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由王国到必然王国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所谓必然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困难和需求增加的必然性;所谓自由相对的也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困难和满足需求的愿望。
随着人类连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人们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为了满足需求,人们会想方设法提高生产力,而这样的一个从需求增加到后来提高生产力解决需求的过程就是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
因此,“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一直存在且不断循环的社会生活状态。
在原始社会,人类处处面临着野兽和天灾的威胁。
人们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与大自然斗争从而能够在天地间生存,所以,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面临自然威胁时就必然产生了与自然作斗争摆脱威胁的愿望,这一点就和马克思解释“自由王国”时所举的野蛮人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而必须和自然搏斗的例子相似,人们发展了生产力后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在这几个阶段的人们就是马克思后面提到的文明人,当然当今时代的人们也属于马克思所说的文明人的范畴。
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只不过,随着人类需求的增加、生产力的增加“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马克思在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自由王国”时,提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这样解释:“自由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物质交换。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马克思赞成消耗自然最小的力量恰好用来满足人类本性的需求。
人类社会正在一步步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人类在自然和社会中获得的自由度逐步增大。
当今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制于人们按照某种价值取向对世界的自觉地、能动地规划和改造。
文化意味着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自觉认识和把握,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必然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文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之一就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此我们应进一步深刻领会,并在其指导下努力搞好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涉及到许许多多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清和把握的应该是如下几个原则问题。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世界历史上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在特定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形成的。
如中国古代文化即是在以儒家思想为底色的思想体系指引下逐步形成的,而现代欧美文化则是自觉不自觉地在西方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的理论指引下逐步形成的。
没有指导思想的文化是不可想象的。
当代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
我们的社会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在经济上,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在政治上,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这样的经济、政治决定的文化就必然呈现出多成分、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指导,才能把这种多样化的文化格局统一到社会主义这个大目标上来,才能保证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特色。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它在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文化的起源、本质和发展规律。
作为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有指导我们一切工作的品格,同样可以最有效地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邓小平同志曾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的一种精神动力。
”①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失去动力,失去灵魂,失去方向。
马克思多重维度的社会形态划分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主要观点有二形态说、三形态说、四形态说、五形态说、六形态说,这些观点都能从马克思的许多文本中找到依据,先简单的回顾一下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这几种划分。
(1)二形态说:1、以阶级为角度把社会分为有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和无阶级对抗的社会形态。
2、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开化的状态的不同为视角,把社会划分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必然王国性自由王国不断转化。
(2)三形态说:1、以生产力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自动化社会这三种不同的经济时代。
2、以交换形式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社会化的商品社会(市场经济是其最高形态)和社会化的产品经济社会。
3、以所有制形式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以原始公有制为基础的原生社会、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次生社会和以高级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
4、根据阶级状况进一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无阶级的原始社会、阶级社会和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5、以人的解放程度为视角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以人的依赖的为基础的最初社会、以物的依赖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社会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6、以市民、家庭与国家政治和私有财产与国家制度、法的关系为基础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古代时期、中世纪的专制时期、人获得政治解放的现时代和真正民主制度时期。
(三)四形态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将经济社会形态划分理论表述为: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五)五形态说:依据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发展划分为原始社会、古典古代社会、封建社会、资产阶级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斯大林在这一基础上把社会形态表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后来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以上的划分说明了马克思社会形态划分理论的多维性。
自由王国、必然王国与人的自由(2/4)二、劳动的自由与自由的劳动与自由王国相对的就是必然王国。
对于后者,马克思说:“像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搏斗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式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
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但是,满足这种需要的生产力同时也会扩大。
”(17)可见,必然王国即具有“自然必然性的王国”,这个王国所指的,是也只能是物质生产或生产领域。
因为,只有通过物质生产,才能获得满足人的需要的物质产品,以维系和再生产人的生命;同时,物质生产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变换的过程,只有在物质生产中,才存在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最后,物质生产受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规律的制约,只有物质生产过程,才是一个具有自然必然性的领域。
要完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能量变换,就必须尊重和遵循自然规律。
必然王国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中,区别只在于,随着人的需要的扩大和满足需要的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王国在社会形态的变迁和更替中也会不断扩大。
当然,把物质生产同必然性相联系,并不意味着物质生产与人的自由是彼此排斥和对立的。
作为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安逸”是适当的状态,是与“自由”和“幸福”等同的东西,而劳动则是一种诅咒,劳动就不自由,自由就不劳动(18)。
针对斯密把劳动即物质生产与人的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马克思指出:一方面,“一个人'在通常的健康、体力、精神、技能、技巧的状况下’,也有从事一份正常的劳动和停止安逸的需要,这在斯密看来是完全不能理解的”。
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他就需要劳动,或者说劳动不过是一个人的正常需要。
另一方面,“诚然,劳动尺度本身在这里是由外面提供的,是由必须达到的目的和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必须由劳动来克服的那些障碍所提供的。
但是克服这种障碍本身,就是自由的实现,而且进一步说,外在目的失掉了单纯外在自然必然性的外观,被看作个人自己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实现,主体的对象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这些也是亚当·斯密料想不到的”(19)。
考研政治-43(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50,分数:100.00)1.马克思指出:“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
但是,这个自由王国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国的基础上,才能繁荣起来。
”以下正确反映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关系的选项是∙ A.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B.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C.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D.自由是必然的根据和限度(分数:2.00)A. √B. √C. √D.解析:[解析] 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看待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指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由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在客观世界面前所处的两种不同的社会活动状态。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A、B、C 正确。
必然既是自由的根据,也是自由的限度,D错误。
2.“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这说明∙ A.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B.自由是摆脱必然的制约∙ C.自由是利用规律对世界的改造∙ D.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分数:2.00)A. √B.C. √D. √解析:[解析] 这是恩格斯的名言,深刻地闸述了自由和必然的辩证关系。
自由和必然是对立统一的。
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必然既是自由的限度,也是自由的根据,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是对必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自由分为意志自由和行动自由。
人的自由程度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人的认识能力和人对自己社会关系的把握程度,因此,人的自由是具体的、历史的。
自由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人的自由的真正实现就是人类的解放。
A、C、D正确。
真正的自由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绝不会摆脱必然的制约,B错误。
关于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的思考在我们这个五光十色的世界里,有个话题真是让人抓耳挠腮,那就是“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听起来有点高大上,但其实说白了,就是生活中的一些小哲学。
大家平常可能没太在意,不过细想一下,这两者可真是有趣得很啊!必然王国就像是你上学时那张永远存在的考卷,怎么也躲不开。
你想啊,人生里那些固定的规律、不可避免的事情,总是得让你面对的。
就像是每年春天,花儿总会盛开,秋天总得落叶。
这些自然法则,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稳定感,恨的嘛,就是有时候你根本不想按照它们的节奏走。
再说自由王国,那可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里没有条条框框,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想飞就飞,想玩就玩,完全没有束缚。
想想我们生活中的那些精彩时刻,比如说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嗨,谁会在乎明天的工作呢?大家都在此时此刻,痛痛快快地享受生活。
这种感觉真的是无与伦比,简直就像是吃到了一口冰淇淋,甜得让人心里乐开了花。
可是,嘿,现实生活可不止是自由一条路啊!自由有时候也像双刃剑,过了头就可能让人迷失方向,哎呀,真是有些烦人。
你看,生活中总是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比如你吃到的那份外卖,不好吃也得将就。
有时候你想大快朵颐,但外卖小哥却让你等了半天,真是让人心急如焚。
可要是换成自由王国,那可是另一番景象。
你随时可以决定去哪里吃,甚至自己动手做一顿美食,厨房里各种材料的碰撞声,真是有种归属感。
可是做饭这事儿可不简单,要是手一抖,盐和糖搞混,那简直就是“咸鱼翻身”的逆转剧呀!说到底,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就像两个小伙伴,在生活的舞台上你来我往。
必然王国可能会让你觉得人生如同坐在过山车上,上上下下,总是有些起伏,稳稳的轨道能让你感觉到安全感。
但自由王国呢,就像是一场即兴演出,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也许你会大展拳脚,也许又会摔个四脚朝天,真是“万变不离其宗”。
这两者就像是两条交错的河流,有时候冲突,有时候融合,实在让人琢磨不透。
在追求自由的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接受那些生活中的规则。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内的占有关系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的论述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建设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人们理解的不同,影响着马克思深刻思想的实际运用。
本文拟从马克思关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论述出发,对“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作一个新的解释,希望能符合马克思的原意。
一、马克思关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经典论述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依据人的活动所要实现的需要或目的的性质的不同,将人的活动区分为“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两个领域。
“必然王国”是指物质生产劳动领域。
“象野蛮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必须与自然进行斗争一样,文明人也必须这样做;而且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在一切可能的生产方式中,他都必须这样做。
这个自然必然性的王国会随着人的发展而扩大,因为需要会扩大;[1]926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
人必须满足自己肉体存在的需要,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资料以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对于人来说,这是一种自然必然性决定的外在目的或外在需要的规定。
满足这种外在的目的和需要的物质生产劳动,以获取外在的物质产品为目的,因此,“不管怎样,这个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
“自由王国”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的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1]“在这个必然王国的彼岸,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展,真正的自由王国,就开始了。
”[1]所谓自由王国,就是以人的能力的发展为目的的活动领域,它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之外,也就是存在于以获取外在的产品,满足外在的肉体性需要为目的的物质生产劳动之外。
亚里士多德对自由的活动曾经做过一个界定,他说:“在活动中有一类是必需的,为着他物而被选择的,另一类则是以其自身而被选择的。
”[2]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目的在自身的活动,或者该自身构成目的的活动,才能成为自由的活动。
浅析马克思“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作者:符悠悠来源:《老区建设》2016年第03期[提要]“自由”与“必然”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不断探讨方能发现其中深意,马克思在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概念。
本文主要从“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概念的提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实现过程对其进行论证阐述。
[关键词]马克思;“必然王国”;“自由王国”[作者简介]符悠悠(1987—),男,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固化历程与经验研究。
(江西南昌 330013)一、“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的提出与关系“自由”与“必然”一直以来都是哲学家们关注的焦点,不断探讨方能发现其中深意。
马克思在研究黑格尔辩证法基础上提出了“自由王国”和“必然王国”概念。
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不断转化的过程。
“必然王国”状态下的人,不论是行为还是活动,都处于盲目被奴役的状态,人们并不知晓和掌握社会和大自然的必然性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必然性尚未认识和掌握,可见在“必然王国”中人类既无自由,也难以解放。
另外,马克思还认为只要劳动没有成为生活的首要需求,劳动还只是一种生存乃至谋生手段,劳动还没达到自由自觉创造层次,那么人就依然处在“必然王国”状态中。
“自由王国”状态下,人是社会和自然界的主人,知晓并掌握了社会历史和大自然的必然性,尊重这一规律。
要成为真正自由的人,达到自由王国的状态,彻底解放自己从而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唯有通过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使所有这些成为现实。
“自由王国”与“必然王国”二者间辩证统一,联系紧密。
二者是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所体现出的两种不同的状态。
正如前言所述,人们在“必然王国”中处于被奴役和被支配的地位,是不自由的。
真正要获得自由,首先得认可必然王国。
只有把认识作为铺垫,把认识必然应用实际实践中,才能使必然王国成为现实,才能对客观世界改造。
人类社会必然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必然王国指人们掌握客观规律前盲目地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境界,自由王国指人们掌握客观规律后自觉地运用规律改造世界的境界。
就人类社会整体而言,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一直统治着历史的客观的异己的力量,现在处于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了。
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效果。
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323页)。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始终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
在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自由的过程中,随着能动性的不断发挥和自由的不断发展,人类通过实践对客观世界产生认识,并且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从必然到自由表现为人类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本质是人类通过实践和认识不断地发现客观规律并自觉运用客观规律完善和发展自身的过程。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前提,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并且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活动是有规律的,它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因此,就具体问题而言,任何一个客观规律一经被实践和认识,就是实现了一个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不过这在阶级社会里受到严重的限制和束缚,只有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较为顺利地进行。
绪论 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 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 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From "Free Kingdom "to "Inevitability Kingdom"——The elaboration of Engels and Lenin for "
freedom and inevitability"
作者: 李娜
作者机构: 榆林学院政史系,陕西榆林719000
出版物刊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4-76页
主题词: 自由;必然;认识;实践
摘要:“自由和必然”作为一对哲学范畴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已经产生。
恩格斯批判继承了前人优秀的思想遗产,在《反杜林论》中,精辟阐述了“自由和必然”的关系。
列宁又在恩格斯的基础上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中,对“自由和必然”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全面阐明了”自由和必然”这对哲学范畴。
第30卷 第3期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ol.30 No.3 2010年6月Journal of Baoji University of Art s and Sciences(Social Sciences)J un.2010真正的自由王国“在必然王国的彼岸”3———兼论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观的根本不同李敬革,张广照(装甲兵工程学院政教室,北京100072)[摘 要]恩格斯把自由定义为对必然的认识,这完全是黑格尔的观点,只是在与必然的关系中谈自由,不可能说明和解决人真正的自由问题。
马克思不是在自然必然性而是在社会领域内谈自由,从而说明和解决了人的翻身解放自由发展问题,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
[关键词]自由;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中图分类号]B0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4193(2010)0320005210 在理论研究中,大概没有哪个问题像自由这样如此富有现实性;在现实问题中,也可能没有哪个问题像自由这样如此富有理论性,而在我们的理论和实践中,都出现了严重偏差,造成严重后果。
自由问题长期成为禁区本身就说明传统自由观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①在自由问题上唯有马克思是正确的,当然也是人们不知道的。
人们坚持的正是恩格斯的自由观:“黑格尔第一个正确地叙述了自由和必然之间的关系。
在他看来,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必然只是在它没有被了解的时候才是盲目的。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因此,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的产物。
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在这种制度下不再有任何阶级差别,不再有任何对个人生活资料的忧虑,在这种制度下第一次能够谈到真正的人的自由,谈到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的生活。
要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毛泽东同志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
这个历史永远不会完结。
……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人们只有走进了自由王国才能释放出巨大的潜能,极大地提高企业的效率。
但当您步入自由王国时,您又在新的领域进入了必然王国。
不断地周而复始,人类从一个文明又迈上了一个更新的文明。
华为经历了十年的发展,有什么东西可以继续保留,有什么东西必须扬弃,我们又能从业界最佳吸收什么。
如何批判地继承传统,又如何在创新的同时,承先启后,继往开来。
继承与发展,是我们第二次创业的主要问题。
华为走过的十年是曲折崎岖的十年,教训多于经验,在失败中探寻到前进的微光,不屈不挠地、艰难困苦地走过了第一次创业的历史阶段。
这些宝贵的失败教训,与不可以完全放大的经验,都是第二次创业的宝贵的精神食粮。
当我们第二次创业,走向规模化经营的时候,面对的是国际强手,他们又有许多十分宝贵的经营思想与理论,可以供我们参考。
如何将我们十年的宝贵而痛苦的积累与探索,在吸收业界最佳的思想与方法后,再提升一步,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理论,以避免陷入经验主义,这是我们制定"公司基本法"的基本立场。
几千员工与各界朋友二年来作了许多努力,在人大专家的帮助下,《华为公司基本法》八易其稿,最终在1998年3月23日获得通过,并开始实行。
当然它还会在实行中不断地优化,以引导华为正确地发展。
华为第一次创业的特点,是靠企业家行为,为了抓住机会,不顾手中资源,奋力牵引,凭着第一、第二代创业者的艰苦奋斗、远见卓识、超人的胆略,使公司从小发展到初具规模。
第二次创业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要用十年时间使各项工作与国际接轨。
它的特点是要淡化企业家的个人色彩,强化职业化管理。
把人格魅力、牵引精神、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使它形成一个场,以推动和导向企业的正确发展。
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大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与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
国情国策研究: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作者:胡鞍钢来源:《知与行》2015年第01期[摘要]国情研究是国策研究的基础和来源,国策研究是国情研究的应用和检验。
准确认识国情,才能科学制定国策。
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领导人为了准确认识国情,包括对社会主义社会规律的认识、中国现代化的认识、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等进行了不懈探索,旨在准确认识并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客观规律。
这个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不断地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过程。
这一过程赋予我们的启示在于: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认识上的飞跃不可能一蹴而就,会经过多次反复,甚至会经过从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集体认识优于个人认识,集体智慧优于个人智慧;“走出去”了解西方世界,有助于对自我差距的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由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认识作为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它没有终结。
[关键词]国情;国策;毛泽东;必然王国;自由王国;认识[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1-0041-08我们从事国情研究,其主要目的及根本任务是正确认识中国;我们从事国策研究,其主要目的及根本任务是科学发展中国。
国情研究是国策研究的基础和来源,国策研究又是国情研究的应用和检验。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看,一是怎样认识客观世界(如当代中国),这是一个对“必然王国”不断认识的过程;二是怎样改造世界(如中国社会)①,这是一个不断接近并最终达到“自由王国”的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自觉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更好地指导国情研究和国策研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1]。
只有向历史学习,我们才能够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在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历经了怎样的千辛万苦,付出哪些代价,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又有哪些失误和教训(如“大跃进”的失败和“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又是怎样走上了“人间正道”[2]。
从必然王国⾛向⾃由王国从必然王国⾛向⾃由王国以前并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使⽑泽东在《实践论》中所讲的,⼩学时,⽼师就讲,但估计他们也不懂,⾼考时也复习,但其实是不太懂,直到研究⽣⼊学考试,⾃⼰把这件事情想通了。
⼤概的意思是,接受客观规律的⽀配和⾃由地客观规律为⼈们造福,借助规律改造世界。
这是⼀种号召,也是⼀个⽅法论,这个⽅法的思想是,先要接受必然王国的⽀配,才能够进⼊⾃由王国。
它有两个前提,⼀是承认存在着必然王国,⼆是追求⾃由王国是这些⾰命者的精神,或者说要想⼈定胜天,需要借助客观规律,⽽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也是科学精神。
⾰命者经常扮演着不承认现实,随时准备改变天地,⾰命者到底要不要遵循客观规律?这是⼀个重要的分界岭。
⼀些急于求成的⾰命者,表现出来的是只会空喊⼝号,⽽拿不出切合实际的办法,给世界造成的破坏很⼤。
所以,能够承认存在着客观世界有着规律,⽽不是依靠⾰命精神就决定⼀切的态度本⾝就具有很强的⾰命意义,其核⼼是科学才能够解释⼀切。
客观规律就是不以⼈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不论是皇帝,不是伟⼤的理论家、⾰命家,不论⼈们如何迷信,都⽆法逃脱这样的规律,才叫客观规律。
如果⼈们⾏为超越这种规律,就会受到这个规律作⽤的惩罚。
这个规律就像铁律,在冥冥之中,接受这样的规律的约束和左右。
在客观规律⾯前,⼈是客观规律的接受者,不能改变这些规律。
我们现在所发现的科学规律,不能只是⼀种可能,⽽应该是⼀种关系,这种关系是确定的因果,如果只是⼀种可能,虽然有所进步,但是,仍然⾯临着很⼤的不确定性,并不能确切地知道,到底如何逃脱这些规律的影响。
以前,我强调科学作⽤在于消除不确定性,并⾮是不承认不确定性存在,⽽是认为科学的每⼀次进步,其贡献在于消除不确定性。
认识我们⾯临的必然王国才是科学的态度,那必须先承认必然王国中的规律。
科学家以科学进步为⾃⼰职业,他们是职业必然王国的认识者,他们与巫师相⽐,其根本差别在于他们能够⽤因果关系解释我们所⾯临世界,⽽巫师则只是预⾔,⽽预⾔本⾝并没有根据。
再谈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2013-01-07 第16版:党校教育专刊综合文化作者:宋惠昌来源:学习时报字数:1918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弗兰克福特曾经这样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文明史是由进而创造其他真理的信仰取代那些曾被奉为支配一切的正统真理的错误的历史。
因此,人追求真理的自由不应受到束缚,无论他向什么正统思想挑战。
”我们的历史经验也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对真理的寻求,是一个自由的认识过程,而这个认识过程,是不应限制,也是无法限制的。
因此,它也说明了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这一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大量的事实证明,人类认识过程的这个本质特征,不仅反映在对大自然奥秘的无穷探索中,而且尤其反映在对人类社会、人的思想以及人本身的无穷探索中。
这里,我们以人类对“市场”的认识过程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
人类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已经有了漫长的历史,在实践中,逐渐把握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律,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主动权;但是,市场经济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民主政治的发展,经济规律运行本身,不断地暴露出新的矛盾。
比如说,一次又一次的世界范围或地区范围的经济危机,激烈冲击着人们已有的市场经济观念,这就给人们认识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断地提出了新课题。
而对这些新课题的解决,往往又会把人们对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
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各国不都是颁布了各种各样的市场新法规吗?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或者说,客观规律不是我们一次或者一两次就可以认识完毕的;同时,客观规律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比如以市场经济为例,这个“王国”中,总是有新的、未知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探索。
这样,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这个认识过程,就永远不会完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新事物,这个新的“王国”中,还会不断地有新的秘密需要我们去揭示。
这个情况岂不是说,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认识过程,是极为漫长而又没有终结的了吗?是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类永远无法摆脱“必然王国”的束缚、不可能进入“自由王国”,而是说,我们正在在一步一步地摆脱“必然王国”,同样道理,也就是在一步一步地深入到“自由王国”之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探索“自由王国”的任务会完全结束。
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走向自由的过程。
所谓必然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困难和需求增加的必然性;所谓自由相对的也就是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解决困难和满足需求的愿望。
随着人类连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人们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为了满足需求,人们会想方设法提高生产力,而这样的一个从需求增加到后来提高生产力解决需求的过程就是从必然到自由的过程,也就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
因此,“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两个一直存在且不断循环的社会生活状态。
在原始社会,人类处处面临着野兽和天灾的威胁。
人们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与大自然斗争从而能够在天地间生存,所以,原始社会的人们在面临自然威胁时就必然产生了与自然作斗争摆脱威胁的愿望,这一点就和马克思解释“自由王国”时所举的野蛮人为了维持和再生产自己的生命而必须和自然搏斗的例子相似,人们发展了生产力后从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而在这几个阶段的人们就是马克思后面提到的文明人,当然当今时代的人们也属于马克思所说的文明人的范畴。
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只不过,随着人类需求的增加、生产力的增加“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马克思在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的“自由王国”时,提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这样解释:“自由是社会化的人,联合
起来的生产者,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物质交换。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到马克思赞成消耗自然最小的力量恰好用来满足人类本性的需求。
然而,人类为了发展,为了需求就产生了损坏自然的必然性,但这并不是人的初衷,于是就有了保护自然的愿望。
人们从破坏自然到保护自然的过程也是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
最后,马克思给了“自由王国”一个明确的定义:“自由王国”是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类能力的发挥。
由这句话可以看出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永无止境的无限发展过程。
现时代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性,这也就是我们的“必然王国”,我们的追求仍是发展生产力,这也就是我们的“自由王国”。
我们最终的彼岸也正是马克思说过的共产主义社会。
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愿望,我们需要连续不断地循环人类社会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和人与自然的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