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矿床开拓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70
矿床开拓方法分类依据矿床开拓是指对地下矿藏进行勘探、开采、加工等一系列工作的过程。
矿床开拓方法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照矿床类型分类1.金属矿床开拓方法金属矿床开拓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露天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浅,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金属矿床。
地下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深,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金属矿床。
2.非金属矿床开拓方法非金属矿床开拓方法主要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露天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浅,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非金属矿床。
地下开采适用于矿床埋藏深,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非金属矿床。
二、按照开采方式分类1.露天开采露天开采是指在地表直接开采矿石的方法。
它适用于矿床埋藏浅,矿体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矿床。
露天开采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但对环境污染较大。
2.地下开采地下开采是指在地下开采矿石的方法。
它适用于矿床埋藏深,矿体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矿床。
地下开采的优点是对环境污染小,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三、按照采矿方法分类1.传统采矿方法传统采矿方法主要包括手工采矿、爆破采矿、机械采矿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矿床规模小,矿石品位低的矿床。
传统采矿方法的优点是成本低,但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
2.现代采矿方法现代采矿方法主要包括矿山自动化、矿山智能化、矿山信息化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矿床。
现代采矿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但成本高。
四、按照采矿技术分类1.机械化采矿技术机械化采矿技术主要包括矿山机械化、矿山自动化、矿山智能化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矿床规模大,矿石品位高的矿床。
机械化采矿技术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安全性好,但成本高。
2.化学采矿技术化学采矿技术主要包括浸出法、氧化还原法、溶解法等。
这些技术适用于矿石品位低,难以采用传统采矿方法的矿床。
化学采矿技术的优点是成本低,但对环境污染较大。
矿床开拓方法的分类依据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依据适用于不同的矿床类型和开采条件。
狮子山铜矿开拓方法及采矿方法一、开拓方法1、开采地下金属矿床时,必须先从地表掘进一系列井巷到达矿体,以建立地表与矿体之间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人行、材料、通风、提升、运输、供水、排水、供电、供风、充填等系统,这些工程的综合就称之为矿床开拓。
总共分为单一开拓法(平硐开拓、竖井开拓、斜井开拓、斜坡道开拓)以及联合开拓法(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
狮子山矿是采用平硐、盲竖井以及斜井联合开拓法。
2、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狮子山铜矿体属于一个盘区三个矿块,一期工程设计井田开采面积为12400m2,二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335.0 水平(八中断至十三中段),垂直深度250 米,走向长度400米左右,矿石量3974300吨,地质品位0.905%,金属量35891 吨。
三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237 米水平(十三中断至十五中段),垂深度100 米,走向长度500 米左右,矿石量1321985吨,地质品位0.82% ,金属量10867.7 吨。
四期正在做初步设计预科研。
3、开拓顺序一般按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中段采用环形运输,分别在矿体上、下盘开掘沿脉巷道,中间以穿脉贯通。
根据矿体埋藏情况选用的采矿方法和充分利用原有勘探坑道,阶段高度一期工程为50〜69米二、三期工程为50 米。
中断高度选择依据:根据地质、技术、经济等因素。
基本地质情况:矿体厚度平均为21米,走向N5O0〜60°E,倾角700~820,倾向南东,平均走向长360米,垂深670—850 米。
矿岩硬度f=4〜8,中等稳固。
技术因素:尽量降低开拓工程总量和费用,有利于生产和集中管理。
4、矿山开拓方法(1 )根据矿体埋藏情况及矿区地形条件,狮子山铜矿一期工程设计标高为1585米以上(八中断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加辅助盲竖井联合开拓,竖井提升废石、主溜井下放矿石至八中断,最后在八中断装矿经主平隆运输至坑外起点站。
一期主溜井在各中段建立分支溜井,下放至主溜井。
狮子山铜矿开拓方法及采矿方法一、开拓方法1、开采地下金属矿床时,必须先从地表掘进一系列井巷到达矿体,以建立地表与矿体之间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人行、材料、通风、提升、运输、供水、排水、供电、供风、充填等系统,这些工程的综合就称之为矿床开拓。
总共分为单一开拓法(平硐开拓、竖井开拓、斜井开拓、斜坡道开拓)以及联合开拓法(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开拓)。
狮子山矿是采用平硐、盲竖井以及斜井联合开拓法。
2、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狮子山铜矿体属于一个盘区三个矿块,一期工程设计井田开采面积为12400m2,二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335.0水平(八中断至十三中段),垂直深度250米,走向长度400米左右,矿石量3974300吨,地质品位0.905%,金属量35891吨。
三期主控工程深度在1237米水平(十三中断至十五中段),垂深度100米,走向长度500米左右,矿石量1321985吨,地质品位0.82%,金属量10867.7吨。
四期正在做初步设计预科研。
3、开拓顺序一般按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的顺序进行;中段采用环形运输,分别在矿体上、下盘开掘沿脉巷道,中间以穿脉贯通。
根据矿体埋藏情况选用的采矿方法和充分利用原有勘探坑道,阶段高度一期工程为50~69米二、三期工程为50米。
中断高度选择依据:根据地质、技术、经济等因素。
基本地质情况:矿体厚度平均为21米,走向N500~600E,倾角700~820,倾向南东,平均走向长360米,垂深670—850米。
矿岩硬度f=4~8,中等稳固。
技术因素:尽量降低开拓工程总量和费用,有利于生产和集中管理。
4、矿山开拓方法(1)根据矿体埋藏情况及矿区地形条件,狮子山铜矿一期工程设计标高为1585米以上(八中断以上),采用平硐—溜井加辅助盲竖井联合开拓,竖井提升废石、主溜井下放矿石至八中断,最后在八中断装矿经主平隆运输至坑外起点站。
一期主溜井在各中段建立分支溜井,下放至主溜井。
各中段平巷采用穿脉运输方式装矿。
露天矿床的开拓方法我折腾了好久露天矿床的开拓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刚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是一头雾水,就像在黑暗里摸索一样。
我最先尝试的是公路开拓法。
就是像我们平常在山里修路那样,在露天矿床周围修好多条公路。
但是我发现这可没那么简单,修路的时候选址就很重要。
比如说,如果靠近边坡修的公路不合理的话,边坡就容易垮,那可就麻烦了,就像搭积木,有一块没搭好,整个结构就不稳定了。
我之前就因为没考虑到矿床某一处的岩石结构比较松散,在那附近修了条公路,结果一场大雨下来,那边坡就有点塌了,吓得我赶紧重新规划这部分公路。
后来我还试过铁路开拓法。
这个方法呢,运输能力是很强,就像火车拉货比汽车拉得多很多一样。
但是铁路开拓成本可高啦,轨道铺设需要很精准,要是哪个地方歪一点,火车就可能跑不动。
而且这种地形要相对比较平坦,露天矿床好多时候地形复杂得很,选好了点打算修铁路,结果碰到一大堆大石头或者大坑,要处理这些就特别艰难。
我就有一回,满心欢喜地开始规划铁路线,结果一路全是这种坑坑洼洼和大石头,光是前期处理这些障碍的成本就高得吓人。
还有一种是胶带输送机开拓法,这个就类似我们超市里的那种输送带。
感觉这个方法比较现代化一些,成本相对铁路开拓要低些,运输连续还比较稳定。
但就是它对矿床的地形也有要求,而且胶带维护是个麻烦事,要是哪里断了或者跑偏了,就像输送带卡住一样,整个运输就停了。
我在某一个露天矿床搞这个的时候,就没太注意到有一块地方容易有石块滚到胶带下面,结果老是造成胶带跑偏,老费神去抢修了。
要说比较可靠的方法,公路开拓是最灵活的,虽然运输能力相对小一点,但不管地形咋样,只要能修出条路来就行。
不过千万要注意边坡稳定的问题,不能光想着能通车就行。
还有就是各种开拓方法都不是绝对的,像有的大型露天矿床,可能就要综合几种方法一起用,比如说中心用铁路或者胶带输送机来大运量运输,边缘地带和灵活性要求高的地方就用公路开拓来补充。
这些都是我真刀真枪尝试过好多回才慢慢明白的道理。
矿床开拓地下开采总的来说具有四个环节:矿床开拓、矿块采准、切割工作和回采工作。
矿床开拓为四个环节之首和矿石开采的基础环节。
矿床开拓方案选择的恰当不恰当关系重大。
在矿山采矿实践的积累与升华之下,矿床开拓方案的丰富的到了极大的发展。
为矿山采矿生产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矿床开拓是指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地下将要开采出来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并把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的系统,同城为矿床开拓。
为此目的而掘进的巷道,称为开拓巷道。
在矿山生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创新研究之下,当前国内外在矿床开拓中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理论研究成果。
那么在矿山实际生产中到底应该选用哪种类型的矿床开拓方案呢?矿床开拓方案的选择主要是由一下因素决定的:地形地貌、矿床的赋存条件、矿岩性质、矿山设计生产能力等等因素。
矿床开拓一级分类:主要开拓方法和联合开拓法矿床开拓二级分类:主要开拓方法:平硐开拓法、斜井开拓法、竖井开拓法、斜坡道开拓法。
联合开拓方法:平硐与竖井或斜井和明竖(斜井)井与盲竖(斜井)井矿床开拓三级分类:平硐开拓法: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法、垂直矿体走向上盘平硐开拓法和沿矿体走向平硐开拓法。
斜井开拓法:脉内斜井开拓法和下盘斜井开拓法。
竖井开拓法:下盘竖井开拓法、上盘竖井开拓法和侧翼竖井开拓法。
斜坡道开拓法:螺旋式斜坡道开拓法和折返式斜坡道开拓法。
平硐与竖井联合开拓法:平硐与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和平硐与明(盲)斜井联合开拓法。
明(盲)竖井与盲(明)竖井联合开拓法:明竖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明竖井与盲斜井联合开拓法、明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和明斜井与盲竖井联合开拓法。
1、下盘平硐开拓法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反时,由下盘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矿床开拓这种开拓方法就叫下盘平硐开拓法。
[2]2、上盘平硐开拓法当矿脉与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同时,则由上盘掘进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叫做矿床开拓上盘平硐开拓法。
名词解释一、什么是斜坡道开拓法当不设其它提升井筒时,则连通地表的主斜坡道主要用于运输矿岩(用无轨车辆),并兼作无轨设备出入、通风和运送设备材料之用,这种矿床开拓称为斜坡道开拓法。
二、什么是斜井开拓矿床的开拓方法从地面掘进一系列巷道通达矿体,以便把地下将要采出的矿石运至地面,同时把新鲜空气送入地下污浊空气排出地表,把矿坑水排出地表,把人员、材料和设备等送入地下和运出地面,形成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以及动力供应等完整系统,称为矿床开拓。
2.1.1 竖井开拓法当矿体赋存在地平面以下,矿体倾角≧45º,或≦15º,而埋藏较深的矿体,常采用此开拓方法。
(1)下盘竖井开拓在矿体下盘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阶段石门通达矿脉。
这种方法在我国金属矿山应用最广。
优点:井筒保护条件好,不需要留保安矿柱,矿体倾角大于75º更为有利缺点:石门长度随开采深度增加而增加。
(2)上盘竖井开拓在矿体上盘岩石移动带以外开掘竖井,再掘进阶段石门通达矿体。
这种开拓方法与下盘竖井开拓比较存在严重的缺点。
主要是上部阶段要掘进很长的石门,基建时间长,基建初期投资较大。
(3)侧翼竖井开拓井筒布置在矿体侧翼。
这种开拓方法井巷掘进和井下运输只能是单向的,掘进速度受到一定的限制。
2.1.2 斜井开拓法(1)脉内斜井开拓法当矿体沿倾斜起伏不大,无褶皱和断层,才有可能采用脉内斜井开拓。
在我国小型煤矿采用的多,金属矿床一般变化较大,脉内斜井需留保安矿柱,又受甩车道的限制,故用的较少。
(2)下盘斜井开拓法斜井布置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斜井通过石门与矿体联系,石门长度比竖井石门短得多。
也有伪倾斜的斜井。
tgγ=sinβtgα3、侧翼斜井开拓法2.1.3 平硐开拓法当矿体(或其大部分)赋存在地平面以上时,广泛使用平硐开拓法。
(1)垂直矿体走向下盘平硐开拓当矿脉和山坡的倾斜方向相反时,则由下盘掘进平硐穿过矿脉开拓矿床,这种开拓方法叫做下盘平硐开拓方法。
矿床开拓方法
矿床开拓方法大致可分为单一开拓和联合开拓两大类。
凡用某一种主要开拓巷道开拓整个矿床的开拓方法,叫做单一开拓法;有的矿体埋藏较深,或矿体深部倾角发生变化,矿床的上部用某种主要开拓巷道开拓,而下部则根据需要改用另一种开拓巷道开拓,这种方法叫做联合开拓法。
常用的开拓方法见表1。
除此之外,斜坡道开拓以及与其相关的联合开拓也逐渐增多。
表1 开拓方法分类表
开拓方法主要开拓巷道的型式和位置
单
一开拓法
平硐开拓
竖井开拓
斜井开拓
1、平硐沿矿体走向;
2、平硐与矿体走向相交1、
竖井穿过矿体;2、竖井在矿体上盘;3、竖井在矿体
下盘;4、竖井在矿体侧翼1、斜井在矿体下盘;2、
斜井在矿体中
联
合开拓法
平硐盲竖井
开拓平硐盲斜
井开拓竖井盲
竖井开拓竖井
盲斜井开拓斜
井盲竖井开拓
斜井盲斜井开
拓
矿体上部为平硐、深部为盲竖井矿体上部为平硐、
深部为盲斜井矿体上部为竖井、深部为盲竖井矿体
上部为竖井、深部为盲斜井矿体上部为斜井、深部为
盲竖井矿体上部为斜井、深部为盲斜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