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叶的横切片(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组成。
2. 掌握观察叶片结构的方法和技巧。
3. 分析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二、实验原理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其结构复杂而精细。
叶片主要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负责光合作用,叶脉则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如树叶、菜叶等)、碘液、酒精、刀片、镊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等。
2. 实验仪器:酒精灯、加热器、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新鲜的植物叶片洗净,用剪刀剪成适当大小,备用。
2. 观察叶片外表:用解剖镜观察叶片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特征。
3. 制作切片:将叶片放入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软化。
然后取出叶片,用刀片将其切成薄片,厚度约0.5毫米。
4. 水分固定:将切片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叶片中的水分固定。
5. 碘液染色:将切片放入碘液中浸泡,使叶片的细胞结构更加清晰。
6. 观察切片:用显微镜观察切片,观察叶片的各部分结构。
7. 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叶片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表皮:叶片的表皮位于最外层,具有保护作用。
表皮细胞呈扁平状,排列紧密,形成一层无色的保护层。
在显微镜下,表皮细胞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细胞壁较厚,细胞质较少。
2. 叶肉:叶肉位于表皮下方,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紧密。
在显微镜下,叶肉细胞呈绿色,表明含有大量的叶绿素。
叶肉可分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
3. 叶脉: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叶脉呈网状分布,由维管束、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
在显微镜下,叶脉呈绿色,表明含有叶绿素。
叶脉的粗细、分布和形状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
六、实验结论1. 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
2. 表皮具有保护作用,叶肉负责光合作用,叶脉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等。
2. 掌握叶片横切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材料处理、切片制作、染色等。
3. 学习使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横切面,并识别其各个组成部分。
二、实验材料1. 新鲜植物叶片(如棉花叶、番泻叶等)2. 载玻片、盖玻片3. 清水、碘液4. 显微镜、刀片、镊子、吸水纸、滴管5. 染色剂(如苏木精、伊红等)三、实验步骤1. 材料处理(1)选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去叶片边缘,保留中间部分。
(2)将叶片平铺在小木板上,用刀片横向迅速切割叶片,厚度约0.5mm。
2. 切片制作(1)将切割好的薄片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用镊子轻轻漂洗,去除杂质。
(2)用镊子夹取最薄的一片,放置在载玻片中央。
(3)滴一滴清水在盖玻片边缘,用镊子夹住盖玻片,使其缓缓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避免产生气泡。
3. 染色(1)在盖玻片一侧滴少许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去多余水分,使碘液均匀分布在叶片切片上。
(2)等待碘液染色5-10分钟,然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4. 显微镜观察(1)将染色后的叶片切片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叶片的整体结构。
(2)将显微镜转换至高倍镜,仔细观察叶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片横切面观察结果显示,叶片主要由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组成。
2. 上表皮和下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较厚,起到保护叶片的作用。
3. 栅栏组织位于叶片的上表皮下方,细胞排列紧密,富含叶绿体,负责光合作用。
4. 海绵组织位于叶片的下表皮上方,细胞排列疏松,富含气孔,有利于气体交换。
5. 叶脉是叶片内的维管束,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观察了叶片横切面,了解了叶片的基本结构。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叶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和叶脉等。
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篇1】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报告单一、制作横切面的临时切片(1)取菠菜叶,置于小木板或载玻片上;(2)要迅速地切割,使内容结构完整;(3)在载玻片上放置切片时,注意切面向上;(4)要更好地观察到保卫细胞和气孔,再用镊子从叶片上分别撕取一上块上、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来观察。
二、合作探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分析、归纳解决以下几问题。
把答案写在学案上,疑难之处做好标记,以备交流。
(1)叶片的上、下表皮细胞有无叶绿体?细胞的排列有什么特点?(2)叶肉细胞有什么特点?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3)用自己的话描述保卫细胞的形态、结构以及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特点。
三、实验结果及分析观察视野中你最满意的一个物像,对照下面的模式图,辨认并标注各结构的名称。
1. 2. 3. 4. 5.四、观察叶片下表皮用镊子撕下一小块菠菜叶的下表皮,制成临时装片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叶表皮上成对的半月形细胞标出叶片下表皮上由两个保卫细胞组成的气孔及其相连的表皮细胞图,总结气孔开闭的原理?五、总结整理六、我的疑问:做叶子实验的心得体会【篇2】观察叶片结构实验报告单班级姓名日期一、目的要求1、练习徒手切片2、认识叶片的结构3、画叶片的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图二、材料用具:新鲜叶片(如菠菜、小叶黄杨),显微镜,双面刀片(两个,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叶片的永久横切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吸水纸,碘液,纱布,毛笔,小块木板。
三、方法步骤:一,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片的临时切片1,把新鲜的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 2,右手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沿着图中虚线的方向,迅速切割. 3,刀片的夹缝中春游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且一次,刀片要咱蘸一下税)。
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
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二,观察叶片的结构1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
【显微特征】草麻黄茎节间横切面边缘有波状细棱脊18~20条。
表皮细胞类方形,外壁厚,被厚的角质层,两楼脊间有下陷气孔;在楼脊内侧有下皮纤维束,壁厚,非木化。
皮层较宽,外侧薄壁细胞径向延长,纤维成束散在,中柱鞘纤维束新月形,位于韧皮部外侧。
维管束外韧形,8~10个,形成层类圆形,本质部呈三角形。
髓薄壁细胞壁含棕色块,偶有环髓纤维。
表皮细胞外壁、皮层薄壁细胞及纤维均有多数微小草酸钙砂晶或方晶。
中麻黄茎节间横切面棱脊18~28个;维管束12~15个,形成层环类三角形;髓薄壁细胞壁微木化,环髓纤维成束或单个散在。
木贼麻黄茎节间横切面棱脊13~14个;维管束8~10个,形成层环类圆形;髓薄壁细胞壁木化,无环髓纤维。
【显微特征】根茎横切面味连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皮层较宽,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
中柱鞘纤维成束,或伴有少数石细胞,均显黄色。
维管束外韧型,环列。
木质部黄色,均木化,木纤维较发达。
髓部均为薄壁细胞,偶见石细胞。
【显微特征】尖叶番泻叶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及单细胞非腺毛;有的表皮细胞含黏液质,积聚于内壁。
叶肉为两面栅栏组织,均为1列细胞,上面的栅栏组织细胞较长(约150um),下面的较短(50~80um);海绵组织2~3列细胞,细胞类圆形,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主脉上方有栅栏组织通过;维管束的上下方均有微木化的纤维束,并为晶纤维。
【显微特征】分果横切面略呈五边形。
外果皮为1列扁小细胞。
中果皮接合面有油管2个,背面楼脊间各有油管1个,共有油管6个,油管椭圆形或半圆形,周围有多数红棕色扁小分泌细胞;棱脊部位有维管束柱,由2个外韧型维管束及纤维束连结而成,本质部有少数细小导管,韧皮部细胞位于束柱两侧,维管束柱内外侧有多数大型木化网纹细胞。
内果皮为1列扁平细胞。
种皮为1列扁长细胞,含棕色物质。
内胚乳细胞含多数细小糊粉粒,其中有微小簇晶。
接合面种脊维管束由细小导管等组成。
【显微特征】茎横切面呈四方形。
---------------------------------------------------------------最新资料推荐------------------------------------------------------
观察叶的横切片(精品)
观察叶的横切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冀少版八年级课本第四章第三节内容,向学生介绍叶的横切临时装片的制作,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本节的重点是要讲清叶片的横切面结构,这就需要利用一些具体材料,才能使学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利用具体材料,(如,大叶黄杨)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大叶黄杨叶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叶片的构成。
在实验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养成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学生分析叶片的内部结构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学生由于缺乏感性认识,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人是自觉的,能动的主体。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对自己学习对象的选择、目标的制定、过程的把握具有能动性。
唯有如此,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去观察、研究、独立的思、探究,将所有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本节以上述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探究式教学法,从探究大叶黄杨叶各部分结构的形态入手,通过实验、观察、思维、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1 / 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徒手制作叶的横切临时装片。
2、掌握利用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片。
3、掌握叶片的构成。
教学重难点 1、徒手制作叶的横切临时装片。
2、掌握叶片的构成。
教学难点 1、徒手制作叶的横切临时装片。
2、掌握叶片的构成。
教学准备新鲜叶片(大叶黄杨)、双面刀片(2 片)、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纱布、盛有清水的培养皿、滴管、蚕豆叶永久横切片。
教学过程一、定向质疑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光合作用的产物和原料,那么光合作用在哪儿进行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叶的横切结构。
二、引导探索 1、尝试徒手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
(1)将叶片放在载玻片上(2)把一片薄纸加在两个刀片中间,把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迅速切割叶片。
重复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水一次(3)选最薄的叶片薄片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制成临时装片(4)将切下的叶片薄片放入清水中 2、观察叶片的横切片(1)用低倍镜观察临时切片,找出薄而完整的叶片部位,观察叶片结构。
(2)换永久切片进行观察。
区分上下表皮和叶肉、叶脉,识别各部分的细胞特征。
---------------------------------------------------------------最新资料推荐------------------------------------------------------ 3、整理材料用具实验结束后,将临时切片洗净、擦干,永久切片放回原位,显微镜复原。
三、联系实际 1、你的小组观察效果如何?你认清了那些结构? 2、通过你的观察,你能解释叶片的正面和背面颜色为什么不同吗? 3、本实验锻炼了你的哪些方面能力?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