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消除运动疲劳
- 格式:pdf
- 大小:253.04 KB
- 文档页数:2
健身训练中如何应对运动疲劳健身训练是一种热门的健身方式,它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力量和耐力,还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然而,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很容易感受到运动疲劳。
本文将探讨在健身训练中如何应对运动疲劳的一些有效方法。
1.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时,适当的休息时间十分重要。
合理分配训练和休息时间,是应对运动疲劳的首要措施。
健身训练中,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能量,防止过度疲劳。
一般而言,每次训练后,至少应有24小时的休息时间,让肌肉和神经系统得到恢复和重建。
2. 适度调整训练强度合理的训练强度可以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的运动疲劳。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强度。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的过程中,必须留有足够的时间给身体适应和恢复。
同时,注意及时调整训练强度,以减少运动疲劳的风险。
3. 补充充足的营养运动疲劳与身体能量的消耗有关。
在健身训练中,要保证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碳水化合物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来源,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再生的基础,脂肪则是提供长时间持久能量的重要物质。
合理补充营养可以减轻运动疲劳,加快恢复过程。
4. 注重睡眠质量良好的睡眠是身体恢复和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
在进行健身训练时,要确保每晚的睡眠充足而质量良好。
充足的睡眠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提高身体的恢复能力。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需要7-9小时的睡眠时间,以确保身体和大脑获得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5. 进行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训练在健身训练中,适当的拉伸和放松训练可以减少肌肉酸痛和疲劳感。
在每次训练前后,进行适当的拉伸运动可以提高关节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训练后,进行放松和舒缓的活动,如按摩或瑜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恢复。
6. 注意情绪和心理状况身体疲劳常常伴随着情绪和心理疲劳。
在健身训练中,要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态度,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集中注意力,放松身心,可以帮助提高运动耐力和减少疲劳感。
快速消除运动后疲劳的方法有哪些有些缺乏运动的人,在运动过后容易疲劳难耐,而这种疲劳感会持续好长一段时间,如何快速缓解就成了眼下迫切需要知道的事情。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快速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快速消除运动疲劳的方法我们的而身体就好像一部赛车,这一部赛车要跑得快,有两个关键因素,即发动机和汽油。
我们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发动机的最大功率,而我们的日常营养摄入则相当于汽油,汽油的质量越好,赛车就跑得越快。
而运动的带来的疲劳是可以通过补充营养来缓解的。
在锻炼的过程中,各种运动器官和系统的活动量大大超过安静时的状态,新陈代谢旺盛,体内能量的消耗大为增加,为了维持身体收支平衡,必须进食更多的物质。
运动后体内的糖大量消耗,容易产生疲劳感,应及时补充。
运动后饮用运动型饮料(其主要成分是水和糖)。
运动后,补糖时间越早越好。
理想的是运动后即刻、前2小时以及每隔1--2小时持续补糖。
运动后6小时内,人体对糖的利用率最高,补糖效果佳。
运动后及时补充主食(大米、面制品等),这些主食富含碳水化合物,是摄入糖类的主要来源,淀粉类食物(马铃薯,南瓜等)是最经济的热源物质。
如果想方便一些,可以补充增肌粉,里面搭配了乳清蛋白粉和淀粉提取物(碳水化合物),能高效吸收。
运动后机体脱水,是运动疲劳形成的重要因素。
所以,运动疲劳后,应及时补水。
运动后补水应少量多次,宜饮热水、热茶或热饮料。
饮用运动饮料,因其成分主要是水和糖。
可以有效缓解运动疲劳。
运动中矿物质的流失也是运动疲劳产生的一个因素。
剧烈运动后饮用矿物质饮料(又称电解质饮料,其中含有钠、钾、镁、钙等电解质),可以补充人体因大量运动而丢失的电解质。
多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运动中流失的矿物质。
如香蕉可以补充钾元素。
体内乳酸堆积是运动疲劳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运动后要侧重补充碱性食物。
大强度运动后会产生一种叫乳酸物质,导致体液出现酸化。
为了纠正酸化,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就需要在运动后多吃碱性食物。
交流平台D ISCUSSION195OCCUPATION2014 07摘 要:本文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物质代谢过程,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篮球训练中的疲劳及探讨消除疲劳的有效措施,对篮球训练中的运动员的身体恢复提供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篮球训练 疲劳 恢复浅析如何消除篮球训练中的疲劳文/李亚军一、篮球训练中疲劳的主要表现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和能量的转化机制以及篮球训练在不同时间疲劳的生化特点,疲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除了疲乏、腿痛、心悸外,还出现髌骨劳损、关节酸痛,出现头痛、胸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偶尔呈紫色;排汗量突然增多,在脸部、颈部有白色的晶状体;心率大多数出现在175次/分钟以上,出现呼吸急促、口腔呼吸和深呼吸现象且无节奏;步态不稳、动作出现错误和不规范;体温快速上升、身体脱水严重、口干舌燥等。
另外还有注意力难以集中,传接球极不准确,反应迟钝。
生理指标方面:下肢围度及体重变化加大,背阔肌力和握力以及呼吸肌力下降,肌肉收缩速度和PH 值都降低,运动后尿蛋白降低,膝跳反射阈和皮肤空间阈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二、消除疲劳的方法1.改善代谢法(1)整理活动。
训练后,进行放松跑。
这样可以加速下肢血液的回流,促进代谢产物的排除,及时做肌肉、韧带的伸拉练习,可以减轻肌肉的酸痛、僵硬和加快乳酸的消除。
(2)按摩。
用推、揉、捏、按、压、拍击、抖动等手法按摩肌肉。
这样能使肌肉中毛细血管扩张和开放,使局部的血液循环和营养得到改善,并可加速肌肉运动中废物——乳酸的排除,从而达到消除疲劳的作用。
(3)温水浴。
训练后进行温水淋浴是简单易行的消除疲劳的方法,水温大约在42℃~44℃时为最合适,时间为10~15分钟,勿超过20分钟。
还可以进行冷热水浴,冷水温为15℃,热水温为40℃,冷水淋浴1分钟,热水淋浴2分钟,这样连续交替3次。
淋浴后迅速穿起衣服,以防感冒。
(4)热敷。
用水温约为47℃~50℃左右的温水对肌肉的某个部位进行热敷,能够加快毛细血管血液的循环。
浅谈运动员的运动性疲劳与恢复一、恢复在体能训练中的意义体能训练的发展过程,是先从片面追求量的积累阶段开始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视为世界体育运动发展史上的大运动量时期。
期间高水平运动员所完成的运动量总额,往往都已达到或接近极限水平。
在这种状况下,人们要想再依靠进一步加大运动量的手段来提高体能已不大可能。
所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为了促进体能的继续提高,在保证数量指标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人们开始把注意力对准了如何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加大强度训练上来。
从而使得体能训练进入了量与质(强度)相结合的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量与强度的结合训练,人们开始尝试大负荷量和大强度相结合,同步提高、同时达到最大值的训练方法。
向新的极限挑战!此时的体能训练的特点为“一快二多三大”,即训练周期的节奏快、训练天数多、课次多、每次训练的运动量大、强度大、密度大。
随着新极限的出现,人们再次开始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近年来对恢复手段的研究和应用,为体能训练开创了新局面。
采用积极有效的恢复手段与方法,促使体能在近乎极限状态下的继续提高。
向恢复要体能正逐步成为共识。
至此,体能训练的发展进入了运动量、强度、恢复三位一体的新阶段。
积极有效的恢复手段与方法,可以充分保证量与强度“积累效应”的完成。
它在尽快消除体内各种疲劳因素的同时也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以较好的身心状态迎接下一极限的到来。
从某种意义上讲,现阶段提高体能主要在两次极限的间隙上做文章。
那么间隙时间的长短,则完全取决于恢复手段的优劣。
恢复对于提高体能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正在日趋明显地表现出来。
量的积累、质(强度)的提高、恢复的完善是运动员提高体能的三大要素。
其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任何盲目偏重或忽视其中之一者,都将成为体能训练的失败者。
二、疲劳的概念与类型1.劳的概念疲劳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一种生理现象。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机体运动本身所引起的“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的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
浅谈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恢复运动性疲劳是指因运动过量或长时间运动而导致的身体疲劳状态。
它会影响许多方面,包括心理状态、肌肉功能、代谢过程以及免疫系统功能等。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原因:1.乳酸积聚: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会导致肌肉细胞中的乳酸积聚,从而导致肌肉疲劳和酸痛。
一旦乳酸积聚导致肌肉疲劳,肌肉的收缩能力和耐力就会降低。
2.肌肉损伤:长时间运动或过度运动可以导致肌肉微小损伤,从而引起肌肉疼痛和疲劳。
这些损伤也会导致肌肉肿胀和肌肉力量减少。
3.水分和电解质失衡:长时间运动会导致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流失,从而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调。
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机能。
4.神经递质变化:长时间运动可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从而导致疲劳和身体运动能力下降。
如何缓解和恢复运动性疲劳:1.恰当的营养:良好的营养摄入可以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缓解疲劳。
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肌肉恢复。
2.充足的休息:良好的睡眠可以恢复身体的体力和精力。
所有类型的运动都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以帮助身体从运动中恢复。
3.适当的放松:身体尽可能的放松可以帮助恢复肌肉,缓解疲劳。
例如,做瑜伽或进行深度呼吸可以帮助身体放松并恢复。
4.全身按摩:经常进行全身按摩可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放松。
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酸痛和紧张感。
5.逐步适应: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长可以帮助身体适应运动,避免过度疲劳。
总之,恢复运动性疲劳需要有正确的方式和足够的时间。
恰当的营养、休息、放松、按摩和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提高身体恢复的速度和减轻疲劳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