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名句背诵、常用短语整理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5
《史记》中出现的常用短语轩辕天子(中华民族第一帝、文明之祖、人文初祖)《史记·五帝本纪》网开一面(夏桀荒淫无道,商汤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
”商汤对捕鸟人说:“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
”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
并小声祷告:“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说此事,纷纷说:“商汤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
”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
最后,商汤终于灭了夏。
比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史记·殷本纪》囊血射天(殷朝武乙帝暴戾无道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满地才罢手,自夸为射杀天神。
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之间打猎,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作,终遭暴雷震击而死。
形容残暴无道。
)《史记·殷本纪》酒肉池林(帝纣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
)《史记·殷本纪》左支右绌(绌:屈,不足。
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
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
)《史记·周本纪》焚书坑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力能扛鼎(形容气力特别大。
亦比喻笔力雄健。
)《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史记·项羽本纪》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史记·项羽本纪》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苏教版《史记选读》成语、常用短语整理《太史公自序》1.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形容人有礼貌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
极言其多。
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3.金匮石室:匮:柜子。
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
出处:‚迁为太史令,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4.名山事业:指著作。
出处:‚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指不朽的著作5.善善恶恶:称赞善事,憎恶坏事。
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出处:‚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6.一旦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
同‚一朝一夕‛。
出处:‚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夏本纪》1.劳身焦思:解释劳:费;焦:焦急。
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
出处:‚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鲁周公世家》1.一饭三吐哺:指一顿饭之间,三次停食,以接待宾客。
比喻求贤殷切。
出处:‚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贤人。
‛2.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高祖本纪》1.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
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
指拟定作战策略。
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军事、政治等。
3.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
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教师版)《高祖本纪》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远大的抱负 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 同“债”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 向来 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引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 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将尽 用眼睛示意 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生,亲生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整理,提起 道歉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 一同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通过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 悬挂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同“掠掳”,抢人财物 同“喜” 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 交付 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 处死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再说 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使……明白,知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犒劳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如果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同“纳”,接纳 逐步 同“拒” 认为……正确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带着,使……跟从 谢罪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逃脱,解脱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伐”意同“功”,功勋计持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同“佯”,假装 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同“麾下” 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史记重点句子归纳及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译:曾经有远大的抱负,不跟老百姓一样做生产之事。
2.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译:高祖每次留在酒肆里喝酒,买酒的人就会增加,售出去的酒达到平常的几倍。
等到看见了有龙出现的怪现象,到了年终,这两家就把记帐的简札折断,不再向高祖讨帐。
3.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译:高祖做亭长,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名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他一个钱也没带。
4.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译:高祖就趁机戏弄那些宾客,干脆就坐到上座去,一点儿也不谦让。
酒喝得尽兴了,吕公于是向高祖递眼色,让他一定留下来,5.於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译: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把他请到上坐。
6.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译:杨熊逃到荥阳去了,秦二世派使者将他斩首示众。
7.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译: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人都很高兴,秦军松懈,因此大败秦军。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译: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zhǐ)道旁投降。
9.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译: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10.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译: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
11.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教师《高祖本纪》一•解释加点的词语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终了同“债”咼祖常繇咸阳,纵观同“尝”,曾经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交好,与……友好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向来看不起,轻视(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趁机同“屈”,理亏,不安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将尽用眼睛示意坚持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生,亲生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整理,提起道歉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一同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通过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归属,归附又与秦军战于监田南,益张疑兵旗帜悬挂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同“掠掳”,抢人财物同“喜”同“懈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宽而薄的丝带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交付委托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灭族处死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 耳再说规约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使……明白,知道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犒劳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同“纳”,接纳逐步同“拒”认为……正确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 项羽,项羽乃止救活,使……活明告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带着,使……跟从谢罪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解脱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伐”意同“功”计持,功勋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是迁 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 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项羽之卒可 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 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 产业,不如仲力依恃 经营 勤奋,努力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 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史记•货殖列传》解释:天下人吵吵嚷嚷,嘈杂喧闹,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来;天下人碰碰撞撞,拥挤奔忙,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解释: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
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 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众口银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解释:原指众口所责,虽坚如铁石之物,亦告熔化;毁谤不止,令人难以生存,而遭毁灭。
后喻舆论作用极大,众口一词,积非成是;流言可畏,能颠倒是非,置人于死地。
祸不妄至,福不徒来。
---- 《史记•龟策列传》解释:灾祸不会胡乱发生,幸福不会凭空到来。
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谓晋。
一一《史记•商君列传》解释: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铮谏之士可贵。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一一《史记•齐悼惠王世家》解释:办事犹豫不决,反遭受祸害牵累。
得不为喜,去不为恨——《史记•日者列传》解释:得到了并不过分欢喜,丢弃了也不觉得遗憾。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史记•货殖列传》解释:别人不要的我要下来,别人要的我就给予。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蜚-《史记•苏秦列传》解释:羽毛没有长成,鸟绝不可以高飞。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解释: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 总会有一次收获。
相马失之瘦,相土失之贫。
——《史记•滑稽列传》解释:相马因其外表消瘦而漏掉良马,相土因其外貌贫困而漏失人才。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解释:能够做到一件事情的人未必能够说出他是如何做的,而能够说出怎么做这件事情的人不一定能够做得好这件事情。
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台榭之摄,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际,非一士之智也——《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解释:千金之贵的裘皮大衣,不是用一只狐狸腋下的软皮就能缀好的;楼台亭榭的椽子,不是靠一棵树的枝材就能修建的;累及三世的际遇,不是通过一代人的智慧就能预设的。
`《太史公自序》1.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
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
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
如不明了礼义的要旨,就会弄到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的地步。
君不象君,就会被臣下干犯,臣不象臣就会被诛杀,父不象父就会昏聩无道,子不象子就会忤逆不孝。
这四种恶行,是天下最大的罪过。
2.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我作为太史都未能予以论评载录,断绝了天下的修史传统,对此我甚感惶恐,你可要记在心上啊!3.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则学者至今则之。
周幽王、厉王以后,王道衰败,礼乐衰颓,孔子研究整理旧有的典籍,修复振兴被废弃破坏的礼乐,论述《诗经》、《书经》,写作《春秋》,学者至今以之为准则。
4.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褒善怨恶,尊重贤能,贱视不肖,使灭亡的国家存在下去,断绝了的世系继续下去,补救衰敝之事,振兴废弛之业,这是最大的王道。
5.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
我所说的缀述旧事,整理有关人物的家世传记,并非所谓著作呀,而您拿它与《春秋》相比,那就错了。
6.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这些人都是心中聚集郁闷忧愁,理想主张不得实现,因而追述往事,使来者思考《高祖本纪》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充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2、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仁厚爱人,喜欢施舍,性情豁达。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3、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他平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不愿做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4、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史记名言名句及解释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史书,被誉为“帝王之书”。
其中,不仅记录了中国历代各朝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史实,更包含了许多蕴含深意的名言和名句。
下面就从史记名言名句及解释两个方面进行分步骤的阐述。
一、史记名言1.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是史记中最为著名的名言之一。
表达了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起拯救国家、保卫家园的责任。
不仅是君子,更是普通百姓都要时刻保持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为国为民考虑,发挥个人力量,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昌盛。
2.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处于淡泊的心态之中,才能长远地看待事物,了解各种可能的发展趋势,做出明智的决定。
同时,也需要享受内心的宁静,才能克服外界的各种干扰,全力以赴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3.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个名言告诉我们,掌握知识、提高素养的过程是需要师傅的指导的。
这些师傅不仅是教育工作者,更是可以是身边的老师、长辈、朋友等等,只要他们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和指导。
二、史记名句及解释1.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这句话出自《将相和》中的《巴陵赋》。
描述了巴陵古城的遥远孤独和高耸不可攀的高山。
这种震撼人心的景象,既代表了历史的辉煌与恢宏,又表达了人类文明的脆弱和有限。
这句话也使人们感受到历史的深远和人类文明的无限延伸。
2.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是《礼记》中的名句。
它意味着宇宙天地有序,君子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素养和修养,做到无上的自我锻炼和自我超越;同时,也应当待人以厚德,尽可能为他人和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3. 三皇五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自孟子以来,未有若此之谓也。
这句话出自《文中子》中,“此”指魏国的名相文中子。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文中子深夜发话的敬佩之情。
它也警醒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才华,我们应当珍惜并充分发挥我们的优势,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
《史记》经典语录及好句摘抄(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史记》经典语录及好句摘抄【导语】:史记是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高祖本纪》一.解释加点的词语远大的抱负一般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同“债”终了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曾经同“尝”高祖常繇咸阳,纵观.交好,与……友好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看不起,轻视向来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引领入坐(吕公)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同“屈”,理亏,不安趁机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坚持将尽用眼睛示意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生,亲生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道歉整理,提起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一同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示众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通过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归属,归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悬挂疑兵旗帜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同“懈”同“喜”同“掠掳”,抢人财物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宽而薄的丝带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委托交付乃以秦王属,遂西入咸阳.处死灭族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规约再说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使……明白,知道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犒劳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如果来,沛公恐不得有此今则.之。
沛公然其计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认为……正确同“拒”同“纳”,接纳逐步明告救活,使……活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谢罪项羽带着,使……跟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沛公从..逃脱,解脱归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计持,功勋,何以得主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约!“伐”意同“功”...1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同“佯”,假装服从..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同“麾下”到……去...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
是迁也封……为王流放..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使……停下.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营垒.项羽之卒可十万。
高二语文选修
《史记》选读名句背诵、常用短语
整理
《太史公自序》:
1、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人的孝,初始境界是对自己的双亲孝顺,中间的境界是对自己的君主孝顺,最终境界是作为自己自立处事的根本。
2、《易》曰‘失之豪厘,差以千里’。
《易》上说‘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礼是禁绝坏事于发生之前,法规施行于坏事发生之后;法施行的作用显而易见,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隐而难知。
《史记》中出现的常用短语
轩辕天子(中华民族第一帝、文明之祖、人文初祖)《史记·五帝本纪》
网开一面(夏桀荒淫无道,商汤想争取民心推翻夏桀的统治。
一天,商汤散步时,看到一个人在野外四面张网捕鸟,还祈祷说:“无论从哪里来的鸟都能进入我的网。
”商汤对捕鸟人说:“哎呀,太残忍了,鸟儿恐怕被你捕光了。
”说罢,便拆掉三面的网。
并小声祷告:“鸟儿啊,你们愿左飞就往左飞,愿右飞就往右飞,实在不想活了,就进入网里来吧!” 诸侯和部落首领们听说此事,纷纷说:“商汤是一个好君王,他对飞禽如此仁慈,对人肯定更加仁爱。
”很快四十个氏族部落先后归顺于他。
最后,商汤终于灭了夏。
比
喻对罪犯从宽处理,给罪犯一条弃旧从新的出路)《史记·殷本纪》
囊血射天(殷朝武乙帝暴戾无道用皮革作囊,装满血液,悬吊空中,自己挽弓搭箭,仰面射去,直到血流满地才罢手,自夸为射杀天神。
后来武乙到黄河渭水之间打猎,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作,终遭暴雷震击而死。
形容残暴无道。
)《史记·殷本纪》
酒肉池林(帝纣大取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闲,为长夜之饮。
形容酒肉极多,生活奢侈。
)《史记·殷本纪》
左支右绌(绌:屈,不足。
原指射箭时左臂撑弓,右臂弯曲。
指财力或能力不足,穷于应付。
)《史记·周本纪》
焚书坑儒(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史记·秦始皇本纪》力能扛鼎(形容气力特别大。
亦比喻笔力雄健。
)《史记·项羽本纪》
先发制人(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
)《史记·项羽本纪》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史记·项羽本纪》
鸿门宴(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史记·项羽本纪》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
)《史记·项羽本纪》
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
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
比喻虚有其表,形同傀儡。
常用来讽刺投靠恶势力窃据权位的人。
)《史记·项羽本纪》
霸王别姬(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
景。
)《史记·项羽本纪》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史记·项羽本纪》
无颜见江东父老(指没有脸面见家乡人。
)《史记·项羽本纪》
一败涂地《史记·高祖本纪》
及锋而试出自《史记·高祖本纪》约法三章出自《史记·高祖本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运筹帷幄出自《史记·高祖本纪》高屋建瓴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卧薪尝胆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鸟尽弓藏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一狐之腋出自《史记·赵世家》
招摇过市出自《史记·孔子世家》韦编三绝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鸿鹄之志出自《史记·陈涉世家》积毁销骨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毛遂自荐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脱颖而出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歃血为盟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因人成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怒发冲冠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胶柱鼓瑟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字千金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奇货可居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
图穷匕见出自《史记·刺客列传》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肝脑涂地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狡兔三窟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