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
- 格式:docx
- 大小:14.77 KB
- 文档页数:8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各种题型1. 阅读理解题型a. 主旨大意题:(1) 文章的主旨是什么?(2) 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模板:本文主要讲述/介绍了......,通过......来传达作者的理念/思想。
作者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引起读者对于......的关注。
可以看出,作者想要传达的主要思想是......b. 主题议论题:(1) 文章的中心议题是什么?(2) 文章围绕着什么展开讨论?模板:本文主要讨论/探讨了......这一问题。
作者通过列举了一系列的事例和证据,试图证明/反驳了该观点。
从中可以看出,文章围绕着......这一议题展开了讨论。
c. 细节理解题:(1)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细节?(2) 文章中对于某个细节的描述是什么意思?模板:在文章中,提到了......这一细节。
通过这个细节的描述,可以得出......的结论。
作者通过这个细节想要表达的是......2. 作文题型a. 议论文题目:(1) 同意与否某种观点(2) 论述某一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模板:首段:引出议题,简要交代背景信息主体段落:提出自己的观点/论点,给出理由和论据进行支持,可以适当引用名言名句、科学数据等加强论述结尾段:总结观点,可以给出建议或展望未来,给人以启示或思考b. 叙述文题目:(1) 描述一件事情的过程或经历(2) 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点模板:首段:引出叙述的对象,简要交代背景信息主体段落:详细描写事情的经过/人物的外貌和性格特点,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写来展现事物或人物的形象结尾段:总结全文,交代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心理变化,给人以思考或启示3. 修改、补全题型a. 修改句子:(1) 此句有哪些语病需要修改?(2) 如何修改这个句子?模板:从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来看,该句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句子更加准确/通顺/连贯,我认为应该将......改为......b. 补全句子:(1) 根据上下文意思,该句缺少的成分是什么?(2) 如何补全该句?模板:通过分析上下文可以发现,该句缺少......的成分。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一、阅读理解题1. 主旨大意题:根据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概括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题:根据文章中的具体描述,回答问题或填入适当的信息。
3. 推理判断题: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逻辑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4. 词义猜测题: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推测生词或难词的意思。
5. 作者观点态度题:根据文章中的描写和论述,判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6. 段落作用题:根据段落的位置和内容,判断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7. 结构分析题:根据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分析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和衔接。
8. 修辞手法题:根据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其效果和作用。
9. 主题扩展题:根据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主题的扩展和延伸。
10. 作品评价题: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作品的评价和赏析。
二、作文题1. 议论文写作:明确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2.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3. 记叙文写作:确定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4. 应用文写作: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5. 看图作文写作:观察图片中的人物、事物和场景,进行描写和联想,展开想象和思考。
6. 情景作文写作:根据给定的情景,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构思,写出符合情景的文章。
7. 对比作文写作:比较两个或多个事物的异同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得出结论。
8. 议论文写作:明确论点,提出论据,进行论证,总结观点。
9. 说明文写作:明确说明对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提供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10. 记叙文写作:确定事件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注意描写细节和情感表达。
三、诗词鉴赏题1. 诗歌形象描写题:根据诗歌中的描写,回答诗歌中的形象是什么。
2. 诗歌意象分析题: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和作用。
3. 诗歌情感表达题:根据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分析诗人的情感状态和态度。
语文高考答题模板一、议论文。
1.开头段。
(1)提出议论题,对于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问题,就其是好是坏,应不应该采取某种态度或做法进行议论。
(2)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表示赞同或反对,或表示对两种观点的态度。
(3)提出论据,简要说明自己的理由。
2.议论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阐述自己的理由,或提出自己的看法。
(2)第二段,举例说明自己的理由。
(3)第三段,进一步说明自己的理由。
(4)第四段,提出对立意见,进行反驳。
(5)第五段,总结全文,重申自己的观点。
3.结尾段。
(1)重申自己的观点。
(2)指出议论的意义或作用。
二、记叙文。
1.开头段。
(1)记叙文的开头要生动,引起读者的兴趣。
(2)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2.记叙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
(2)第二段,交代故事的经过。
(3)第三段,交代故事的结局。
3.结尾段。
(1)总结全文,表明故事的主题。
(2)提出对故事的感想。
三、应用文。
1.信函。
(1)信函的开头要表明写信的目的。
(2)信函的主体部分要交代事件的经过。
(3)信函的结尾要提出自己的要求或建议。
2.广告。
(1)广告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2)广告的主体部分要说明产品的优点。
(3)广告的结尾要提出购买的建议。
3.通知。
(1)通知的开头要表明通知的目的。
(2)通知的主体部分要交代事件的经过。
(3)通知的结尾要提出具体的要求。
四、说明文。
1.开头段。
(1)说明文的开头要交代说明的对象。
(2)说明文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
2.说明文的主体段落。
(1)第一段,交代说明的对象。
(2)第二段,详细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3)第三段,说明事物的用途和作用。
3.结尾段。
(1)总结全文,强调事物的重要性。
(2)提出对事物的建议。
以上就是语文高考答题模板的详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部分1. 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意。
2. 根据题目要求,运用相关知识对选项进行分析。
3. 逐个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4. 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模板示例:(1)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惊愕毛骨悚然欣喜若狂B. 炽热毛骨悚然欣喜若狂C.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D. 惊悚毛骨悚然欣喜若狂答案:C(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C. 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这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今天下午的运动会推迟举行。
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部分1. 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主旨。
2. 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4. 针对题目,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答题模板示例: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海洋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下是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的部分重要成果:1. 我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7000米深海,实现了我国深海探测的重大突破。
2.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深海钻探设备,实现了我国深海钻探能力的跨越式发展。
3.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揭示了深海生物的生存状态和演化规律。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上述文章,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哪些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 文章中提到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具有哪些特点?3. 文章对我国深海探测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何展望?答案:1. 我国科学家在深海探测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包括深海探测、深海钻探和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
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甄选5篇)1.语文答题模板高三第1篇1、读懂诗歌(1)用关注“标题、意象、注释、情思语、即时诗人”的办法读诗歌,并快速判明诗歌类别——写景或者写物或者写人,根据相应类别诗歌的特点进行解读。
(2)关注诗歌的艺术手法(内容上的描写手法、主题上的抒情手法、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和结构上的结构手法)2、审读问题(1)勾画题干(问题要求的——概括、分析、简析、赏析,问题范围——全诗、第几联、上片等等,问题对象——情感、意境、形象、艺术手法等等),明确问题要求。
(2)根据问题要求和对象,弄清楚题型,按照题型的基本模式与步骤组织答案素材。
3、科学答题(1)按照题型与相应步骤答题。
(2)一般,题目问什么先答什么,先问什么先答什么。
(3)注意使用术语,每一点均先观点后阐释。
(4)分点作答,分条陈述。
合并相同点。
(5)语言简洁明了,不写可有可无的字词句。
特别提醒:答题中请随时保持对诗歌类别意识的重视与运用,随时关注诗歌中的即时诗人。
4、诗歌鉴赏相关知识体系。
(1)诗歌类别A、借景抒情类景即画面是主要内容,由一组意象构成画面。
抓画面的命名与特点,注重景的描写(描写的角度、顺序、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修辞手法),景表现出的情感。
B、托物言志类物,一个或者诗歌中的主要的核心的意象,以象征手法来借物表达人的志趣精神等。
抓物的特点(外在与内在——内在由外在特点、环境特点共同作用产生),注重物的描写(描写的角度、描写手法——直接与间接尤其是间接、修辞手法),物象征的人的志趣精神与品质。
C、写人抒情类人,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
抓人的即时处境、即时身份地位(如主人还是客人、送别者还是离别者)和人物关系,注重对人的描写(描写的手法——直接如动作、心理、细节等等,间接如衬托等),人物的追求与情思即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2)艺术手法A描写手法(关涉内容或者诗歌的形象)分为直接和间接描写直接描写:a写人:语言、动作、心理、表情、肖像、细节描写等。
一、现代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原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文章主要讲述了……- 作者通过……- 文章旨在表达……2.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结构,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分为……部分,分别是……- 每部分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3.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手法,答案要点如下:- 文章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4. 题目要求分析文章观点,答案要点如下:-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观点,如……- 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作者的观点具有……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解答步骤】1. 粗读诗文,了解诗文大意,把握诗文结构。
2. 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
3. 逐题解答,注意关键词和关键句。
4. 回读诗文,检查答案的准确性。
【答题模板】1. 题目要求翻译诗文,答案要点如下:- 翻译为现代汉语:……2. 题目要求分析诗文内容,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主要描写了……- 诗文中运用了……手法,如……- 这种手法的作用是……3. 题目要求赏析诗文意境,答案要点如下: - 诗文意境优美,如……- 诗文的意境具有……特点。
4. 题目要求分析作者情感,答案要点如下: - 作者在诗文中表达了……情感,如…… - 这种情感的产生原因是……- 作者的情感具有……意义。
三、作文【解答步骤】1. 仔细审题,明确作文要求。
2. 确定立意,围绕中心展开论述。
3. 构思文章结构,注意段落划分。
4. 撰写文章,注意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答题模板】1. 立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时代主题。
- 结合自身经历,抒发真情实感。
- 借鉴经典名句,传承文化底蕴。
2. 结构:一般分为引论、本论和结论三部分。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议论文。
1. 开头段。
议论文的开头通常是引出话题,可以使用引语、事实、数据等引出文章要讨论的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2. 中间段落。
中间段落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可以分为两到三个段落。
每个段落都要有明确的论点,论据和论证,可以适当使用引用、举例、比喻等手法,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 结尾段。
结尾段可以进行总结,重申立场,或者提出建议,展望未来等。
结尾段要简洁明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记叙文。
1. 开头段。
记叙文的开头通常是引出事件,可以使用时间、地点、人物等引出文章要叙述的事件,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2. 中间段落。
中间段落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可以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分为若干个段落。
每个段落都要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适当使用描写、对话、心情描写等手法,增加文章的生动性。
3. 结尾段。
结尾段可以进行总结,反思,或者引出事件的启示等。
结尾段要简洁明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说明文。
1. 开头段。
说明文的开头通常是引出要说明的事物,可以使用定义、分类、特点等引出文章要说明的事物,引起读者的兴趣。
2. 中间段落。
中间段落是说明文的主体部分,可以根据事物的特点,分为若干个段落。
每个段落都要有清晰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进行详细的解释,可以适当使用例证、对比、图表等手法,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3. 结尾段。
结尾段可以进行总结,展望,或者提出建议等。
结尾段要简洁明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四、应用文。
1. 开头段。
应用文的开头通常是引出要说明的事情,可以使用表扬、感谢、祝贺等引出文章要说明的事情,引起读者的好感。
2. 中间段落。
中间段落是应用文的主体部分,可以根据事情的具体内容,分为若干个段落。
每个段落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详细的说明,可以适当使用称呼、解释、请求等手法,增加文章的亲和力。
3. 结尾段。
结尾段可以进行总结,祝福,或者提出期望等。
结尾段要简洁明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就是高考语文答题模板的具体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备考时能够灵活运用,写出优秀的作文。
一、选择题1. 阅读题: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选择正确答案。
(1)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问题。
(2)第二步:快速浏览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3)第三步:结合题干,逐项分析,排除错误选项。
2. 完形填空题:阅读文章,根据上下文语境,选择最佳答案。
(1)第一步:快速阅读文章,了解大意。
(2)第二步:结合上下文语境,逐个分析选项。
(3)第三步:排除明显错误选项,确定最佳答案。
3. 词语题:分析词语含义、用法、搭配等,选择正确答案。
(1)第一步:分析词语结构,判断词性。
(2)第二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含义。
(3)第三步:分析词语用法,选择正确答案。
4. 语法题:分析句子结构,判断语法错误,选择正确答案。
(1)第一步:分析句子成分。
(2)第二步:判断句子结构。
(3)第三步:分析语法错误,选择正确答案。
二、非选择题1. 阅读理解题:阅读文章,分析作者观点,概括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问题。
(2)第二步:快速浏览文章,把握文章大意。
(3)第三步:结合题干,逐段分析,概括文章内容。
(4)第四步:根据问题,逐项回答。
2. 古诗文鉴赏题:阅读古诗文,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回答问题。
(1)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问题。
(2)第二步:分析诗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第三步:结合题干,回答问题。
3. 语言表达题:根据题干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1)第一步:分析题干,明确要求。
(2)第二步: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3)第三步:检查表达是否准确、通顺。
4. 简答题:根据题干要求,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1)第一步:阅读题干,明确问题。
(2)第二步:分析问题,归纳要点。
(3)第三步:根据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问题。
5. 作文题: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1)第一步: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第二步:确定立意,选择材料。
(3)第三步:组织材料,安排结构。
(4)第四步: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答题套路:读懂——筛选——整合——作答(1)分析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筛选信息: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的信息。
(3)整合信息:将筛选到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4)规范作答:答案要观点明确、表述完整、条理清晰。
2.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1)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的主要观点。
答题模板:本文/作者……,叙述了……,论述了……,/认为……是……(2)请分析……段的段落大意。
答题模板:该段……,主要论述了……,/介绍了……,通过……等方法,说明了……(3)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模板:该句……,具体说明了……,使论证更严密,文章更严密,增强说服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一)散文阅读题型及答题格式1.内容+主旨类。
本文记叙了……,抒发了……的主旨。
结构类:本文记叙了……,开篇交代了……背景,使读者明白本文描写对象处于怎样的环境特征下;中间部分侧重描写了……抒发了……感情;结尾交代了……深化了主题或点明了中心。
2.艺术特色类。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艺术手法,具有……特点。
使记叙更加生动、抒情更加真挚、描写更加深刻。
如本文成功运用了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某种思想的深度关注。
选项1的对应答题格式:结合文本,从“内容+主旨”两方面来答。
选项2的对应答题格式:“手法+特点”和“作用”,注意不要用文字书写出来,只需在选项中标明。
(二)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格式1.人物形象分析类。
结合全文,概括某某人物形象特点。
提问式答题格式:从……和……两方面概括。
注意点:一定要结合全文内容进行概括。
2.环境描写的作用类环境描写一般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
作用一般从环境本身和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两方面回答。
一般表述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情感;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高考语文考试必备万能答题模板归纳2023高考必备的语文答题模板一、诗歌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__内容+抒发(寄寓/揭露)__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__手法+抒发__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二、现代文答题模式1.开放型试题:评+引+析+结2.谈看法或补叙结尾:感悟+引申3.原因题:客观原因+主观原因4.词语的表达作用:形象性+感情性+精确性+结构性5.联想感悟型:A.感:根据文本,联系全文B.悟:联系实际,结合自身,另举一例,提出建议6.句子的作用:A.思想内容上:联系本句含义+突出强调内容或揭示段意+联系中心、态度、感情+用了修辞或表现手法的要揭示表达效果B.结构上:引起下文、设置悬念、伏笔、渲染气氛、照应前文、总结上文、使结构严谨、承上启下、揭示文章脉络层次7.关键句子理解:抓句中关键词+联系上下文8.写X为什么要从Y写起:揭示X与Y的关系+引出写作主体+突出主体特点9.怎样论证:论证方法+论证过程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干货一、修辞手法1、注意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2、公式: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一、现代文小阅读(10分钟,阅读4分钟,做题6分钟)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
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具体表现”等,还(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不能表明的说明”“有否定词“不”。
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分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最简单的题目,需要的就是对照理解,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点。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较难的题目,往往一个选项就对照文中一个段落或者几个点,除了对照理解,还要概括分析。
“分析和推测(推断)”:主要考查逻辑关系,注意无中生有和因果适当。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
(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5)注意如下词语和说法:A表示范围、程度的词语:全部、都、一些、部分、相关、所有、人人、每个、必须、一定、严重、非常、可能、似乎……B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已经、将要、正在、完成、结束、成功……C表示指代的词语:之、其、这、那、这些、那些、此、哪……D表示肯定、否定的词语:没有、无、无非、拒绝、妨碍、防止、肯定……E表示各种逻辑关系的词语: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
(6)错误选项错误类型识记:A答非所问(不需要回到原文)B张冠李戴,表述A的内容说到B头上。
C无中生有(缺乏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无依据。
高考语文必备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语文必备万能答题模板:
一、阅读理解
1. 任务型阅读
导入:文章所涉及的话题/事件/人物背景简要介绍
任务:根据问题要求,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作出回答或解释
结尾:总结本文重点,或对于话题的发人深思
2. 观点型阅读
导入:文章标题或开篇语简要介绍
观点:提出文章/作者的观点,结合相关原因、证据进行支持、反驳或补充
结尾:总结本文观点,思考前景及其意义
二、作文类型
1. 议论文
引言:简要概述话题背景
论点1:列举现实例子,阐述观点
论点2:分析反面意见,回归论点
论证:结合现实、历史、文学片段等进行引用,力求权威对策:提出解决方案,强调可行性
结尾:总结文章内容,或抛出问题升华
2. 写作指南
主题:明确主题,简介写作形式
分段:先总后分,分而言之
素材:选择生动具体的素材
方式:行文姿态活泼自然,语言生动形象
技巧:巧妙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达到生动、铿锵的效果总结:总结文章内容,或抛出问题升华
三、古文阅读
1. 题目式古文阅读
背景:简介文章题目,不同译文
解释:解释词义,语法,修辞等
技巧:列举常用/常考的表述方式
译文对比:列举常用的翻译版本,并对比阐析
2. 文言文阅读
切入:背景介绍,关键词引入
词义:用简体字注解释义
语法:解析主干句和修饰句的关系
修辞:解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精读:重点关注文言文的深层思想和情感表达
总结: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特点,展现古文阅读的魅力。
以上是高考语文必备万能答题模板,能够帮助考生掌握基本答题技能,为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基础。
高考语文答题模板最全总结一、议论文答题模板1. 提出观点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例如:在教育公平的问题上,人们可以有不同的观点。
我认为,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2. 提供论据支持观点首先,……。
其次,……。
最后,……。
例如:首先,教育公平可以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其次,教育公平可以增强社会活力,提高国家竞争力。
最后,教育公平可以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
3. 反驳对方观点但是,有人认为……。
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
例如:但是,有人认为教育公平会降低教育质量,不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
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因为教育公平不是一切人都得到相同的资源和机会,而是确保每个人能够获得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
4. 总结观点综上所述,我认为……例如:综上所述,我认为教育公平对实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明文答题模板1. 简介________ 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例如:科幻小说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为题材,通过构思科幻场景和塑造科幻形象来反映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的文学体裁。
2. 分类________ 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例如:科幻小说可以分为未来科幻小说、穿越小说、末日小说等不同类型。
3. 特点________ 具有以下特点:……例如:科幻小说具有突破传统现实的局限性、探讨人类未来和科技发展的可能性、反思科技对社会和人性的影响等特点。
4. 例证根据________ 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根据刘慈欣的作品《三体》可以看到人类和外星文明的互动、人类对科技的盲目追求等情节。
5. 影响________ 对于________ 具有深远影响。
例如:科幻小说对于人们的科学素养提升、创造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开拓等具有深远影响。
三、记叙文答题模板1. 环境描写一开始,作者通过描绘________ 来营造出________ 的氛围。
例如:一开始,作者通过描绘铺天盖地的大雨和迷雾来营造出阴暗潮湿的氛围。
一、选择题1. 阅读理解题答题步骤:(1)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
(2)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中心思想。
(3)针对题目要求,找出相关段落,进行筛选和比较。
(4)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2. 诗歌鉴赏题答题步骤:(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人情感。
(2)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3)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节奏。
(4)结合题目要求,选出最佳答案。
3.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步骤:(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层次。
(3)结合题目要求,筛选关键信息。
(4)翻译文言文,理解文章内容。
4. 名著阅读题答题步骤:(1)回顾名著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
(3)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品主题。
(4)选择最佳答案。
二、非选择题1. 语言文字运用题答题步骤:(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分析题干,找出关键词。
(3)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4)根据题目要求,进行修改、仿写或补写。
2. 古诗文鉴赏题答题步骤:(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人情感。
(2)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意境。
(3)分析诗歌结构,把握诗歌节奏。
(4)结合题目要求,分析作品主题。
(5)按要求进行解答。
3. 阅读理解题答题步骤:(1)仔细阅读文章,明确文章中心思想。
(2)针对题目要求,找出相关段落,进行筛选和比较。
(3)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4)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
4. 作文题答题步骤:(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构思文章结构,确定文章主题。
(3)结合自身经历或知识储备,选取合适素材。
(4)合理安排文章层次,确保逻辑清晰。
(5)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展示文章风采。
三、注意事项1. 仔细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针对题目要求,分析文章内容和结构。
3. 逐个选项进行分析,排除错误选项。
4. 注意时间分配,合理利用答题时间。
5. 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道题目。
高考语文答题模版高考语文答题模板一、诗歌鉴赏类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2. 答题模式:手法+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情感表达。
3. 答题示例:(1)《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潜入夜”“润物”则是拟人化的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小雨润物与草色遥看近却无相对比,突出了雨的细小和滋润程度,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类1. 提问方式: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所表达的意思。
2.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3. 答题示例:(1)《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这段文字表达了李密对祖母的孝敬和报答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不能离开祖母的原因。
(2)《六国论》中“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
一旦不能有,输来而北。
各以其所取者,入秦而求天下之利。
”这段文字表达了六国对秦国的掠夺和依赖,同时也揭示了六国灭亡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类1. 提问方式: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
3. 答题示例:(1)《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烦躁和不安,同时也为下文描写荷塘月色做了铺垫。
(2)《故都的秋》中“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秋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四、作文类1. 写作要求:审题准确、立意明确、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2. 写作步骤: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写作成文。
(一)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作用: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_____ 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____ 和 ______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____ 的_____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七、人物描写的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典型题实战兵法词曲小知识词牌名(或曲牌名)表示词(或曲)的格律,而题目则限定词(或曲)的内容。
如《补算子。
咏梅》,补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题目。
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强调。
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自新高考实行以来,科目、学问点、考点都相应发生了变化。
语文作为主科之一,其成果占比是很大的,所以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仅供参考阅读,一起来看看!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语言文字运用】【小窍门】1.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留意陷阱。
2.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留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3.特殊生疏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4.留意语义重复。
5.主要抓“合乎语境”。
成语考查重点可以概括为“合不合语境”。
解答语病题有技巧性,主要留意以下几点:(1)推断时,不要草木皆兵,要擅长查找敏感点,擅长比较,高考病句题的病点一般都是很规范的。
(2)要把握合理的推断挨次:①句子成分分析法。
可以找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成分残缺赘余、语序不当等错误;②规律思维推断法。
可以找出不合规律、表意不明等错误。
(3)六种主要类型:①成分残缺或赘余(a)介词结构(b)较长的修饰语;(c)重复概念。
②搭配不当(a)由并列性短语引起。
(b)动宾搭配的固定结构。
如:“起到……作用”;“达到……目的”。
(c)双面式的状况。
如:“能否…”“…凹凸…”(d)介词结构搭配不当。
③语序不当(a)并列性短语的排列挨次。
(b)简单的定语和状语的内部排列。
(c)分句间的前后位置。
(d)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④结构混乱(a)主动句、被动句、“把”字句的混乱。
(b)词语误用引起的混乱。
如:《消法》深受广阔消费者所欢迎。
(c)杂糅。
参赛者大多是以高二班级的师生为主。
⑤不合规律(a)冲突。
如:《蔡文姬》日前正在紧急的排练之中。
(b)语意适反。
(尤其留意双重否定、反问句)。
(c)概念范围不清。
如: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
⑥表意不明。
主要由结构层次划分不清、指代不明、词义不明确、省略不当引起。
【诗歌鉴赏】先观点后理由、先总后分式、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5.品尝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文言文阅读】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大事;特殊是大事,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
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
新高考已经来临了,那么新高考的语文答题模板同学们归纳总结过吗,假如没有,快来我这里瞧瞧。
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新高考语文答题模板归纳
1、语句含意的解答:
这样的问题,语句中通常有个词句或者短语用了形容、比较、借代、代表等呈现方式。
高考(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科解题时,把它们所指的目标呈现出来,再整理语句,就行了。
2、表明次序:
1、先后挨次:历史次序、年份次序、四时更替次序、早中晚(前后)次序
2、空间次序:注意表方向的专出名词
3、并列结构: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状况到实质等。
3、修辞方法的作用:
(1)它自身的作用;(2)结合语句情境。
1、形容、拟人化:生动形象;
解题形式:生动形象地写下了+目标+属性。
2、排比:有气魄、增加语调、一挥而就等;
解题形式:注意了+目标+属性
3;设疑:引起阅读者注意与思索;
解题形式:引起阅读者对+目标+属性的注意与思索反诘:注意,增加语调等;
4、比较:注意了突显了
5、不断:注意了增加语调
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场扣题;渲染氛围(散文),铺垫(叙事类文章),设定伏笔(小说集,但是上海市不会考),为下文做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前启后;总领下文;概括上文;
3、文末:主旨中心(散文);深化主旨(叙事类文章文章);呼应开头(谈论文、叙事类文章文、小说集)
5、段意的归纳总结:
1.叙事类文章:答复清楚(哪些時间、哪些地址)哪些人做啥事。
拓展阅读:高考语文万能答题模板汇总
1、词语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消失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2、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大事 (抓要点概括,推动情节进展的要点必需要\首尾的关键句必需扣住)
中心思想概括:如:“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表达了对__ 赞美与鄙视
之情等,赞美了他(人物性格、精神品质)
3、主旨句的作用
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4、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
比方,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
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加了语势,加强了感情。
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索,使文章有起伏。
反问:加强语气,增加语势,表达了(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
答题模式
(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 (2). 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如: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
记叙挨次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进展先后挨次)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楚,脉络清晰、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5、记叙文中穿插谈论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6、记叙文中穿插谈论的作用
必需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作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
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肤浅感人.
7、感悟评价类
评价:“是不是”、“同意不同意”、“好不好”?感悟:结合主旨、个人生活体验,提出对问题的看法。
启示从原文引出;评价表明态度及理由。
特殊留意是否让举例或结合实际,把题目中所要求的全部答出。
8、常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和作用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
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颜色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仆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仆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亮突出.
九、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忱奔放、冷峻辛辣等
十、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其次人称:便于与文中的人物或读者感情沟通,显得特殊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敏捷的反映客观内容,
有比较宽广的活动范围。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谈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方、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留意和思索;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留意和思索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方、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
由于该词精确生动详细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由于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特别只有等):不行。
由于该词精确地说明白…的状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挨次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由于:
(1)与人们熟悉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全都。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晰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谈论类文章:回答清晰谈论的问题是什么,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白(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诗中常用的
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方、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精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爽、新颖、美丽、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学问。
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详细诗歌进行认真体会、辨析。
9、古诗词鉴赏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乐观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解释;2分析意象;3品尝意境;4联系。
其次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殊留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行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索;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精确、简明、规范。
10、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谈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比、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比方、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分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认真分析后却发觉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
“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数学复习资料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高考文综复习资料高考理综复习资料高考语文模拟试题高考数学模拟试题高考英语模拟试题高考文综模拟试题高考理综模拟试题高中学习方法高考复习方法高考状元学习方法高考饮食攻略高考励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