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5.0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背景及其原因。
(2)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3)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4)分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对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分布,使学生直观了解诸侯纷争的背景。
(2)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探讨诸侯纷争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采用比较法,使学生了解商鞅变法与诸侯国的变革措施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提高历史思维。
(2)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主要事迹和影响。
(2)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诸侯纷争的原因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引发学生对诸侯纷争的思考。
2. 讲授新课:(1)讲述春秋五霸的主要事迹和影响,引导学生了解诸侯纷争的背景。
(2)介绍战国七雄的崛起及其争霸事迹,分析诸侯纷争的原因。
(3)详细讲解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与诸侯国的变革措施进行比较。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诸侯纷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总结提升:(1)强调诸侯纷争的原因及其对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
(2)突出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绘制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分布图。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课程标准】2-1-6 概述我国先秦时期的大致年代和区域,知道对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事件和文化成就。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应的地理位置,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重要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识分析诸侯争霸的双重作用。
利用立木为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学重难点】重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和商鞅变法的内容。
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设计】【环节一:问题导课,揭示主题】导课: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吗?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还是我们的浙江人呢。
你知道西施是生活在哪个朝代吗?出示课题:诸侯霸与社会变革【环节二:师生互动,验证历史】1、说一说东周的概况,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和名称的由来。
说说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著名的典故、成语或故事。
2、“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摘自《三字经》)提问:(1)以上描述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2)春秋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怎样?要点提示: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极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诸侯国势力日渐强大,周天子则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实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相互征战,争做霸主。
(3)“五霸强”指哪五霸?谁先称霸?说法一: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说法二: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吴王阖闾问题:要想称霸诸侯,同学们觉得必须具备哪些因素呢?结合课文内容和资料,试从地理位置及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齐桓公最先称霸的原因。
《诸侯争霸》教学设计(一)教学关键问题:相关史料解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课前预习,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掌握齐桓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史实。
②通过史料解读,分析春秋五霸产生的原因和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并且比较战国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异同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收集、整理、叙述有关资料及成语典故,增强收集历史资料的能力及表述能力。
②探究“春秋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结合地图讲解有关史实,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历史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引发对历史的思考,明白国家强大必须以经济为基础,大力培养人才。
(三)教学重点:重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难点:战国时期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异同点(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课前预习,运用互联网查找以下几个成语故事,并补充一到两个相关成语故事,学生当堂进行讲述,教师适当进行补充。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配图成语故事: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问: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哪些?发生在什么时期?答: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以及赵括。
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
过渡:同学们预习得都非常到位,而且从中提取了重要的历史信息,那么我们就进入到这些人物的时代,来领略诸侯争霸。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提高学生效率,并且熟悉了教材。
讲述成语故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语言叙述能力。
【讲授新课】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三字经文字:周辙东,王纲堕。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要求学生齐声朗读。
问:按照顺序,以上描述依次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答:周辙东,王纲堕。
西周灭亡,东周建立。
教师讲述:逞干戈,尚游说。
对于现阶段你们来说比较难理解,带着一起解读。
干戈为战争,意味诸侯战争;尚游说是下一课诸子百家,下节课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于一手资料的解读能力,以及对于之前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始春秋,终战国问:始春秋,终战国。
课题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备课日期主备人上课日期总课时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和齐桓公称霸的历史。
掌握战国七雄的名称及相应的地理位置,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等重要历史知识。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合作能力等。
2.过程与方法: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通过地图和材料,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认识分析诸侯争霸的双重作用。
利用立木为信的故事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和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学难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出现的原因及影响。
设计亮点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大量的影像、动画、图片等信息,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
讨论题的设计,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探究。
在讨论中,既可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过程备注环节一:问题导课,揭示主题导课:教师请学生讲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谁吗?生:西施、貂禅、王昭君、杨贵妃师:西施还是我们的浙江人呢。
你知道这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是生活在哪个朝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那个年代——春秋战国时期。
Ppt出示课题:变革与争霸。
设计意图:问题导课,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直接揭示主题。
环节二:师生互动,验证历史春秋篇第一步:说一说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和名称的由来。
说一说其中一些着名的典故、成语或故事。
设计意图:自己学习该内容,比较简单,讲讲典故故事等激发学习兴趣,为深入探究做铺垫。
第二步:比一比:河姆渡时期的骨耜与春秋时期的铁犁春秋时期的铁锸春秋晚期的牛尊提问:假设你是当时的农民,你会选择哪一种工具?为什么?牛力与人力相比哪一个效率更高?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牛耕和铁农具的出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风云剧变的时期,又是一个聪明才智和文韬武略得以挥洒和展示的时期。
这段历史既使人觉得惊心动魄,又引人深思。
本课时讲述的是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些诸侯国逐渐强盛起来,王室衰微、周天子威望大减,各路诸侯为称霸争雄而纷纷改革、变法,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本课选用齐桓公称霸和秦国强大两个案例,旨在说明变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的第二框内容。
主要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相变革与争霸的历史,主要包括春秋五霸、管仲变法、齐桓公称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历史名词和历史事件,内容较为庞杂,对整个先秦史的学习具有重要作用。
2、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课程标准4-2列举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
5-4通过叙述有关史实,展现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本课,了解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知道“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概况。
明白齐桓公首先称霸的原因。
理解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时期最富强的国家。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了解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提高读图能力。
通过史料的学习,培养学生以史为据的学习方法,提高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变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及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伟大的作用。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商鞅变法教学难点:变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观看“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引出平王东迁,开始新课承转: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逞干戈的时期,春秋战国各路诸侯为称霸争雄,纷纷改革、变法。
这节课就让我们的思绪重新回到那群雄纷起、战火纷飞的年代。
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后,历史的车轮又碾过商朝与西周,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历史进入了东周时期,既春秋和战国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案:1.2.2 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教材第11课“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具体包括第2子目“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影响,重点介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的事迹,同时简要介绍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基本史实,理解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首先,通过学习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历史事件,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其次,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探讨这些历史事件对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1)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基本事迹: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的事迹,以及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对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影响:通过学习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历史事件,使学生了解这些事件对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3)历史时空观念的建立:掌握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2. 教学难点:(1)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事迹: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较多,学生难以记住每位霸主的成就和七雄的特点。
(2)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的内在联系:学生难以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争雄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事件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3)史料实证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的方法,分析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事迹,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家国情怀的培养: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案:2024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背景及其主要事件。
(2)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及其意义。
(3)分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史料等资料,了解诸侯纷争的背景和过程。
(2)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变法运动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认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历史学习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诸侯纷争的背景与过程(1)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国的崛起。
(2)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争夺。
(3)重要战役与诸侯纷争的影响。
2. 变法运动的背景、内容与意义(1)法家思想的兴起与变法运动的背景。
(2)商鞅变法、李悝变法等主要变法运动的内容。
(3)变法运动对战国时期政治、经济、军事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纷争背景与过程。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1)诸侯纷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变法运动在不同诸侯国间的差异及其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对比法,分析不同诸侯国间的变法运动及其差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探讨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2. 授课:(1)讲述诸侯纷争的背景与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
(2)介绍变法运动的背景、内容与意义,让学生认识变法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分析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诸侯纷争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第2课时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春秋、战国名称的由来;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齐桓公称霸和商鞅变法。
(2)能力目标:认识和分析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进步,又引起了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诸侯争霸就是春在政治上的反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和分析诸侯争霸一方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另一方面也加快了统一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
(3)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目标:了解越王勾践“尝胆”的故事,培养发奋学习的精神;学习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贤能之士管仲为相的广阔胸怀:和商鞅的改革精神:[来源:学|科|网]教学重点与难点[来源:学&科&网]教学重点:齐桓公称霸和商鞅变法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变革引起社会关系的变革。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讲述“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让学生谈西周灭亡的原因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东周的建立时间、人物、及其他状况展示春秋形势图,让学生了解春秋五霸【献计献策】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做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
学生讨论,思考。
教师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地理位置(经济基础)、雄厚实力、高明手段。
展示课件:齐国的位置、齐桓公与管仲的关系、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尊王攘夷”、葵丘会盟。
叙述:齐桓公称霸的三步:第一步,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军、政,发展经济,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为其称霸奠定了基础;第二步,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义下团结其他诸侯,抗击威胁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出兵阻挡北上的南方强国楚,在诸侯国中树立了威信;第三步,召集诸侯国在葵丘会盟,周王室也派人参加,正式承认其霸主地位,称霸成功。
设问:在春秋争霸中,同学们还非常熟悉的有哪些?成语:卧薪尝胆的故事。
引出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与夫人一道在吴国服侍夫差。
他忍受了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屈辱,三年后,被遣送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