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6.88 KB
- 文档页数:3
《水调歌头》苏轼中考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词开豪放一派,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作品收录在《东坡文集》。
【背景】苏轼是在密州任太守时写下这首词的。
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又和唯一的亲人苏辙(即子由)已有七年没有团聚。
苏轼兄弟年龄相差两岁,当年两人一起离家赴京应考,同登进士第,感情很深。
苏辙当时在济南,相隔千里。
值此中秋之夜,诗人把酒问月,浮想联翩,感慨万千,于是在酒酣兴浓之际,挥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中秋词。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1.词人问天句:()?()。
问月句:(),()?问自己句:(),()。
2.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3.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4.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5.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句话安慰留守儿童,很有哲理,我们可用:“(),(),()”。
6.南宋方岳有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不完满才是人生,所以苏东坡词云“(),(),()。
”(《水调歌头》)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三句,以月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8.“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9.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10.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11.词人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13.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
初春时节,郊外踏青,看到莺歌燕舞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中秋佳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严寒冬季,漫步院中,看到雪花挂满枝头,我们会联想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14.古人望月抒怀常得佳句。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一种美好的期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其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
15.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16.苏轼《水调歌头》中“(),()”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17.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
1.词人问天句:()?11.词人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
祝福亲友的词句是:(),问月句:(),()?()。
问自己句:(),()。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2.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是:(),(),()。
()。
13.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
初春时节,郊外踏青,3.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看到莺歌燕舞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中的“(),()”;中秋佳4.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调歌头》中的“(),()”;5.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句话安慰留守儿童,很严寒冬季,漫步院中,看到雪花挂满枝头,我们会联想起有哲理,我们可用:“(),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
6.南宋方岳有诗云 :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14.古人望月抒怀常得佳句。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三。
”不完满才是人生,所以苏东坡词云同”表达一种美好的期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其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 )()。
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15.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三句,以月亮的(),()。
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16.苏轼《水调歌头》中“(),8. “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
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9.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17.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水调歌头中考诗歌鉴赏题一、理解性默写类(5题)- 解析:这两句直接以问句开篇,把明月作为倾诉的对象,既表现出对明月的向往和疑惑,又为下文的抒情奠定了基调。
化用李白诗句,体现了诗词之间的传承关系。
-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表现出作者想要离开尘世,飞往月宫仙境的愿望,这是一种出世的想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又担心月宫的高寒,反映出他对人间的眷恋,这种矛盾心理体现了苏轼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徘徊。
3. 词中富有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解析:这三句将人事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比,说明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
这一哲理的揭示,让人们对生活中的不如意有了更豁达的认识。
- 解析:“但愿人长久”是对亲人寿命的祝愿,希望亲人能够健康长寿;“千里共婵娟”则说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体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
5. 词中直接写明月的句子有“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 解析:这三句描写了明月的运行轨迹,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
通过描写明月的移动,进一步烘托出人物的愁思。
二、情感主旨类(5题)- 解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的上片把酒问月,表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下片则由月的阴晴圆缺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既有对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以乐观旷达的情怀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整体上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出世入世的矛盾,又有对人间真情的珍视。
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解析:这几句反映了词人矛盾的心境。
“我欲乘风归去”体现了他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想要摆脱尘世的纷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明他对人间的留恋,担心月宫的清冷孤寂。
这种矛盾心境反映出词人在理想与现实、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与权衡。
- 解析:这三句蕴含的哲理是: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生不可能总是圆满的,悲欢离合是难以避免的。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1.词人问天句:()?()。
问月句:(),()?问自己句:(),()。
2.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3.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4.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5.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句话安慰留守儿童,很有哲理,我们可用:“(),(),()”。
6.南宋方岳有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不完满才是人生,所以苏东坡词云“(),(),()。
”(《水调歌头》)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三句,以月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8.“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9.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10.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11.词人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13.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
初春时节,郊外踏青,看到莺歌燕舞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中秋佳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严寒冬季,漫步院中,看到雪花挂满枝头,我们会联想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14.古人望月抒怀常得佳句。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一种美好的期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其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
15.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16.苏轼《水调歌头》中“(),()”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17.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1.词人问天句:()?()。
问月句:(),()?问自己句:(),()。
2.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3.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4.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5.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句话安慰留守儿童,很有哲理,我们可用:“(),(),()”。
6.南宋方岳有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不完满才是人生,所以苏东坡词云“(),(),()。
”(《水调歌头》)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三句,以月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8.“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9.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10.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11.词人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13.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
初春时节,郊外踏青,看到莺歌燕舞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中秋佳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严寒冬季,漫步院中,看到雪花挂满枝头,我们会联想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14.古人望月抒怀常得佳句。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一种美好的期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其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
15.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16.苏轼《水调歌头》中“(),()”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17.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1.词人问天句:()?()。
问月句:(),()?问自己句:(),()。
2.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3.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4.因思念亲人而夜不成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5.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句话安慰留守儿童,很有哲理,我们可用:“(),(),()”。
6.南宋方岳有诗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不完满才是人生,所以苏东坡词云“(),(),()。
”(《水调歌头》)7.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三句,以月亮的变化喻人生不能长相厮守的无奈之情。
8.“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9.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10.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11.词人望着明月遥祝兄弟平安,现在人们也常常用来祝福亲友的词句是:(),()。
1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13.经典诗文能增添生活的诗意。
初春时节,郊外踏青,看到莺歌燕舞的美景,我们会联想起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中秋佳节,对酒当歌,看到月光皎洁明澈,我们会联想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严寒冬季,漫步院中,看到雪花挂满枝头,我们会联想起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14.古人望月抒怀常得佳句。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表达一种美好的期待,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与其祝愿之情相近、意境更为深远的句子是:(),()。
15.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16.苏轼《水调歌头》中“(),()”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17.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原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主旨】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二、简答题:1、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动词的表达效果。
答:“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水调歌头》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
【原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主旨】
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湾和祖国的分离只是暂时的,这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说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们坚信两岸终将统一,台湾定能回归祖国。
4.宋代著名词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
名句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二、选择题:
1、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B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间的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解析】B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是自然常理。
2、对《水调歌头》一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B )
A这首作者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的某些思想矛盾. B、这是一首咏月怀人的抒情之作.上阕写月下怀人,由幻想超脱人间,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下阕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词人的祝福.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了月光的转移,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情深,引出下文何事一问.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
【解析】B上阕是把酒问月。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
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A没有“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4、下列关于《水调歌头》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低”是指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表示离情正浓。
整句话既写月,也写月下离人。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两句中,苏轼把酒问天,将青天视为自己的朋友,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C.词的上阀写月下饮酒,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阂写对月怀人,由伤感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D.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整首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
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远高深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C.有误,“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理解有误,“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诗人也曾对月缺人分离有怅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