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砂密度标定检验记录表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
F10委托编号:工程名称委托单位分包单位代表桩号见证单位压实度检验记录(灌砂法)检验编号:分项名称击实类型样品来源土样类别最大干密度g/cm3检验类别层次要求压实度%委托日期层厚委托人检验日期见证人取样人检验依据年月日年月日检验编号取样桩号及部位量砂容器 +量砂质量g(1)试量砂容器 +余砂质量g(2)坑锥体砂质量g(3)容试坑耗砂g(4)=(1)-(2)-(3)积量砂密度g/cm3(5)试坑容积cm3(6)=(4)/(5)试坑中挖出试样质量g(7)试样湿密度g/cm3(8)含湿料质量g(9)干料质量g(10)水水的质量g(11)=(9)-(10)率试样含水率%(12)=(11)/(10)*100%试样干密度g/cm3(13)=(8)/(1+(12))最大干密度g/cm3(14)压实度%(15)=(13)/(14)*100%备注检验单位(盖章)校核人:检验人:压实度检验 ( 灌砂法 ) 检测样品取样的注意事项检测频率每 1000m2一次,检测数量按CJJ1-2008中的规定。
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5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 时,宜采用φ100mm 的小型灌砂筒测试;当集料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5mm,但不大于 40mm,测定层厚度超过150mm,但不超过 200mm 时,应用φ150mm 的大型灌砂筒测试。
灌砂试验前,应对标准砂的密度和锥体质量进行标定。
挖坑时,试坑应周壁竖直,避免出现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的情形,否则,检测密度偏大或偏小。
样品取出后应密封,防止水分蒸发,影响检测结果。
填写委托单时必须填清楚工程名称、委托单位、施工单位、代表起止桩号、每个测点的桩号及部位、击实指标、设计或标准要求达到的压实度等信息。
标准砂密度的测定1、标准砂密度的测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标准砂应清洗洁净,粒径宜选用0.25~0.50mm,密度宜选用1.47~1.61g/cm3。
2)组装容砂瓶与灌砂漏斗,螺纹连接处应旋紧,称其质量。
3)将密度测定器竖立,灌砂漏斗口向上,关阀门,向灌砂漏斗中注满标准砂,打开阀门使灌砂漏斗内的标准砂漏入容砂瓶内,继续向漏斗内注砂漏入瓶内,当砂停止流动时迅速关闭阀门,倒掉漏斗内多余的砂,称容砂瓶、灌砂漏斗和标准砂的总质量,准确至5g。
试验中应避免振动。
4)倒出容砂瓶内的标准砂、通过漏斗向容砂瓶内注水至水面高出阀门,关阀门,倒掉漏斗中多余的水,称容砂瓶、漏斗和水的总质量,准确到5g,并测定水温,准确到0.5℃。
重复3次,3次测值之间的差值不得大于3mL,取3次测值的平均值。
2、容砂瓶的容积,应按下式计算:Vr=(mr2+mr1)/ρwr式中Vr——容砂瓶容积(mL);mr2——容砂瓶、漏斗和水的总质量(g);mr1——容砂瓶和漏斗的质量(g);ρwr——不同水温时水的密度(g/cm3),查表28。
水的密度表3、标准砂的密度,应按下式计算:ρs= mrs/ Vr式中ρs——标准砂的密度(g/cm3);mrs——容砂瓶、漏斗和标准砂的总质量(g)。
简单来说,灌砂设备中有一个标定罐,把标定罐放在足够水平的台上,然后朝里面注入清水,待快满时用一块干净的玻璃盖上,用滴管慢慢的注入水,直到玻璃下方无气泡,此时水就满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记录好所加水的质量,根据加入水的质量就可以计算出标定罐的体积。
然后把水倒掉,擦干标定罐,加入标准砂,当标准砂超过标定罐时用尺子将超过的砂扫出去,然后称量砂的质量,用此质量除以之前标定罐的体积就得到标准砂的密度。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校验规范1 目的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的或使用中的灌砂筒、标定罐、量砂。
1.2灌砂筒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1.3金属标定罐:内径100mm,高150mm和200mm两种,上端周围有一罐线。
1.4量砂:粒径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应先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1.5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JTG E40-2007的相关要求5 技术要求5.1灌砂筒外观质量要求: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的开关(薄铁板)可使砂通过圆孔自由落下。
开关将筒底堵塞时,砂立即停止下落。
5.2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内壁无残缺破损及变形等影响测量结果的缺陷。
3 校验用参考器具天平:称量50kg,感量1g。
4 校验项目及校验条件灌砂筒的外观质量、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量砂的密度等项目的校验。
校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5 校验方法5.1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用台秤称量法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用水确定罐的的容积计算量砂的密度。
5.2 目力观测灌砂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5要求。
5.3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校验5.4 在储砂筒内装满砂。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
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
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s,准确至1g。
5.5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积的砂。
5.6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
最后取其平均值m2,准确至1g .5.7 确定量砂的密度ρs(g/cm3)5.8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cm3)①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准确至1g。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砂检测是对砂样本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2024年10月1日1.样品信息:-样品地点:XX河段-采样日期:2024年9月30日-采样人员:张三2.样品准备:-样品重量:500克-样品清洗: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然后倒掉水分。
-样品干燥:将清洗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干燥皿中,置于恒温箱中,在50摄氏度下烘干24小时。
3.化学性质分析:3.1.粘土含量测定:-使用粘土含量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粘土含量。
-结果:样品粘土含量为25%。
3.2.碳含量测定:-使用燃烧-红外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碳含量。
-结果:样品碳含量为0.5%。
3.3.溶解物测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量样品的酸溶解物含量。
-结果:样品酸溶解物含量为0.3%。
4.物理特性测试:4.1.粒径分析:-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样品粒径分布。
-结果:样品中粒径分布如下:- 0.063mm以下:10%- 0.063-0.125mm:35%- 0.125-0.25mm:30%- 0.25-0.5mm:20%- 0.5-1mm:5%4.2.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测量样品的比表面积。
-结果: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
4.3.孔隙度测定:-使用压汞法测量样品的孔隙度。
-结果:样品孔隙度为35%。
5.结论及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样品来自XX河段的河流沉积物,其中粘土含量为25%,碳含量为0.5%,酸溶解物含量为0.3%。
样品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063-0.25mm之间,占总体的95%。
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孔隙度为35%。
根据所得结果,建议该砂样品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土壤改良等领域。
------------------------------以上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样品准备、化学性质分析、物理特性测试,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灌砂法量砂密度的试验研究大家好!我是《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作者韦汉运,群共享有《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及《细集料含泥量与含粉量的试验研究》的内容简介,如有兴趣,可到群共享下载。
下面我从《土木工程试验检测技术研究》摘录“灌砂法量砂密度的试验研究”与大家分享,如有不同的见解,欢迎到“工程试验交流千人群(207135730)” 、“①群 交通检测(144673309 )” 、“3C3T检测技术交流2群(191047183)” 、“3C3T检测技术交流3群(187938137)”交流、探讨。
压实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使用安全,现行《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T0111-1993“灌砂法”﹙备注:以下简称“T0111试验”﹚是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检测压实度最常用的试验方法。
“灌砂法是利用均匀颗粒的砂,由一定高度下落到一规定容积的筒或洞内,按其单位重不变的原理来测量试洞的容积……用灌砂法测量试洞的容积时,其准确度和精度受下列几个因素的影响”﹙备注:摘自T0111试验的“条文说明”﹚。
1 标定罐的深度对砂的密度有影响T0111试验的“条文说明”第﹙1﹚条“标定罐的深度对砂的密度有影响。
标定罐的深度减2.5cm,砂的密度约降低1%。
因此,标定罐的深度应与试洞的深度一致”。
据上推算,如果深度为15cm的标定罐测定量砂的密度为1.408g/cm³,当标定罐的深度为20cm 时,该量砂的密度应为1.436g/cm³(备注:ρ=1.408×(1+0.02)=1.436),即标定罐的深度决定量砂密度的大小。
因此,《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 T0921-2008“挖坑灌砂法测定压实度试验方法”﹙备注:以下简称“T0921试验”﹚第1.2条“用挖坑灌砂法测定密度和压实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集料的最大粒径小于13.2mm,测定层的厚度不超过150mm时,宜采用100mm的小型灌砂筒测试。
灌砂筒、金属标定罐、量砂密度校验规范1 目的1.1本方法适用于新购的或使用中的灌砂筒、标定罐、量砂。
1.2灌砂筒适用于现场测定细粒土、砂类土和砾类土的密度,试样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5mm,测定密度层的厚度为150~200mm。
1.3金属标定罐:内径100mm,高150mm和200mm两种,上端周围有一罐线。
1.4量砂:粒径0.25~0.5mm、清洁干燥的均匀砂,应先烘干,并放置足够时间,使其与空气的湿度达到平衡。
1.5校验方法的编写依据:JTG E40-2007的相关要求5 技术要求5.1灌砂筒外观质量要求:储砂筒筒底与漏斗顶端铁板之间的开关(薄铁板)可使砂通过圆孔自由落下。
开关将筒底堵塞时,砂立即停止下落。
5.2灌砂筒、金属标定罐内壁无残缺破损及变形等影响测量结果的缺陷。
3 校验用参考器具天平:称量50kg,感量1g。
4 校验项目及校验条件灌砂筒的外观质量、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量砂的密度等项目的校验。
校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5 校验方法5.1根据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JTG E40-2007:用台秤称量法标定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用水确定罐的的容积计算量砂的密度。
5.2 目力观测灌砂筒的外观质量应符合5要求。
5.3 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校验5.4 在储砂筒内装满砂。
筒内砂的高度与筒顶的距离不超过15mm。
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1准确至1g。
每次标定及而后的试验都维持这个质量不变。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并使流出砂的体积与工地所挖试洞的体积相当(或等于标定罐的容积)。
然后关上开关,并称量筒内砂的质量ms,准确至1g。
5.5 将灌砂筒放在玻璃板上。
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筒内砂不再下流时,关上开关,并细心地取走灌砂筒。
收集并称量留在玻璃板上的砂或称量筒内的砂,准确至1g。
玻璃板上的砂就是填满灌砂筒下部圆锥体积的砂。
5.6 重复上述测量,至少3次。
最后取其平均值m2,准确至1g .5.7 确定量砂的密度ρs(g/cm3)5.8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cm3)①将空罐放在台秤上,使罐的上口处于水平位置,读记罐质量m7,准确至1g。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确定量砂密度
二、试验主要步骤
1.仪器标定
确定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m
1。
2.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
3.在罐砂筒中装入质量为m
2
的砂后放在标定罐上,打开开关,让砂流出,直到罐砂筒内的砂不再流为止,关闭开关。
取下罐砂筒,称筒内剩余砂质量,精确至1g。
4.重复上述步骤3测量,至少三次,最后取其平均值记为m
3
,精确至1g。
三、计算
填满标定罐所需砂质量m:
m=m
2-m
3
-m
1
式中:m
2
——罐砂入标定罐前,筒内砂的质量,g
m
3
——罐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平均质量,g
m
1
——罐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量砂的密度ρ
s
(g/cm3)
ρs=m/V
式中:V——标定罐的容积,cm3。
量砂试验
1、按下列步骤标定量砂的单位质量Ys(g/cm).
①用水确定标定罐的容积V ,准确至1mL 。
②在储砂的筒中装入质量为m 1 的砂,并将灌砂筒放在标定灌上,将开关打开,让砂流出。
在整个流砂过程中,不要碰动灌砂筒,直到储砂筒内的砂不再下流时,将开关关闭。
取下灌砂筒,称取筒内剩余砂的质量(m 3),准确至1g 。
③按下式计算填满标定罐所需砂的质量m a (g):
ma=m1-m2-m3
式中:ma ——标定罐中砂的质量(g);
m1——装入灌砂筒内的砂的总质量(g);
m2——灌砂筒下部圆锥体内砂的质量(g);
m3——灌砂入标定罐后,筒内剩余砂的质量(g);
④重复上述测量三次,取其平均值。
⑤按下列计算量砂的单位质量Ys(g/cm3): V
ma Ys 式中:ys ——量砂的单位质量(g/cm3);
V ——标定罐的体积(cm3)。
量砂的单位质量ys 是计算试坑体积的关键参数,标定时应以不干扰量砂正常流动,不改变量砂堆积密度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