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7.11 KB
- 文档页数:5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探讨内容摘要: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人工气道是利用人为的方法建立的气道,主要用于呼吸道堵塞、梗阻等呼吸困难的患者,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地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措施。
临床上常见的人工气道有:口咽、鼻咽通气管,经鼻或口插管及气管切开后插管。
气道湿化的目的在于稀释分泌物以利于吸引或分泌物咳出,防止分泌物结痂引起的气道堵塞,是提高人工气道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1]。
现将人工气道湿化治疗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以便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
1人工气道湿化方法的选择1.1雾化吸入利用超声波、气体射流等原理将湿化液撞击成微细颗粒悬浮于气流中由呼吸道吸入,达到稀释痰液、解除支气管痉挛、治疗呼吸道炎症等目的。
优点:相对口服药用量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副作用较少。
缺点:不宜长时间使用,一般每日2~3次,每次15~20min,不能满足长期湿化的效果。
有报道说明较长时间的雾化可以使患者的血氧分压下降[2]。
1.2定时湿化用注射器抽取1~2ml湿化液每30~60min向气管内注入,并不定时吸痰。
会使得稀释痰液不充分,形成痰痂的机会仍然较大,而且每一次从气管套管内注入湿化液数滴,存在一次性量过大、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容易造成患者呛咳[3],使湿化液被咳出而影响湿化效果,使吸痰时间延长而导致气道黏膜损伤,糜烂出血,使肺部感染率增加[4]。
1.3微量泵持续湿化将配置好的湿化液用50ml空针抽吸好,利用微量泵匀速持续泵入患者气道[3]。
优点:符合呼吸道持续丢失水分的生理需要,达到湿润气道黏膜,使黏膜纤毛正常运动,使痰液能充分稀释,不易结痂,患者感觉较舒适,不易发生呛咳,可以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率[5]。
1.4电热恒温湿化现代的先进的呼吸机基本都有电热恒温蒸汽发生装置,是呼吸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调节吸入人体的空气的温度,常用32℃~36℃。
减少了寒冷、干燥的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相对湿度保证了肺黏膜纤毛运动的生理要求,有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是使用呼吸机的最佳湿化方法[6]。
如何做好人工气道的湿化插管后的呼吸道黏膜加湿加温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碱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进行呼吸道湿化非常重要。
1、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每日250~3000ml。
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如果机体液体入量不足,即使呼吸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中,所以,必须补充机体足够的液体入量。
2、加热湿化器加热湿化器以物理加热的办法为干燥气体提供恰当的温度和充分的湿度。
加热湿化器能使湿化后的气体达到100%的湿度。
机械通气的患者,湿化器的温度控制在35~37℃。
3、雾化吸入用于稀释分泌物,刺激痰液咳出及治疗某些肺部疾病。
雾化液一般选择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根据病情可加入化痰和抗菌药物。
经人工气道口进行雾化吸入。
在雾化吸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吸入雾化液体的氧浓度下降;药物刺激导致气管痉挛;分泌物湿化后膨胀使气道管腔变窄,从而增加气道阻力。
这些因素可使患者出现憋气、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烦躁等,因此在雾化前和雾化过程中,要及时吸出气道分泌物。
氧分压低的患者雾化与吸氧同时进行。
4、除了人工气道的湿化外,病房可采用地面洒水、应用空气加湿器等方法使室内相对湿度达到50%~70%。
5、人工鼻的使用,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是一个轻巧而柔软的接管,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它能模拟鼻的功能,将呼出气中的热和水气收集并保留下来,以温热和湿化吸入的气体,吸气时气体经过人工鼻,热量和水分被带入气道内,保证气道获得有效、适当的湿化。
同时,它对细菌有一定的过滤作用,能降低管路被细菌污染的危险性6、气道湿化观察要点,监测心率、氧饱和度观察痰液的粘稠度等痰液的黏稠度分为三度:Ⅰ度痰液相对像米汤样或者泡沫样,直接吸痰之后接触玻璃管时无残留。
Ⅱ度痰液的外观比Ⅰ度稍微黏稠,吸痰之后有少量的痰液黏附在玻璃管上,但是容易被水冲干净。
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体会
气管切开术后的正确的湿化护理:
一、检查气道状况:
1. 注意气管呼吸道的异常反应情况,像咳嗽、气喘等。
2. 用床边镜进行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注意是否有水肿、血肿、痂皮
形成。
3. 活体反射的反应,看看患者有无反射性呼吸困难。
二、确定湿化护理方案:
1. 根据患者现状,确定积痰多少,决定痰量应该取出多少;
2. 适当使用药物,如支气管扩张药或清痰药等,以加快取出多余痰量;
3. 根据患者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用贴纱布块进行加压,减少多余痰量
的溢出;
三、完成湿化护理:
1. 首先,用温暖的饮料口服,以湿润旱燥的气道;
2. 用温水或湿润毛巾擦拭患者的喉部,减少痰液的生成;
3. 用吸痰器及湿毛巾吸取患者的痰液,减少多余的痰液;
4. 用适当的温度的尼龙安瓿,进行气道湿化;
5. 注意避免把痰吸入患者的气道;
四、观察患者的状态:
1. 注意患者的呼吸方式及无创呼吸机护理;
2. 观察患者口腔湿润程度,及其呼吸负荷;
3. 观察患者体温及呼吸频率;
4. 观察患者的气道分泌物的变化情况。
五、准备护理必需的物品:
1. 避热湿润布块,以维持气道湿润;
2. 温暖的饮料,减少患者旱燥的感觉;
3. 吸痰器,配合口腔护理;
4. 预防受潮的尼龙安瓿;
5. 缝阔布针及纱布布块,增大呼吸道湿化效果;
6. 呼吸机附件,替换和清洁。
ICU成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至关重要的护理技术。
它能够保持气道通畅,提供合适的湿化气体,预防并缩减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ICU成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方面缺乏统一的最佳实践指南。
本文将在不
综合目前的证据,ICU成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最佳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起首,选择合适的湿扮装置,如加湿器或湿化瓶,并依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其次,依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调整湿扮装置的湿化水平宁气流温度,以保持气道湿化的稳定性;此外,定期检查湿扮装置的功能和维护,保持其正常运作;最后,密切监测患者的湿化效果和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状况,准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尽管目前缺乏统一的最佳实践指南,但以上措施可作为ICU成人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参考,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效果和患者安全。
一、实训背景气道湿化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是在人工气道建立后,由于上呼吸道加温和湿化功能的丧失,呼吸道内水分大量丧失,痰液黏稠,易导致气道阻力增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提高气道湿化的效果,降低患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气道湿化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气道湿化的原理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技术操作。
3. 学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和湿化方式。
4. 了解气道湿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
三、实训内容1. 气道湿化的原理气道湿化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增加呼吸道内水分,降低痰液黏稠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的过程。
其主要目的是:(1)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2)改善通气功能,提高血氧饱和度;(3)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4)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2. 气道湿化方法(1)间断湿化法间断湿化法指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通过气道内推注或滴注湿化液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① 气道内间断推注法:使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直接滴入人工气道内。
② 套管内滴药法:将滴管轻轻插入人工气道,边推边提取滴管。
(2)持续湿化法持续湿化法指通过湿化器将湿化液雾化后,持续吸入气道的方法。
常用的湿化器包括:① 超声雾化器:将湿化液雾化成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
② 气道内湿化器:将湿化液直接滴入人工气道内。
3. 气道湿化液的选择常用的气道湿化液包括:(1)生理盐水:具有稀释痰液、湿润气道的作用。
(2)沐舒坦:溶解黏液,促进排痰。
(3)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预防感染。
(4)碳酸氢钠:调节酸碱平衡,减轻气道痉挛。
4. 气道湿化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病情和痰液性状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和湿化方式。
(2)控制湿化液的温度和流量,避免过湿或过干。
(3)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湿化方案。
(4)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了解患者病情,包括年龄、性别、体重、病史等。
人工气道湿化与吸痰1、纠正缺氧2、改善通气3、清除气道分泌物上呼吸道人工气道1、口咽气道2、鼻咽气道下呼吸道人工气道1、气管插管:①经口插管②经鼻插管2、气管切开喉罩是介于气管导管与面罩之间的通气工具,操作简便,不易损伤咽喉组织环甲软骨切开术:最快的方法—环甲膜穿刺1、目的正常的上呼吸道粘膜有加湿加温滤过和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的功能。
建立人工气道后,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丧失,纤毛运动功能减弱,造成分泌物排出不畅。
因此,做好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的关键。
2、条件(1)保持病室环境清洁,空气温湿度相对稳定。
室温20~22度左右为宜,湿度60%~70%以上。
(2)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呼吸道湿化必须以全身不失水为前提,机械通气时,液体入量保持在2500~3000ml/d。
3、湿化液的选择(1)间断湿化法临床上常使用注射器抽取湿化液脱下针头后注入人工气道的方法对气道进行湿化,湿化液的量和间隔时间根据患者痰液性状调整。
可在患者吸气时沿导管管壁给药,将湿化液吸入气管深处,使稀释痰液和湿化气道的作用增强,利于痰液吸出。
大多数人认为一次气道滴药量大,可刺激患者引起咳嗽、憋闷、心率加快、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因此严重缺氧、心率失常患者不宜应用。
(2)持续气管内湿化法持续气管内湿化法是指气管内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气道的方法,现临床上广泛应用输液泵进行持续气管内滴药。
方法一:在输液器末端结一次性头皮针并将针头剪掉,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人工气道内3~5厘米,固定软管,以0.2~0.4ml/min(每分钟3~4滴)的速度持续滴注。
24小时滴入250ml。
方法二:可将输液器接上头皮针,再将头皮针穿过一侧氧气管管壁,使湿化液随氧气一刀均匀持续的吸入气管内。
持续气道湿化法优点减轻患者对气道湿化的恐惧感持续气道湿化每滴液量极少,且是沿内套管管壁缓慢流入气道,对气道刺激小,避免了呛咳或刺激性咳嗽,患者无不适感,同时能有效补充丢失的水分;使人工气道保持了良好的湿化状态;使患者的痰液稀释,有利于气道分泌物引流;减少吸痰次数及反复吸痰所造成的气道粘膜损伤;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了护理工作的程序,同时也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3)人工鼻湿化法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过滤器,是一个轻巧而柔软的接管,由数层吸水材料及亲水化合物制成的细孔网纱结构的过滤装置。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新进展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是指在人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呼吸机使用等)的护理过程中,对气道进行适当的湿化处理,以保持气道通畅、减少气道损伤、促进气体交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气道湿化护理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介绍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新进展,包括湿化方法、技术进步和护理实践。
一、湿化方法人工气道湿化的方法主要包括气道湿化和呼吸气湿化两种。
气道湿化是指通过气道内的设备向气道内应用液体湿化剂,直接对气道结膜进行湿化。
呼吸气湿化是通过呼吸机或呼吸气路装置向患者的吸气气流中,添加一定量的水蒸气或液体湿化剂,使患者的吸入气体含有适当的湿度。
常见的湿化剂包括生理盐水、蒸馏水和药物溶液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湿化方法也在不断涌现。
近年来兴起的超声雾化技术,通过超声波振动将液体雾化成微小颗粒,使得湿化效果更加均匀细致,能够有效提高吸入物质的沉积量,更符合个性化湿化护理的需求。
也有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比如高效湿化器、喷雾器等,能够实现快速湿化,减少湿化效果不均匀的情况。
二、技术进步在人工气道湿化护理方面,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湿化设备上。
传统的湿化设备在湿化效果和操作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湿化效果不均匀、操作复杂等。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湿化设备逐渐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湿化护理。
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能够根据患者的呼吸情况进行智能控制,调节湿化剂的释放量,使其更加符合患者的需求。
微型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湿化设备更加便携、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方便患者在不同情况下进行湿化护理。
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过去,湿化设备的清洁消毒存在一些繁琐和不完善的情况,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而现在,一些新型的湿化设备采用了自洁技术或者一次性使用的设计,大大减少了清洁消毒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湿化设备的安全性。
三、护理实践随着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实践也在不断创新。
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
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人工气道的护理措施,这可太重要啦!就好像是给咱身体里的这条特殊通道精心呵护一样。
你想想看,人工气道就像是身体里的一条生命通道,要是不好好护理,那不就乱套啦?首先呢,得保持气道的通畅,就跟咱家里的水管不能堵了是一个道理。
要随时留意有没有痰液啥的堵住了,要是有,就得赶紧清理掉,不然怎么呼吸呀!
然后呢,湿化可不能少。
这就好比是给气道做个滋润的 SPA 一样。
太干燥了可不行,会让气道很不舒服的。
可以用些专门的湿化液,让气道一直润润的。
还有啊,固定好人工气道也很关键呢!就像是给它安个稳稳的家一样,不能让它跑来跑去的呀。
不然松了掉了,那可麻烦大啦!
对了对了,口腔护理也别忽视呀!嘴巴可是和气道连着的呢。
每天都要认真清洁口腔,不然滋生细菌了怎么办?这就好像你每天都要洗脸刷牙一样重要呢。
再说说气囊的管理吧。
这个气囊就像是个小卫士,要把气道保护好。
但也不能压力太大或太小了,得恰到好处才行。
咱护理的时候可千万不能马虎呀!就像照顾一个宝贝一样精心。
要经常观察,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
要是发现不对劲,赶紧想办法解决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说,要是不好好护理人工气道,那后果得多严重啊!咱可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呀。
所以呀,大家都得重视起来,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
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呀!反正我觉得,这人工气道的护理真的是马虎不得,大家说是不是呀!。
人工气道湿化方法查房时间:参加人员:记录:护士长:针对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的方法组织大家进行一次查房,因为前段时间咱们住过一位气管切开的患者,杨老师应用了一种新的气道湿化方法,咱们探讨一下,与传统的气道湿化方法相比,新方法好不好,它的优点在哪里,希望大家踊跃发言。
杨老师:正常情况下,鼻、咽腔、呼吸道黏膜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和湿化作用,人工气道建立时,吸入气体绕开了具有温暖和湿润功能的鼻腔和上呼吸道,必须全部由气管及其以下的呼吸道来加温和湿化,呼吸道分泌物中水分的丢失因此增加,导致呼吸道粘膜干燥,造成①粘液纤毛系统受损伤,使其清除异物的能力大大减低;②引起呼吸道炎症,可使呼吸道黏膜糜烂、溃疡,导致细菌感染。
有实验证明,肺部感染率随气道湿化的程度的降低而升高。
护士长:嗯杨老师说的对,因此气道湿化是确保气道通畅的关键。
XX:我查阅了资料,说正常情况下,气体随呼吸进人鼻腔经鼻毛滤过,鼻腔内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及潮湿的黏膜可将吸入气体加温到30~34℃,相对湿度可达80%~90%;气体达到隆突时,则可接近体温37℃,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至肺饱时气体温度可达37 ℃,相对湿度可达100%。
资料显示我国通常的气道湿化标准是:经人工气道吸入气体温度应达32~34℃,相对湿度95~100%,绝对湿度至少36mg/L。
吸入气体温度达到37℃、水分子44mg/L、相对湿度100%时可达到最佳温湿化效果。
护士长:因此我们选择最优的气道湿化方法尤为重要。
XXX:我认为人工气道湿化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保证充足的液体入量。
如果机体的液体入量不足 ,即使气道进行湿化,呼吸道的水分会进入到失水的组织中,呼吸道仍然处于失水状态。
护士长:嗯对,XXX说的这个很好,也很重要。
XX:我来说下咱们以前应用最多的湿化方法,气道内滴药。
先来说一下,间断给药法:临床上通常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湿化液 3~5 ml,脱去针头将湿化液直接注入气管内,但大多数人认为此法由于一次气道滴药量大,易使患者产生刺激性咳嗽、憋闷、心率增快、SpO2下降、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刺激性咳嗽会把部分滴入的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同时使痰液纵深转移进入肺内或频繁进入气道;吸痰和滴注将大量细菌带入气道而增加了感染机会等,所以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不能成为常规操作的依据 ,提倡采用其他的湿化方法。
工气道湿化的护理气道湿化是指应用湿化器或其他装置将溶液分散成极细微粒,以增加吸入气体的温湿度,使气道和肺部能吸入含足够水分,适当温度的气体。
一、护理评估:1、患者人工气道的类型。
2、患者气道分泌物的颜色、性质、量及气道通畅情况。
二、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痰液的性质选择气道湿化的方式及湿化液的种类。
气道湿化的方式:加热湿化器、气道内滴注加湿、氧气雾化加湿、湿热交换器(人工鼻)等。
湿化液种类:常规为0.45%盐水湿化液、灭菌纯化水等。
2、进行气道湿化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工作人员应有“视患者气管为血管”的理念。
3、床边按要求备无菌盘。
湿化液标明种类名称、配制的时间及责任人,妥善保存。
4、气道湿化过程中,应勤听痰鸣音,保证患者气道通畅。
5、根据湿化过程中患者痰液的性质,准确判断湿化的效果。
附:湿化满意:1、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或咳出;2、人工气道内无痰栓;3、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4、呼吸通畅,患者安静。
湿化过度:1、痰液过度稀薄,需不断吸引;2、听诊气道内痰鸣音较多;3、患者频繁咳嗽、烦躁不安、人机对抗;4、可出现缺氧性紫钳、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及心率、血压改变等。
湿化不足:1、痰液粘稠,不易吸出或咳出;2、听诊气道内有干鸣音;3、人工气道内可形成痰痂;4、患者可出现突然的吸气性呼吸困难、烦躁;5、紫钳及脉搏氧饱和度下降等。
三、健康指导要点:1、自行咳痰的患者,要勤翻身、扣背,必要时体位引流;2、指导患者学会非语言交流方式,以增进沟通。
四、注意事项1、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行气道内间隔滴湿化液时,每15-20分钟一次,每次2-3毫升。
行气道内持续滴注湿化液时,24小时总量为200-500毫升,并挂“气道湿化”的特殊标识。
3、使用湿热交换器(人工鼻)时,人工鼻应放置在“Y”型管与气管导管之间。
4、使用加热湿化器时,温度控制应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为准。
临床护理:人工气道湿化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双肺呼吸音及合作程度。
2.评估患者痰液的黏稠度、颜色、性质、量及气道通畅情况。
(二)操作要点。
1.使用恒温湿化器,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调节适宜温度;湿化罐水位适宜,定期更换。
2.使用温湿交换器(人工鼻)时,应与气管导管连接紧密。
3.使用雾化加湿时,保持管路装置密闭。
4.湿化后配合胸部物理治疗,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三)指导要点。
L向患者解释人工气道湿化的目的、意义,以取得配合。
5.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四)注意事项。
1.保证呼吸机湿化装置温度在合适的范围之内。
2.及时倾倒管道内积水。
3.定期更换人工鼻,若被痰液污染随时更换;气道分泌物多且黏稠、脱水、低温或肺部疾病引起的分泌物潴留患者应慎用人工鼻。
4.不建议常规使用气道内滴注湿化液。
5.恒温湿化器、雾化装置、呼吸机管路等应严格消毒。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实践方案
一、目的:维持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稀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病人
舒适。
二、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指征:
所有开放人工气道的病人(住院)都应按需进行气道湿化。
三、评估:
1、患者生命体征状况,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内容。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95%,暂缓进行气道湿化。
2、患者痰液的性状;
3、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湿化禁忌证(如气道阻塞);
4、湿化需求,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治疗时间、病人病情需求,选择不
同的湿化方式。
四、用物选择及注意事项:
1、湿化设备的选择
(1)人工鼻(HME):见图1-3。
图1 完整包装图2 气切患者使用中图3 气管插管患者使用中HME的原理是模拟人体湿化系统机制,将呼出气体的热量和水分回收后对
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并充分滤过,维持气道纤毛系统功能,保持温度和湿度
恒定。
HME使用简便,将HME 置于人工气道口,常规每日更换一次,污染或堵
塞时随时更换更。
HME主要适合于病人的短期治疗(气管插管或塑料气切套管)。
人工鼻的
禁忌证:有明显血性痰液,痰液过多、过黏,呼出潮气量低于吸入潮气量70%
的病人,小潮气量通气病人,体温低于32℃,自主通气量过高(>10 L/min),面罩漏气量过多的无创通气病人,以及接受雾化吸入治疗时。
注意事项:
①人工鼻一旦污染应及时更换;
②护士反复观察并调整人工鼻的位置,使其处于气管内管上方;
③应用人工鼻时,由于无效腔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的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通气不足。
(2)加热湿化器(HH):见图4。
主要用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通过加热湿化器
使湿化液以蒸汽的形式与吸入气体混合,使进入气道
内气体的温度达37℃左右,相对湿度达100%。
图4 加热湿化器
注意事项:
①不定时观察记录加热湿化器湿化液的水位,若水位过低,及时添加灭菌注射用水;湿化灌加水过多或呼吸机管路内冷凝水积聚过多,可导致气道灌洗或人机不协调以及呼吸机性能异常,应及时清除湿化罐内过多的灭菌注射用水或是管道内的冷凝水;
②注意观察呼吸机相关设置和参数(模式、温度、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气体的氧浓度、温湿度、吸呼比、气道阻力);
③加热湿化器设置或使用不当,可导致病人发热、气道灼伤;
(3)气管切开面罩:见图5-8。
①适用于长期带管(金属气切套管)患者。
②由喉罩、连接管、药杯及氧气连接管四部分组成(见图6),使用前依次连接(见图7),接氧气后即可为患者使用(见图8)。
③该装置即可进行氧气吸入,也可进行湿化或雾化吸入。
氧气吸入时药杯里不加任何药液,湿化时药杯中加入湿化液即可,雾化吸入时遵医嘱加入雾化药。
图5 完整包装图6 拆开后
图7 组合后图8 使用中
注意事项:
①使用过程中注意各部分连接紧密,防止漏气;
②使用过程中注意根据患者体位调节延长管及药杯位置,确保药杯处于低位,防止湿化液或雾化液逆流;
③患者体位改变过程中注意妥善固定,防止整个装置发生牵拉或脱落。
(4)氧气驱动雾化:氧气驱动雾化用于间断气道湿化和雾化吸入治疗。
2、湿化液的选择
(1)0.45%的盐水:适用于使用重复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湿化患者。
(2)灭菌注射用水(图9):适用于使用呼吸机患者。
图9 灭菌注射用水图10 氧气湿化器
(3)一次性使用氧气湿化器(图10):适用于短期湿化患者。
(4)雾化药:据医嘱使用,适用于需雾化吸入治疗患者。
3、湿化液量的选择
湿化液量取决于室温、体温、空气湿度、通气量大小、患者出入量的多少、痰液的量和性质等因素,应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进行调整。
由于呼吸道的不显性失水约为250ml/d,每日湿化液则应该不少于250ml。
老年人的湿化量每天一般在200ml~300m为宜。
痰液黏稠程度和引流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的可靠指标。
所需湿化液量主要是根据痰液黏稠度来调整,将痰液的性质及吸痰时在玻璃管内壁上的附着情况作为判断标准。
4、湿化温度
人工气道患者进行常规湿化时,HH的设定要保证吸人气体在Y型接头处的温度≥34℃,但<41℃,并保证水蒸气的最小湿度在33 cmH2O。
五、湿化效果评价指标
(1)病人有无并发症(气道热损伤、人机不同步、呼吸道感染、痰栓堵塞);
(2)痰液的情况(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引出,导管内无痰栓);
(3)肺部听诊,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4)呼吸通畅,病人安静。
附1:气道湿化效果的判断标准:
(1)湿化满意:患者安静,分泌物稀薄,呼吸道通畅,吸引管能顺利通过,管内没有痰栓,听诊时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
(2)湿化过度:患者烦躁不安,人机对抗,发绀症状重,分泌物过于稀薄,频繁咳嗽,需不断吸引,听诊肺部和气管内痰鸣音多。
(3)湿化不足: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发绀加重,氧饱和度迅速下
降等症状,分泌物黏稠,不易吸引或咳出,听诊气管内有痰鸣音。
附2:痰液粘稠度的判断标准:
1度:痰液如米汤或泡沫样,吸痰后玻璃接头内壁上无痰液滞留。
2度:痰的外观较1度黏稠,吸痰后有少量痰液在玻璃接头内壁滞留,但容易被水冲净;
3度:痰的外观明显黏稠,呈黄色,吸痰管常因负压过大而塌陷,玻璃接头内壁上常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