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徒手切片法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以及植物细胞和组织观察
- 格式:docx
- 大小:26.48 KB
- 文档页数:11
实验二植物临时装片与永久装片制作一、目的与要求1、认识各种类型的组织,掌握不同组织的细胞形态特征。
2、了解各种组织分布及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掌握徒手切片法,学会制作临时装片,了解永久装片的制作。
二、仪器及材料显微镜、擦镜纸、解剖针、镊子、小剪刀、吸水纸、纱布、刀片、毛笔、培养皿、小烧杯、碘-碘化钾溶液、载玻片、盖玻片、小滴瓶、蒸馏水、洋葱、番茄、土豆、胡萝卜、梨果肉、柿胚乳永久装片、南瓜茎(横)永久装片、茎尖装片、蚕豆叶下表皮永久装片等。
三、实验内容1、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洋葱表皮是由一层近长方形的排列较紧密的细胞组成,好像一网状结构,每一个网眼即为一个细胞。
网格为细胞壁。
每个细胞内可看到一近圆球形的细胞核,但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限不能分辨清楚。
在观察水装片时,初学者常把气泡误认为细胞结构。
气泡的外围在镜下为一黒圈,是由于空气与水的折光率不同造成的。
制片上如果气泡过多,应将材料取出,重新制片。
通过低倍镜的初步观察后,选择最清晰的部分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对细胞结构进行观察。
在高倍镜下注意使用细调焦器。
不仅是把焦距调好,而且利用不同的“光切面”建立细胞的立体结构概念。
同时要注意光圈的调节。
使物像更清晰。
在高倍镜下注意下列结构。
(1)细胞壁洋葱表皮细胞近似一个长方形盒子,上下与周围具有细胞壁。
但壁是无色透明的,上下两层壁在镜下不易观察到,而只能看到侧壁。
侧壁实际上是两相邻的细胞所共有,由3层组成,即两层初生壁和中间的胞间层。
在侧壁上还可观察到一些凹陷的区域,称为纹孔。
(2)细胞核由于细胞核沉没在细胞质中,细胞中央为大液泡,因此,细胞核总是位于细胞的边缘,与薄层细胞质一起贴近细胞壁,核呈圆球形。
但也常发现细胞核居于细胞中央位置,核呈圆球形。
在核中还可看到一至几个折光更强的圆球形颗粒,为核仁。
(3)细胞质不经过染色处理,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限不易区分。
(4)液泡液泡是细胞质中充满细胞液的腔穴,在成熟细胞中常有1中央大液泡。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徒手切片法以及植物细胞、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临时装片的制片方法、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结构。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培养皿、毛笔、滴管、纱布、0.9%的NaCl溶液;洋葱、马铃薯、芹菜、番茄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一)临时装片的制作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1)擦载玻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信载玻片的边缘,右手用纱布将载玻片上下两面包住,然后反复擦拭,擦好后放在干净处备用。
(2)擦盖玻片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盖玻片的一角,再将右手拇指和食指用纱布把盖玻片包住,然后从上下两面隔着纱布慢慢地进行擦试。
2、取样用滴管滴一点水或其他溶液(根据需要)于载玻片的中央,把观察物放于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展开或摇匀。
3、盖盖玻片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的一角,使盖玻片的边缘与液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倾斜下落,最后平放于载玻片上,避免气泡的产生。
如盖玻片下的液体过多,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液体吸掉。
(二)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不需要任何的机械设备,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刀片就可以完成切片的制作,方法简单,也容易保持物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选材选择软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的段块。
一般直径大小以3~5mm、长度以20~30mm为宜。
若材料太软,如幼叶等,不能直接拿在手中进行切片,可用适当大小的马铃薯块茎或萝卜块根等作支持物,将材料夹入其中,一起切片。
2、切片用左手拇指、食品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使其稍突出在手指之上,拇指略低于食指,以免刀口损伤手指。
材料和刀刃上蘸水,使其湿润。
右手拇指和食指横向平握刀片,刀片要与材料断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从左前方向向右后方拉切。
切片时要用臂力而不用腕力,手腕不要动,靠肘、肩关节的屈伸来切片,拉切要快,中途不要停顿,更不能用拉锯方式进行切片。
每切2~3片就要把刀片上的薄片用湿毛笔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暂存备用。
徒手制作叶片横切的临时切片步骤一:准备工作1.需要的材料包括:新鲜的叶片、刀片、毛细管、显微镜片、盖玻片、甘油或蒸馏水、显微镜。
2.将所有实验器材清洗干净,尤其是显微镜片和盖玻片,以确保无尘和污染。
步骤二:取样1.选择一个新鲜、健康的叶片,尽可能避免受伤或变色的叶片。
2.使用剪刀或手指轻轻取下一片叶片。
小心不要太用力,以免造成叶片组织损伤。
步骤三:固定样品1.将取下的叶片放入甘油或蒸馏水中,以保持叶片的湿润并避免组织干燥或变形。
2.如果使用甘油,将叶片放入甘油中浸泡2-3分钟,以提高透明度。
如果使用蒸馏水,则直接将叶片放入蒸馏水中。
步骤四:切片1.将刀片用火烤热,然后用镊子夹住刀片,用酒精擦拭刀片,以确保刀片的清洁和无菌。
2.将叶片取出,用镊子夹住叶片的边缘,将叶片在刀片上水平切割约1-2毫米的厚度。
要保持手稳定,尽量用均匀的力度进行切割。
3.将切下的叶片放入显微镜片上,轻轻按压叶片,使其展平并在显微镜片上固定。
步骤五:加盖玻片1.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将玻片垂直放在显微镜片上,轻轻地从一侧放下,以避免形成气泡和切片变形。
2.缓慢而均匀地按压盖玻片,使其与显微镜片上的切片充分接触,同时确保没有空气被困在切片下。
步骤六:观察和分析1.将装有切片的显微镜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2.将显微镜调整到适当的倍数,并使用聚焦轮来调整切片的清晰度。
3.通过目镜观察并记录切片中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组织特征。
最后,完成实验后,要小心处理显微镜片和盖玻片,清洗并保存好实验器材,以便下次使用。
总结:徒手制作叶片横切的临时切片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实验技术,既可以用于学术研究,也可以用于教学实验。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观察到叶片的细胞结构、细胞器和组织特征,有助于对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的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制作方法适用于较为便捷和简单的实验,对于一些复杂和特殊的研究,可能需要更加专业的切片设备和技术。
实验一、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植物细胞的观察一、教学目的1.学习并掌握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2.完成基本实验要求的基础上,依自己的兴趣,制作更多的临时装片二、方法指导1. 玻片标本类型:按照制作标本可保存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两类。
(1)临时玻片标本:是实验中观察标本常采用的方法,保存时间不长久是本法的缺点。
如:草履虫形态及应激性、口腔上皮细胞、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病原体观察等。
(2)永久玻片标本:如洋葱根尖固定装片、蛔虫受精卵固定装片等。
2. 制片法:中学常用的五种制片法是:石蜡切片法(如制作植物茎横断面的切片);涂片法(制作衣藻、细菌、原生动物、酵母菌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压片法(植物幼根根尖有丝分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蚕豆根尖有丝分裂、早期花蕾观察花粉母细胞、蝌蚪尾部细胞有丝分裂、双翅目幼虫唾液腺染色体、洋葱鳞片叶表皮等临时装片的制作);徒手切片法(如双子叶植物夹叶桃、桂花叶片横切及木本植物大叶黄杨茎的横切)。
装片法(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三、实验内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四、实验用品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清水、刀片、染液(碘液)五、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其他感兴趣的生物材料六、实验步骤1.擦拭载玻片、盖玻片2.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3.在洋葱内表皮用刀片划出一个约1cm2的正方形(在使用刀片时注意安全),用镊子撕取洋葱内表皮4.将内表皮置于载玻片的清水中,并使之铺开5.从一侧开始慢慢盖上盖玻片,不能有气泡产生6.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染液7.然后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取多余的染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均匀染色8.显微镜下观察.实验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一、实验原理新鲜的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Fe3+是一种无机催化剂,它们都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可以比较酶的催化效率。
在实验中,分别用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做实验,在每一滴氯化铁溶液中Fe3+的数,大约是每滴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生物显微技术讲义生物显微技术是高等院校生物系各专业的基础课,包含生物材料固定技术、生物染色技术、各种显微切片制作技术、显微化学技术显微摄影技术。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加强生物实验的技能。
使学生掌握制作动、植物显微切片的技术,掌握使用光学显微镜及进行显微摄影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本《生物显微技术大实验》是为了配合这门课的教学,在参考了国内一些相关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教研室的历年实验经验与心得而编写的,仅供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学生使用。
生物显微技术的内容在其他教材中叙述比较零乱,没有统一的整体性。
本指导在结合我系教学安排和实验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安排了生物显微技术的理论教授和实验指导。
内容主要包括石蜡切片的制作、显微摄影知识、数码显微镜及软件的使用。
由于编者业务水平和工作经验所限,虽然做了大量努力,书中难免还会存在缺点和不足。
为此切盼广大师生在使用本书过程中能提出批评和建议,以备在以后的日子里改进和提高。
编者第一章生物制片 (4)第一节前期准备 (4)第二节生物制片分类 (8)第三节石蜡切片 (10)第二章显微摄影技术 (37)第三章暗室技术 (48)第一节感光材料 (48)附彩色显微摄影和黑白显微摄影的相关知识 (53)第二节暗房工艺 (57)第四章数码显微摄影 (64)实验一徒手切片与整体制片法.......... .. (66)实验二1、石蜡切片技术—固定、染色、返蓝 (70)2、石蜡切片技术—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72)3、石蜡切片技术—切片、粘片、脱蜡、透明、封藏74实验三显微摄影及暗室技术 (78)实验四数码显微摄影及研究分析软件的使用 (88)实验五所作切片的观察照相、提交作业 (99)第一章生物制片第一节前期准备一、玻璃器皿的清洗:(一)生物学实验使用的玻璃器皿及玻片均要清洗干净, 应以壁面被水均匀润湿而无水珠为标准。
表1-1一般器皿的洗涤方法玻璃器皿经洗涤液清洗后→自来水冲洗→蒸馏水冲洗→倒放于大张滤纸上晾干或玻璃仪器烘干器烘干。
实验二:叶片下表皮的临时装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1.观察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在完全叶的组成中,叶片是主要的部分。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叶具有执行这些生理功能的结构。
这节课的关键就是要讲清楚叶片的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外壁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表皮细胞无色透明,有利于光线的射入;表皮上有气孔和保卫细胞,从而使叶片与外界能够有调节地进行气体交换;叶肉细胞里含有许多叶绿体,因而叶片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栅栏组织的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比较整齐,这有利于光线照射在海绵组织上;叶脉支撑着叶片,使叶片充分接受到阳光,也使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能够及时运输。
2.徒手切片的制作,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徒手切片的制作技术比较困难,所以,教师只要让学生学会操作的方法就行,而制成切片的观察效果可以不作过高要求,重点应放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上。
教学过程设计叶片的结构:叶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部分:表皮、叶肉和叶脉。
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菠菜叶,上课时发给学生观察。
首先说出叶片的形态特点(正反两面的颜色深浅不同,有网状叶脉),然后让学生把叶片的正面向上对折,轻轻地斜撕开,这时可以看到在撕口处有一层透明的薄膜。
启发学生思考:这层透明的薄膜是叶片的什么部分?如果把叶片向背面对折,撕开,是否也能看到一层薄膜?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两层透明的薄膜分别是叶片的上、下表皮,夹在两层表皮之间较厚的深绿色部分是叶肉,在叶肉中还穿插着许多粗细不同的叶脉。
为了使学生看清楚叶脉在叶中的分布,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叶脉标本发给学生,同时把一个叶脉标本放在投影仪上,在屏幕上可以见到一个放大的叶脉标本。
启发学生思考:叶脉有什么生理功能?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叶片的三个组成部分。
(1)表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叶片的结构”的教学应采取实验与教学同步进行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实践中学习。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元,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研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机理非常重要。
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需要一些基本的实验器材,包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管等。
下面是制作和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1.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可以选择茎、叶、花等植物组织作为观察对象。
新鲜的植物材料更容易观察到细胞的细节结构。
2.准备载玻片:将一片干净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的工作台上。
3.准备植物细胞:用镊子从植物材料中取一小块组织,将其放在载玻片上。
4.加入适量的水:用吸管滴加适量的水,将组织浸泡在水中。
水对于植物细胞的保护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细胞保持形态结构的完整性。
5.制作薄片:在组织表面轻轻涂抹一些水,然后用刀片将组织切成较薄的片状。
切割时需注意力度,以免损坏组织和细胞。
6.放置盖玻片:用镊子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上,盖住组织。
切记不要压碎组织,尽量保持组织的形态。
7.拍平和挤压:用镊子在载玻片上轻轻拍打,帮助组织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然后用镊子轻轻挤压盖玻片和载玻片之间的水,使组织更好地附着在载玻片上。
9.观察植物细胞:将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放大倍数和焦距,开始观察植物细胞的细节结构。
可以调整镜头的焦距和光源的亮度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在观察植物细胞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细胞壁:植物细胞通常有细胞壁,可以用来支持和保护细胞。
细胞壁一般由纤维素构成,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
2.细胞质:细胞质是植物细胞内部的胶质物质,包含有机质和无机盐等。
在细胞质中可以看到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
3.细胞核:细胞核是植物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细胞核一般呈椭圆形,位于细胞的中央。
可以通过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结构来了解细胞的功能状态。
4.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器官,负责光合作用和制造养分。
实验二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项目。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和特点,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简单的步骤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并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
材料和仪器:1.鲜植物叶片样品2.生理盐水3.甘油4.小刀或剪刀5.盖玻片和载玻片6.显微镜7.毛细管8.倒置显微镜实验步骤:1.选择新鲜的植物叶片作为样品。
叶片应该是健康的、没有受伤的。
2.使用小刀或剪刀将叶片剪下,并放入生理盐水中洗净。
这样可以去除叶片表面的灰尘和其他污染物。
3.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用毛细管吸取少量甘油,滴于载玻片上。
甘油可以增加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折射率差,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4.将用甘油滴上的载玻片轻轻地盖在叶片上,确保叶片与载玻片之间没有气泡。
5.用纸巾或棉签轻轻地压住载玻片,使其紧密贴合叶片。
6.使用显微镜将装片转移到载物台上,并调整光源和焦距,找到最清晰的视野。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通常呈现出方形或长方形的形状。
细胞包围在一个细胞壁内,细胞壁通常为纤维素构成,使细胞能够保持形状和提供结构支持。
在细胞壁内部是细胞膜,它控制着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附近是细胞质,包含水溶性的细胞器和细胞器的结构。
最突出的细胞器之一是叶绿体,它是植物细胞中完成光合作用的地方。
叶绿体呈椭圆形,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色素,这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关键媒体。
我们还可以在细胞质中看到其他细胞器,如线粒体(能量生产)、高尔基体(合成和包装蛋白质)和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和运输)等。
实验讨论: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临时装片的方法观察了植物细胞。
临时装片的好处是操作简单,方便快捷。
然而,它仅适用于短期观察,因为甘油会蒸发,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的折射率差会降低。
此外,观察到的细胞结构可能会因为植物材料的类型和状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开始前先来认识一下玻片标本的概念: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直接把一棵小草放在显微镜下面,行吗?这显然不行。
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因此,只有经过加工,将观察用的材料制成玻片标本,才可以进行观察。
我们以后将要用到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1.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
2.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
3.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
以上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分为永久的(可以长期保存)和临时的(不用长期保存)。
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用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实验一〕开始-->目的要求1.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2.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
3.画细胞结构的简图。
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成熟的番茄果实,碘液,清水,镊子,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
方法步骤一临时装片的制作一、准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吸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片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子内侧的表皮上,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
4.把撕下的薄膜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薄膜展平。
5.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在薄膜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三、染色6.把一滴碘液滴在添置玻片的一侧。
7.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二、植物细胞的观察(一)、观察洋葱鳞片叶的表皮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制成以后,就可以放到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了。
(二)、观察番苆的果肉细胞制成临时装片。
2.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看清楚番茄果肉细胞的结构。
(三)、画细胞结构的简图依照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将上述观察到的两种细胞,各取一个细胞画完全各部分,其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讨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番茄果肉细胞的外形是否相同?它们在结构上有没有相同的地方?[附]生物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l.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报告目的要求:1.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学习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材料用具:洋葱鳞片叶,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清水,稀碘液,滴管,纱布,吸水纸,显微镜方法步骤: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观察:1、准备:(1)用洁净的卫生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把载玻片平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2)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内表皮上,轻轻划出边长为2㎜~5㎜的小方格;然后用镊子从小方格内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表皮,并将其浸入载玻片的水滴,用镊子将表皮展平。
(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然后轻轻地盖在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面有气泡。
2、染色:(1)用滴管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碘液。
(2)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到整个标本.3、观察洋葱的表皮细胞:(1)取显微镜(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保持2厘米距离)。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通过目镜能够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4)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5)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注意:眼睛一定看着物镜)。
(6)两眼同时睁开,用一只眼看目镜,另一只眼随时准备画图,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7)在显微镜中看到的表皮细胞结构特点如下:细胞整齐排列;每个细胞近似长方体;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结构。
实验结果:。
徒手制作叶片横切的临时切片
内容要求:练习徒手切片的制作,尝试用徒手切片的方法制作临时装片
材料用具:新鲜叶片(菠菜、蚕豆叶或槐树叶)、双面刀片(两片,并排在一起,一侧用胶布粘牢)、载玻片、盖玻片、盛有清水的培养皿、胶头滴管、吸水纸、纱布、毛笔。
评价标准:
实验步骤
1.选切叶片:选一片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用刀片切去叶片基部、叶片尖端以及叶片两侧的边缘。
留下部分为宽约0.5cm左右、中央带有主脉的长方形小块叶片。
2.切取材料:用左手食指指尖压住材料一端,右手捏紧并排的两个刀片,从另一端沿和主叶脉垂直方向多次切割材料,每切一
次刀片要沾水一次,以便将切下的叶片薄
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
3.选材制片:用镊子从水中选取最薄
的叶片切片,放在洁净的载玻片上,制成
临时切片。
4.观察到较完整清晰的叶片的横切面结构
5.实验习惯
洗净并擦拭玻片,还原器材,将废物放入指定容器内。
实验操作评价表(满分10分) 实验步骤 打分细则
分值
自评
互评 1.选切叶片 选材大小合适(1) 含有主叶脉(1) 2.切取材料 手持叶片姿势规范(1) 刀片使用规范(1)
3.选材制片
可以找到薄而完整的材料(1) 临时玻片标本制作规范(1) 无明显气泡产生(1)
4.观察 显微镜使用正确(1)
可看到清晰完整的结构(1) 5.整理台面
台面收拾整洁(1)
小组实验成员: 实验时间: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实验二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和徒手切片法以及植物细胞、组织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临时装片的制片方法、掌握徒手切片的方法2、了解植物细胞结构。
二、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培养皿、毛笔、滴管、纱布、0.9%的NaCl溶液;洋葱、马铃薯、芹菜、番茄三、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一)临时装片的制作1、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1)擦载玻片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信载玻片的边缘,右手用纱布将载玻片上下两面包住,然后反复擦拭,擦好后放在干净处备用。
(2)擦盖玻片先用左手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盖玻片的一角,再将右手拇指和食指用纱布把盖玻片包住,然后从上下两面隔着纱布慢慢地进行擦试。
2、取样用滴管滴一点水或其他溶液(根据需要)于载玻片的中央,把观察物放于载玻片上的液滴中,展开或摇匀。
3、盖盖玻片右手持镊子,轻轻夹住盖玻片的一角,使盖玻片的边缘与液滴的边缘接触,然后慢慢倾斜下落,最后平放于载玻片上,避免气泡的产生。
如盖玻片下的液体过多,可用吸水纸将多余的液体吸掉。
(二)徒手切片法徒手切片法不需要任何的机械设备,只需要一把锋利的刀片就可以完成切片的制作,方法简单,也容易保持物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1、选材选择软适度的材料,先截成适当的段块。
一般直径大小以3~5mm、长度以20~30mm为宜。
若材料太软,如幼叶等,不能直接拿在手中进行切片,可用适当大小的马铃薯块茎或萝卜块根等作支持物,将材料夹入其中,一起切片。
2、切片用左手拇指、食品指和中指夹住材料,使其稍突出在手指之上,拇指略低于食指,以免刀口损伤手指。
材料和刀刃上蘸水,使其湿润。
右手拇指和食指横向平握刀片,刀片要与材料断面平行,刀刃放在材料左前方稍低于材料断面的位置,以均匀的力量和平稳的动作从左前方向向右后方拉切。
切片时要用臂力而不用腕力,手腕不要动,靠肘、肩关节的屈伸来切片,拉切要快,中途不要停顿,更不能用拉锯方式进行切片。
每切2~3片就要把刀片上的薄片用湿毛笔移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暂存备用。
如发现材料切面出现倾斜,应修平切面后再继续切片。
3、镜检观察连续切下很多切片后,挑选最薄的切片放于加了1滴清水的载玻片,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进行镜检、观察。
(三)植物细胞的结构观察1、洋葱表皮细胞的观察取一洁净载玻片,于载玻片中央加上一滴水。
取洋葱一个,剥下一片新鲜的带紫色的南鳞叶,和刀片从外表面(或内表面)切一个面积为4mm2左右的方形小格,然后用镊子将表皮撕下,迅速入入载玻片上的小水滴中(表面向上)。
并使其平展,盖上盖玻片,即制成临时装片。
将装片放在显微镜下,用低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1)细胞的形状洋葱表皮由一层细胞构成,所有的细胞都有相似的—扁砖状。
细胞之间排列紧密,没有间隙。
(2)细胞壁为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较透明,因此只能看到其侧壁。
初看时,好像两个相邻细胞只有一层壁,但是,通过增加反差和仔细调焦就能发现这实际上是三层,即两侧相邻两细胞的细胞壁及中间的胞间层。
(3)细胞质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充满整个细胞。
由于中央有大的液泡,被挤成一薄层,分布于细胞周围,仅细胞两端较明显。
(4)细胞核为球形小体。
由于中央有大液泡,也被挤向近细胞壁处。
(5)细胞膜非常薄,而且与细胞壁紧贴在一起,因此不易观察到。
(6)液泡一个或几个,位于细胞中央,里面充满细胞液,所以比细胞质透明。
2、果肉离散细胞观察用解剖针挑取少许已经红熟的的番茄果肉(以临近果皮的为好),把它们放在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解剖针将果肉细胞拨匀,分散得越开越好,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
可以看到圆形或卵圆形的离散细胞,同样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和很大的液泡。
此外,还可以看到带色的圆形小颗粒,即有色体。
3、厚角组织用徒手切片法做芹菜叶柄的横切片,选取薄而透明的切片制成临时装片,置于低倍镜下观察。
在芹菜叶柄棱角处的表皮内方有厚角存在,这些细胞的细胞壁在角隅处有增厚。
实验三植物根、茎、叶、花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以及根的次生结构观察并掌握叶片的内部结构;2、掌握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3、观察并掌握叶的内部结构;二、实验材料双子叶植物幼根(棉花)横切片,小麦或玉米根横切片、棉花老根横切片;双子叶植物幼茎横切片、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棉花(或蚕豆、迎春叶)叶片横切片,玉米(或小麦、水稻等单子叶植物)叶片横切片三、实验内容(一)根的结构1、xx根的初生结构取双子叶植物幼根横切片显微镜观察。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从外向内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一部分组成。
(1)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无细胞间隙。
有的表皮细胞可观察到向外突起形成的根毛(或根毛残体)。
(2)皮层在表皮之内维管柱之外的部分,占幼根的大部分,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可进一步分为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和内皮层三部分。
A、外皮层:靠近表皮之下的几层细胞(一般为1~3层),细胞较小,细胞壁常木栓化,代替表皮起暂时的保护作用。
B、皮层薄壁细胞: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有较大的细胞间隙,细胞具有储藏作用。
C、内皮层:是皮层最内层的细胞,围绕着内部的维管柱,细胞小,排列紧密,细胞横壁和径向壁上具有木栓化的加厚带状物——凯氏带,在根的横切面上可见两相邻的内皮层细胞间明显的加深的点状结构——凯氏点。
(3)维管柱内皮层以内的中央部分,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可分为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薄壁细胞。
A、中柱鞘:内皮层里面的1~2层薄壁细胞,排列紧密整齐。
这些细胞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侧根、木栓形成层(首次)、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由这部分发生。
B、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蚕豆的初生维管组织由4个木质部束和4个韧皮部束组成,它们彼此单独成束,相间排列。
初生木质部在维管柱中心呈十字形辐射排列。
靠近4个辐射角的是原生木质部,近中央的是后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的导管细胞壁厚,腔大。
原生导管口径比后生导管口径小。
初生韧皮部位于两木质部束之间,同样原生韧皮部在外,后生韧皮部在内。
C、薄壁细胞:位于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这部分细胞可以恢复分生能力,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蚕豆根中央的薄壁细胞形成髓。
2、xx植物根的初生结构取小麦或玉米根横切片观察。
单子叶植物的根只有初生结构,其也是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1)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可观察到根毛残体。
(2)皮层在表皮内。
靠近表皮下的几层细胞(1~2层),细胞较小,称为外皮层。
在较老的材料中可见2~3层细胞壁常木栓化,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被染成红色。
内皮层细胞的5个面都加厚,并木栓化,仅外切向壁是薄的显微镜下呈马蹄形。
仅在正对木质部的地方保留1~2个细胞壁不加厚的细胞,称通道细胞。
(3)维管柱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及髓几部分组成。
中柱鞘是维管柱最外边排列紧密的小细胞,它的内侧是相间排列成一轮的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两者之间是薄壁细胞。
维管柱中央是由大型薄壁细胞组成的髓。
3、根的次生结构取棉花老根横切片观察。
表皮与皮层已经脱落。
在显微镜下观察,棉花老根由外向内分为周皮、韧皮部、维管形成层、木质部等几部分。
(1)周皮位于老根的最外方,从外向内可区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木栓层是老根外排列整齐的几层死细胞,在横切面上呈扁方形,径向壁排列整齐,常被染成红色。
在木栓层内方,有一层被固绿染成黄色的扁方形的薄壁细胞,细胞质较浓,有的细胞能见到细胞核,即为木栓形成层。
在木栓形成层的内侧,有1~2层较大的薄壁细胞,被固绿染成蓝绿色即为栓内层。
(2)韧皮部由初生韧皮部和次生韧皮部(主要为次生韧皮部)组成。
初生韧皮部在栓内层以内,大部分因挤压而毁坏,常不能分辨。
次生韧皮部位于初生韧皮部内侧,被固绿染成蓝绿色,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
其中细胞较大的为筛管,紧靠筛管的较小细胞为伴胞。
韧皮薄壁细胞较大,在横切面上与筛管形态相似,常不易区分。
韧皮纤维细胞壁厚,被染成淡红色。
此外在韧皮部还有径向排列的韧皮射线。
(3)维管形成层位于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之间,由一层扁形的被染成浅绿色的薄壁细胞组成。
显微镜下可发现被染成淡绿色的扁形细胞不只一层,这是因为形成层细胞分裂非常迅速,刚产生的细胞尚未分化成熟,与形成层细胞很难区别,故被称为“形成层带”。
(4)木质部由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次生木质部位于形成层之内,在次生根横切面上占较大的比例。
被番红染成红色,它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
其中口径较大、呈圆形或近圆形,增厚的木质化次生壁被染成红色的死细胞为导管;管胞和木纤维在横切面上口径较小,可与导管区分,也染成红色,而木纤维壁较管胞更厚。
木薄壁细胞被染成绿色。
木射线是呈径向排列的薄壁细胞,绿色。
木玫韧皮射线是连通的,合称射线。
初生木部在次生木部之内,位于根的中央,呈星芒状。
(二)茎的结构1、xx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取双子叶植物幼茎横切片观察。
双子叶植物幼茎的横切面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
(1)表皮仅一层细胞,排列紧密,排列规则,外壁上有角质层,表皮上有气孔和表皮毛。
(2)皮层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的部分,所占比例较根小得多。
靠近表皮的几层细胞比较小,为厚角组织,可增强幼茎的支持能力,其内是数层薄壁细胞,其细胞体积较大,排列疏松,有细胞间隙。
(3)维管柱皮层以内的轴状部分,较发达,占幼茎横切面中央较大的面积,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组成。
A、维管束:呈束状,染色较深,在横切面上许多维管束排成一环。
维管束之间为薄壁组织所隔离。
每个维管束都由位于外部的初生韧皮部、位于内部的初生木质部和介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的束中形成层组成。
B、髓和髓射线:髓位于茎的中央,多为具有细胞间隙的薄壁细胞组成,髓射线为相邻的维管束之间的薄壁细胞组成。
2、xx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茎中没有形成层,茎不能增粗,只初生结构,构造比较简单,维管成散生状态,分布于基本组织中。
取玉米茎横切片观察,其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
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外方多而小,分布比较密集;靠近中央则大而少,分布比较疏松。
玉米茎的维管束是外韧维管束,每个维管束的外层是数层厚壁细胞构成的维管束鞘,内面只有木质部和韧皮部,无形成层。
韧皮部位于外方,通常只有筛管和伴胞。
木质部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被染成红色的导管,在横切面上排列成“V”形,近外部是由两个孔纹导管和一些管胞组成的后生木质部,近内部是由1~2个较小的导管和少量的薄壁细胞级成原生木质部。
小导管的内侧有一个大的空腔,是由最早形成的导管被拉扯环形成的,叫气腔或胞间道。
小麦和水稻茎的结构与玉米茎的基本相同,也可用于观察。
最明显的不同是:小麦和水稻茎的维管束一般只有两圈分布在基本组织中,同时,茎中空,中央为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