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体力工作负荷
- 格式:pptx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26
第八章体力工作负荷重点与难点分析1.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
此节的若干概念是重点。
(1)产能是指在人体内补充ATP的过程。
一般产能来自三种途径:① ATP-CP 系列;②需氧系列;③乳酸系列。
在大强度活动时,ATP-CP系列产能速度极快,但磷酸肌酸CP在体内贮量有限,维持时间极短,在中等劳动强度条件下,糖和脂肪在氧的参与下进行氧化磷酸化合成ATP,虽然产能速度不快,但是几乎不受限制,在大强度劳动时,靠无氧糖酵解快速产能予以支持,因为产生乳酸,故称乳酸系列。
目前认为乳酸是一种致疲劳性物质,所以也不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2)能量的产生与消耗,可以从人体耗氧量的变化反映出来,为此必须能够认知和表述氧需、氧上限和氧债等概念。
氧需是指单位时间内所需要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的功能,其次决定于呼吸器官的功能。
氧上限是指血液在单位时间内能供应的最大氧量。
氧债是指氧需与供氧量之间的差值。
肌肉等长收缩为主的作业称为静态作业或静力作业。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却很容易疲劳。
2. 体力劳动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
动力定型的概念及其规律是重点。
动力定型又称习惯定型,是指长期在同一环境中,从事同一项作业活动,通过复合条件反射逐渐形成该项作业操作的自觉习惯的逻辑平衡潜意识。
动力定型虽然建立困难,但一经建立,对提高作业能力极为有利。
建立动力定型需循序渐进,若改变动力定型也不可操之过急,必须选行重新训练。
始动调节作用是指从开始该项作业时起,机体各器官适应该作业需要的现象。
心率、血压、血液成分中的血糖和乳酸的变化,能反映劳动强度和疲劳程度的变化,运用生理系统指标分析人体的生理状态十分必要,但因涉及生理知识,又是难点。
3. 能量代谢及劳动强度的划分。
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
基础代谢量是维持生命的必须代谢量,生理学上规定:在室温 20 ℃条件下,被测者处于清醒、空腹(食后10h 以上)、安静卧床时能量消花量,单位是KJ/h 。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答:人因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一机一环境系统的科学。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也可以简称为人一机系统。
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人的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
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社么是效度?什么事信度?人因工程研究方法为什么要保证效度和信度要求?答:1.效度。
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真实的反映所评价的内容。
可从不同角度研究效度,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1)内部效度。
是指研究中各变量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2)外部效度。
外部效度是指某一研究的结论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推广和普及到其他的人和背景中去。
2.信度。
信度指的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量的结果保持一致性的程度。
实际研究中通常用一致性系数法、等值性系数法、内部一致性系数法来估计信度。
第二章。
1.人的心理因素:5各方面:一性格、二能力、三动机、四情绪、五意志。
2.补充ATP的方法有三种:一磷酸原(ATP-CP)系统;二乳酸能系统;三有氧氧化系统。
3、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它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第三章微气候1、简述微气候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微气候是指生产、生活过程中现场所处的局部环境中的气候状况,包括下列4个最重要的参数: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风速)、热辐射条件。
工程心理学期末复习整理2016/12/26 22:46:00考试填空题10*2’名词解释4*5’简答5*6’思考(包括实验设计,可以设计若干个实验,但要关系紧密,有的需要论述)第一章工程心理学概述2016/12/26 22:46:00工程心理学的发展史•萌芽期o动时研究(Time-and-motion study)o Taylor:时间研究(第一位系统研究人机匹配的学者,铁铲研究)o Frank Gilbreth & Lillian Gilbreth:动作研究•兴起与发展o以二战作为契机o二战前:“以机器为中心”o二战后:“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应人”工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模拟研究,结合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研究的优点,还原现实场景和分配被试•模拟研究:结合实验室实验和现场研究的优点,既能够还原比较真实的实验场景,又能有效控制变量,分配被试,所以用处很好。
思考题• 3 工程心理学研究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从起源到现在产品设计,为什么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4 模拟法对工程心理学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评价的重要指标——逼真度;在模拟场景下被试是否真的能够表现出和实际场景中一样的行为反应。
• 5 什么是模拟逼真度(设备、环境、心理逼真度)• 6 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应用价值(随便谈谈)第二章视觉显示器设计中人的因素2016/12/26 22:46:0080%的信息输入是通过视觉来完成的→视觉显示很重要实验心理学方面:空间、时间特性,颜色重点在于例子不同编码方式的传信效率•用不同编码方式去传递信息,哪些更容易接受、不容易出错。
•包括:对比度、颜色•颜色显示的实验、信号灯的实验(怎样调整亮度,确定最佳的亮度值)→要为设计提供依据,同时要考虑使用者主观感受,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等等。
•实验设计:因变量的选择,除了任务完成时间、反应时、出错率,还要选择其他指标,如主观感受,会不会对视觉听觉造成压力,这些测量指标视觉编码•定义:用不同的视觉刺激属性表示不同涵义的方法称为视觉编码,用作视觉编码的刺激称作视觉代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课程:《人因工程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3月《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体力工作负荷测定实验实验地点工业工程实验室实验时间20 12 年 3 月20 日 5 节指导教师谭云同组者一、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掌握劳动强度测定原理和简单方法。
实验要点及要求:1.运用心率一耗氧相互关系确定劳动强度等级。
2.依据得出的劳动强度等级,制定劳动疲劳的宽放标准和劳动休息时间。
3.根据实验时的切身感受加深理解劳动强度等级的具体概念。
二、实验原理、设备、方法和手段实验原理:人体在维持自身生命和进行作业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能量的消耗。
能耗的测定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法。
直接法是通过热量计测定在绝热室内流过人体周围冷却水升温情况,换算成代谢率。
间接法是通过测定人体消耗的氧量,再以氧热价求出能量代谢率。
能量代谢过程中,年龄、性别、种族以及生产作业环境和心理因素等不同会影响能量消耗的变化。
它们各有其优缺点,直接法准确,但实施难、成本高,且代谢过程又受心情和环境变化而变化;间接法简单易行,但误差大,难于提高精确度。
工作疲劳是指劳动者在连续工作后,有疲劳感及劳动机能衰退的现象。
人体由休息状态转入工作状态时,其心率、血压、心的血液输出量、氧的消耗等生理状况都要发生变化,当工作停止后又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通过对劳动者在休息和工作状态的这些生理状况的研究,可以间接地判断劳动者的工作疲劳和疲劳恢复问题。
目的是为了研究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合理地使用人的劳动能力,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持续地发挥高效能。
本实验的指导思想旨在通过体力劳动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规律,在人体劳动氧消耗量的基础上进而间接推算出能量代谢率,确定劳动强度等级,其特点是简便经济。
方法是让被测者在不同的体力负荷下作业,测定被测者作业前(前安静期)、作业中(即负荷期)和作业后(后安静期)三个阶段的心率变化,判断作业负担及疲劳恢复的规律。
什么是工作负荷所谓工作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工作量,包括体力工作负荷和心理工作负荷两个方面。
对于上班族来说,合理的工作负荷直接关系到其工作效率。
工作负荷体现了工作任务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共同要求。
研究表明,工作负荷与工作倦怠存在高度相关,尤其与情绪衰竭相关度最强。
[编辑]工作负荷的形式工作负荷包括体力工作负荷和心理工作负荷两个方面。
1、体力工作负荷又称生理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动态或静态肌肉用力的工作负荷。
工作量越大,人体承受的体力工作负荷强度越大。
人体的工作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对操作者承受负荷的状况进行准确评定,既能保证工作量,又能防止操作者在最佳工作负荷水平外超负荷工作,是人机系统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
2、心理工作负荷则指单位时间内人体承受的心理活动工作量,主要表现为监控、决策、期待等不需要明显体力的工作负荷。
[编辑]工作负荷的解析一般情况下,人们把个体在正常环境中连续工作8小时且不发生过度疲劳的最大工作负荷值,称为最大可接受工作负荷水平。
在确定最大可接受工作负荷水平时,应考虑人们的个体差异和工作性质。
一般来说,体力工作负荷以疲劳感、肌肉酸痛感、沉重感等主观体验作为评定手段。
脑力劳动者的工作负荷则以情绪状况、睡眠质量、脾气好坏作为最直接的指标。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让自己感到力不从心、情绪低落,或者工作效绩下降、差错或事故发生率增加、个人满意感降低,就得考虑工作是否超负荷了。
合理的工作负荷并非就是任务越少越好。
如果人们的工作要求远低于工作能力,不仅工作成果少,而且也会出现工作效率降低、不适感增加以及个人成就感降低等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工作低负荷”。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工作低负荷者而言,往往出现莫名其妙的空虚惆怅,常常感觉到自己怀才不遇,觉得人生没有价值。
他们不明白自己是因为自身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出现的那些症状。
这样的人群,可以考虑调换到更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岗位上去,或者寻求些兼职来做,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