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陵墓雕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9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2)掌握陵墓雕塑的制作方法、材料及工艺流程;(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历史的热爱;(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陵墓雕塑概述(1)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2)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3)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
2. 陵墓雕塑的制作方法(1)材料选择;(2)工艺流程;(3)制作技巧。
3. 陵墓雕塑的艺术欣赏(1)欣赏方法;(2)艺术价值;(3)代表作品赏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陵墓雕塑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陵墓雕塑;(2)提问:你们知道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吗?2. 陵墓雕塑概述(1)讲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2)分析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3)介绍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
3. 陵墓雕塑的制作方法(1)讲解材料选择、工艺流程和制作技巧;(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陵墓雕塑的制作过程。
4. 陵墓雕塑的艺术欣赏(1)讲解欣赏方法;(2)引导学生欣赏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3)分组讨论,分享欣赏心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创作一幅陵墓雕塑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情况等;2.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在制作陵墓雕塑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等;3.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陵墓雕塑作品,评价其艺术价值、创意程度等;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美术鉴赏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教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美术鉴赏《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教案的内容,供大家浏览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高中美术鉴赏《事死如事生──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和明器,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从中体会纪念性大型雕塑与小型架上雕塑之间不同的艺术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三彩属于什么?兵马俑你了解多少?二、新课1、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古代雕塑有什么样的重大发现?欣赏视频:三星堆2、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包括几部分?兵马俑有什么样的特点?3、引导学生比较霍去病墓石刻群,指名鉴赏。
简介:唐乾陵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
位于陕西省乾县北的梁山上。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石刻唐18陵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其题材和雕刻手法均大大超过了以前的陵墓石刻,既有圆雕,也有浮雕和线雕。
有唐太宗生前所乘的6匹战马的浮雕──昭陵六骏。
自乾陵以后,石刻群的组合基本固定,按性质不同,可分6类:(1)狮子(2)石人石马和马夫(3)翼兽和北门六马(4)“蕃酋”像(5)华表(6)碑石、无字碑和述圣记碑。
4、欣赏汉、唐俑。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铅釉陶器。
胎料多为白色瓷土,先以1 150 ℃左右的温度素烧,施釉后再以900 ℃烧成。
创始于初唐,繁荣在盛唐。
为丧葬明器,其流行同厚葬之风有关。
你最喜欢哪件作品?重点:击鼓说唱俑:东汉时期,陶俑继续流行于中原和关中一带,造型较西汉时期更为生动。
洛阳东汉墓中多出土各种庖厨、侍仆和乐舞百戏俑,特别是乐舞百戏俑,形体较小,但是姿态传神,舞姿优美,是生动的古代雕塑艺术精品。
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与起源2. 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程3. 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4. 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5. 古代陵墓雕塑的保护与传承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古代陵墓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4. 实地考察法:安排学生参观古代陵墓雕塑遗址,增强直观感受。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和动画的教学课件。
2. 教学材料:收集相关的古代陵墓雕塑资料和案例。
3. 实地考察地点:确定适合学生参观的古代陵墓雕塑遗址。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古代陵墓雕塑的概念和起源。
2. 讲解: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古代陵墓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第二课时:1. 讲解: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2. 讨论:组织学生探讨古代陵墓雕塑的保护与传承。
3.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古代陵墓雕塑遗址,增强直观感受。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古代陵墓雕塑的调研报告。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陵墓雕塑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活跃程度,评估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作业质量:评估学生完成的调研报告的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和观点独到性。
3.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后的报告,关注其对陵墓雕塑的理解和感受。
4. 期末考试:设计期末考试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以全面测试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①了解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的遗存。
②了解秦始皇兵马俑雕塑的内容、艺术成就和特有的艺术语言、文化内涵。
二、.内容结构①原始社会红山文化女神像──四川广汉古蜀人青铜人像、人头像──秦始皇陵兵马俑所显示的中国古代大型雕塑传统。
②比较同属于古代文明古国的中国与埃及古代文明、古代墓葬文化的差别。
③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点。
④从考古角度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的文化价值进行延伸。
三、重点和难点①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雕塑群与个体雕塑的不同艺术特点;理解不同的雕塑语言。
②古代随葬的俑需要我们潜神思索,或许才能架起维系这千百年的文化纽带。
以考古的思维理解兵马俑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及其兵马俑为我们提供的非文字历史信息。
③秦俑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陵墓雕塑艺术的生命活力依然跃动于民族的血脉之中。
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文化精神,艺术审美观,从历史的源头上奔涌而下,生生不息。
五、教学过程:沉睡的军团——兵马俑(一)背景知识1、秦始皇(引导学生阐述)主要成就及重要事件:立郡县,创立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南平百越,北却匈奴,灭六国、筑长城等在位时间: 13岁继位,在位37年(公元前246年—前210年)陵墓:骊山陵(今西安市临潼区下河村)2、关于俑提问:大家都知道兵马俑,那么究竟什么叫俑?你了解俑的作用以及起源吗?随着奴隶社会的崩溃和封建社会的兴起,用模拟的人形──俑,来代替活人殉葬的新习俗。
俑从艺术角度来讲它代表了各个不同时代雕塑艺术发展的水平。
中国古代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
东周墓中出现渐多,秦汉至隋唐很是盛行,北宋之后才渐衰落,但仍沿用到元明时期。
俑的形象大多真实地模拟着当时各种身份的人物,因而由此可以考见当时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舆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最早的俑,可能是用茅草扎束而成的人形,又称“刍灵”,以后改用陶、木制作。
(二)、秦始皇陵兵马俑详细介绍提问:谈谈你对秦俑已有的了解。
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 使学生掌握我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3. 培养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艺术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3. 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4. 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5. 欣赏与分析古代陵墓雕塑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特点、艺术价值和历史背景。
2. 案例分析法:展示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批判性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古代陵墓雕塑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艺术特点。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古代陵墓雕塑的图片、资料和视频。
2. 教材或参考书:关于古代陵墓雕塑的介绍和分析。
3. 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与特点。
2. 介绍我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及其历史背景。
三、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展示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价值。
四、小组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陵墓雕塑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艺术特点。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
2. 分析古代陵墓雕塑对后世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代陵墓雕塑作品。
2.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四、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
2.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件古代陵墓雕塑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
中国陵墓雕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陵墓雕塑的艺术与文化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掌握中国陵墓雕塑的基本分类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4. 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陵墓雕塑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掌握中国陵墓雕塑的基本分类和特点。
3. 分析中国陵墓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陵墓雕塑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演变。
2. 分析中国陵墓雕塑作品的艺术风格和象征意义。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
3. 学生绘画工具和纸张。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中国陵墓雕塑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对中国陵墓雕塑有了解吗?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知识讲解:1. 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2. 介绍中国陵墓雕塑的基本分类和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明十三陵等。
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一个陵墓雕塑作品,并回答以下问题:- 这个作品代表了哪个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 它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有哪些?- 它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是什么?展示与展示: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讨论的陵墓雕塑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分析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创作活动:1. 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陵墓雕塑作品,并尝试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式进行再创作。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参考相关的图片和资料,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意。
3.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分享,并互相欣赏和评价。
总结与评价: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中国陵墓雕塑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中国陵墓雕塑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吗?- 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吗?- 你在创作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了解其他中国陵墓雕塑作品,并进行分享和展示。
【教案】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优秀教案高中美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古代的陵墓雕塑并且了解其艺术特色,掌握赏析我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古代雕塑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秦汉时期雕塑群的描述、分析、讨论认识陵墓雕塑的艺术特色,初步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与欣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一层次的感受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独特魅力,提高对于雕塑的兴趣,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及其艺术特征。
【难点】学会鉴赏古代雕塑的方法并对陵墓雕塑进行鉴赏。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9月3日大阅兵的片段视频,学生观赏并思考:这样的场景给你什么感受?(壮观、雄伟)你还见过哪些像这样壮观、雄伟的景象?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碰了一支“威武之师,威伟之师”。
展示秦始皇陵图片并揭示课题《珍爱国宝——秦始皇兵马俑》。
环节二:欣赏作品,直观感知(一)兵马俑的整体概述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你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了解?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平均深度大约是5米,有三座,分别为一号坑、二号坑和三号坑,坐东向西,呈品字形排列。
三号坑最小,是军事指挥所;二号坑是骑兵,战车和弓箭手组成的混合部队;一号坑最大,是战马和步兵组成的主力部队。
三座俑坑占地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而三座俑坑共计7000多件兵俑,600多件马俑。
(二)兵马俑整体感受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气势磅礴,大家知道雕塑家是如何营造出壮观与磅礴的感受的吗?学生自由探讨并回答,教师总结:采用众多直立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
环节三:对比分析,形式分析兵马俑的塑造特点——写实1.展示兵马俑的局部图片(将军俑、军吏俑和士卒俑),学生观赏并小组讨论“这些陶俑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交流探讨并回答,教师总结:相同点:刻画细腻、生动写实、发丝清晰可见,注重细部刻画。
一、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艺术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内容:1. 古代陵墓雕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石刻、砖雕、木雕等。
3. 古代陵墓雕塑的特点:寓意深刻、造型生动、技艺精湛等。
4. 著名古代陵墓雕塑案例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汉茂陵石雕、唐乾陵石刻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价值。
2. 学生分享对古代陵墓雕塑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汉茂陵石雕、唐乾陵石刻等著名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这些案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深入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技艺和审美特点。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如何欣赏和评价古代陵墓雕塑。
三、实践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座著名的古代陵墓雕塑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完成对所选案例的研究报告。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报告,分享研究成果。
五、课后作业:2. 学生在家中寻找身边的古代陵墓雕塑,拍摄照片,并进行简单介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案例的分析能力和欣赏水平。
3.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
六、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和背景知识。
2. 分析和解读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手段和表现形式。
3. 发展学生的艺术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对古代文化艺术的欣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1.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表现方式和技巧。
3. 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 幻灯片和多媒体设备。
2.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3. 学生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价标准和评分表。
4. 纸张和艺术素材供学生进行手工制作。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幻灯片展示一些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通过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陵墓雕塑有什么了解?它们可能代表着什么?”主体:3. 分组讨论活动:a.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由3-4人组成。
b. 每个小组选择一处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进行研究和分析。
c. 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收集关于所选陵墓雕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知识。
d. 学生讨论和撰写关于所选陵墓雕塑的分析报告,包括其艺术特点、主题和表达方式。
e. 每个小组设计制作一个小海报或展板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4. 小组展示和分享:a.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向其他同学分享他们对陵墓雕塑的分析和理解。
b. 学生互相提问,激发更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c. 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延伸活动:5. 手工制作活动:a. 学生利用纸张和艺术素材,制作一个模型或壁画,展示他们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艺术的理解和创造力。
b. 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分享他们的手工作品。
总结:6. 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要点,并强调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7.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欣赏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评价方法: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析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第一章:导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和分类;掌握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代表作品;分析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1.3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和分类;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代表作品。
第二章:秦始皇陵兵马俑2.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背景和考古意义;掌握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现背景和考古意义;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历史文化内涵;秦始皇陵兵马俑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章:汉朝陵墓雕塑3.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汉朝陵墓雕塑的发展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掌握汉朝陵墓雕塑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分析汉朝陵墓雕塑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汉朝陵墓雕塑的发展特点;汉朝陵墓雕塑的主要代表作品;汉朝陵墓雕塑的艺术风格;汉朝陵墓雕塑的文化内涵。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4.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的发展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掌握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分析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的发展特点;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的主要代表作品;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的艺术风格;魏晋南北朝陵墓雕塑的文化内涵。
第五章:唐朝陵墓雕塑5.1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唐朝陵墓雕塑的发展特点和主要代表作品;掌握唐朝陵墓雕塑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分析唐朝陵墓雕塑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中的地位和影响。
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陵墓雕塑的定义与特点2. 我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3. 古代陵墓雕塑的审美价值4. 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意义5. 参观实地陵墓雕塑,进行实践教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与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和审美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代陵墓雕塑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其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陵墓雕塑,进行实践教学。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简要介绍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过程。
3. 分析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其审美价值。
4. 介绍我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5. 组织学生参观实地陵墓雕塑,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古代陵墓雕塑的魅力。
6. 引导学生探讨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认识。
9. 课后辅导,解答学生疑问,指导学生完成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授:评估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和审美价值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地考察报告:评估学生在参观实地陵墓雕塑后的感想和体会,以及他们对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认识。
3.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时的参与程度和见解。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概述a. 陵墓雕塑的定义b. 陵墓雕塑的历史发展c. 陵墓雕塑的艺术特点2.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a. 地上雕塑b. 地下雕塑c. 祭祀雕塑3. 代表性陵墓雕塑作品介绍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汉朝陵墓雕塑c. 唐朝陵墓雕塑d. 宋朝陵墓雕塑4. 案例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a. 兵马俑的发现与意义b. 兵马俑的艺术特点c. 兵马俑的修复与保护5. 课堂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价值和影响a. 陵墓雕塑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b. 陵墓雕塑在艺术领域的地位c. 陵墓雕塑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和修复保护情况。
3. 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价值和影响。
4.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讨论话题和问题列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环节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练习:评估学生对陵墓雕塑知识和作品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考试成绩: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总体理解和记忆。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讲解不同类型的陵墓雕塑。
2. 案例分析:详细解析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特点,包括造型、构图、色彩等。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代表作品,分享各自的研究成果。
4. 课堂展示:每组选代表进行展示,介绍所研究的陵墓雕塑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七、教学实践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古迹,亲眼观察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作品,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课时结构:1课时(二)、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和参观,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4、通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
教学重点:1、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
2、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1、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
2、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三)预习导学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脚下。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位于陵园东侧1500米处。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
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
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档的过洞中。
1974年3月,在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才揭开了埋葬于地下的2000多年前的秦俑宝藏。
1975年国家决定在俑坑原址上建立博物馆。
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2009年6月13日下午1点多,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再次开掘,之后在一号坑北部中段,又出土彩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78年,前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后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概述a. 定义及意义b. 发展历程c. 艺术特点2. 古代陵墓雕塑的类型a. 帝王陵墓雕塑b. 贵族陵墓雕塑c. 民间陵墓雕塑3. 代表性陵墓雕塑鉴赏a. 秦始皇陵兵马俑b. 汉阳陵陶俑c. 唐代石刻雕塑d. 宋代墓俑4. 陵墓雕塑的制作工艺及技法a. 泥塑b. 陶塑c. 石雕d. 木雕5. 陵墓雕塑的文化内涵与价值a. 反映时代特点b. 体现社会制度c. 传承民族文化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代表性陵墓雕塑,让学生深入了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陵墓雕塑的文化内涵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4. 参观法:组织学生实地参观陵墓雕塑,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10课时2. 教学步骤:a. 第1-2课时:讲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b. 第3-4课时:分析古代陵墓雕塑的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c. 第5-6课时:鉴赏秦始皇陵兵马俑、汉阳陵陶俑等代表性陵墓雕塑。
d. 第7-8课时:讲解陵墓雕塑的制作工艺及技法。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古代陵墓雕塑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陵墓雕塑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代表性陵墓雕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分析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陵墓雕塑的类型、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
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发展历史;2.理解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意义;3.学习分析和鉴赏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
二、教学内容:1.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史;2.古代陵墓雕塑的特点和意义;3.宗教雕塑的发展历史;4.宗教雕塑的特点和意义;5.分析和鉴赏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古代陵墓雕塑或宗教雕塑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图片中的雕塑作品的特点和意义。
2.讲授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史(15分钟)通过讲解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古代陵墓雕塑的重要性和意义。
3.讲授宗教雕塑的发展历史(15分钟)通过讲解宗教雕塑的发展历史,包括各个宗教的代表作品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宗教雕塑在宗教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4.分析和鉴赏古代陵墓雕塑作品(20分钟)选择几个著名的古代陵墓雕塑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包括作品的形式、主题和技法等方面的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古代陵墓雕塑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5.分析和鉴赏宗教雕塑作品(20分钟)选择几个著名的宗教雕塑作品进行分析和鉴赏,包括作品的形式、主题和技法等方面的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提高对宗教雕塑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6.总结(5分钟)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概括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意义和特点。
四、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在分析和鉴赏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作品时的能力。
2.作业评价: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古代陵墓雕塑或宗教雕塑作品进行研究和写作,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图片;2.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陵墓雕塑或宗教雕塑馆,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鉴赏真实的作品;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陵墓雕塑或宗教雕塑作品进行详细研究和报告;3.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让他们通过雕塑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古代陵墓和宗教的理解和想法。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授课教师:曾正海课时结构: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的艺术成就及其艺术特点。
2、通过欣赏图片和视屏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陵墓雕刻是我国雕刻艺术重要组成部分原因,秦始皇兵马俑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陵墓雕刻其具有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让学生如何理解,如何调动学生对雕塑艺术欣赏的动力。
教材分析:按照教材,本课主要介绍什么是陵墓雕塑,陵墓雕塑为什么能集中体现当时雕塑的最高水平,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俑及其艺术特点。
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
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教法设计:美术鉴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
所以这节课多收集一些图片、视屏结合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法设计:通过各种手段了解的艺术成就陵墓雕塑,让学生努力去真实的感受秦始皇兵马俑的魅力所在,多谈谈自己真实的感受,因为陵墓雕塑距离现代生活较为遥远,真实感受、参观过的学生并不多,课本的图片对于雕塑来说缺乏立体感和空间感,也就失去了真实感。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受,各抒己见,引发思考。
教师:出示图片(各种雕塑的作品)开头片:对雕塑的一些认识与了解学生:直观感受,思考。
教师:与学生谈谈对雕塑的认识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
(二)导入主题:请问你见过哪些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秦兵马俑、武则天陵墓、杨贵妃陵墓、昭陵六骏等。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案南阳市内乡县灌涨高中张丹丹2015年6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材分析:1、本课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参观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中国古代雕塑作一介绍,使学生对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发展概况有所了解。
与绘画相比,学生对雕塑的了解很少,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为陵墓雕塑、宗教雕塑、民俗雕塑及其它内容的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风格、材料、技法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
它的发展高峰期在秦汉、南北朝和隋唐。
秦汉时代雕塑艺术空前兴盛。
本课重点探究秦汉唐陵墓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同时,调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探究雕塑背后的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
让学生感受到壮美与智慧的同时,更要掌握它们的特点及艺术风格。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用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点,提高欣赏古代雕塑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热爱家乡雕塑建设,具有保护古建筑意识,开拓艺术视野,陶冶雕塑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素养的感知能力,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让学生了解中国陵墓雕塑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了解陵墓雕塑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教学方法:美术鉴赏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看为主的一门学科,同学们通过观察才能体会到艺术作品的美,学生作为欣赏的主体,教师在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采用分组法、直观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参观法、作业法,让学生自主探究,逐步深入学习要领,掌握重难点。
根据本课特点,采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教学手段,直观教学,增强视觉冲击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师: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八大奇迹,它们都是哪些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阿泰密斯神殿、宙斯神像、太阳神巨像、摩索拉斯陵墓、亚历山大城的灯塔及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有哪些同学参观过秦始皇兵马俑呢,能否回忆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回答)b.师:我们今天为什么谈到秦俑?它跟美术有没有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它属于美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雕塑,而且属于陵墓雕塑。
那么这节课的雕塑之旅我们去感受下中国古代陵墓雕塑。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课什么是陵墓雕塑?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死后能够灵魂升天并继续拥有权利和享受豪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设置大型的石人石兽等雕刻群表示威严。
在墓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作为陪葬的各种陶俑。
陵墓雕塑又分为地上雕塑和地下雕塑。
地下什么样?陵墓多埋珍宝,俑、壁画,名器,反映墓主人生活爱好。
地上什么样?宫殿、阙门、神道以自然山势巧妙结合,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汉以后有级别)肃穆庄严咄咄逼人,数量上参差、重复、体量变化形成节奏感。
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观者在飞动摇曳似真似幻的艺术境界中获得力的启示,美的陶冶。
那么秦俑属于哪种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俑:俑是古代用于陪葬的偶人。
是用泥土、木或銅等作的人形物件。
俑的质地以木质、陶质最常见,也有瓷、石或金属质地的。
俑的形象,主要有奴仆、舞乐、士兵、仪仗等,並常附有鞍马、牛车、庖廚用具和家畜等模型,还有镇墓的神物。
俑大多真实地类比当時的各种人物,因而可以反映当時社会的生活习俗,也是研究各代輿服制度的重要资料。
俑还可以反映出各个時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1、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学生看一组图片(认识秦俑)师:古代为什么会出现厚葬?秦始皇想借秦俑表现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并作答)师总结:古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从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希望死后升天,仍然过着享乐生活,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
秦俑满载着秦始皇的梦想与希望,恢宏的气势显示出秦国“士勇兵利,车坚马良”的强盛局面,体现了秦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映射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向披靡的宏伟景象,再现了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历史场景。
学生欣赏图片《跪射佣》和《秦俑一号坑》师:在这两副图片中你分别看到的是什么,用你喜欢的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能否总结秦俑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回答)师总结:秦佣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致广大,尽精微”,细腻生动的个性和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大: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近2万平方米。
形体高大,俑人平均高 1.8米,陶马 1.7米。
★多:数量多,在一号坑中已发掘出武士俑500余件,6000个铠甲俑战车6乘,驾车马24匹等。
种类多,不光有俑人、俑马,还有青铜剑、吴钩、矛、箭、弩机、铜戟等实战用的青铜兵器和铁器★精细:一号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
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
★壮美:队伍阵容齐整,装束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
拥有力量的美、宏伟的美、整体的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总而言之宏伟的群体就是陵墓雕塑的特点之一。
学生提出疑问: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秦俑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下面我们再通过视频来了解一下秦俑的制作过程,并且思考一下秦俑采用的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他属于地面雕塑还是地下雕塑呢?(播放视频)师总结:秦陵随葬陶质兵马俑雕塑群属于地下雕塑,在雕塑艺术上采用了生动写实的手法,可谓“致广大,致精微”。
从秦俑的制作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对土和木材料的依赖性和亲切感也算是中国古代雕塑的特点之一。
秦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雕塑的艺术水平,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技巧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使其艺术传统源远流长。
秦始皇兵马俑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只有七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2、霍去病墓雕塑群我们说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主要代表是秦俑和汉俑,就像小鸟的左翼和右翼,欣赏完了左翼秦俑,我们再来欣赏代表汉俑的霍去病墓雕塑群。
出示图片《伏虎》(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问题)请欣赏霍去病墓前石雕《伏虎》,你喜欢它吗?若不喜欢,如果可能你会把这件作品的哪一部分进行更改,更改成什么样,说一下你的理由。
(学生展示)提问①、霍去病墓石雕塑群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他们属于哪种雕塑类型?②、霍去病墓石雕塑群有什么造型特点?提示一 .霍去病墓石雕塑群采用的是一种整体写意的艺术表现手法,属于地面雕塑。
提示二 .霍去病墓石雕塑群最大的特点是: 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势造型。
将《跪射佣》与《伏虎》进行比较,找出二者艺术风格的异同,并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谈一谈秦汉两种雕塑风格为何不同?师总结:《伏虎》特点: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更能给观众以想像的空间。
相同点: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物,反映社会状况。
由此可知纪念性和象征性是古代陵墓雕塑的特点之二。
不同点:秦俑:陶质写实造型严谨细腻传神汉俑:石质写意造型夸张圆浑质朴历史背景:秦代推崇法家思想,艺术家思想也受到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它是写实的,再现自然的。
汉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推崇儒道思想,艺术家思想也得到空前放松,也就出现了写意的风格。
3、唐代昭陵六骏(出示图片)提问:以“马”为例,比较秦、汉、唐雕塑不同的艺术特征。
师总结:陶马高约1.5米,长约2米,与真马同高。
形象写实、身材矫健、活灵活现,表现飒爽矫健。
汉:昂首屹立,沉着镇定,表现出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气势。
四肢与身躯浑然一体。
有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因势造型的写意智慧)表现霍去病的六战匈奴的战功。
从更广义看也是西汉民族强大势力的象征。
马头用圆雕五官用浮雕。
唐:简洁的刀法,流畅柔和的线条,将马浑厚圆润的体态和矫健的身姿刻画的极为成功。
比秦汉的马刻画更加细致精微。
将马作为功臣纪念。
也是唐太宗对自己赫赫战功的宣扬。
:写实汉:写意唐:写实无论写实,还是写意,以形写神的东方神韵。
是陵墓雕塑的特点之三。
四、深入探究秦汉唐陵墓雕塑表现什么样的时代特征和审美特征?师总结秦代时代特征: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这一年,秦国吞并了其他六个诸侯国后,第一次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
在统一中国后,秦始皇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法律,统一了度量衡,对以后的中国影响深远。
审美特征:宏大雄健,气势恢宏的壮美汉代时代特征: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代成为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国家。
汉武帝下令:把秦代的法律一律取消,这使人们得到了空前未有的宽松,由于这样一种宽松,就产生了雕刻艺术上全世界所没有的一种特殊的作风,就是顺乎自然。
朴实厚重,气势与动感,宽松浪漫的美,鲁迅说;唯汉人石刻深沉博大也。
审美特征:朴实厚重大气的美唐代时代特征:成为最发达最先进的帝国。
各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热烈奔放,昂扬向上。
挥洒自如。
审美特征:雄诨博大的美。
五、在音乐声中欣赏下面的雕塑艺术作品播放轻音乐并出示一组古代雕塑图片,学生自由欣赏讨论(对不懂的知识可提问老师)六、课堂小结陵墓雕塑的特点:恢宏的群体象征性以形写神八、课后拓展及作业在你旅游时应该怎样自觉保护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