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设计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91
城市交通信号设置规范在城市的繁忙道路上,交通信号就如同指挥交通的“无声交警”,它们的设置是否规范合理,直接关系到交通的顺畅与安全。
那么,怎样的交通信号设置才算是规范的呢?这其中包含了众多的因素和考量。
首先,交通信号的设置要基于对交通流量的准确评估。
交通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段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的车辆数量。
为了获取准确的交通流量数据,相关部门通常会采用专业的设备和方法进行监测和统计。
比如,在一些重要的路口会安装车辆检测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实时记录车辆的通过情况,并将数据传输到交通管理中心。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交通管理部门能够了解不同时间段、不同日期的交通流量变化规律,从而为交通信号的设置提供依据。
在交通流量较大的路口,信号灯的周期应该相应地延长,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车辆和行人通过。
反之,在交通流量较小的路口,信号灯的周期则可以适当缩短,避免不必要的等待时间,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
例如,在市中心的繁华路口,由于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信号灯的周期可能会长达几分钟;而在一些小区附近的支路上,信号灯的周期可能只有几十秒。
其次,交通信号的设置还要充分考虑路口的道路条件。
道路的宽度、车道数量、转弯半径等都会影响交通信号的设置。
一般来说,道路越宽、车道数量越多,信号灯的设置就越复杂。
比如,在多车道的路口,可能需要设置专门的左转信号灯和右转信号灯,以引导车辆有序通行。
此外,路口的形状也会对交通信号产生影响。
对于不规则形状的路口,需要更加精心地设计信号灯的位置和时间,以确保各个方向的车辆和行人都能得到清晰的指示。
再者,行人的需求也是交通信号设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设置交通信号时,要确保行人有足够的时间安全地通过路口。
一般来说,行人过马路的绿灯时间应该根据路口的宽度和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来计算。
通常,行人的平均步行速度约为每秒 1 米至 12 米。
例如,如果一个路口的宽度为20 米,那么行人绿灯的时间至少应该在16 秒以上,以保证老年人、儿童和行动不便的人也能够顺利通过。
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是指在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和建设中,需要遵循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其目的是为了确保交叉口的安全,顺畅和高效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网络的流动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
首先是关于交叉口的布局和设计。
交叉口的布局应根据交通量、车速、道路等级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
常见的交叉口形式有十字形、T形、Y形、环形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形式。
同时,考虑到道路的通行能力,交叉口应设置足够的车道数量,以满足交通流量的需求。
其次是关于交叉口的交通信号灯的设置。
交通信号灯对于交叉口的安全和顺畅至关重要。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根据交通量、车速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车辆和行人能够安全通过交叉口。
交通信号灯的配时也需要考虑到交通流量、交通需求等因素,以最大程度地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还有一些与交通安全相关的设计规范需要遵循。
交叉口应设置合适的地面标线和交通标志,以便提供清晰的交通指引。
此外,应设置合适的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等,以保障行人的安全。
对于不同车辆和行人,应分别设置合适的通行设施,如左转专用道、右转专用道、人行天桥等。
最后,关于交叉口的施工和维护也需要遵循相关规范。
施工中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交叉口的功能和使用安全。
维护时应经常检查交通信号灯、标志和标线的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新,保持交叉口的良好状态。
此外,还需要做好交叉口的绿化和景观工作,以提升城市空间的美观性和宜居性。
总之,道路交叉口设计规范是确保交叉口安全、顺畅和高效运行的基础。
合理布局、合适的信号灯、良好的交通标识和通行设施,以及及时的施工和维护都是交叉口设计规范的重要内容。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范,才能提高交叉口的使用效果,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为人们出行提供更好的条件。
DB34/T 3536—2019公交优先信号控制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交优先信号控制规范的基本原则、控制分类和控制方式。
本标准适用于道路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的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418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术语DB34/T 2423 安徽省城市道路交叉口信号控制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T 31418 和 DB34/T 2423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公交优先信号控制 bus priority signal control使公交车辆可以优先通行的交通信号控制方式。
注:本标准中公交指道路交叉口载客运营的公交车。
3.2可识别距离 identification distance使驾驶员在交叉口之前能识别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等的距离。
3.3弹性约束 elastic restraint在一定条件下有一定的弹性范围的约束条件。
3.4相位跳跃 phase jump跳过本该执行的下一相位,直接执行后续相位。
3.5专用相位插入 special phase insertion1DB34/T 3536—20192 为公交车辆的优先同行而临时增加某一个相位。
3.6干线绿波 main line green wave band规定好干线路段的车速后,要求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把该车流所经过的各路口绿灯起始时间,做相应的调整,以确保该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正好遇到“绿灯”。
3.7公交到达分布 bus arrival distribution选取车辆到达分布可能发生变化的位置作为关键断面以采集信息,收集车辆经过关键断面的流量及时间信息,统计不同周期每个时间间隔内的车辆到达情况。
3.8弹性时间窗 elastic time window利用弹性的公交信号时间窗口控制模式进行各交叉口信号配时。
交叉口现状信号控制和信号灯布设方案总结(原创实用版)目录一、交叉口现状二、信号控制方案三、信号灯布设方案四、方案总结正文一、交叉口现状在现代城市交通中,交叉口作为车流汇集和分散的重要地点,其交通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效率。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单路交叉口、双路交叉口和多路交叉口等。
其中,多路交叉口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因素影响较多,其交通流向复杂、道路交角和转弯半径的设置不合理,导致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问题较为严重。
二、信号控制方案为了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信号控制方案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信号控制方案主要包括定时控制和动态控制两种方式。
1.定时控制定时控制是根据交通流量和历史数据制定信号灯的红绿灯时间分配,以达到最佳的通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定时控制主要有固定周期控制和动态周期控制两种模式。
固定周期控制是信号灯的红绿灯时间分配固定不变,不考虑交通流量的变化。
这种控制方式适用于交通流量相对稳定的交叉口。
动态周期控制是根据交通流量的变化动态调整红绿灯时间分配,以适应不同的交通需求。
这种控制方式适用于交通流量变化较大的交叉口。
2.动态控制动态控制是根据实时交通流量和排队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红绿灯时间分配,以达到最佳的通行效果。
在实际应用中,动态控制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车辆检测器控制车辆检测器控制是根据交叉口入口车辆的实时检测数据,自动调整信号灯的红绿灯时间分配。
当检测到车辆增多时,信号灯的绿灯时间会相应延长,以保证车辆能够顺利通过交叉口。
(2)协调控制协调控制是根据交叉口各进口道的交通流量和排队情况,自动调整信号灯的红绿灯时间分配,以保证各进口道的车辆能够同时到达交叉口。
三、信号灯布设方案信号灯布设方案是为了提高交叉口的可视性和安全性,合理引导交通流。
信号灯布设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号灯位置信号灯应布设在交叉口入口处,以便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能够清楚地看到信号灯。
公路工程规范中的交叉口信号灯要求交叉口信号灯在公路工程规范中的要求公路工程中,交叉口信号灯是一种重要的交通控制设施,用于管理道路上的车辆和行人流量,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交叉口信号灯的要求被严格规定,以确保它们的功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公路工程规范中关于交叉口信号灯的要求。
一、信号灯的位置和布局交叉口信号灯应根据道路的交通流量和具体情况进行位置和布局的规划。
一般而言,信号灯应设置在交叉口中央或近中央的位置,以充分覆盖交叉口的所有方向。
信号灯的布局应具备良好的可见性,确保行驶车辆和行人都能够清晰地观察到信号灯的指示。
二、信号灯的形式和颜色交叉口信号灯一般由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灯组成,每个灯都有特定的含义。
红灯表示停车,黄灯表示准备停车,绿灯表示通行。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信号灯的形式和颜色被严格规定,以确保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可识别性。
例如,信号灯的亮度要符合国家标准,以确保白天和夜晚都能够清晰地看到信号灯的指示。
三、信号灯的定时控制信号灯的定时控制是交叉口信号灯系统的核心。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信号灯的定时控制按照交通流量来进行设置。
一般而言,交通流量较大的方向应设置更长的绿灯时间,以确保交通流畅。
而交通流量较小的方向则可以设置较短的绿灯时间,以保障整个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四、信号灯的感应和控制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信号灯的感应和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对信号灯感应和控制技术的要求也有相关规定。
例如,传感器的灵敏度应适应不同天气和交通状况的变化,以确保信号灯能够根据实时情况进行调整。
此外,信号灯的控制器应具备可靠的功能,以保证信号灯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信号灯的维护和管理交叉口信号灯的维护和管理对于保障其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在公路工程规范中,也对信号灯的维护和管理提出了一些要求。
例如,信号灯的灯泡应定期更换,以保证其亮度;信号灯的控制器和电线路等设备也需要定期检查和维修,以确保其工作稳定。
道路工程中的交通信号控制规范要求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道路交通的日益拥堵,交通信号控制规范成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顺畅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就道路工程中的交通信号控制规范要求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交通信号控制的原则与目的道路工程中的交通信号控制必须以提高道路交通的效率、安全和舒适度为原则,旨在合理分配交通流量、保护行人权益、减少交通事故并提高交通组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在进行道路工程交通信号控制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与目的:1. 效率原则:合理利用道路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率;2. 安全原则:确保行车和行人交通安全;3. 顺畅原则:通过优化信号配时和调整车道设置等措施,提高道路通行能力;4. 公平原则:对不同交通参与者进行合理的交通流量分配,确保各方的利益平衡。
二、道路工程中的交通信号控制规范要求1. 信号灯设置:根据道路交通流量、车速和交叉口类型等因素,合理设置信号灯,并确保其灯色、形状和位置符合规范要求。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a) 具备红、黄、绿三个基本灯色,以及相应的箭头灯;b) 信号灯的位置应在道路交通参与者易于识别和观察的位置;c) 信号灯的尺寸和间距应符合规范,确保视觉效果明显。
2. 信号配时:根据路段交通流量、行人流量和道路等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信号配时方案,以保证交通流畅和安全。
信号配时的规范要求包括:a) 车辆信号配时:根据不同时段车辆流量的变化,合理调整红绿灯亮灭时间,确保各方交通参与者的顺利通行;b) 行人信号配时:垂直行人过街时间和左转行人过街时间应具备足够的长度,以保证行人安全通过;c) 特殊交通流配时:对于特殊情况下的交通流,如高峰小时段、应急疏导等,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3. 路口标线标志:为了引导和规范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行为,道路工程中的交通信号控制规范要求合理设置路口标线和标志。
主要包括:a) 车辆行驶方向标志:设置左转、右转和直行标志,提醒车辆注意行驶方向;b) 车道标线:设置划分车道的虚实线,引导车辆驶入相应的车道;c) 行人过街标志:设置斑马线和行人交通灯,提醒行人合理过街。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规范随着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和拓展,交通信号控制的规范也成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信号灯设置、信号配时、信号灯显示和信号预告等方面,介绍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相关规范。
一、信号灯设置信号灯是交通信号控制的核心设备,合理的信号灯设置能够提高交通效率和道路通行能力。
信号灯的设置应遵循以下规范:1. 路口类型划分: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将路口划分为主要路口、次要路口和次要进出口等不同级别,按照交通流量进行优先级设置。
2. 信号灯种类选择: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流量,选择适当的信号灯种类,包括红绿灯、箭头灯、倒计时灯等。
在主要路口和高峰时段,优先选择倒计时灯,方便行驶车辆和行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
3. 信号灯位置摆放:信号灯应设置在路口中央或距离行人过街设施两侧较近的位置,以便行人和驾驶员能够清晰地观察信号灯,并及时做出反应。
4. 信号灯数量设置:根据路口交通流量和转向需求,合理设置信号灯数量,确保交通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二、信号配时信号配时是交通信号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合理的信号配时能够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减少拥堵。
信号配时应遵循以下规范:1. 信号配时周期:根据交通需求和交通流量,合理设置信号配时周期。
在主要干道上,配时周期应略长于次要支路,以确保主干道上的车辆流畅通行。
2. 相位配时:根据转向需求和交通流量,合理设置相位配时。
在高峰时段,主要给予直行和右转方向较长的绿灯时间,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3. 信号配时模式:根据道路类型和交通需求,选择合适的信号配时模式。
常见的配时模式包括固定配时、感应配时和协调配时等,根据路口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4. 信号协调:在城市交通网中,相邻路口之间的信号灯应进行协调配时,以减少红灯频率和交通拥堵。
通过协调配时,车辆和行人可以顺利通过多个相邻路口。
三、信号灯显示信号灯的显示内容应清晰易懂,能够有效地指导驾驶员和行人的行为。
信号灯显示应遵循以下规范:1. 显示时序:信号灯显示的时序应简明清晰,避免出现模糊或混乱的情况。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647-20111总则1.0.1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道路交叉口,充分利用交叉口时空资源,实现交叉口人流和车流的交通安全与通达,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应的道路交叉口规划,以及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或立体交叉的新建、改建与交通治理专项规划。
1.0.3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应坚持科学发展和因地制宜的原则,符合保障安全、保证效率,保护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的要求。
1.0.4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交通功能traffic function交通设施在交通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以及对出行者所能提供的交通服务和服务水平。
2.1.2宏观交通组织ma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一定范围的交通系统中,规定各类道路上各种交通方式在空间与时间上的协调关系,使各种交通方式在道路系统中能有序、安全、高效地通行的交通运行方案。
2.1.3微观交通组织micro traffic organization在交叉口可通行的空间与时间范围内,安排组织从各方面汇集到交叉口的各种交通流有序地向各方向疏散,以保障人流和车流安全、高效地通过交叉口的交通运行方案。
2.1.4快速公共交通bus rapid transit(BRT)运用大容量公共交通车辆和先进的控制管理系统,在专用的车道上运行,具有运量大、运行速度快等特性的新型公共交通方式。
2.1.5信号控制交叉口signalized intersection用交通信号灯组织指挥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6无信号控制交叉口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不用交通信号灯,而用交通标志、标线或仅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对通行权的规定,组织相冲突交通流运行次序的平面交叉口。
2.1.7减速让行标志交叉口yield sign intersection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用减速让行标志来规定次要道路车辆在进入交叉口前必须减速、让主要道路车辆先行,确认安全后方可通行的交叉口。
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应符合满足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 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干路中心隔离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简称右转交叉口)。
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简称让行交叉口)。
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3 C类:环形交叉口平C类:环形交叉口。
3.1.3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立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用;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用环形交叉口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0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用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大且进口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用车道。
4.2.11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设置可采用下列方法:1展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用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口至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口至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图4.2.11(b)]。
环形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改造设计———以来安城南交叉口为例■周 广,王建军,陈永茂,过秀成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 210096摘 要:结合安徽省来安县城南环形交叉口的改造工程实践,分析比较几种改造设计方案,提出环形交叉口改信号控制交叉口具体方案,并利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进行效果评价。
改造设计显著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效率。
关键词:环形交叉口;改造设计;交通组织;仿真 安徽省来安县城南环形交叉口位于来安城区,是原省道与城市出入口道路的交汇点,为5路交叉口。
随着城区范围的不断扩大、省道312的南迁,南北向的建阳路已成为来安中心城区重要的对外道路,承担来安县主要的出入城交通需求,加之来安城区南北向交通干道偏少,导致南北向的交通压力集中于此,造成近年来交通流量持续增长。
此外,其周边多为居住生活区,每日出行高峰时段各类非机动车、行人交通混行于交叉口内部,带来了更大的通行压力。
在缺乏有效的交通控制设施与交通管理措施下,该环形交叉口已成为来安南大门的交通瓶颈,极大地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出行质量,改造迫在眉睫。
1 现状概况及问题分析111 现状交叉口及周边环境城南环形交叉口现状渠化图及相交道路现状分别见图1和表1。
交叉口东、南、西3侧道路均为双向4车道,仅北进口道为双向2车道道路,呈现“3宽1窄”的形态。
环交东南进口为单车道的小岔路,路口并未进行任何渠化措施,与主路相交时路权不明。
环交北进口与东南进口现状图分别见图2、图3。
由于交叉口周边建筑密集,相交道路临街均布置重要的管线及配电设施,道路拓宽难度和成本均较大。
且周边建筑物出入口数目较多,对道路通行能力和秩序都造成较大影响。
图1 环交现状渠化图收稿日期:20092629作者简介:周广(1983—),江苏宜兴人,主要研究方向:交通安全、交通信息控制。
E 2mail :21102321@163.co m92表1 城南环形交叉口相交道路现状进口道道路名称行车道宽度(m)道路红线宽度(m )断面形式东进口永阳东路241536 一块板(机非隔离护栏)西进口永阳西路241536 一块板北进口建阳中路1220 一块板南进口建阳南路2436 一块板(机非隔离护栏)东南进口小岔路6151015 一块板图2 环形交叉口北进口现状图图3 环形交叉口东南进口现状图112 进口道交通流量根据观测现场流量并按照弹性系数法预测,得到设计年限各进口道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表(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