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的化疗现状及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51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
方式。
介入治疗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肝癌局部化疗栓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肝癌细胞对血液和养分的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在TACE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肝功能损伤:TACE治疗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在TACE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腹痛和发热:在TACE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肝癌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内血栓形成: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肝内血栓的形成,可以采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
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肝肾综合征:在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导致血肌酐增高、尿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注意补液,
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血压。
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时,除了正确选择患者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测和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原发性肝癌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治疗方式多样,其中TACE术已被广泛应用。
然而,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患者中,约有30-60%的患者会出现复发进展,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本文旨在探究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原因及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1.肿瘤细胞残留TACE术可以通过堵塞肝动脉中的肿瘤供血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
然而,由于肿瘤血供网络复杂,不能完全堵塞所有供血血管,因此肿瘤细胞有可能残留。
这些肿瘤细胞可能逐渐增长,并导致复发进展。
2.多中心性肿瘤原发性肝癌的多中心性肿瘤是指肿瘤在肝脏不同区域同时或连续出现。
TACE术只能治疗到可见的肿瘤,无法阻止潜在的多中心性肿瘤的发生和进展。
3.肝功能衰竭TACE术需要使用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可以导致肝组织的进一步损害。
肝功能衰竭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减退和大面积肝细胞坏死,从而使肝癌复发进展。
1.再次TACE术对于肝癌复发进展的患者,TACE术可以再次进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再次TACE 术需要在患者肝功能状态允许情况下进行,否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2.射频消融处理射频消融是通过电热能将肝癌局部进行无创消融处理,减少肿瘤残留,提高治疗成功率。
此外,射频消融还可以对多中心性肿瘤进行治疗。
3.手术治疗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将肿瘤彻底切除,避免复发进展。
手术治疗适合于肝功能状态良好且肿瘤位于较外围的患者。
4.转化治疗转化治疗是指通过化疗、放疗等手段减少肿瘤数量和体积,以达到治疗目的。
对于肝脏功能较差的患者,转化治疗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
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是常见的临床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肝功能状态、肿瘤数量和位置等因素,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治疗手段将被引入到临床实践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肝癌是指从肝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也是全球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
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等。
而经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
TACE术后肝癌的复发进展仍然是一个困扰医学界的难题。
许多患者在接受TACE治疗后,仍然会出现肝癌的复发和进展,对治疗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有研究表明,TACE治疗后肿瘤细胞转移和异位的概率增加,可能与肿瘤细胞在TACE治疗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选择性压力有关。
肝癌患者的肿瘤面积和数量也会影响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
研究表明,较大的肿瘤面积和更多的肿瘤数量与TACE术后的复发风险增加相关。
这可能是因为肿瘤负荷增加会对TACE治疗的疗效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增加了肿瘤的复发风险。
肝脏内肝癌血供的重建也与TACE术后复发进展有关。
研究发现,肝脏内肝癌血供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增加,从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通过准确评估肝脏内肝癌血供的改变,可以更好地预测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风险。
在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控制方面,还有一些新的治疗策略值得探索。
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可能可以提高TACE术后的疗效。
某些靶向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在TACE治疗后可以延缓肝癌的复发和进展的效果。
联合化疗也可能是一种有效控制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策略。
一些研究显示,联合应用化疗可以增强TACE术后的疗效,并降低肝癌的复发风险。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的复发进展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
需要综合考虑肿瘤特征、治疗方法和新的治疗策略等因素,探索出更好的管理和控制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方法,以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摘要: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本文旨在介绍肝癌的分期方法、治疗方案及其进展,以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和重视。
一、引言肝癌是一种起源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在我国,肝癌的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
早期肝癌的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肝癌的分期及治疗方案。
二、肝癌的分期1. 原发性肝癌分期方法(1)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AJCC分期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肝癌分期方法。
根据肿瘤的大小、数目、浸润深度、血管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将肝癌分为四个分期,分别为T1-T4期、N0-N3期和M0-M1期。
(2)巴塞罗那临床肝胆协作组(BCLC)分期:BCLC分期主要用于评估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肝功能、肿瘤负荷和全身情况,将肝癌分为四个分期,分别为A、B、C和D期。
2. 肝癌分期的重要性(1)分期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分期的肝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存在差异。
早期肝癌患者通常采用手术、局部消融或靶向治疗等方法;晚期肝癌患者则主要采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或综合治疗。
(2)分期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肝癌分期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
通过分期,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患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肝癌的治疗方案1. 早期肝癌治疗方案(1)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早期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适用于肿瘤较小、单发、边界清晰的患者。
(2)局部消融治疗:局部消融治疗包括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激光消融等,适用于肿瘤较大、多发、边界不清的患者。
(3)肝移植:肝移植是治疗早期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适用于肝功能较好、肿瘤较小、无远处转移的患者。
2. 晚期肝癌治疗方案(1)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肝癌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
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包括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等。
(2)化疗:化疗是晚期肝癌的常规治疗方法。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奥沙利铂、吉西他滨等。
原发性肝癌的研究及治疗进展目的:中国医学会报道,全球病毒性肝炎感染人数是艾滋病的10倍,全国100万人死于肝癌,肝炎是我国甲乙类传染病中的第一位,我国有9300万乙肝的感染者,而90%的乙型肝炎,都遵循乙肝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转变,所以造成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恶性肿瘤,在我国肿瘤死亡率中占第三位。
以中青年发病率最高,我国乙肝与相关疾病,成为了政府的巨大的财政负担,直接损失达9000亿元,今年来我国肝炎报告病例逐年增加,所以控制与防止肝炎的蔓延,治疗慢性乙肝显得尤为突出,研制新的抗病毒药物,有效的控制乙肝病毒的发展是治疗关键。
其次还要寻找更好地手术方式来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字】肝癌;研究进展;药物引言: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 Cancer,PLC,以下简称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中90%为肝细胞肝癌(hepaeoeellular carcinoma,HCC),目前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我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肝癌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而死亡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治疗肝炎的药物的发展,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肝癌由不治之症,变成了部分可治。
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大大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最重要手段。
除此之外,其它治疗手段,如手术前后的分子靶向治疗,系统性化疗等,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其作用机理和已经显示出来的治疗效果让人们对肝癌治疗的前景非常期待[1]。
1 手术治疗1.1以肝切除术为代表的外科治疗大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手术切除是获得肝癌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
肝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首选方法,无论是否合并肝硬化的小肝癌均仍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2]。
术前评估:肝切除术术前肿瘤情况及肝储备功能的评估非常重要,我国一期手术前提条件是①患者一般情况较好,无明显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②肝功能正常,或仅有轻度损害,按肝功能分级属A级,或肝功能分级属 B级,经短期护肝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肝功能恢复到A级③肝储备功能正常范围2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研究表明:TACE后,80%以上的肝癌有不同程度的活细胞残留,这在本组的二步切除病人中也得到了证明。
肝癌诊疗新进展2024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
免疫治疗联合靶向药物(以下简称靶免联合治疗)在肝癌中的突破性进展开创了肝癌治疗新时代。
当前,以免疫治疗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已经贯穿于肝癌全线治疗,特别是近期在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术后辅助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等方面的探索取得诸多成效,进一步提高了患者预后。
尽管如此,无论是靶免联合治疗还是双免疫治疗,总体应答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精准选择有效人群仍未实现。
尤其是原发性耐药以及获得性耐药问题更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临床和科学问题,肿瘤基础理论的突破、治疗新靶点的鉴定、制药工业的创新研发、敏感耐药机制的解析等各方面齐头并进显得尤为关键。
笔者深入阐述肝癌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创新进展,以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肝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耐药;预后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排第4位、死亡率排第2位的恶性肿瘤[1 1据估计,到2025年,我国新发患者病例数将达46万例/年,将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21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75%~85%,我国肝癌多数以HBV相关肝病为疾病背景,以肿瘤低分化、进展迅速、预后不良为特征[3 1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原发阳汗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以下简称中国指南)以来,在肝癌规范化诊断与治疗基础上,其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的创新进展,特别是系统治疗在联合治疗策略围手术期应用、敏感或耐药机制以及预后标志物的不断探索为进一步提高疗效并实现精准治疗带来新希望[41笔者阐述肝癌临床和转化治疗研究创新进展,以期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肝癌新辅助治疗与转化治疗对千肝脏储备功能良好的中国肝癌临床分期(Chi naliver cancer staging, CNL C)为CNL C I a期、lb期和Ila期的肝癌,中国指南推荐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而对千外科学不可切除的CNL C I a期、lb期、II a期和外科学可切除的CNL C Il b期、ma期肝癌,中国指南建议采用多模式、高强度治疗策略以达到转化治疗效果。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探究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虽然肝癌的治疗方法多样,但原发性肝癌的复发和进展仍然是一大挑战。
经过TACE(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手术后,一些患者会出现肝癌的复发和进展。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相关因素以及可能的机制。
根据相关研究,一些影响肝癌TACE术后复发和进展的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数量和位置,以及肝功能和病理特征等因素。
肿瘤的大小和数量越大,复发和进展的风险越高。
肿瘤的位置也会影响TACE术后的疗效,一些位置难以通过经肝动脉进行栓塞治疗。
肝功能状态也是重要的预测指标,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和进展。
关于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可能机制有多种解释。
一种可能是手术过程中未完全栓塞肿瘤血供的部分,导致未被治疗的肿瘤继续生长。
肿瘤微环境中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也可能是复发和进展的原因。
近年来,一些研究还发现肿瘤干细胞在肝癌的复发和进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肿瘤干细胞是一小部分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能够逃避传统治疗的杀伤作用而导致肿瘤的复发和进展。
针对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适应症有限。
射频消融适用于小肿瘤和无法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
介入治疗包括TACE和TAE(经肝动脉栓塞)等方法,可以减轻肿瘤的血供和缩小肿瘤的体积。
靶向治疗通过抑制肿瘤生长信号通路以及肿瘤干细胞的活性,来达到延缓肿瘤复发和进展的目的。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复发进展的影响因素包括肿瘤特征和肝功能状态等,其可能的机制包括残留肿瘤血供、肿瘤微环境的改变以及肿瘤干细胞的活性等。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手术切除、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和靶向治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这些治疗策略的疗效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2024基于TACE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全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2020年统计显示,HCC是第六大常见癌症,病死率位居第三[1]。
根据病理学分类,HCC、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都是肝癌的亚型,其中HCC占原发性肝癌的75%~95%[2]。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肝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3]。
由于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大部分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疾病中晚期,只有约1/3的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治疗[4- 5]。
目前,以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为代表的局部疗法是原发性肝癌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6]。
HCC 主要由肝动脉供血,TACE治疗的机制是在栓塞肝动脉的同时局部注射化疗药物以达到治疗效果[7]。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各种先进的治疗方法逐步纳入指南中,如肝动脉灌注化疗(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靶向治疗、免疫治疗联合TACE等,这些也是近年来HCC临床研究的重点[8]。
研究表明,与单一疗法相比,TACE 联合疗法能提供更好的治疗反应[9- 11]。
现介绍以TACE为主的联合治疗HCC的最新进展及前景。
1TACE1978年,日本学者Yamada提出了TACE,通过使用碘油和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并在局部注射化疗药物以诱导肿瘤缺血坏死以防止肝癌复发和转移[12]。
相较于系统治疗,TACE可以避免更多的不良反应。
TACE 主要适用于中晚期HCC患者,对于一些老年、肝功能不全或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且无法耐受手术或肝移植等治疗的早期肝癌患者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13]。
目前TACE主要有3种术式,①常规TACE(c- TACE):通过碘油、化疗药物栓塞肿瘤血管床,再使用明胶海绵栓塞供血动脉。
②载药微球TACE(DEB- TACE):将化疗药物载在可缓释的微球上作为栓塞剂,可以改善碘油不沉积的问题。
肝癌的化疗方案选择与治疗进展肝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化疗作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控制疾病进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肝癌的化疗方案选择及其治疗进展。
一、肝癌的化疗方案选择1. 经典化疗方案经典化疗方案通常采用多种抗癌药物的联合应用,如FOLFOX方案(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FOLFIRI方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伊立替康)等。
这些方案能够通过不同机制同时攻击肝癌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2. 靶向治疗方案由于肝癌的高度异质性,靶向治疗方案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例如,索拉非尼是一种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的多靶点抑制剂,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减少癌细胞的血液供应。
依维莫司是一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抗,通过阻断EGFR的信号传导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3. 免疫治疗方案免疫治疗方案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肝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核受体(PD-1/PD-L1)抑制剂和胞自噬抑制剂。
PD-1/PD-L1抑制剂能够解除肿瘤细胞对免疫系统的抑制,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
胞自噬抑制剂则能够干扰肿瘤细胞的代谢过程,增加肝癌细胞对免疫攻击的敏感性。
二、治疗进展与研究前景1. 治疗进展随着众多新型抗癌药物的出现,肝癌的化疗治疗效果有所提高。
例如,索拉非尼和依维莫司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此外,免疫治疗也成为肝癌治疗领域的新希望,许多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有效性。
2. 研究前景目前,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成为研究的重点。
利用基因检测和分子标志物分析,可以为患者确定最佳的化疗方案。
此外,药物的靶向性和免疫性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开发更加精确的靶向药物,或者设计更加有效的免疫组合疗法,有望改善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三、结论肝癌的化疗方案选择与治疗进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
经典化疗方案、靶向治疗方案和免疫治疗方案都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肝癌的治疗效果。
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与展望肝癌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一种恶性肿瘤。
虽然手术切除、射频消融和肝移植等治疗手段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肝癌的预后仍然十分严峻。
药物治疗在肝癌的整体治疗策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目前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肝癌的药物治疗现状1. 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重要突破之一。
通过干扰癌细胞的增殖、生长等关键信号通路,靶向药物能够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索拉非尼是第一种经FDA批准用于肝癌治疗的靶向药物,它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延缓肿瘤的生长。
此外,多种靶向药物如利妥昔单抗、阿帕替尼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肝癌治疗的另一大突破。
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免疫治疗能够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
肝癌的免疫治疗主要包括细胞因子疗法、肿瘤疫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克唑替尼、铂类药物等已被证实在肝癌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3. 化疗化疗作为传统治疗手段,在肝癌的治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肿瘤的增殖和生长,化疗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延长生存期。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顺铂、多西他赛等。
然而,由于副作用较大,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化疗在肝癌的治疗中逐渐被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所取代。
二、肝癌药物治疗面临的挑战尽管肝癌的药物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以下几个挑战:1. 药物耐药性肝癌细胞易于产生耐药性,导致药物治疗的失效。
目前对于肝癌耐药性的机制研究仍较不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寻找新的治疗策略。
2. 缺乏有效的监测方法由于肝癌发展较快,药物治疗的疗效需要及时监测。
然而,目前缺乏可靠的监测方法,导致无法准确评估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3. 多个治疗手段的整合肝癌的治疗往往需要多种手段的整合,但如何选择和优化不同治疗手段的组合仍然存在困难。
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三、肝癌药物治疗的展望为了更好地治疗肝癌,未来的研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结合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新进展20102021 唐奇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原发性肝癌(下简称:肝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新增约63万例,死亡人数约60万人,确诊的肝癌患者大多在一年内死亡[1,2]。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地区之一[3],所发生的肝癌约占全世界所有病例的55%,江苏省南通地区的启东市是我国肝癌高发区[4,5]。
目前对于肝癌的治疗,最有效的是肝癌早期手术,等到患者发现有症状时,肝癌已进入中晚期,常累及多个肝叶,出现侵犯门静脉和转移现象[6-8],此时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全身化疗、放疗、核素治疗,中药治疗,即便是异体肝移植,治疗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寻找安全且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肝癌治疗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6,7,9,10]。
近年来,抗体靶向治疗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由于抗体高度特异靶向识别并结合抗原,单克隆抗体既可被当作一种治疗药物,也可被用作传递药物的载体[11]。
利用单抗将药物导向肿瘤细胞是一种理想的途径,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12-13]。
上市的单抗中绝大部分是通过基因工程抗体技术,从鼠单抗演变来的人鼠嵌合抗体[14-16]。
因抗体Fab片段由重链Fd段和完整的轻链组成,是完整抗体分子的三分之一,属于小分子抗体,具穿透力强,半衰期短的优势,所以人鼠嵌合Fab适用于人体疾病的靶向治疗[17,18]。
最理想的治疗靶点是只针对肿瘤细胞,靶向药物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又不影响正常细胞的生长,而且在体内不会引起蓄积中毒[13,19]。
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显示,以血管为靶向治疗肿瘤具特异、高效、安全的特点,且无针对血管的耐药性,其中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家族的三个亚型(VEGFR1、VEGFR2,VEGFR3)为靶向治疗肿瘤是一个重要目标[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