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 逾万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文献综述 (3)3. 研究目的与问题提出 (5)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与类型 (5)1. 学术不端行为的定义 (7)2. 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 (7)数据造假 (9)研究结果的抄袭 (10)研究过程的篡改 (11)参与人员的欺诈行为 (12)三、科研项目申报中的学术不端行为案例分析 (13)1. 案例一 (14)2. 案例二 (15)3. 案例三 (16)4. 案例四 (17)四、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分析 (18)1. 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 (19)2. 学术竞争压力 (20)3. 科研评价体系的不完善 (21)4. 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 (23)五、防范与应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24)1. 加强科研伦理教育 (25)2. 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26)3. 强化科研过程监管 (27)4. 严惩学术不端行为 (28)六、结论 (29)1. 研究成果总结 (30)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科研项目申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对近年来科研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我们发现这些行为主要集中在数据造假、论文抄袭与剽窃、重复发表以及项目申报过程中的欺诈行为等方面。
文章将详细剖析这些行为的特征、动机和影响,以期引起科研工作者对学术诚信的高度重视,并推动科研环境的持续改善。
我们也将在文中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以期为科研管理部门和项目申报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知识的追求,科研项目申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近年来,学术不端行为在科研项目申报中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篡改实验结果等,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科研人员的声誉,降低了科研质量,还可能导致科研成果的无效或错误应用,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是否应该废除全球化科研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废除全球化科研。
全球化科研的废除是必要的,因为全球化科研导致了知识产权的泄露和滥用。
在全球化科研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和机构之间共享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这导致了知识产权的泄露。
例如,美国曾经在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中遭受了知识产权侵权的损失,这对美国的科研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废除全球化科研可以有效地保护国家的知识产权,促进科研成果的独立发展。
此外,全球化科研也存在着科研成果的滥用问题。
在全球化科研的过程中,一些国家和机构可能会利用他国的科研成果来谋取自身利益,这对科研领域的公平竞争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废除全球化科研可以有效地避免科研成果的滥用,促进科研领域的健康发展。
反方观点,不应该废除全球化科研。
全球化科研的废除是不必要的,因为全球化科研有助于促进科研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科研的过程中,各国和机构可以共享科研成果和技术,这有助于促进科研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科研成果的共同发展。
例如,国际空间站项目就是一个成功的全球化科研合作案例,各国在该项目中共同合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此外,全球化科研也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在全球化科研的过程中,各国和机构可以共同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例如,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国共享科研成果和经验,共同应对疫情挑战。
因此,全球化科研的废除是不必要的,相反,应该继续促进全球化科研,促进科研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知网985院校博硕论文收录情况简介作者:何丽平来源:《科技视界》2014年第18期【摘要】985高校博硕论文收录情况是评价博硕论文数据库收录数量及质量的一个依据,根据用户掌握的情况对数据库提供商的价格进行商讨。
促进数据库提供商完善数据库的质量,并制订适宜的价格,以保证教育科研单位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可持续保障。
【关键词】985高校;博硕论文;知识的代价;资源的共享“逾万名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哈佛大学图书馆称“防守不了”。
著名大学与著名学者对获取“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做出的反击。
爱思唯尔(Elsevier)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属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旗下,总部位于阿姆斯特丹。
出版品包括学术期刊《柳叶刀》、《四面体》、《细胞》,以及教科书《格雷氏解剖学》等。
爱思唯尔著名数据库Sci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
著名大学及著名学者对期刊连年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增长率表示难以接受。
北京师范大学孙博阳说,学者是知识的创造者,但他们无偿地将研究论文转给了出版商,又有无数学者义务为期刊做论文评审。
而学者要想看到论文,还要花大价钱将他们创造的知识买回来。
出版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梅志平对此也表示:“我们投稿、审稿都是义务的。
研究成果都是国家纳税人的钱,为什么到后来我们的研究成果成为他们的摇钱树了呢?”[1]。
世界上最富有的哈佛大学都声称,大的期刊出版商不断涨价,已使得目前的学术交流环境在经济上不可持续了。
国外出现的出版商连年涨价的态势也在中国进行着复制,国内期刊出版商每年上涨百分之十几,有的也甚至达到了百分三十几。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经费充足的学校来说,在经济上还是可以应付的,但是像哈佛大学这样世界上最有钱的大学都不能承受,中国著名大学在经济上也是难以支付每年百分之三十几的增长。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说,价格的连年上涨几乎是灭顶之灾。
人工智能背景下科研人员科研诚信问题探讨目录一、内容描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论文结构安排 (4)二、人工智能概述 (5)2.1 人工智能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人工智能的主要技术领域与应用场景 (9)2.3 人工智能对科研领域的影响 (10)三、科研诚信的内涵与重要性 (12)3.1 科研诚信的定义与要求 (13)3.2 科研诚信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 (14)3.3 科研诚信对科研人员个人形象的影响 (15)四、人工智能背景下科研人员面临的科研诚信问题 (16)4.1 数据造假与篡改 (17)4.2 利益冲突与不当利益输送 (18)4.3 虚假科研成果与抄袭剽窃 (20)4.4 滥用科研资源与浪费 (21)五、国内外科研诚信建设政策与实践 (21)5.1 国际科研诚信建设政策与实践 (23)5.2 国内科研诚信建设政策与实践 (25)5.3 国内外科研诚信建设的比较分析 (26)六、提升科研人员科研诚信意识的途径与措施 (27)6.1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与培训 (28)6.2 完善科研诚信制度与规范 (30)6.3 建立健全科研诚信监督与惩戒机制 (31)6.4 提高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与道德水平 (32)七、结论与展望 (33)7.1 研究结论 (34)7.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5)一、内容描述本文档旨在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科研人员科研诚信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科研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这一背景下,科研诚信问题愈发凸显,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性。
深入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科研诚信问题,对于提高科研水平、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首先介绍人工智能背景下科研诚信问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分析当前科研人员面临的科研诚信问题,包括数据真实性、实验规范性、学术不端等方面的问题。
学术不端著名案例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学术不端案例:
1. 吕文达事件(Falsification): 中国科学家吕文达在1980年代进行的一项人造基于硫酸铵成核的实验中,被曝光涉嫌伪造数据。
这个事件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并导致了中国学术界的大讨论。
2. 英国人类学家Napoleon Chagnon的工作受到争议,他的研究方法和伦理问题备受批评。
他被指控通过引起原始部落的内部冲突来获取数据,伦理待遇不当。
他的工作引发了学术界对于人类学家在研究中应遵循的伦理标准的广泛讨论。
3. 斯特恩-格拉科夫反驳案(Misrepresentation):斯特恩与格拉科夫是两位物理学家,他们在1990年代声称发现了宇宙大爆炸的证据,但后来被发现他们在发表结果之前删除了一些数据。
他们的行为引起了公众对于学术诚信的质疑,并对整个领域的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
4. 韩红事件(Duplicate Publication):中国歌手、博士韩红在发表了一篇关于治疗乙肝的研究论文后,被发现这篇论文与之前一篇研究论文存在严重重复出版的问题。
这个事件暴露了双重出版和自我抄袭等问题,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这些案例代表了学术界中的一些不端行为,提醒了人们对于学术诚信和研究道德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相对论被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什么网友质疑李子丰研究方向一直为石油专业,其研究物理学是“体育老师证明数学题”,李子丰回应,“大学都学过物理,这是基础科学,另外国家也很支持跨学科研究,提出搞科学不问出身,不能说搞石油的就不能搞物理方向的研究。
”河北省教育厅回应:不清楚报送流程,需请示领导针对此事,记者拨打了河北省教育厅的电话,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此事并不清楚,针对评奖标准、报送流程,仍需要请示领导再做回应,随后挂断电话。
河北省教育考试厅官网介绍,2021年,河北省教育厅共受理全省高等学校申报省自然科学奖31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技进步奖59项。
经审核,现拟推荐上报。
为保证推荐申报工作公开、公平,现将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及完成人员的基本情况等予以公示,请社会各界人士给予监督。
据悉,公示期为2021年6月10日至6月16日。
在公示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如对公示项目有异议,需要以书面形式将提出异议理由和事实依据等相关材料寄(送)到河北省教育厅科技处。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签署真实姓名及联系方式。
李子丰告诉记者,大学一年级上物理课时,就对相对论有看法。
2000年有网络后,开始与网友讨论这些问题。
记者了解,2009年6月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曾针对李子丰“狭义相对论的建议信”进行回复。
中国科协回函表示,针对李子丰的“狭义相对论的建议信”已收悉。
按照中国科协领导要求,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于2009年6月组织专家进行了认真审批。
专家认为,李子丰的文章涉及狭义相对论中的某些观点尚待验证,并建议李子丰,以论文的形式投刊到相关科技期刊,或通过网络,或翻译成英文,与相关科学家进行交流、探讨与验证。
爱因斯坦相对论被推翻二河北燕山大学教授李子丰研究项目曾对外宣称:他已经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并且该项目还被推荐入选河北省科学技术奖。
这件事情一经爆出引发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讨论。
科学家如何应对学术不端行为在科学研究的领域中,学术不端行为犹如一颗毒瘤,不仅损害了科学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也阻碍了知识的进步和创新。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抄袭、伪造数据、篡改研究结果、一稿多投等。
面对这些问题,科学家们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需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以应对。
首先,科学家自身应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科学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为人类的知识宝库添砖加瓦,而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利。
只有当科学家内心真正认同这一理念,才能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在科研生涯的开端,就应当明确学术道德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不可逾越的红线。
这意味着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以扎实的工作和严谨的态度开展研究。
其次,加强学术规范的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
无论是初入科研领域的新手,还是经验丰富的学者,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关于学术规范的知识。
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当开设相关的课程和讲座,系统地讲解学术不端行为的种类、危害以及防范措施。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让科研人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哪些行为是不可取的,从而提高他们的警惕性。
同时,也要教导科研人员如何正确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如何规范地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处理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建立严格的审查和监督机制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
在论文发表之前,学术期刊应当对投稿进行严格的同行评审。
评审专家不仅要评估研究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还要仔细审查论文是否存在抄袭、数据造假等问题。
对于重大科研项目的成果,应当组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和验证。
此外,科研机构内部也应该设立专门的监督部门,定期对科研人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的线索,要迅速展开调查,绝不姑息迁就。
完善的举报和处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要鼓励科研人员和社会公众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举报,同时要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不会受到打击报复。
对于接到的举报,相关部门要迅速响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深入调查。
英国开始对公共资助研究论文实施强制开放获取(Open Access)来源:科学网2013-04-18 15:25:30从今年4月1日开始,英国将对由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论文实施强制性的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政策,今后凡是由英国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s UK,RCUK)全部或部份资助的研究项目,在发表论文时,必须保证论文能让所有人免费下载。
作者可以选择金OA (Gold OA)或是绿OA (Green OA),RCUK建议优先选择金OA。
OA是几年来学术研究界的热门话题。
过去学术论文发表在同行评审(peer-review)刊物上之后,读者想要阅读,必须通过图书馆借阅、个人订阅、或是购买加印的单篇论文的方式,那时候OA还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理想。
在互联网普及之后,OA再度被许多研究者提出来,其理由是,如果学术研究是由政府出资,那么已经付了钱的纳税人,就不应该为了看到研究成果而再付一笔钱,特别是在互联网普及之后,获取论文的过程,如下载PDF格式的论文,成本已经很小,不能成为收费的理由。
另外OA本身可以促进知识传播与学术交流,有益于科技发展。
但是对于出版社来说,刊物订阅、单篇论文加印出售等都是重要的收入来源,当然不愿意自动实行OA。
近年来虽然出现了不少OA刊物,但是传统的订阅型刊物(subscription journal),其中包括一些行业顶尖刊物,许多还不是OA刊物。
这就引起了许多研究人员的不满,他们指出,论文写作与修改、论文评审等过程都是由研究者无偿参与的,而出版社不实施OA,相当于劫持了研究者的成果赚钱,而且出钱的大部份还是研究者所在院校的图书馆。
在研究者的抗议甚至联合抵制下,英国政府在去年组织了一个委员会研究对应政策,后来发布了一份报告(Finch Report),建议通过由论文作者向出版社支付费用的方式,“买下”OA权。
这实际是一项比较保守的方案,其它激进的方案包括由政府出资通过第三方建立论文出版库等,但显然不如Finch Report建议的方案实用。
科学家因科学研究被迫的事例
以下是一些科学家因科学研究而被迫做出的事例:
1. 被迫离开家人:许多科学家为了追求他们的研究目标,不得不离开家人和亲人,到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工作。
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错过家庭重要时刻,并面临孤独和失落的挑战。
2. 忽略个人健康:一些科学家为了追求重要的研究成果,可能会忽视个人健康和身体需求。
他们可能长时间工作,缺乏休息和充足的睡眠,甚至不注意饮食和锻炼。
这种行为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疾病以及增加了患抑郁症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3. 孤独和社交隔离:科学研究可能需要长期的孤独工作,独立思考和封闭式实验。
这可能导致科学家与其他人的社交隔离,缺乏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机会。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4. 面临经济困难: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经费来支持实验设备、研究材料和人员的雇佣。
许多科学家面临经济困难,不得不在低薪甚至无薪的情况下开展研究工作。
这可能导致科学家的生活水平下降,受到经济压力的困扰。
5. 面临伦理和道德冲突:一些科学研究可能涉及到伦理和道德问题。
科学家可能会面临是否进行争议性实验、对待实验对象是否公正等抉择。
他们可能被迫在科学发展和伦理原则之间做
出困难的决策。
尽管科学研究可能带来一些困难和牺牲,但许多科学家依然愿意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为推动科学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南京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着hot198611
“知识的代价”过于高昂逾万科学家联名抵制爱思唯尔
,是世界著名的开放获取电子文库。
俄罗斯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证明数学难题庞加莱猜想的论文,就是发表在这家网站上,而不是学术期刊上。
但在目前,学术界的主流仍是将论文发表在同行评审的学术期刊上。
孙博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我国的科技评价政策,鼓励科学家在国外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经成为SCI论文大国。
所有发展中国家都有这个问题好的文章都发到国外去了,再花钱买回来。
少数富裕的图书馆才能买得到。
国外科技期刊不断提高价格国内教育科研机构不堪重负
年以来,爱思唯尔等国际出版商提高了针对中国订户的价格。
几乎每一次提价,都会引起图书馆界的争议。
当时,爱思唯尔中国区负责人对中国青年报表示,该公司在中国的定价,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年每篇论文下载价格为美分,还不到同期全球均价的%。
但是,该公司将逐渐减少对中国的高折扣,最后与全球定价持平。
据悉,北京大学图书馆年购买爱思唯尔科技期刊电子数据库的费用为万多美元,年涨到万,年是万。
一位学者曾对记者形容,出版巨头低价进入中国市场,培养了科学家的阅读习惯,使大家养成外刊依赖。
现在欲罢不能,就像吸毒上瘾,要戒掉很难。
年月,在一次会议之后,国家图书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等中国多家图书馆的代表联名发表了分别致读者和出版商的两封公开信。
公开信透露,近年来,国外科技期刊及其全文数据库的价格不断提高,有的出版商全文数据库的价格连续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幅度上涨,个别出版商的全文数据库甚至出现年度涨幅%~%的情况,造成图书馆外文科技期刊订购费用迅速膨胀。
其中个别出版商利用自己的垄断性地位涨价,提出要在年把中国用户使用其全文数据库的论文篇均成本提高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
持续大幅度的价格增长已经严重威胁到所有教育科研单位的科技文献资源的可持续保障。
这些图书馆表示,为了使我国教育科研机构不受国外出版商垄断价格的胁迫,将采取联合行动,共同抵制个别国际出版商的大幅度涨价做法。
他们呼吁担任国际出版商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顾问的我国专家学者,积极向国际出版商施加影响。
他们警告任何无视用户权益、不顾市场现实、肆意攫取暴利、破坏科技文献长期可持续保障的做法,不仅会损害用户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的长期稳定性,也必然会伤害个别出版商的自身利益。
从获利能力来看,国际出版商的确是令人羡慕的。
国外有人根据苹果公司与爱思唯尔公司等企业的公开数据算了一笔账。
著名的苹果公司的利润率,在年为%左右。
而在过去的年里,爱思唯尔的利润率从来没有低于过%,年高达%。
这位计算者认为,出版商不是不可以获利,而是要考虑市场的耐受程度。
他提醒科学家说:当你花美元下载一份爱思唯尔的杂志,有美元直接进了爱思唯尔股东的口袋里。
有时候,引起雪崩只需一块小石头。
有国外媒体这样评价今年的这场学术之春运动。
然而,学术之春能否真正为科学界争取到春天还很难说。
这些年来,科学界与出版界,这两个文质彬彬的行业,总在知识的代价这个问题上唇枪舌剑。
号召科学家抵制的做法并不新鲜,年,斯坦福大学学术委员会就强烈建议全体教员,尤其是高级教员,不要为漫天要价的出版商和期刊投稿、编辑或审稿。
学术之春的发起人威廉提摩西高尔斯表示,对于这场运动,自己持有谨慎的乐观态度,相信不会虎头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