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厂生产能力
- 格式:docx
- 大小:26.77 KB
- 文档页数:5
如何提升工厂生产效率工厂生产效率的提升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增加生产能力。
以下是几种方法,可帮助企业提高工厂生产效率。
1.物料和库存管理:有效的物料和库存管理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准确的库存系统,以确保物料供应充足,并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另外,定期检查和更新物料清单,以确保物料种类和数量的准确。
2.生产流程优化:企业应该审查和分析生产流程,找出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可能包括重新设计流程,提高工作站效率,调整工作站数量和布局,以及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
3.培训和教育:提供全面的培训和教育计划,以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正确地执行工作任务。
培训计划应涵盖生产技能、工艺知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并将员工与最佳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4.建立跨部门沟通:不同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和沟通对于工厂生产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定期的协调会议,部门之间可以更好地合作,共享信息和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5.定期设定生产目标:为了提高工厂生产效率,企业应该设定明确的生产目标,并监控其实现情况。
这些目标可以是产品数量、质量标准、交货时间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设定可度量的目标,并对其进行监控,企业可以不断改进并提高生产效率。
6.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投资于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
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快捷、准确和可靠。
同时,企业还可以考虑使用生产管理软件来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调度。
7.追求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提高工厂生产效率的关键。
企业应建立一个改进文化,鼓励员工提出建议和想法,并及时采纳有效的改进措施。
同时,企业应该定期检查和评估生产过程,并寻找机会进一步提高效率和减少浪费。
8.设定激励措施: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参与改进和提高工厂生产效率的活动,企业可以设立激励措施。
提高产能措施
关于提高产能的几点意见:
一:要有生产线平衡思想:
工厂的产能就如水桶里的水,车间和工序的产能就如组成水桶的木板,决定水桶可以装多少水的不是最长的木板而是最短的木板。
因此在提高工厂产能时,应从整个工厂的生产流程着眼,尽量使工厂所有工序的生产节拍(通常是工序生产一件产品的时间)相同或接近,只有这样提高产能才有意义,否则仅仅是某一车间或某一工序提高产能,只会增加车间和工序之间的在制品库存积压,并不能提高单位时间内最终产品的产出。
因此我们要有生产线平衡思想,我们有了生产线平衡的思想后,我们就知道提高工厂产能的重点是提高生产能力最薄弱的工序的产能。
二:提高产能必须有专业生产管理团队
控制生产节拍必须对现场每一个工序进行量化分析,掌握精确的数据,现场产能量化分析是一项工作量大、细致的基础性工作。
提高产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到的,需要有一步步提高,需有专职人员负责,因此需要有专业生产管理团队。
三:生产管理岗位职责:
1)建立优化的产销流程;
2)通过寻找和消除现场存在的浪费,提高产能;
3)针对现场岗位进行分析和攻关,充分挖掘现场资源的潜力;
4)要有明确的方案,科学的测量生产节拍;
5)计算出人员时间利用率、设备利用率、生产周期等指标;
6)绘制工厂的生产线平衡图;
7)根据指标揭示现场存在问题,针对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
工厂生产能力提升的关键策略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工厂生产能力的提升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面。
提高生产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增加市场份额,并提高盈利能力。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策略。
一、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提升生产能力的基础。
通过对生产流程进行仔细分析和优化,可以减少生产环节,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首先,企业可以引入精益生产管理理念,通过消除浪费、优化工序和资源利用,实现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例如,使用价值流图来识别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冗余环节,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其次,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是流程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信息化系统,可以减少人为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对于提升工厂生产能力至关重要。
有效管理供应链,确保原材料及时供应,是保持生产连续性的关键。
首先,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
与可靠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帮助企业获得优质的原材料,并进行订单和库存管理,减少供应风险和库存压力。
其次,供应链的可视化和数据共享也是提升生产能力的关键。
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实时数据监控和信息共享,可以更好地协调各方面资源,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人员培训与发展人员是工厂生产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培训和发展员工的技能和专业素养,才能提高工人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
首先,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是关键。
企业可以组织定期培训,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生产工艺和设备使用方法。
同时,培训还可以提高员工的意识和素质,增加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在人员选拔和配置上要注重匹配度。
将合适的人员安排到适合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其潜力和优势,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生产效率。
四、设备投资和维护为了保持和提升工厂的生产能力,企业还需要在设备投资和维护方面下功夫。
首先,选择高效、可靠的设备是关键。
提高工厂绿色生产能力的绿色生产管理课程近年来,绿色生产管理成为了工厂管理中的重要议题。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各行各业都在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了促进工厂绿色生产能力的提升,绿色生产管理课程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提高工厂绿色生产能力的绿色生产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该课程的内容和实施方式。
一、绿色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工厂作为生产和消耗资源的中心,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
传统的生产模式往往会产生大量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
而绿色生产管理的目标就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还能提升企业形象,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力。
二、绿色生产管理课程的内容1. 环境管理体系:绿色生产管理课程的核心是建立和落实环境管理体系。
课程将详细介绍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技能。
2. 资源利用与节约:课程将教授工厂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并通过优化生产过程和采用节能设备来降低能源消耗。
学生将学习如何开展能源审计和资源评估,以及制定节约能源的措施和计划。
3. 废弃物管理:废弃物处理是绿色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课程将介绍废弃物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的方法。
学生将学习如何制定废弃物管理方案,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4. 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生产管理不仅仅关注工厂内部的环保措施,还强调供应链的绿色化。
课程将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和供应商,并建立环保合作关系。
5. 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生产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来支撑。
课程将介绍当前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并探讨如何将绿色技术与管理相结合,推动工厂绿色生产能力的提升。
三、绿色生产管理课程的实施方式1. 理论教学:课程将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理论教学将通过课堂讲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帮助学生理解绿色生产管理的理念和原理。
企业生产能力不足的应对策略
1. 增加生产线的数量:增加生产线的数量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企业可以考虑在原有工厂基础上,扩建新的生产线或者新建工厂来提高生产能力。
2. 优化生产流程: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对于重要且复杂的生产流程,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来提高效率。
3. 引进新设备:企业可以考虑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这些新设备和技术可以是自己开发的,也可以通过合作或收购公司的方式进行引进。
4. 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可以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这可以通过增加工人数量、加强管理、提高员工工作计划等手段来实现。
5. 合作与外包:企业可以考虑与其他企业或外部供应商合作或外包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6. 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可以考虑调整产品结构,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这可以通过市场分析和客户需求调研来实现。
生产能力报告工厂扩建计划与产能提升效果评估生产能力报告:工厂扩建计划与产能提升效果评估概述本报告旨在评估工厂扩建计划对生产能力的提升效果。
通过对工厂扩建前后的生产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将探讨扩建计划对产能的影响,并提供对未来生产能力的预测。
以下是对工厂扩建计划的详细评估。
1. 工厂扩建计划概述工厂扩建计划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产能而制定的。
扩建主要包括新增生产线、调整生产工艺和提高设备可用率等措施。
此次扩建计划的目标是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
2. 工厂扩建前生产情况在详细介绍工厂扩建计划之前,我们先对扩建前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根据过去一年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工厂生产能力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短板:2.1 生产线繁忙当前生产线已经达到最大负荷,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这使得我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且很难有余力应对突发订单。
2.2 设备老化部分设备由于年限过长,其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存在故障率较高的风险。
设备老化对生产效率产生了直接的不利影响。
2.3 产品质量问题由于生产线运行紧张,操作员压力大,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出现。
这给我们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3. 工厂扩建计划的实施为了解决现有问题并提升产能,我们制定了工厂扩建计划。
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 新增生产线在工厂的可用空间内,我们将新增一条生产线。
新生产线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设备更新为了克服设备老化问题,我们计划更新一部分关键设备。
新设备将提供更高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并减少故障率。
3.3 工艺优化我们将对现有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4. 工厂扩建后生产情况工厂扩建完成后,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评估了扩建计划对生产能力的提升效果。
4.1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新增生产线、设备更新和工艺优化等措施,我们成功提升了生产效率。
目前,工厂的生产线利用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产品的生产周期明显缩短。
如何提高工厂的生产能力工厂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
为了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工厂需要不断努力提高生产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提高工厂生产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优化生产流程1. 建立高效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任务和制定计划,确保生产线不出现较长的闲置和过度负荷,避免资源浪费和生产瓶颈。
2. 使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优化物料采购和库存管理:建立合理的库存管理系统,确保物料供应充足,减少生产中的停工时间。
4. 实施自动化生产:自动控制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速度和精确度。
二、提高员工素质和参与度1. 培训和技能提升: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操作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 鼓励员工参与问题解决:建立员工参与的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流程改进和问题解决,使他们成为生产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
三、优化设备维护和保养1. 定期和预防性维护:制定设备维护计划,进行定期的设备检修,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
2. 清洁和润滑:保持设备的清洁和润滑,以减少磨损和故障。
四、实施供应链管理1. 供应商优化: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物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稳定。
2. 供应链流程优化:与供应商密切合作,优化供应链的流程和交付时间,减少等待时间和库存量。
总结: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员工素质、优化设备维护和实施供应链管理,工厂可以有效提高生产能力。
这些方法需要管理团队的积极引导和员工的参与,同时也需要持续的监测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提高生产能力,工厂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提升生产力的五大工厂设备改进方法一、自动化设备更新换代在工厂生产过程中,自动化设备的更新换代是提升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一代自动化设备通常具有更高的效率、更低的能耗以及更稳定的生产能力。
因此,定期更新和升级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可以有效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智能化生产调度系统的引入利用智能化生产调度系统可以帮助工厂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订单量、设备运行情况和原材料储备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停工时间。
三、设备维护保养的规范化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
规范化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故障率,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生产中断。
同时,通过对设备的定期检修和保养,还可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四、生产线流程优化通过对生产线流程的优化,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堵塞,提高整个生产线的流畅性和效率。
优化生产线流程需要与设备改造和人员培训相结合,以确保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能够顺畅衔接,避免不必要的等待和重复操作。
五、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可以帮助工厂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通过使用生产管理软件、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工具,可以实时监控生产过程、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线的运行效率,从而提升工厂的整体生产力。
综上所述,通过采取以上五大工厂设备改进方法,工厂可以有效提升生产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个企业能够认真对待工厂设备改进工作,持续提升工厂的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企业生产能力企业的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在特定时间内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的能力。
它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核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企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包括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流程改进等。
首先,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可以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创新技术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一些制造业企业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机器人,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可靠性。
其次,设备升级也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企业可以适时对生产设备进行升级和更新,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
例如,一些工厂可以通过更换先进的生产设备和设施,实现生产线的高速运转和高精度生产,从而提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
此外,流程改进也是提升企业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一些企业可以采用精益生产和供应链管理等管理方法,来优化整个生产过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交付的快速性。
除了技术创新、设备升级和流程改进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的手段来提升生产能力。
优秀的员工是企业高效生产的基础,企业可以通过培训和激励机制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和生产能力。
同时,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可以帮助企业将有限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能力。
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来实现生产能力的提升。
与供应商的紧密合作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质量稳定,从而避免生产中的瓶颈和延误。
同时,与合作伙伴的共同研发和市场开发也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运营和发展的关键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设备升级、流程改进、人力资源培养管理以及与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合作,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迎接市场竞争和挑战。
关于实现400台套产能报告在这120多天的车间管理过程中,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周密的工作计划对工作指导的重要性。
为了全面完成400/月台套以上的产量及各项工作指标,实现轻伤以上事故为零;根据我们农机目前的生产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问题:一、数字分析。
1、各部装现场实测产量记录表I附表I2、部装实际操作分析①割台部装:共有25个零件需要装配,其中4LBA02-0331001左调节盒、4LBA02-0349300防草圈焊件、4LBA02-0310000机壳总成、4LBA02-0333002梳脱带等需要打磨装配;平均每台打磨耗费时间大概为62分钟。
②分禾器部装:共有37个零件需要装配,主要部件4LBA02-04091208支杆焊件I、连接板与送禾轮间隙不符合图纸要求需要打磨装配;平均每台套打磨耗费时间大概为30分钟。
③操作架体:共有90多个零件需要装配,其中4LBA02-0752000g面板焊件与4LBA02-0750008h操作台前罩、4LBA02-0762000f座位支架与4LBA02-0760002e 座椅罩子等需要打磨配装;平均每台打磨耗费时间大概为24分钟。
3、岗位工位器具、工具、工装等满足不了工作需要。
如割头部装标准件有17种,其中有42颗螺钉需要拧紧如果用气动板手装配速度会提高原来的2倍以上;某些零部件需要专用的工位器具来存放如提升螺旋、出谷螺旋、二次脱粒滚筒等。
二、现场生产情况1、本岗位装配人员的技术知识不够硬,装配工艺不完善,缺少岗位作业指导书,无法统一装配工序标准。
2、生产连续性和节奏性差,不论外协还是内部提供都缺乏成套作业,若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停工形成内部物流的堵塞,在相同时间间隔内不能提供生产数量相同的产品,不能均衡地完成生产,经常出现时松时紧或某一环节松散现象。
3、生产节奏太慢,主要是整机无法定型,工艺不够明确,精准,造成产量居下不上。
4、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消极,主要是车间生产计划执行力度不够,整体规划缺乏周密,要一样做一样,想要什么就下什么,导致操作人员工作心情烦躁。
第一是文化引导性不强,没有企业归属感。
第二,竞争机制和奖惩机制不配套。
第三,薪酬机制不合理。
实行工资性工资即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即表现情况,按时考核,让车间绩效和个人联系起来。
制度是硬性的,同时还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设定一定的标准作业量,即每小时要求多少,这个标准要经过试验来定,完不成的扣工时,超标的加工时,算是半绩效式管理。
另外有一点员工经常旷工,你要分析原因,是员工个人问题,还是公司机制原因,比如薪酬没竞争力或整体工作氛围不好。
这个需要分析出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些时候公司中存在的问题,并不能全怪员工,更多的往往是我们管理机制的问题。
有記件員工反映,即使他們已經達到昨天相當的產量,想早點下班休息一下,但是車間班長仍然要求他們加班到規定時間,致使他們雖然人坐在那裡,但是並沒有心思工作,效率要比正常慢一半以上。
他們說他們理解公司要加班趕貨,但是也希望能關心其健康,一周能有一兩天晚上讓他們早點下班休息。
筆者在此建議是:尽量避免疲劳作业,一周內可以有一晚上不加班自由,是否休息由各員工自己申請。
1、加強班組管理(培训)班組是車間組織生産經營活動的基本單位,是企業最基層的生産管理組織,在實際工作中,經營層的決策做得再好,如果沒有班組長的有力支援和密切配合,沒有一批領導得力的班組長來組織開展工作,那麽經營層的政策就很難落實。
所以班組管理應該是車間管理的重點,只有班組充滿了勃勃生機,車間才能保持旺盛的生產活力。
2、提高員工士氣提高生産效率關鍵是提高士氣,士氣越高,生産效率就越高。
而士氣取決於家企業中人與人的關係,所以企業應採取新型的領導方式,實行人性化管理,对每一个员工的的身体健康水平、生活困难情况、业务水平能力等等一系列直接与员工生产、生活密切有关的情况都应该关心和帮助,消除其思想负担,解决其后顾之忧,使之感受到在工厂工作过程中也充满人性的真情,感受到来自工厂和领导的关爱,這樣他們也就能够全身心的投入生产工作中来。
另外要想辦法改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每個員工之間,員工與領導之間都能進行真誠持久的合作,實行上下意見交流,允許下級提意見,尊重下級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對於下面反映出來的問題,公司領導一定要盡快解決並回饋甚至公開給員工,否則員工就會認為這是形同虛設,久而久之也就不再會有人提意見了。
需要補充的一點是,由於車間員工他們素質存在差異,他們可能會有提出很好的問題,也可能會提出不恰當的問題,對於那些提得不恰當的意見,我們也必須向他們解釋清楚原因,因為既然有人提出這樣的意見就說明可能有一部分人存在這種想法,我們切不可以嚴厲的批評來對待他們,否則就會堵塞言路。
強化制度化管理要想讓全廠員工緊密團結、相互配合、齊心協力的完成工廠的共同目標,必須實行工廠制度化管理。
只有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杜絕人情化管理,才能夠促進車間良好的管理秩序,使車間具有良好的工作精神面貌。
建議公司完善《生産規章制度》和《職工獎懲制度》,使各項制度更貼近工廠實際情況,並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同時還要適應公司未來發展的需要。
在此,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各項規章制度必須要細,要達到工作中所遇到的任何問題都能找到擬定的處理方法這一水平,這就需要在平時注意積累信息,並根據實際情況定時地對各項制度進行修改,切不可一成不變。
此外,各項制度必須要張榜公布在車間顯眼的地方,以備員工隨時查看,讓他們隨時都能明白他們的行為將會讓他們得到什麼樣的獎賞或得到什麼樣的懲罰(員工新進時,我們跟他們講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但是他們不可能一下子把所的制度都記在心裡,更何況他們也還不清楚以後將會遇到什麼樣的情況,所以他們就不會重視各項制度,因此到最後也就會變得不清楚公司的規章制度。
如果我們把制度張貼公布,這樣當員工發生什麼狀況時,他們就會去查找制度,也就會馬上知道他們這種行為的結果)。
4、進行承包責任制試點想當初我國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制極大地激發了農民個人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了當時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在我國,我們應該采用一些跟中國國情相適應管理方法,借鑒前人曾取得卓越成就的改革方法也許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在此,筆者大膽建議在我公司車間進行經濟承包責任制試點。
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制造型企业生产主管经常问到的问题无非是效率、品质、成本之类的话题,而这三者本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现依据这些年在工厂生产合理化的经验,简捷的谈谈生产主管如何高效的促进生产效率大提升。
生产率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生产要素(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尺度,即在材料、劳动力和生产设施等方面花费相同的成本,能够生产多少产品。
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
一.解除瓶颈生产工序:这是最简单的一招,但也是最厉害的一招,我自己的“名言”是,“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至就是绝招”。
有一句格言:“瓶颈工序决定最大产能”。
众所周知,均衡是生产进度的重要保证,在100个环节中,只要存在一个环节效率低下,那么99个环节的努力都可能解决不了进度落后的问题。
因此,抓住瓶颈工序的生产节拍,不断予以改善,是提升效率最重要的法宝。
旧的瓶颈解决,新的瓶颈又产生,不断消除瓶颈,持续推动组合优化,实现生产效率大提升。
那么,如何有效解除瓶颈工序呢?常采用的是解除瓶颈五步法:①.找出系统的瓶颈;②.决定如何挖尽瓶颈的潜能;③.给予瓶颈最优质的资源支持;④.给瓶颈松绑(绕过、替代、外包);⑤.假如步骤四打破了原有的瓶颈,那么就回到步骤一,持续改进,重新寻找新瓶颈。
二.实施绩效、计件薪酬:记得一位管理大师曾说过:“如果一家企业员工的固定工资超过70%,这家企业就已经离死亡不远了”。
这句话很容易理解,因为“旱涝保收”的员工根本就不可能有积极性,我们经常讲的一句俏皮话是“计时不要脸(摸鱼),计件不要命”。
实际上,管理就是利益分配,分配得好就是双赢和多赢。
我曾到过一家上万人的企业,他们企业内部有10多名IE工程师,天天研究如何再提升效率,但效率就是提升不上来。
我的说法非常简单,“现场效率改善不是牺牲员工利益达成公司的利益,这样的改善注定会失败”。
意思是:“IE工程师是研究如何让员工做得更快更好,但员工做得更快更好相对于来讲就更辛苦,员工更辛苦如果工资没有上涨他肯定就不干了”。
实际上,生产管理最宝贵的财富是员工,员工的核心是激励,激励的重点是满足员工的需求。
生产现场作业部分(比如说点焊,焊锡等加工工序)必须采用计件制。
在以往的咨询经历中,实施计件薪酬后产能效率一般都能提升10%以上。
计件本来就是一种合理的薪酬方式,它鼓励员工多做多得,这样不仅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更能提高现场的工作效率,确保流水线不待料,断料发生,降低生产成本。
当然,实施计件薪酬,要重点解决以下六个问题:①.不良品返修、②.补制数量、③.新员工培训、④.计件单价核算、⑤.标准产能的合理化、⑥.生产线主管分工的合理性与公平性。
目前企业的生产管理形态不适合实施计件工资,那么在某些工位上,如果把生产现场的秩序再理顺一下,工作方法再改进一点(减少不必要的工作步骤,或使必要的操作用最迅速、最安全、最舒适的方法完成),那么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提高生产率实施绩效奖金制度则是必须的,而这时重点要关注的则是:①.考核项目、②.计算方式、③.项目内涵、④.目标权重、⑤.项目配分、⑥.评分规则、⑦.数据来源、⑧.考核周期、⑨奖金额配置。
三.鼓励员工自检与互检:在生产管理中,一般来讲,只要品质好,效率自然高。
不良品返修往往会影响3倍以上的效率。
在以往的生产合理化咨询中,发现一般企业都花费大量的资源做好首末件、全检、专检,却忽略了员工的自检与互检。
“品质是制造出来的”这个道理谁都懂,但如何执行很多人就不懂了,我们的做法是有两点:一.员工自检,员工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①.“确认上道工序零部件的加工质量”;②.“确认本工序加工的技术、工艺要求和加工质量”;③.“确认交付到下道工序的完成品质量”。
二.员工互检,一般有两条质量管理原则:第一原则,当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的时候,如果第二道工序检测出存在不良产品,比如提供10个产品,被第二道工序检出来9个是合格的,1个不合格,那么,第二道工序有权对上游工序进行指数索赔。
这里的索赔指数相当惊人,是成几何数递增的。
第二个原则,在第一道工序给第二道工序提供产品之后,如果第二道工序没有检出已经存的不良品,而流到第三道工序去了,第三道工序就要扣第二道工序的奖金……通过设计一系列制度,让员工做好自检与互检,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效率,而且,可以大幅度削减品质检验员。
四.建立灵活的生产组织体系,以生产组织架构和运作为主体,而展开的一系列综合应用活动的形式和要素,它的最终目的是在保证质量良好地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使全体人员得到以发展。
1.生产组织的职能将总体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单位或个人,并建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关系。
2.按流程图排工位,依据作业时间量决定间距及复杂性,配置指导书工位,材料的投入,不良品的标识,工具•夹具•仪器设备的放置。
3.确定工位平衡与流水线的顺畅,依据熟练程度合理安排员工,生产线不会堆料,流空间,不会有的人忙死,有的人空闲,不会导致漏作业。
4.人员工位顶替,合理分配个人特长,快手•慢手心中有数。
5.注重管理新员工,指定负责指导的专门人员,并明确责任,定时检查•确认。
6.确定有效生产能力与资格管理,分实习期•独立期•自主期•熟练期•级别期•发展期。
7.权力线要明确:员工(完成任务,报告问题)-组长(执行任务,处理问题,报告结果)-班长(执行计划,报告生产,处理问题)-主任(监察执行,总结计划,上报成果)8.造就多面手,区别员工强项,注意栽培和使用•充员,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
五.达成计划并增产,管理人员更应注意:1.生产前的准备工作要充分(人员,机器,设备,材料,工艺,现场)2.控制拉速得当,保持人员作业时有适度的紧迫感,不要松懈。
3.及时确认产量,并填写看板。
4.控制不良品,及时纠正,纠正无效停止工作,另找适宜人或寻找正确途径操作。
5.来料不良品,产生的不良品及时确认退料•补料•换料。
影响生产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设计开发的“先天不足引起的后天失调”、采购欠料导致生产线换型或停工待料等,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予以针对性解决,产能效率大提升并非太难的事情。
当然,在精益生产中,提高效率常用的方法还有。
但做为管理,一定要记住,生产管理要追求简单化,简单就是效率;生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往往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而不是都去赶时髦做所谓的六西格玛和丰田式生产。
建国初期有一句名言这样说道:“理解了也要执行,没理解也要执行,在执行中加深理解”。
我们必须严格根据工艺标准来操作,为了使操作者能够更加了解生产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应该把上下两道工序分别了解并仔细分析,坚持不断改良工艺的原则,以可行的途径,求得一种最合理的作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