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22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管插管深度及固定: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下端位于气管分叉以上约1cm处,使用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避免移位。
2. 气道通畅性维护:
1)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保持适宜的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气道密封,防止漏气和误
吸。
2)避免分泌物积聚,定期进行气道吸痰,吸痰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气味。
3. 湿化与通气:
使用加温湿化器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度调节,保持患者气道湿润,预防黏膜干燥、损伤和痰痂形成。
4. 口腔卫生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滋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5. 并发症预防:
1)预防褥疮:定时改变体位,减轻局部皮肤受压。
2)预防肺不张:鼓励咳嗽、深呼吸和有效咳痰,必要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
3)监测和预防肺炎:密切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等
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监测与评估:
1)对气管插管部位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出血、肿胀等情况。
2)定期评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适时更换气管插管。
7. 心理护理:
因气管插管患者无法正常说话,需提供非语言沟通工具,并给予心理支持。
8. 记录与交接:
记录气管插管的相关信息,包括插管日期、时间、型号、外露长度、气囊压力等数据,做好交接班记录。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气道通畅、口腔、皮肤、湿润、固定、监测和教育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工气道使用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气道湿化护理则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中,目的是维持呼吸道的湿润和温度。
然而,其护理过程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提高护理效果和减少并发症。
1. 电子气道湿化器的应用传统的气道湿化器一般采用蒸汽加热的方法,然而这种方式可能使得呼吸机管路内产生不必要的积水,并增加了呼吸机的故障率。
目前,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气道湿化器被广泛应用于气道湿化护理中。
电子气道湿化器主要是通过超声振动或热雾喷射技术将水滴变成微小颗粒,以提高湿化效果。
此外,电子气道湿化器还具有一定的节能和自动化控制功能,大大提高了护理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2. 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新进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人工气道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20%以上。
其病因主要是因为气道湿化护理不当,导致呼吸机管路内细菌繁殖。
因此,如何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成为了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中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多种方法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如咽部抗菌喷雾、改善气道流动等。
此外,一些新型的气道湿化器也具有抗菌功能,可以有效地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个体化管理不同类型和程度的人工气道患者对气道湿化护理的需求也不同。
因此,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的湿化护理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临床上已经出现一些新型的湿化护理方案,如高温高湿空气湿化、持续湿化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气道湿化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个体化管理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史等因素,并结合临床诊断手段进行精准护理。
人工气道患者的湿化护理应该是一个综合性的护理过程,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的协同工作。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不仅包括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在对护理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改善。
未来,随着临床工作的深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还将不断创新,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人工气道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是指对于插管或造口人的气道进行湿化治疗,防止气道粘膜干燥、防止分泌物粘附和减少气道感染的发生。
在湿化护理中,利用湿化器将气体加湿,为气道提供湿度,维持气道滋润,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近年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领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护理方法优化传统的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常采用加湿器、输液瓶、温湿巾、水杯等方式进行湿化护理。
然而,这种方法不仅操作不方便,而且湿化效果不如预期。
为了优化护理方法,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改进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方法。
例如,一些最新的湿化器设计可在较大的范围内控制的气道温度和湿度,而使用微隔膜技术和气流动态效应可确保湿化气体的均匀分配。
这样,患者在吸入湿化气体时,可以更好的满足他们的个性化湿化需求。
护理质量评估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质量评估是确保其有效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只有适当地评估其质量,才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现有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温、呼吸道炎症、咳嗽和分泌物清除等指标。
在此之上,一些新型的生物质学方法也被用于评估护理质量。
例如,一些研究人员采用氧化应激生物标志物(如脂质过氧化物、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等)来评估患者的生化应激反应。
另外,一些研究人员也在吸入气体中加入微量元素并监测元素蒸发情况,从而评估气道的有效湿化程度。
这些量化评估方法为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提供了更多手段和可靠性。
护理药物的创新尽管气道湿化是和药物协同作用,但依然有很多药物凭借自身的保湿、抗菌、促进支气管扩张等药理作用而成为了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随着新型海绵体、纳米粒子、微蜂窝等智能材料的应用,一些新型的护理药物和配方也被研究开发出来。
这些新药物一般具有温和、附着力强、生物相容性好、结构性良好等特点,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气道湿化的预防和治疗中。
护理操作指南的制定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质量,许多机构和专家也开始关注护理操作指南的制定和实际应用。
呼吸机气道湿化管理呼吸机是一种关键的医疗器械,用于协助或代替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使用呼吸机的过程中,湿化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旨在维持气道湿润,预防并减轻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呼吸机气道湿化管理的必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呼吸机气道湿化管理的必要性合适的气道湿化管理对于患者的健康和舒适至关重要。
当患者使用呼吸机时,机械通气将通过人工途径提供给患者,并可能导致气道的干燥。
气道干燥可能引起以下问题:1.黏液的异常增加:气道的干燥会刺激黏液腺分泌增加,导致患者咳嗽、呛咳等不适症状。
2.支气管痉挛:气道干燥还可能引发支气管收缩,导致患者呼吸困难。
3.气道感染:湿润的气道有助于排除气道中的细菌和病毒,而干燥的气道则容易滋生细菌,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为了避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呼吸机气道湿化管理是必要的,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呼吸机气道湿化管理的方法1.加湿器:加湿器是最常用的气道湿化设备,根据患者的需要可选择热湿化器或冷湿化器。
热湿化器通过加热水蒸气使其在呼出器中凝结成水滴,供给患者湿化的气体。
冷湿化器则通过气流通过水面,产生湿化的效果。
选择适合患者的加湿器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护理评估结果来决定。
2.湿化瓶:湿化瓶是另一种常见的气道湿化管理工具。
它是通过将水注入瓶中,然后将瓶连接到呼吸机的气管插头或配件上。
湿化瓶通过气流将湿化的气体送入患者的气道,以达到湿润气道的效果。
3.药物湿化:对于需要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以将药物与湿化气体混合,一起送入患者的气道。
这种方法可以达到治疗和湿化气道的双重效果。
三、呼吸机气道湿化管理的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的湿化设备: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化设备非常重要。
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热湿化器可能更适合,而对于需要雾化药物治疗的患者,湿化瓶可能更为适用。
2.监测湿化效果:湿化管理的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
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黏液的性质和量,以及湿化设备的工作状态等来判断湿化效果是否良好。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通过给与特定温度和湿度的气体,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和温暖,从而促进呼吸道的清晰和舒适。
在临床上,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已经成为重症医学和呼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或者存在呼吸道分泌物排除障碍的患者来说,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更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本文将就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够对临床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新一代湿化器的推广应用传统的气道湿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呼吸道黏膜干燥和损伤的问题。
而新一代湿化器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气流中的温度和湿度,并进行精确调节,从而更好地满足患者的湿化需求,减少黏膜损伤的风险。
新一代湿化器还具有更高的湿化效率和更低的辐射热输出,能够更好地满足呼吸机患者的特殊需要。
二、新型湿化剂的研发与应用传统的湿化剂大多采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存在浪费、交叉感染和湿化效率低的问题。
而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湿化剂被研发出来,并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推广应用。
这些新型湿化剂不仅湿化效果更好,而且能够有效减少细菌和真菌的传播,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对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三、呼吸机湿化管理的个体化个体化的呼吸机湿化管理是近年来的一个重要趋势。
传统的统一湿化管理模式存在湿化水平和温度不够个性化的问题,而个体化的呼吸机湿化管理能够更好地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调节,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患者,可以调节呼吸机的湿化水平和温度,以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减少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和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四、呼吸康复护理的结合呼吸康复护理是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一个领域,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通过呼吸康复护理的干预,患者的肺功能和气道通畅度得到改善,从而减少呼吸机的时间和提高生活质量。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通过对人工气道进行湿化处理,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湿润。
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这些人工气道常用于重症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机械通气。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治疗的作用、常用的湿化设备和方法、护理要点等内容,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湿化治疗的作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主要作用是保持呼吸道的湿润和通畅,预防呼吸道分泌物的干燥和粘连,减少气道阻塞和感染的发生。
湿化治疗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道黏膜的状态,减少呼吸道炎症和损伤,提高氧气的输送和二氧化碳的清除。
湿化治疗还能够减少气道对客观刺激的敏感性,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和舒适度,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常用的湿化设备和方法目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常用设备主要包括湿化器、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
湿化器是指通过加热和湿化气流来提高气道湿度的设备,常见的有加热加湿器和袋装湿化器。
雾化器是将液体药物转化为雾状颗粒或气溶胶,通过人工气道进行吸入治疗的设备,常见的有压缩雾化器和超声雾化器。
还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和方法,如喷雾湿化器、水气混合器、气泡塞湿化器等。
这些设备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需求来确定,以达到最佳的湿化效果。
三、护理要点在进行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要点。
1.观察患者的气道情况,包括气道分泌物的性质、颜色、量和黏稠度,呼吸道症状的变化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气道堵塞、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情况。
2.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合适的湿化设备和方法,调整适当的湿化参数,确保湿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定期对湿化设备和管路进行清洁和消毒,防止交叉感染和气道垢积的发生,保持气道的通畅和清洁。
4.培训和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湿化设备和方法,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监测能力,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一、目的:维持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人舒适。
二、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指征:所有开放人工气道的病人(住院)都应按需进行气道湿化。
三、评估:1、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5%,暂缓进行气道湿化。
2、患者痰液的性状;3、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湿化禁忌证(如气道阻塞);4、湿化需求,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治疗时间、病人病情需求,选择不同的湿化方式。
四、用物选择及注意事项:1、湿化设备的选择(1)人工鼻(HME):见图1-3。
图1 完整包装图2 气切患者使用中图3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中HME的原理是模拟人体湿化系统机制,将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回收后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并充分滤过,维持气道纤毛系统功能,保持温度和湿度恒定。
HME使用简便,将HME 置于人工气道口,常规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堵塞时随时更换更。
HME主要适合于病人的短期治疗(气管插管或塑料气切套管)。
人工鼻的禁忌证: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多、过黏,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的病人,小潮气量通气病人,体温低于32℃,自主通气量过高(>10 L/min),面罩漏气量过多的无创通气病人,以及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
注意事项:①人工鼻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②护士反复观察并调整人工鼻的位置,使其处于气管内管上方;③应用人工鼻时,由于无效腔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的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通气不足。
(2)加热湿化器(HH):见图4。
主要用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过加热湿化器使湿化液以蒸汽的形式与吸入气体混合,使进入气道内气体的温度达37℃左右,相对湿度达100%。
图4 加热湿化器注意事项:①不定时观察记录加热湿化器湿化液的水位,若水位过低,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灌加水过多或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积聚过多,可导致气道灌洗或人机不协调以及呼吸机性能异常,应及时清除湿化罐内过多的灭菌注射用水或是管道内的冷凝水;②注意观察呼吸机相关设置和参数(模式、温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温湿度、吸呼比、气道阻力);③加热湿化器设置或使用不当,可导致病人发热、气道灼伤;(3)气管切开面罩:见图5-8。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在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呼吸机使用等)的护理过程中,对气道进行适当的湿化处理,以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损伤、促进气体交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方法、技术进步和护理实践。
一、湿化方法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气道湿化和呼吸气湿化两种。
气道湿化是指通过气道内的设备向气道内应用液体湿化剂,直接对气道结膜进行湿化。
呼吸气湿化是通过呼吸机或呼吸气路装置向患者的吸气气流中,添加一定量的水蒸气或液体湿化剂,使患者的吸入气体含有适当的湿度。
常见的湿化剂包括生理盐水、蒸馏水和药物溶液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湿化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近年来兴起的超声雾化技术,通过超声波振动将液体雾化成微小颗粒,使得湿化效果更加均匀细致,能够有效提高吸入物质的沉积量,更符合个性化湿化护理的需求。
也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比如高效湿化器、喷雾器等,能够实现快速湿化,减少湿化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二、技术进步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面,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湿化设备上。
传统的湿化设备在湿化效果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湿化效果不均匀、操作复杂等。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湿化设备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湿化护理。
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智能控制,调节湿化剂的释放量,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
微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更加便携、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方便患者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湿化护理。
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过去,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存在一些繁琐和不完善的情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现在,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采用了自洁技术或者一次性使用的设计,大大减少了清洁消毒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湿化设备的安全性。
三、护理实践随着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实践也在不断创新。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治疗已成为重症医学科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对于患有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人工气管等人工气道的患者来说,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就显得格外重要。
对于这类患者,如何进行湿化护理以保障其呼吸道的湿润和保护其气道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人工气道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但其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人工气道腔内长时间暴露于干燥的空气中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和损伤,导致患者咳嗽、喉痛、痰液难以排出等问题。
此外,人工气道的长期使用也会增加患者患上肺炎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因此,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主要分为两类:被动湿化和主动湿化。
被动湿化主要指通过使用湿度高的氧气或输液器内的氯化钠溶液等使呼吸道内的气体保持一定的湿度。
而主动湿化则是通过引入蒸汽或超声波的方式将液体雾化为微小颗粒,然后将这些微小颗粒引入患者的呼吸道中。
目前,主动湿化被认为是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湿化护理方式。
一般来说,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具体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设计。
在选择主动湿化方案时,医务人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比如,它应该可以适应不同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型号,具备可靠的监测机制,创造出最佳的湿度环境和稳定的湿化水平,以及更加减少人工干预等。
在这个领域中,近几年来的一些新进展也给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例如,新型超声波湿化器可以生成更加细小的水雾颗粒,这可以更加有效地湿化患者的呼吸道。
此外,可控式的气管切开措施和自动化的湿化调节技术也为湿化护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采用这些新技术的医院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病情进展。
总的来说,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关键是有效地维持呼吸道内的湿润。
在这方面,主动湿化在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有着巨大潜力。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护理更加方便且稳定,也更加符合患者的实际需要。
随着人工气道护理的不断优化和创新,相信将来的湿化护理将会变得更加有效和舒适。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重症患者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疼痛感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近年来,在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下,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基本概念、最新的护理技术和研究成果,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和应用。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在人工气道患者中应用湿化气道的方法,以保持气道通畅和湿化黏膜,防止黏膜干燥及形成分泌物。
人工气道包括口咽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所造口气道等。
在这些患者中,常常存在气道分泌物增多、气管黏膜干燥、黏膜脱落、呼吸道阻塞等情况,而采取湿化气道可以改善这些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治疗效果。
目前,最常见的湿化治疗手段包括雾化吸入、高流量氧疗和气道湿化治疗。
雾化吸入是指将药物制成雾状,通过雾化器喷入气道以达到治疗目的。
高流量氧疗是指通过高流量氧供氧系统,连续提供高浓度湿化氧气以维持患者通气。
气道湿化治疗包括人工湿化和生理盐水雾化等方式,可以维持气道通畅、防止气道分泌物干燥和黏膜创伤。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探索,人工气道湿化护理领域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进展。
随着新型湿化气道设备的不断推出和应用,人工气道湿化治疗在操作上更加简便、安全和有效。
一些新型的高流量氧疗系统可以提供更高浓度和更稳定的湿化氧气,能够更好地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和湿化气道。
一些新型的雾化吸入设备也具有更好的附着性和更高的吸收率,可以减少药物的浪费和提高治疗效果。
一些新的湿化气道治疗药物也不断涌现,这些药物在分子结构、药效机制和治疗效果上都有新的突破。
一些新型的局部支气管舒张剂、抗感染药物和抗炎药物能够更好地扩张气道、抑制病原微生物和减轻气道炎症,对于人工气道患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效果。
一些新型的人工湿化液也具有更好的渗透性和润滑性,可以更好地润滑气道黏膜、降低黏膜创伤和改善气道通畅度。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研究也逐渐深入,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摘要】目的:人工气道的建立是治疗危重症病人的重要措施。
湿化则是人工气道管理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本文通过分析各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式,并进行优点和缺点的总结。
方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通过自身在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得出每一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优劣,以及如何选择湿化液、如何保持温度、如何控制量及速度等。
结果: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结论:建立人工气道,及时准确地应用机械通气,能迅速改善病人的缺氧状况,防止重要脏器的组织损害和功能障碍,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
人工气道的护理对于机械通气的病人是十分重要的,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病人早日恢复康复。
【关键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285-021.概述正常人的鼻、咽腔、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如抢救及治疗危重症病人,就有建立人工气道的必要。
人工气道是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
当人工气道建立时,上呼吸道丧失了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湿化、过滤清洁等生理作用,吸入气体的湿化和加温功能由气管、支气管黏膜来共同完成。
[1]因此,合理的呼吸道湿化,如何根据病人选择合适的湿化装置、温度及湿度,如何评估湿化效果这些都是人工气道湿化中应解决的问题。
2.湿化方式2.1 加热“主流式”湿化器所谓“主流式”是指患者吸入的全部气体都是通过湿化器湿化的,是使用呼吸机病人的至关重要的湿化方法,也是临床上较为理想的湿化方法。
这种湿化器使用的湿化液量每天大于250ml,速度是要根据病人所居住环境的温度、湿度、通气量以及患者的体温、出入液量、痰液的粘稠度等因素而定。
湿化罐的水及时添加,保证加入的湿化液在湿化罐标记线以内,如超过标记平面会使湿化罐里面的水会回流到呼吸机输入管路内,从而会容易使病人吸入湿化液而导致病人呛咳致使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