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24 全球气候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20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品20篇)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3)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答案及解析1.(8分)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图左)。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图右)。
材料二: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
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中美在减排上的不同观点。
(2分)(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分)【答案】(1)全球气候变暖;(1分)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每个要点1分,答对3个要点就可得3分)(2)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1分)美国:总量减排;(1分)(3)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气温上升(或温室效应增强,或大气保温作用增强)(2分)【解析】(1)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解决全球变暖问题,要求采取改变能源结构,采用清洁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
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合作等措施。
(2)根据材料二资料可知,中国的观点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减排。
而美国的观点是总量减排。
(3)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大气保温作用增强,或温室效应增强,气温上升。
【考点】全球变暖问题及治理措施,温室效应的大气受热过程。
2.专家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低碳经济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未来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先的国家。
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20年来,云南丽江玉龙雪山的雪线正以每年10米左右的速度上升。
下列措施中,对缓解其山顶冰雪融化可行的是()①禁止游客登山,封山保护冰川②改善能源结构,利用新能源③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面积④实行人工造雪,增加储冰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9年下降40%~45%。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①推广太阳能、核能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③增加森林面积④提高单位GDP能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8次缔约方会议,于2019年11月1~-13月7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两题。
3.在气候变化会议中,小岛国联盟态度都非常积极,因为海平面上升对他们有直接威胁。
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③极冰融化④海水受热膨胀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为避免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小岛屿国家在国际社会上一致呼吁人类要()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B.合理抽取地下水C.保护红树林海岸D.防止珊瑚岛礁生态功能的消退“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动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2019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据此完成以下两题。
5.“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6.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A.影响生物多样性B.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C.增强太阳辐射强度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读“气温变化图”,回答以下两题。
7.下列词语中形容图中气温变化最恰当的是()A.保温作用B.温室效应C.热岛效应D.全球气候变暖8.人类的下列做法中,对缓解图示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是()A.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B.发展洁净煤技术,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C.沿海国家修建沿海大堤,防止沿海地区被淹D.加强国际间合作,改进能源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高一地理与气候变化英语阅读理解25题1<背景文章>Global warming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our time. The Earth's climate is changing at an alarming rate due to human activities. The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s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methane, and nitrous oxide. These gases trap heat in the atmosphere and cause the Earth's temperature to rise.On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es is the burning of fossil fuels, such as coal, oil, and gas. Power plants, factories, and vehicles all burn fossil fuels and release large amounts of greenhouse gases into the atmosphere. Another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s deforestation. Trees absorb carbon dioxide and release oxygen. When forests are cut down, less carbon dioxide is absorbed, and more is left in the atmosphere.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are far-reaching. Rising temperatures can lead to more extreme weather events, such as heat waves, droughts, floods, and storms. Melting ice caps and glaciers can cause sea levels to rise, threatening coastal communities and low-lying islands. Changes in climate can also affect agriculture, wildlife, and human health.To address global warming, we need to take action on multiple fronts.We can reduce our carbon footprint by using energy-efficient appliances, driving less, and u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We can also support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such as solar and wind power. In addition, we can plant trees and protect forests to help absorb carbon dioxide.1. The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is ___.A. deforestationB. the increase in greenhouse gasesC. natural disastersD. overpopulation答案:B。
高一地理大气天气气候变化规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亚欧大陆及附近海域1月零度等温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2分)(1)C地与F地温度同为零度,但F地纬度偏高的原因是什么?(2分)(2)A、E两地所属的气候类型是什么?1月影响两地的大气环流形式与气候特征有何相似之处?(4分)(3)A地与B地纬度相当,但气温比B地高,试解释原因。
(6分)【答案】(1)F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
(2分)(2)A地为地中海气候(1分),E为温带海洋性气候(1分),两地1月均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温和多雨(1分)。
(4分)(3)A地处大陆西岸(1分),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1分),风由低纬海洋吹向陆地(1分);B地处大陆东岸(1分),1月受西北季风影响(1分),风来自高纬陆地(1分)。
(6分)【解析】(1)图中亚欧大陆的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受其影响F地增温,所以F地的纬度偏高。
(2)A地位于30°—4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B地位于40°—60°N的亚欧大陆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1月分两地都受西风带影响,其气候特征为温和多雨。
(3)同纬度气温对比,应考虑下垫面和环流状况的差别,A地处大陆西岸,1月受盛行西风控制,风由低纬海洋吹向陆地,所以气温高;B地处大陆东岸,1月受西北季风影响,风来自高纬陆地,所以气温低。
【考点】气候2.下列关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全球各处气温都在上升B.空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导致气温升高,因为它能吸收更多的太阳短波辐射C.全球变暖会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D.科学家预测,全球变暖会使得低纬度地区农作物增产【答案】C【解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并非都是温度上升,A错;全球变暖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不是因为吸收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B错;全球变暖会导致地球上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C正确;全球变暖会使低纬度地区变得更加炎热,温度太高会导致许多农作物因不适宜气候环境而减产。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定位,1.运用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举例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知识体系导引知识点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2.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3.分类: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近现代气候变化。
4.近现代气候变化(1)变化特征:虽有波动,但总的趋势是在变暖。
(2)主要原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数量增加,主要是CO2。
【思考】近年来有些地方出现了冷冬天气,有人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是不对的。
你认可这种观点吗?为什么?答案:不认可。
因为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整体趋势,并不是说地球上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温度都在上升。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异常事件多发,某些地方甚至出现冷冬天气,这其实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
[易误辨析]1.全球气候变化就是全球变暖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全球气候变化是长时间的气候改变,包括冷暖、干湿变化,并非只有气候变暖。
2.全球气温升高,意味着每一个区域气温都在升高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全球气温升高,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并非每一地区都在升温。
知识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海平面上升⎩⎪⎨⎪⎧ 原因: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海水水位上涨后果:改变海岸线,淹没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 2.影响农业生产⎩⎪⎨⎪⎧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作物产量提高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干旱加重,造成供水不足,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易误辨析]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明显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海平面上升是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引起的,它是长期缓慢的过程。
知识点三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清洁能源。
2.植树种草。
3.防止森林火灾。
4.避免浪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知识链接]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
主要内容有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科学预测,积极适应未来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高考目标定位】【基础知识梳理】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
2. 不同时间尺度的的气候变化3.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原因4.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1)控制。
通过技术措施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2)增加.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3)气候变化。
如培养新的农作物,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规划和建设防止海岸侵蚀的工程等;(4)加强立法和管理,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科学预测,积极应对未来气候变化。
【要点名师透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应对的措施1.原因: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感悟高考真题】【例1】、(2010·安徽文综·T23、24)《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1)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D.波动上升(2)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例2】(2010·江苏地理·T24)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双选)()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B.旱涝灾害增多C.某些物种灭绝D.土壤肥力下降【例3】(2009·山东文综·T5、6·8分)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①湖面低于海平面②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③环境调节作用减弱④含盐量降低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2.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造田B.绿洲萎缩C.湖区汇水面积减少D.气候变干【考点模拟演练】一、选择题(2011·海淀模拟)读下图,回答1~3题。
《全球气候变化》同步练习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近年来气候的变化规律是(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河流水灾常年发生D.海平面下降解析:第1题,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植物的生长期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植物生长越快,该树木年轮由里到外,依次是“疏—密—疏”,说明该树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温暖—寒冷—温暖的交替过程。
第2题,M时期树木年轮变密,反映该阶段气温变低,故引起雪线下降,海平面下降。
答案:1.A 2.D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范围达到自卫星时代以来历史第二低水平,表明全球变暖的速度已超乎我们的想象。
由于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未来有望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3.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 A.丹麦B.日本C.巴拿马D.加拿大4.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解析:第3题,如果西北通道通航,往来于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船只就不必再通过航程较远的巴拿马运河,巴拿马经济收入将减少。
第4题,全球变暖,北冰洋海冰减少,温带的范围向阿拉斯加高纬度扩展,会导致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
答案:3.C 4.B5.(2012·湖南学业水平测试)我国科学家发现长江源冰川30年来退缩了约1000米。
其主要原因是( )A.臭氧空洞B.全球变暖C.酸雨D.气候严寒答案:B6.(2012·山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精心整理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知识点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着。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1)冷锋与天气: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的锋面(特殊的叫寒潮)天气变化:过境时常出现阴天、刮风、下雨、降温等(出现较大的风,带来雨、雪天气等);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天气转睛。
(2)暖锋与天气: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的锋面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右手四指紧握表示水平气流辐合,大姆指向上表示垂直气流上升),水平气流在南半球顺时针(左手)(2)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如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高气爽的天气)水平气流在北半球顺时针辐散(右手四指微握张开表示水平气流(了)《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都是以赤道为轴对称的。
高压低压相间分布,风带位于两个气压带中间,风向由高压吹响低压,北半球为东北风和西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1.读下面“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附近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北风答案:A(2014•济南高一质检)读下面的“三圈环流简图”,完成3~4题。
3.图中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是极地高气压带B.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是盛行西风带D.④为信风带C.沿岸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D.近地面终年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多对流雨答案:D解析:赤道地区终年气温高,蒸发量大,盛行上升气流,以对流解析:当我国各地白昼最短时,正值北半球冬至,气压带风带南移,注意各风带的风向。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今天本店铺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接下来随着本店铺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地球上的大气)目录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常见天气系统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 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 大气受热过程及温室效应大气受热过程⑴太阳辐射能传播的过程中部分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吸收。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的增长示意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近年来大气中CO2增长的曲线是 _______________。
(1)图中代表近年来CO2平均每年增加_____________(ppm)。
(2)计算一下1958~1968年十年间CO2(3)为什么大气中CO的含量与日俱增?2的增多对气候有何影响?(4)大气中CO2(5)列举一、二项事例说明由于CO的增多,使气候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后果。
2【答案】(1)C(2)0.7,加上森林大量(3)由于工厂、交通工具、家庭炉灶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大量CO2被砍伐所致。
(4)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
(5)两极冰川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引起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如现在温带由于气温升高,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干旱的地区将变得更加干旱;亚寒带某些地区则因气温升高,将会适应温带作物的生长。
(任答2点)【解析】第(1)题,近150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断上升,尤其是1950年以来,上升更为明显,由图可以看出,C曲线符合。
第(2)题,由图可知:1958~1968年十年间CO2平均每年增加(318-311)/10=0.7pmm。
第(3)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升高的原因有:一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二是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第(4)题,据图分析:近150年来,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波动上升。
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是: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强烈吸收地面红外线长波辐射而升温。
大气中CO2的增多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第(5)题,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等方面。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分析回答(13分):喜马拉雅地区总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
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1.近年,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西萨摩亚和图瓦卢等低地岛国面临着被淹没的威胁。
回答下列小题。
【1】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气候变暖B.臭氧层空洞C.环境污染D.酸雨危害严重【答案】A【解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沿海地低被淹。
臭氧层空洞、环境污染、酸雨危害严重都不会导致海平面升高。
【2】下列选项中,有效地控制海平面上升的是A.全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B.营造生态住宅和绿色家居C.降低人类社会工业化程度D.城市有序扩张和人口迁移【答案】A【解析】海平面升高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因此要有效的控制海平面上升主要控制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考点】该题考查全球气候变暖。
2.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选项与图中信息相吻合的是A.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下降B.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C.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D.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读图,根据图中气温距平变化趋势判断,19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波动上升,A、C错。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B对。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D错。
【2】近几十年,全球气温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量关系密切,是因为温室气体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B.强烈反射太阳辐射C.强烈反射地面辐射D.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答案】D【解析】温室气体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起保温的效应,D对。
温室气候直接吸收、反射的太阳辐射较少,A、B错。
对地面辐射大量吸收,不是反射,C错。
【考点】全球气温变化趋势,温室气体与大气保温效应。
3.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B.台湾岛的面积比现在小C.珠穆朗玛峰永久性冰川将往下移D.冬小麦种植区域将南移【答案】B【解析】全球变暖,气温升高,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北,A错。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知识讲解:第二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和干湿变化。
2.全球气候变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具体分析如下: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温室气体(CO2、CH4、O3)浓度增加,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增加了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增强,导致气温上升。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使海平面上升:改变海岸线,给沿海地区带来巨大影响,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海平面上升时对环境影响: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碱化;海岸侵蚀加强;风暴潮作用加剧;海水入侵形成咸潮,淹没土地;洪涝灾害加剧等。
)2.影响农业:(1)有利:气候变暖预示着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提高作物产量。
(2)不利:温度升高伴随着干旱加重,供水不足,使农作物减产。
3.影响水循环:可能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加剧水资源的不稳定性与供需矛盾。
★三、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两个方面:1.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①控制排放②增加吸收 2.适应气候变化具体措施:跟踪训练“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地球运行轨道、人工造云、人工制造巨型“树木”、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等。
2010年10月29日联合国宣布在全球延缓实施“地球工程”。
回答1~2题。
1.“地球工程”旨在遏制哪种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 )A.大气污染B.湿地丧失C.物种灭绝D.全球变暖2.依据整体性原理,联合国延缓实施“地球工程”的理由不可能是( )A.影响生物多样性B.增强太阳辐射强度C.影响气候及生态系统D.增强自然灾害风险解析:“地球工程”包括:发射反光板到太空挡走阳光、造云阻挡阳光、人工制造巨型“树木”用以过滤二氧化碳、人造“火山”向空中释放硫化物用以反射阳光,减弱太阳辐射强度。
答案:1.D 2.B图甲和图乙表示某地区不同季节的风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