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69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及其辩证关系p91认识世界,就是通过实践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探索和掌握真理。
改造世界,就是人类按照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变事物的现存形式,创造自己的理想世界和生活方式。
二者的辩证关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核心是改造世界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
主观和客观的矛盾是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矛盾,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动力。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勇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就是创新。
创新的科学内涵:推陈出新、除旧布新、破旧立新,破除与客观事物进程不相符合的旧观念、旧理念、旧模式、旧做法,发现和运用事物的新联系、新属性、新规律,更有效地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二、从必然走向自由(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自由,指的是人在活动中通过认识和利用必然所表现出的一种自觉自主的状态。
必然性即规律性,指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自然和社会发展所固有的客观规律。
自然和必然的辩证规律:只有认识必然才有自由的活动宿命论:完全抹杀人类自由的可能性唯意志论:自由毫无限制,可以为所欲为自由的条件:1.认识条件。
要有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最主要的是对客观事物运动发展规律性的正确认识2.实践条件。
就是能够将获得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于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主观成分。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55)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1、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2、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3、价值关系: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利益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1. 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 实践主体作用于实践客体3. 反馈和调节(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A 物——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B 思想和感觉——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A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反映论: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原则,亦即思想反映存在的理论。
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是反映论费尔巴哈马克思荀子先验论: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实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无论主观唯心主义还是客观唯心主义,都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否认认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性王守仁贝克莱(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被动的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缺陷1、旧唯物主义脱离实践考察认识2、旧唯物主义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3、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能动反映论被动反映论可知论不可知论反映论先验论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第一次飞跃第二次飞跃认识的两个阶段1.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认识的起点)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觉器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的认识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特点直接具体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外部世界的直接联系知觉——对客观事物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的整体反映各种感觉的综合表象——主体对过去感觉与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感觉、知觉、表象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表象是主体对过去感觉与知觉到的客体的回忆和再现2.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主体通过抽象思维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形式概念判断推理特点间接抽象理性认识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概念——对同类事物共同的、一般本质的反映判断——运用概念揭示事物之间以及事物与属性之间的联系推理——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二)从认识到实践1. 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才能达到目的2. 实现从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用来指导实践的理论应当是正确的理论要同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3.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认识发展的总规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