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 格式:ppt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25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以及面积的计算方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接着,教材引入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
最后,教材教授了如何用面积单位计算不同图形的面积。
二. 学情分析在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表达能力。
但是,对于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直观的操作和丰富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面积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三种常用的面积单位,学会用这些单位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
2.教学难点:理解面积单位的大小,学会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面积单位卡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1)介绍面积的概念,使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面积。
(2)引入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三种面积单位,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这些单位的大小。
(3)教授用面积单位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并进行练习。
人教三年级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从学生知识水平来看,这部分内容是从直线到平面,从长度到面积,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知识跨度大、难度高。
教学目标:(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教学难点: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他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教学设计: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谁大谁小?(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在此基础上,引入关于面积概念的描述。
然后让学生用“面积”,说一说上面前两项比较的结果。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70面积和面积单位二、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两张面积不同但方格数相同的长方形图片,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大小的正方形各一个。
学具:三个面积大小不同的长方形,1平方厘米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设计图纸。
三、三维教学目标、策略选择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怎样简单地测量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
过程与方法:动手操作,并且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式的方法学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这是一堂概念课,必须把枯燥的概念变得直观、生动,易于让学生接受。
因此在此教学设计中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让学生多感官地感知面积的含义及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和如何丰镇新建小学曹莲梅准确地使用。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表现的机会,同时培养合作能力。
总之,整堂课的教学策略选择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小兔开了一家玻璃店,这天他的店里发出了争吵声,我们一起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原来小松鼠情景引和小猴分别要给自己的画框配上一块玻璃,小兔要收入,激发学他们一样多的钱,小松鼠觉得不公平,便和小兔争论生学习的欲了起来。
请你来评评理,小兔这么收费合理吗, 望。
同时,2、师:两块玻璃有大有小(板书:大小),我们就让学生初步说这两块玻璃的面积一块大一块小。
(板书:面积) 感知面积的二、感知体验,建立概念意义,了解1、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面积是有大(1)师:在我们身边的每个物体都有面,有的有小的。
面大一些,有的面小一些。
(2)摸一摸师:请你们摸一摸数学书的面,从一端摸到另一端,再摸一摸课桌的面,你发现了什么,(3)看一看师:看一看黑板的面,课桌的面相比,怎样,丰镇新建小学曹莲梅(4)想一想师:生活中的物体,你还能比一比哪些面的大小,(5)归纳:刚才我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通过摸面积。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案(通用3篇)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培养学生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概念教学准备:学具袋、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1.“涂颜色”比赛。
2.导入。
刚才老师画的是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而这两位同学涂的,是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20(一)面积和面积单位1.物体的表面。
让学生闭起眼睛,把数学书和铅笔盒的表面看一看、摸一摸。
比一比,哪个表面大。
比课桌面和椅子面,再出示两张树页,进行比较。
教师揭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平面图形。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等的正方形,让学生比较这两个正方形哪个比较大?哪个比较小?第一组:圆形第二组:提问:(1)第一组两图相比,哪个面积大?(通过观察,学生看到三角形面积中可以包含这个圆的面积,因此三角形面积大于圆面积。
)(2)怎样比较第二组两图?(这两幅图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来比较。
得出图1的面积比图2的面积大。
)3.揭示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都是有大小的,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4.比较面积大小。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有各种形状和大小,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
像刚才两位同学涂的平面图形就是不规则的,请你比较下面各组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三组:第三组两图的形状差别较大,不能用重叠的方法,怎样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大家可以拿出纸和笔,同桌两人合作,想个可行的方法。
(教师巡视,指导)请一生投影演示方法,提问:你听懂了吗?(用划方格的方法。
如下图所示。
通过数方格,看哪个图形包含同样大小的方格数多,哪个面积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