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式联合呼吸法.pptx
- 格式:pptx
- 大小:65.51 KB
- 文档页数:10
第二节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发音的原理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
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
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
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
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
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
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
3、吐字系统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
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
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4、共鸣系统参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
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
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
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
二、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启动声带“预热”在进行播音主持工作之前,我们要做“热身”运动,让声带逐渐运动起来,使嗓子慢慢发出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柔到刚等等。
1、气泡音: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的气泡似的声音。
喉部放松,缓缓地持续地小声发出喉噻“e”的音。
播音主持之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一、理论基础这一讲大家将要学习到不同于以往的一种呼吸方式——胸腹联合式呼吸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够让你说话时气息稳劲、持久、自如,便于灵活的控制。
方法是很容易掌握的,只不过在大家没有习惯它之前会感觉到运用得不自然。
比如有的朋友在刚刚学习后,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动作要领进行练习,就说“我现在用胸腹式呼吸,都没气了”。
“没气”这是不可能的,但凡你在说话时,气息就承担着我们发音的动力任务,声音的大小、快慢等变化都与气息有关的。
所以,没有气息,就没有声音的动力了,自然就不会说出声音了。
只要出声,一定是有气息作为动力支持发声的。
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来回顾在中学时曾经学过的呼吸原理:“当胸腔扩张时,肺就膨胀,空气经气管进入肺部,像风箱一抽气,气就进入风箱一样,这种现象就叫做‘吸’;当胸腔放松时,肺就收缩,收缩的肺使它的容量减小,气息就从肺里被排出,这种现象叫做‘呼’。
肺本身并没有扩张与收缩的功能,空气的吸入和呼出必须借助其他力量才能进行。
肺的周围是胸腔,下面是横膈膜。
横膈膜(膈肌)是由呈放射状的肌肉构成,附着在胸腔下部的胸廓上。
肺和这些器官之间只隔着两层紧贴在一起的胸膜,因而这些器官的活动必然带动着肺。
胸腔就像是一个由肋骨和肌肉组成的笼子,横膈膜好比是笼子的底。
当肋骨附近的肌肉和横膈膜收缩时,一方面胸腔的前方从低垂的位置上向上提起,使胸腔从扁的形状变得较圆;另一方面横膈膜下降,使胸腔容积扩张,这时空气就自然经管道吸入肺泡。
呼气过程是这样的:在肺泡周围除了血管网外,还有一层由纵横交错的弹性纤维组织成的网。
它们像一条条橡皮筋一样,当胸部和横膈膜的肌肉收缩时,它们随着肺泡的膨胀而被绷紧。
当这些肌肉放松不再拉紧时,它们又缩短,压迫肺泡,把肺泡里的气息排出。
”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从字面上看,是和胸、腹有关,的确,它是调动了所有胸腹的呼吸肌肉一起运动,不仅扩大了胸腔容量,而且便于控制。
吸气量大,建立在胸腔、腹腔隔膜基础上,能够产生坚实响亮的声音,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
一篇文章教会你正确的胸腹式呼吸步骤提到声音,不得不提到气息,而提到气息,就不得不提到“胸腹式联合呼吸”,这也是目前最科学的呼吸方式。
对于大部分未受过训练的人来讲,吸气时更多是将气储存于胸腔,所以大家可以现在呼吸看看,是不是吸气时胸大肚子小了,呼气时胸小肚子大?其实这是错误的,胸腹式呼吸法最明显的视觉体现就是:吸气时胸部腹部同时扩大,呼气时同时缩小。
这样呼吸的好处有两点:1.由于胸腹各呼吸器官同时参与运动,增加了胸腔的容积,使得气息的容量加大。
2.有利于增加我们对于呼吸肌肉群的控制,保证对声音更好的支撑。
但是由于这一的呼吸方式在生活中大家很少运用,所以必须经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自如掌握。
胸腹式呼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沉丹田”,通过这样的呼吸方式会帮助你的声音更有底气。
视觉或触觉的判断是以腰部的横向扩张收缩来表现,吸气时腰部外扩,呼气时腰部逐渐收缩。
生理学表面,运用相互对抗,相互制约的力量,可对肌体的某部分进行调节控制。
而声音的变化就是在情感的支配下,靠人的意志调控气息来完成。
今天就教给大家胸腹式呼吸的气息控制要领!1.两肩放松。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一步很重要,很多人在开始练声的时候,全身很容易紧张,肩膀和下巴用力是最应该避免的。
尤其在练习呼吸时,如果肩膀耸起,就不利于气息下沉,并且视觉上形体也会很难看。
2.两肋打开。
在两肩放松的情况下,从容的打开胸腔两侧下肋,为肺部扩张提供空间,正所谓“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但是要注意,不能为了从触觉上寻找腰腹张开的感觉,憋着气鼓起腰进行假吸气。
3.肺部进气。
增加肺部进气量并不是吸的越满越好,要在已经吸好气的情况下,还能留有余地,就像给自行车打气,太满了容易爆胎,太少了又不好骑。
在语言表达中情感的变化就是进气量的衡量标准。
4.膈肌下降。
膈肌是吸气肌,只能通过触觉感受腰部的打开幅度来判断膈肌的下降程度,这里需要一个“意识”,在两肋打开的同时体会气息的下行感。
第二节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发音得原理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得器官组成,她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得动力--气息。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 以及参与呼吸得肌肉群。
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得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
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得传播提供有力得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与声带。
喉头内得声带就是人发音得振动体,就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与共鸣器官加工得声音。
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
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得就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得实声。
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得就是柔与得虚实结合得声音。
3、吐字系统吐字器官就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得语言得口腔与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得就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
它们得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得元音与辅音。
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与灵活,这就是播音员与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得。
4、共鸣系统参与发音有关得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
共鸣器官得作用,就是把声带振动发出得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得语音,加以扩大与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
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人得发音,就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得加工,微弱、缺少变化得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得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与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
声音练习就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得过程。
二、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启动声带“预热”在进行播音主持工作之前,我们要做“热身”运动,让声带逐渐运动起来,使嗓子慢慢发出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柔到刚等等。
1、气泡音: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得气泡似得声音。
播音配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控制的要领
气沉丹田。
吸气时,口鼻同时进气,以口为主。
要有一种气息吸入丹田的意念,使气息吸得深。
腰部鼓起来。
吸气时,膈肌下降,感觉两肋向左右展开,后腰部鼓胀,腰带渐紧,胸腔上下、左右径得到充分扩展。
小腹收紧。
当腰部撑胀的同时,腹壁稳健有力地微向内收,腹斜肌向脐下三指处(丹田)收紧。
呼气时要保持吸气最后一刻的感觉,即气沉丹田、腰部撑胀、小腹收紧的状态。
使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形成对抗,保持腹肌向丹田收缩的力量,牵制膈肌和两肋不迅速回到自然状态,从而“拉住”上行的气息,产生稳劲、持久的呼气效果。
在气息控制中“丹田”起到很大的作用,是气息的支点。
胸腹联合式呼吸总的感觉应该是吸气的时候小腹微收,随着气流从口鼻吸入,两肋向两侧扩张,同时腰带感觉的渐渐紧起来,小腹控制逐渐加强。
呼气的时候保持住腹肌的收缩感以牵制隔肌和两肋使它们不能迅速回弹,随着气流的缓缓呼出,小腹逐渐放松,但是最后仍然要有控制的感觉,而隔肌和两肋则在这种控制的感觉之下逐渐恢复自然状态,在发声状态当中腹肌控制的强弱是随着思想感情的运动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的。
在播音发声当中播音员节目主持人采用坐姿比较多,这时候应该注意胸要稍稍挺起,腰不要向后塌,两肩不要向上耸,有播音桌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好和坐椅的相对高度,不要有用胳膊支起双肩的感觉。
吸气量比生活用气要多,但是又不要吸得过满,吸得过满了则很难控制使用,一般是达到七、八成就可以了,但是要吸刘深,感觉气流通过脊背向后腰及下胸部和两肋流入,逐渐的整个腰部都有明显扩张的感觉,有一种自上而下、由里而外扩张的力量。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法循序渐进的来体会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
第一是闻花香,来体会吸气吸得深、吸得饱满。
第二是轻轻吹去桌面上的尘土,来体会气息均匀、舒缓的呼出。
第三用一口气数数,1、2、3、4、5、6 ……或者是念绕口令: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完24个葫芦,一个葫芦,二个葫芦,三个葫芦,四个葫芦……来体会气息有力度、有节奏的呼出。
同时用气不要用得太苦,不要强憋着忍着多数几个数。
第四我们可以读一些古体诗词,把握诗词的意境,体会呼出气流强弱急缓的变化。
第五播新闻、消息一类的稿件,体会对气息的较强控制,尤其是在句尾、句首气息控制状态的接续,注意在声断意不断的前提下气息的补充。
第六我们可以制定详细提纲,组织话题进行讲述,来体会接近生活语言状态下气息的弱控制,来体会声音支点比较低、声音强度比较弱、语流随着情感运动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气息控制意识的加强。
呼吸的控制一定要注意,不是为了呼吸而控制而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播讲而控制,同时不要一说控制就控制僵死。
第二节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发音的原理发音器官:动力系统、振动系统、吐字系统、共鸣系统1、动力系统:由与呼吸有关的器官组成,他提供使声带发声振动的动力--气息。
动力系统主要包括肺、气管、隔膜、胸廓,以及参与呼吸的肌肉群。
经过锻练,我们可以控制气息的深浅、多少、快慢及长短。
气息运用如果能做到“深、匀、通、活”,将对有声语言的传播提供有力的动力保证。
2、振动系统:包括喉和声带。
喉头内的声带是人发音的振动体,是声源,提供咬字器官和共鸣器官加工的声音。
a、虚声:声带分开,气流通过。
b、实声:声带紧闭,气流通过时振动声带,发出的是虽亮但偏紧而生硬的实声。
c、虚实声:声带轻松靠拢,气流通过,发出的是柔和的虚实结合的声音。
3、吐字系统吐字器官是由能够形成具有意义的语言的口腔和鼻腔构成,其中特别重要的是口腔中唇、舌、齿、硬腭、软腭等。
它们的不同接触,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元音和辅音。
吐字器官要做到准确、有力和灵活,这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应该努力做到的。
4、共鸣系统参与发音有关的一些腔体组成,主要有口腔、咽腔、鼻腔、胸腔、颅腔等。
共鸣器官的作用,是把声带振动发出的喉原音经由吐字器官构成的语音,加以扩大和美化,最后传出体外,被旁人所接受。
在有声语言活动范围里,主要应运用好口腔这个共鸣器官,使声音比较圆润集中,比较响亮清晰而不费力。
人的发音,是由动力系统提供气息,气息振动声带发出喉原音,再经过吐字器官的加工,微弱、缺少变化的喉原音就形成了丰富多变、会功能的语言,与此同时,共鸣系统扩大和美化了这些语声,最后传出体外,进入人类话语交流传播过程。
声音练习是综合考虑,科学练习的过程。
二、胸腹联合式呼吸一)启动声带“预热”在进行播音主持工作之前,我们要做“热身”运动,让声带逐渐运动起来,使嗓子慢慢发出声音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由柔到刚等等。
1、气泡音:声门闭合,气流从中均匀通过,发出一连串的气泡似的声音。
喉部放松,缓缓地持续地小声发出喉噻“e”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