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道梗阻,抢救及治疗危重症患者的重要措施,但对于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不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就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加湿功能。易使气管导管及呼吸道形成痰痂,引起气道堵塞,黏膜干燥,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因此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尤为重要,气道湿化的方法也逐渐的增多,本文就人工气道湿化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

1.1简易气道湿化方法用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浸泡过的纱布将人工气道口直接覆盖,然后通过中心供氧连接气泡式的流量表湿化瓶,再用鼻导管与人工气道相连进行吸氧。

1.2间断推注湿化法间断推注湿化法是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湿化液,取下针头,每1~2 h向气管内滴注3~5 mL湿化液。间断推注湿化法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工气道的干燥失水。但不能满足气道持续湿化的要求。由于刺激性的咳嗽把部分湿化液咳出,影响了湿化效果,使痰液变得黏稠甚至结痂,不易咳出,使吸痰次数增加,吸痰时间延长,容易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

1.3一次性输液器持续湿化法龚俊等[2]将一次性输液器按输液法排气,剪掉针头,在远端打一个结形成盲端,然后在盲端处用5号针头扎一个孔,将输液器盲端插入气管套管内壁5~8 cm处。调节滴速2~3滴/min,持续滴入湿化液。

1.4微量泵持续湿化法张洪霞[3]将装有湿化液的50 mL注射器、微量泵、一次性延长管、一次性头皮针。按常规静脉注射方法连接好,剪去头皮针的针头,将头皮针的细管置于气管套管内3~5 cm,24 h不间断地均匀地向气管套管内滴人湿化液。武淑萍等[4]将60例老年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输液泵控制持续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或定时气道湿化,最后通过连续观察后证实,试验组形成痰痂和发生刺激性咳嗽及气道出血的例数、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

1.5氧气雾化湿化法林惠华等[5]将167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氧气雾化湿化组和超声雾化湿化组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氧气雾化湿化组在减少日均痰吸出量及日均吸痰次数等方面疗效优于超声雾化吸人组。氧气雾化比较柔和持久,刺激性小,舒适度好,患者容易接受。

2持续被动湿化法

人工鼻湿化法:钟艳[6]通过对40例呼吸衰竭后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脱机锻炼的患者,进行常规气道湿化法和人工鼻(美国:泰利福)气道湿化法,

分组研究后得知:使用人工鼻气道湿化,气道湿化满意,能协助患者顺利进行脱机锻炼,使顺利拔管的人数明显增加。黎梅芳等[7]认为使用人工鼻能够显著提高人工气道的管理效能,从而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减少了相应的护理时数。患者需要纤维支气管镜吸痰、肺泡灌洗的次数明显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就人工气道管理所承受的费用显著减少。因此具有良好的性价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持续主动加温湿化法

3.1加温气道湿化法机械性通气的患者可通过呼吸机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对于建立了人工气道而又不需要机械性通气的患者。直接吸人低温的空气,可使气道自身湿化作用减弱。张素兰等[8]通过研究后认为:在人工气道中应用机械性加温加湿器。将温度按钮控制在35℃~37℃,可使患者感觉温和舒适。并可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咳出或被吸出,值得临床应用。

3.2带加热导丝的加温湿化法采用由加温湿化器(美国Fisher&Paykel公司)、自动注水式湿化罐、带加热导丝的呼吸管路、氧气流量计、文丘里装置、氧疗装置组成的加温湿化氧气治疗系统,操作步骤如下:①连接加温湿化器和自动注水式水罐,将500 mL灭菌注射用水连接输液器并排气,去掉针头部分,将其输液管乳头处连接到水罐的加水孔;②连接供氧系统,用氧气管连接氧气流量计与文丘里装置,根据患者所需吸氧浓度进行调节,然后将文丘里装置连接到湿化罐;③连接呼吸管路和加热导丝电源,开启湿化器电源,根据龚绍荣等[9]的痰液粘稠度决定气道湿化的时机和量,来调节湿化器温度的大小;④打开氧气流量计开关至文丘里装置标明的浓度所对应的流量进行调节,然后把呼吸管路与患者的氧疗装置(如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气切面罩)连接起来即可。

4讨论

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中以微量泵持续湿化法为例,护士虽然可以根据痰液黏稠度调整微量泵的泵人速度,但对于湿化程度很难控制,容易导致湿化不足或过度,如果增加每小时的湿化量。患者容易出现痰液过于稀薄.痰液增多,增加了吸痰次数,患者氧疗中断次数增加,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控制感染的难度加大。如果降低每小时湿化量,会使患者痰液更黏稠。

人工鼻湿化法是将人工鼻(模拟人体解剖制造的气道替代装置)连接在气管切开套管开口处.患者呼气时,相当于人体体温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的内侧面凝结,同时释放以蒸汽状态保存的热量:吸气时,外部干燥的气体进入人工鼻,在人工鼻内得到湿化和温热,然后进入肺部,如此往返循环,不断利用呼气中的热度和湿度来温热和湿化吸人的气体,操作较简便。但由于人工鼻的出气孔和入气孔都较小,所以对于分泌物黏稠的患者,人工鼻的使用受限。

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10],运用人工鼻,特别是对一些呼吸道粘膜条件好或有自主排痰能力的患者,它与加热湿化法在对痰液的形成、粘稠度等的影响是相同的。而且它简单,安全(没有电和热的危险)、轻便,与标准加热型湿化器

比较也廉价得多。但是因为人工鼻只是利用患者呼出气体来温热和湿化吸入气体,并不额外提供热量和水气,因此对于那些原来就存在脱水、低温或肺疾患引起的分泌物滞留者,人工鼻并不是理想的湿化装置。Hess和Kacmarek提出一些禁忌证:①大量分泌物的患者;②非常小或非常大潮气量的患者;③呼吸频率≤10 BPM时,应慎用人工鼻;等等。

持续主动加温湿化法更适用于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能够提供最接近最佳湿度要求的气体,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痰痂和肺不张的形成和发生,促进气道引流通畅,缩短肺部感染控制时间。带加热导丝的加温湿化系统湿化法采用主动加热湿化的方式,对湿化器和呼吸回路均有加热作用,使湿化器出口处气体温度更容易控制,该气体经过吸气管路时会因冷凝产生一定的冷凝水,回路内的加热丝会对冷凝水加热,使其蒸发,补充到气体当中,解决了传统单加温易产生冷凝水的问题,护士不必倾倒冷凝水和频繁更换一次性耗材,减少了气道护理的工作量。

总之,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采取有效措施针对性地为患者进行气道湿化,保证分泌物引流通畅,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以达到最佳的湿化疗效,维护呼吸道正常的功能,从而使患者早日恢复康复,改善预后,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姜英.气管内间断湿化法与输液管持续湿化法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2004,(4):2-3.

[2]龚俊,桂红玲,王荣,等.改制一次性输液器行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4,19(10):54.

[3]张红霞.气管切开后2种气道湿化效果的临床观察[J].当代护士,2006,(6):90-91.

[4]武淑萍.陈京立.输液泵控制气道湿化对减少人工气道并发症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93-195

[5]林惠华,陈逸娜,占瑞珊.氧气雾化及超声雾化吸入对开胸术后排痰效果的对比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32-l33.

[6]钟艳.机械通气患者在脱机锻炼中使用人工鼻湿化的护理40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5):13-14.

[7]黎梅芳,彭婉仪,林雪霞等.人工鼻在机械通气病人中应用的性价比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2):1-2.

[8]张素兰,向明芳,张萱,等.机械加温加湿器在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效果[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