated 160 cases of patients, compliance rate of 40.7% (65). The patient's level of disease control and compliance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P < 0.05). Compliance related to patient's age and family supervision (P < 0.05). Complianc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in the patient's gender and record of formal schooling and professional (P > 0.05). Conclus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health education to patients, families to encourage patients to monitor, so a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Key words】Bronchial asthma; Compliance; Adult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环境的恶化和空气质量的下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日益增高[1]。
·229·引言治疗依从性主要是指患者在治疗期间对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的配合程度,患者是否严格遵守医嘱,影响着其治疗的效果。
哮喘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婴幼儿,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高低和采取的护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其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只有医生、患儿和家长积极配合,才能有效地减轻病痛的折磨,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1诱发哮喘的因素哮喘的出现通常是受某种因素影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的,其中包括:吸入或者摄入过敏原,部分患儿属于季节性发病,容易对不同季节的花粉过敏,也有部分患儿是对海鲜过敏;运动过量也可能诱发哮喘,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导致过度换气,体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引发的缺氧或乳酸堆积使得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支气管痉挛[1];呼吸道感染引发哮喘,有大部分患儿都是因为呼吸道感染病毒而诱发的哮喘。
发病时支气管水肿官腔狭窄,使得分泌物无法正常排出,造成通气不畅从而引发咳嗽、哮喘、呼吸困难;天气因素诱发哮喘,有部分哮喘的发病和恶劣的天气有一定的关系。
天气变冷,患儿吸入冷空气或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都可能导致哮喘发作。
2影响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哮喘病的复发率相对较高,单纯地依靠医生治疗,不能很好地控制哮喘发作,对其生活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的注意事项,使其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才能有效地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减少住院的次数,从而达到自我预防的效果[2]。
但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部分患儿治疗的依从性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部分患儿家属对哮喘的认识不全面,认为激素的使用会影响孩子健康发育,就会擅自做主将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其次,心理因素的影响,哮喘的发病相对比较频繁,容易影响儿童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
同时长期的药物治疗,会使得患儿身心都受影响,容易导致患儿出现抑郁和焦虑,家属也容易产生放弃治疗的心理;然后,长期服用药物,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少数患儿会出现呼吸道不适、肥胖、消化溃疡等症状,从而会对药物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最后,低龄儿童用药依从性较差,主要是因为其自我控制的意识较低,也可能是因为家长对患儿的关心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