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进展及策略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325.08 KB
- 文档页数: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疗效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疗效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124例,其中合并真菌感染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9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听力变化和听力提高成功率,同时观察手术并发症如感染和面瘫情况。
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手术愈合率是67.86%(19/28)。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愈合率为92.71%(89/96),连续校正的X2=4.74,P< 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术前平均ABG为21.25±5.81 dB HL,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前平均ABG为23.34±9.53 dB,两组术前平均听力比较t=1.68,p =0.089.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组28患者术后平均ABG为15.58±5.99 dB,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96例术后为10.28±10.53 dB,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术后平均ABG明显低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5,P<0.0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组患者出现术后复发28.57%(8/28),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患者术后复发2.08%(2/96),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36,P<0.05)说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影响手术疗效。
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术后复发率高,听力提高比例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影响手术疗效。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真菌感染修复手术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060-02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
中医药分阶段参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序贯治疗的探讨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序贯治疗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目标已达到共识:即以达到干耳和改善听力为目的,采用内科和外科治疗并重的综合治疗方案。
在内科治疗方面,目前国内普遍采取的治疗手段基本上是用抗生素,但对用抗生素种类选择,用药时间及如何治疗混合感染和霉菌感染上还有诸多困惑。
现有的治疗方案很少关注到全身基础情况和个体体质对耳部慢性炎症的影响。
外科治疗目的在清除病灶和重建功能两方面,随着显微手术设备和技术的进步,手术理念更新,手术效果近年来更上一个台阶,基本覆盖所有中耳病变种类。
但以单纯清除病灶为手术目的的患者减少,而对听力重建的期望值增高,希冀在清除病灶的基础上再行鼓膜修补和听骨链重建手术,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
采用中医药分阶段参与的个体化序贯治疗方案,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感染、引流、听力重建、康复等环节,发挥中医药扶正祛邪、化浊排脓、祛瘀生新、补肾聪听的特色。
个体化的序贯治疗方案经现代医学的检查评估后建立,与药物治疗、局部治疗、高负压治疗、耳显微手术技术序贯应用,第一阶段目标达到干耳,第二阶段目标协同听力重建术达到改善听力。
中医药适时地介入序贯方案,发挥整体治疗优势,有助于增加疗效和巩固手术效果。
1 建立个体化的序贯治疗方案1.1 第一阶段:经询问了解病史,依据耳镜或耳内窥镜检查、鼓室乳突CT 扫描、听力学评估结果作出诊断,确定慢性中耳炎的类型,作为制定个体化的序贯治疗方案的基础依据。
进行耳内脓液培养,按细菌培养+药敏选择用药。
如果为混合感染、霉菌感染或多种药物耐药,则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参与序贯治疗方案第一阶段治疗。
耳内清洗高负压吸引,清除脓块和肉芽,高负压治疗,保持引流通畅。
每周1~2次,至干耳为止。
第一阶段中医辨证施治以扶正祛邪、化浊排脓为原则,以促进干耳为目的。
脾虚湿困型:耳反复流脓清稀量多,听力减退;鼓膜紧张部大穿孔,鼓室粘膜水肿;面色苍白,神疲易倦,头重头胀,舌淡、苔白,脉细弱。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治疗原则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
2.病因治疗积极治疗引起中耳炎的上呼吸道的病灶性疾病。
3.药物治疗根据脓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
轻者耳道局部用药,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硼酸水清洗,然后用棉签拭净或用吸引器洗净脓液后,方可滴药。
如合并全身症状,需全身应用抗生素。
4.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术式:(1)单纯乳突切除术指通过磨开鼓窦及乳突,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内的全部病变组织及气房,使中耳病变得以充分引流。
适应证:急性融合性乳突炎,乳突蓄脓,已出现或可疑出现颅内、颅外并发症,应急诊手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经保守治疗4~6周无明显好转者;隐匿性乳突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影像学检查提示乳突骨质破坏而未查出原因者,可行乳突切开探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置管治疗无效,影像学提示乳突气房积液者;成年人特发性血鼓室,病史较长,影像学提示乳突气房积液者;其他手术如人工耳蜗置入术的前置手术。
(2)经典乳突根治术指彻底清除中耳乳突内病变组织,并通过切除外耳道后上壁,使鼓室、鼓窦、乳突腔和外耳道形成一永久向外开放空腔的手术。
该术式要求搔刮并清除全部中耳传音结构,包括鼓室黏膜、残存的听骨和鼓膜以及咽鼓管黏膜等。
因术后听力往往受到明显的损伤,且失去重建听力的机会,现已很少使用。
(3)改良乳突根治术又称Bondy式手术,指切除外耳道后壁、开放乳突、鼓窦,但保留鼓室及咽鼓管的黏膜,对鼓膜及听骨链不予处理。
本术式适用于上鼓室胆脂瘤,特别是硬化型乳突胆脂瘤沿着听骨链的外侧向后发展。
病变未侵及中鼓室,且听骨链完整者。
(4)乳突切除伴鼓室成形术①完壁式乳突切除伴鼓室成形术指清除中耳及乳突腔的胆脂瘤等病变组织,保留外耳道后、上壁的完整性,同期进行听骨链重建和(或)鼓膜成形术以关闭鼓室。
因其可经乳突和外耳道两条径路进行病灶的清除,又称为联合径路鼓室成形术。
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药物治疗新进展作者:韩秀华于彦录白荣蕾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97-01【摘要】目的观察白冰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
方法将临床治疗的337例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89例,对照组148例。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75.7%,差异显著。
结论白冰连滴耳液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好,且安全、经济、疗效显著。
【关键词】中耳炎药物新进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所致。
其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链球菌。
此病除有耳流脓、耳聋及鼓膜穿孔外,根据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1、单纯型;2、骨疡型;3、胆脂瘤型。
单纯型的表现:鼓室粘膜水肿、充血、肥厚。
耳流脓为间歇性,分泌物为粘液性或黏脓性,无臭味。
常因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而引起耳流脓复现。
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小穿孔或肾形穿孔。
该种疾病非手术治疗即药物治疗疗效尚可,多种药物可以选择,但均达不到理想的疗效,且副作用较大,尤其对儿童用药很多医师无法下手,我院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白冰连滴耳液对次疾患的疗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与其他药物相比较疗效更好,且经济,副作用小。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199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专科诊断明确为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337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89例,男101例,女88例;平均年龄5岁8个月;平均病程3年4个月。
对照组148例,男82例,女66例;平均年龄3岁7个月;平均病程3年1个月。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彻底清除分泌物,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用消毒棉球拭干,滴入白冰连滴耳液3-5滴/次,4次/日;对照组清除耳道分泌物,3%过氧化氢清洗后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拭干后滴入洛美沙星滴耳液2-3滴/次,3次/日。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进展及策略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4%,该病明显性别差异[1-2]。
是主要发病于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一类慢性化脓性炎症。
以患者耳内的反复流脓、不同程度的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点。
严重者并发感染可扩散至颅内,危及生命[3-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消除病因和感染,建立引流通道,清除病灶,最大程度重建听力[4-6]。
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对主要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1.病因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患者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期间未彻底治愈,病情继续发展为慢性[6]。
临床上的定义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出现6~8周后,如果炎症仍未消失,则统称为慢性中耳炎[7]。
2.临床分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长期持续性流脓,有恶臭味,鼓膜穿孔位置内可见豆渣样或灰白色鳞屑状物质存在于鼓室内。
病变发展至耳蜗可导致混合性耳聋。
(1)单纯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包括:耳内间歇性流脓,多不臭,脓液量变化较大,上呼吸道伴随感染时分泌量较多。
多在鼓膜紧张部的中央发现直径不同的穿孔点,穿孔点周围尚有残存的部分骨膜,鼓室内为轻度增厚的粉红或苍白色粘膜。
听力改变一般出现症状不重的传导性耳聋。
(2)骨疡型:急性坏死型中耳炎治疗迁延不愈可发展至该型,其临床特点为:耳持续流带血丝脓液,多有臭味。
穿孔部位于鼓膜紧张部,穿孔点较大。
鼓室内的息肉或肉芽组织可从穿孔处向外耳道突出。
听力改变多出现严重的传导性耳聋。
乳突X线检查显示硬化型或板障型,并伴随有骨质缺损破坏。
(3)胆脂瘤型:是一种存在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不是真正意义的肿瘤,因囊壁内含胆固醇结晶,所以叫做胆脂瘤。
囊壁内含有大量的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和胆固醇结晶,囊壁外侧与相邻的骨壁或其他组织以一层纤维紧密连接。
3.手术治疗方法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会对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耳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如不及时控制炎症可导致病情扩散至颅内外,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护理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患者在急性中耳炎痊愈后,中耳炎持续存在6周或以上,伴有中耳腔内有脓液或黏液,听力下降等症状。
慢性中耳炎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并发症。
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1. 术前准备工作患者进行中耳腔清创手术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的了解、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手术相关事项,消除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2. 术中护理在手术进行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器械的准备工作,保持手术室的清洁卫生,确保手术器械的无菌。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术后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包括对患者术后伤口的观察,感染预防和处理,疼痛的缓解以及患者康复计划的制定。
在术后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伤口愈合的情况,注意是否有感染迹象的出现,如红肿、渗液等。
及时处理术后疼痛,保持术后伤口的干燥和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4. 康复护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包括定期复查、康复训练等。
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日常护理方法,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
三、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足、伤口护理不当等。
针对这些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耐心的倾听,详细的解释手术相关事宜以及提供患者关心和支持,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对于伤口护理不当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伤口护理宣教,指导患者正确的伤口清洁和换药方法,预防感染的出现。
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詹晓东;蒋成义;祖志将
【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3(028)003
【摘要】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43例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鼓室成形术,其中鼓室成形术Ⅰ型26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Ⅱ型3例,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Ⅲ型14例.结果:手术后听力提高明显(P <0.001),手术成功率为88.4%,干耳率93.0%.结论:鼓室成形术Ⅰ型和鼓室成形术Ⅲ型能有效提高听力.耳甲腔成形和乳突腔骨膜瓣填充可增加干耳率.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病变的清理和重建中耳含气腔.
【总页数】2页(P213-214)
【作者】詹晓东;蒋成义;祖志将
【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蚌埠,233004;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安徽,蚌埠,233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2;R764.92
【相关文献】
1.内镜辅助下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J], 王庭阔;刘荣;肖少军;李建兴;李美娟;张伟强;杨党卫;邓龙刚;
2.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宁永红;黄锐;王颋;苏丹;曾恒
3.内镜辅助下完壁式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J], 王庭阔;刘荣;肖少军;李建兴;李美娟;张伟强;杨党卫;邓龙刚
4.开放式鼓室成形术与乳突根治术联合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J], 张海波
5.耳内窥镜与显微镜下鼓室成形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J], 张火林;胡莹;黄灼良;孙文;丁海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120例分析【摘要】本研究对12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进行了详细分析。
通过病例分析方法,探讨了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
结果显示,患者主要表现为耳部疼痛、耳屎增多、听力下降等症状,真菌感染多来源于耳内细菌感染后的二次感染。
治疗方案包括抗真菌药物和清洁保护耳道。
预后分析表明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降低复发率。
通过本研究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表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治疗与预后具有较大挑战,需要注意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为今后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分析,临床表现,病因,治疗方案,预后,研究结论,意义和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主要由于中耳腔内炎症长期反复发作,导致中耳黏膜增生、病灶坏死和骨质破坏等病变。
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基础上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情况并不少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病例分析尚未有大规模的研究报道。
开展这项研究有助于更加全面地了解该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疗指导。
通过对120例患者的病例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明确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将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病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120例患者的详细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这一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结果,为未来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思路与启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护理进展发表时间:2016-02-19T16:38:26.737Z 来源:《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作者:陆雅萍[导读]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治疗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200233【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127-0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多为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等,病情严重者可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手术治疗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科学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进程都有重要意义,如何提高护理干预的质量与效率也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护理干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综述如下。
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到及时根治使病情迁延发展造成,常累及粘膜下层、耳粘膜以及骨膜等,主要包括单纯型、骨疡型以及胆脂瘤型等三种类型。
长期或反复发作的耳流脓、骨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三大病症,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出现颅内外并发症,甚至严重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手术方法是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尽可能的保留外耳道和中耳的生理结构和听觉功能[1]。
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作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的重要方法,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单纯乳突切除术、经典乳突根治术、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切除伴鼓室成形术、耳道径路上鼓室切开伴外侧壁重建术、乳突腔缩窄术、鼓膜成形术以及听骨链重建术[2]等。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在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方法: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观察患者鼓膜修补的一次成功率、治疗后的听力改善情况、听力提高有效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48例患者共52耳,鼓膜修补一次成功50耳, 2耳给予二次修补手术。
术后52耳均获得干耳;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听力均提高,其中提高30dbhl以上4耳,20~30dbhl 15耳,10~20dbhl 26耳、0~10dbhl7耳,听力提高有效率为86.54%;鼓膜穿孔2例,鼓膜内陷3例,复发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62%,复发率为577%。
结论:开放式鼓室成形术能够显著改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听力,并且一次修补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相对较低,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086-0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科中最常见的疾病,是指中耳黏膜、黏膜下层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有的甚至深至骨膜及骨质,引起严重的颅内、外感染,危及患者生命,以长期或间歇性流脓、鼓膜穿孔及耳聋为主要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型、坏死型和胆脂瘤型,后两型对人体危害较大,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1,2]。
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开放式乳突切除术,同期给予鼓室成形术,可以彻底清除病灶,提高干耳率,改善患者听力,笔者以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阐述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8例,共有52例患耳,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3~54岁,平均年龄为35.64±12.17岁;病程在0.5~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6.15±2.37年;耳镜检查发现鼓膜松弛部穿孔31耳,边缘部穿孔14耳,外耳道肉芽堵塞7耳;颞骨ct表现为乳突硬化型39耳,板障型15耳,气化型2耳,52耳均有中耳腔、鼓窦和乳突密度增高影表现;术前听力平均气导听阈在35~45dbhl 之间者11耳,45~60dbhl34耳,>60dbhl 7耳;给予声阻抗测试,均显示咽鼓管功能不良;临床分型为:单纯型26例,坏死型18例,胆脂瘤型8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摘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中耳疾病,患者需进行手术治疗。
本文通过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探究,分析了该疾病的特点、围手术期前的护理准备、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围手术期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及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处理。
研究发现,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需要重点关注随时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措施的落实不仅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还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治疗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在手术前后全面关注患者的护理需求,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护理、疾病特点、护理准备、护理措施、护理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重要性、关注问题、康复促进、患者、手术期、护理探究1. 引言1.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临床上常需要手术治疗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减轻疼痛。
围绕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手术成功。
本文旨在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提供专业的护理指导和建议。
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中,护士需要了解疾病的特点,包括病因、病程以及常见的症状,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
围手术期前的护理准备也至关重要,包括准确记录患者的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围手术期后的护理同样重要,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2. 正文2.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疾病特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一种常见类型,患者在手术期前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中耳脓液流出、耳聋、耳痛等症状。
该疾病在患者体内可持续存在时间较长,病变已经形成,耳膜受损,中耳内有病理性炎症和渗出物积聚,导致听力受损。
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与分析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和耳漏等症状。
本文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数据分析,探讨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案。
一、病因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1.细菌感染:大部分化脓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其中以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最为常见。
2.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化脓性中耳炎的常见原因之一,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腔。
3.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更容易感染细菌,从而引发化脓性中耳炎。
二、病理生理机制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耳腔内压力失衡:由于耳咽管的阻塞,导致中耳腔内的气体吸收过多,压力增加,从而引起中耳腔内的渗液和分泌物。
2.炎性反应: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是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特征之一。
炎症过程中,炎性细胞和细菌产生的毒素对中耳黏膜和组织造成损伤。
3.组织破坏:炎症反应导致中耳黏膜和听小骨的破坏,造成听力下降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三、临床观察通过对一组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观察,我们得到以下结论:1.年龄分布: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岁至5岁之间,儿童是易感人群,其中男孩多于女孩。
2.症状表现: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常表现为耳痛、耳闷、耳周部疼痛、听力下降等症状。
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发热、耳漏等。
3.病程及复发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程多为数天至数周,少数患者可反复发作,特别是未得到及时治疗的患者。
四、治疗方案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1.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通常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炎症缓解后,可使用鼓室置管等手术来避免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复发性中耳炎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常见的手术包括鼓室切开引流、乳突切除术等。
3.预防与康复:注意保持鼻腔通畅,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到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护理效果评估与随访。
这些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护理人员需要充分了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针对每个阶段给予专业的护理。
通过评估和随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患者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还需要不断完善护理方案,以更好地服务患者,促进其康复和健康。
【关键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期护理、准备工作、护理措施、术后恢复、并发症处理、护理效果评估、随访、重要性、有效性、建议。
1. 引言1.1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概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患者在病情严重或病程较长之后,可能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阶段,护士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措施、术后恢复期的护理、手术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护理效果评估与随访等内容。
通过细致入微的护理,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士在实践中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以更好地服务患者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2. 正文2.1 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该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症状及体征等。
还需要完成必要的检查和相关化验,以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在患者做手术前,需要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清洁病人的伤口和皮肤,协助患者进行洗澡和更换干净衣服,避免感染风险。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探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病,其病程较长,易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手术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手术前后,护理工作尤为关键,本文将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手术前护理1. 复查患者病史和体征手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手术史、过敏史以及相关症状,同时还需要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手术安全性。
2. 准备必要的器材手术前还需要检查清楚手术器材和护理器材的完整性和灭菌情况。
同时,应准备好必要的护理用品,如温度计、呼吸机等。
3. 术前宣教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告知手术的相关情况、术后护理要点、饮食等注意事项,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和配合度。
1. 保护患者安全手术时需要保护患者安全,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呼吸功能正常,心率稳定。
同时,需要加强手术部位的消毒和操作区的隔离,保证手术的无菌环境。
2. 协助医生操作手术中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协助操作,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3. 留意患者体征手术过程中需要留意患者的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予以处理,同时监测患者麻醉深度和呼吸。
1. 观察患者病情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注意术后是否出现感染症状、呼吸道症状、发热等情况,及时发现并予以处理。
2. 营养方面的护理术后还需要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尽量让患者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
3. 伤口护理对术后伤口要密切观察,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清洁。
总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需要认真细致地进行,确保手术的安全有效,尽可能地减少术后并发症。
同时,在术后的恢复期间也需要对患者进行细致周到的护理,使患者尽快地康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进展及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14-07-03T10:12:55.3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9期供稿作者:韦红妹[导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4%,该病明显性别差异[1-2]。
韦红妹(广西武鸣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530100)【中图分类号】R74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81-0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为临床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4%,该病明显性别差异[1-2]。
是主要发病于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一类慢性化脓性炎症。
以患者耳内的反复流脓、不同程度的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主要特点。
严重者并发感染可扩散至颅内,危及生命[3-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消除病因和感染,建立引流通道,清除病灶,最大程度重建听力[4-6]。
治疗
方法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本文对主要手术方法进行综述。
1.病因
目前大多数观点认为患者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期间未彻底治愈,病情继续发展为慢性[6]。
临床上的定义是急性化脓性炎症出现6~8周后,如果炎症仍未消失,则统称为慢性中耳炎[7]。
2.临床分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耳内长期持续性流脓,有恶臭味,鼓膜穿孔位置内可见豆渣样或灰白色鳞屑状物质存在于鼓室内。
病变发展至耳蜗可导致混合性耳聋。
(1)单纯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包括:耳内间歇性流脓,多不臭,脓液量变化较大,上呼吸道伴随感染时分泌量较多。
多在鼓膜紧张部的中央发现直径不同的穿孔点,穿孔点周围尚有残存的部分骨膜,鼓室内为轻度增厚的粉红或苍白色粘膜。
听力改变一般出现症状不重的传导性耳聋。
(2)骨疡型:急性坏死型中耳炎治疗迁延不愈可发展至该型,其临床特点为:耳持续流带血丝脓液,多有臭味。
穿孔部位于鼓膜紧张部,穿孔点较大。
鼓室内的息肉或肉芽组织可从穿孔处向外耳道突出。
听力改变多出现严重的传导性耳聋。
乳突X线检查显示硬化型或板障型,并伴随有骨质缺损破坏。
(3)胆脂瘤型:是一种存在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不是真正意义的肿瘤,因囊壁内含胆固醇结晶,所以叫做胆脂瘤。
囊壁内含有大量的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和胆固醇结晶,囊壁外侧与相邻的骨壁或其他组织以一层纤维紧密连接。
3.手术治疗方法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会对病人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耳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如不及时控制炎症可导致病情扩散至颅内外,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手术治疗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3.1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大多数慢性中耳炎患者配合药物治疗后,中耳炎症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消退,鼓膜紧张部中央形成的穿孔点,多数患者可自行愈合,病史较长者需进行鼓膜成形术修补。
3.2骨疡型和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临床中骨疡型和伴有胆脂瘤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方式根据病变的范围存在差异。
(1)单纯乳突根治术:该手术的目的是在鼓室、乳突腔和外耳道之间形成一个永久向外开放的空腔,需在术中清除中耳乳突病变组织和切除外耳道后上壁来实现。
传统的手术方式要求清除包括鼓室粘膜、残存听骨和骨膜以及咽鼓管粘膜等全部中耳传音结构。
这种方法对患者术后听力恢复影响较大,丧失了重建听力的机会,现阶段只有全聋和严重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施行该手术,一般均建议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改良法可以保存剩余鼓膜、听骨、鼓室内及咽鼓管粘膜,创造二期听力重建手术的条件。
20世纪40年代耳显微外科的发展的基础上创建了鼓室成形术,该术有多种分类方法,最通用的是Wullstein分类法。
Wullstein将五种类型的鼓室成形术作如下定义,Ⅰ型:鼓膜成形术加听骨重建术,鼓膜穿孔,听骨链和两窗功能完整,修复后听力基本恢复正常。
Ⅱ型:鼓膜穿孔,听骨残缺,大多数是锤骨柄有残缺,手术之后达到鼓膜与锤砧骨相接的效果。
Ⅲ型:鼓膜穿孔,听骨链有病变但镫骨活动好,手术之后鼓膜和镫骨相连接。
Ⅳ型:鼓膜穿孔,听骨链存在严重病变,镫骨底板活动可,修补后鼓膜贴在骨岬上,该手术目前较少使用。
Ⅴ型:一般在一期清除病变和修复鼓膜,二期行半规管开窗术。
(2)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这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术中是否切除外耳道后壁,该手术又可分为完璧式和开放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两种。
完璧式鼓室成形术:又叫做联合路径鼓室成形术。
术中清除病灶,不破坏原外耳道结构的同时进行鼓室修补成型。
该手术对非胆脂瘤型或者乳突气化较好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较好的效果。
完璧式鼓室成形术开放后鼓室外侧壁,可以将骨性耳道后壁和上鼓室外壁完整的保存,在原耳道大体形态和鼓室容积未变的基础上重建中耳结构,术后听力恢复较理想。
完璧式手术较之开放式手术复发率较高,儿童尤为明显,因此部分学者认为儿童患者宜行开放性手术。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即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
术中应彻底清除病灶,开放气房,切除外耳道后上骨壁,在开放鼓窦和乳突腔的同时,保存中耳剩余结构重新构建鼓室。
该术对病变广泛的胆脂瘤型或慢性中耳炎较为适用,但切除上鼓室外壁、耳道后上壁后,会出现鼓室上下、内外径和中耳腔生理容积的缩小,耳功能的恢复效果比完璧式差。
无论哪一种手术方式,以下情况需延期行鼓室成形术:鼓膜张肌腱与锤骨颈分离、新鼓膜出现外移脱位;咽鼓管粘膜水肿增生,鼓室内粘膜缺失较多;镫骨足板缺失,上覆胆脂瘤上皮等。
以上情况创造二期听力重建手术的条件,依据不同病例听骨链的实际破坏程度,选择不同的鼓室成形术。
综上所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作为耳鼻喉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对患者正常的听力、学习和人际交往等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应提倡个体和微创化手术观念,并重视急性中耳炎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减少因急性期未及时治疗而转归慢性的病例。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完璧式和开放式手术的选择问题尚未有统一意见。
耳内镜在国内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未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辅助工具,应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大力研究,而显微镜在术中的应用应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汪辉,郭立平,王惠敏.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小儿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文选,2010,23(3):322
[2]赵志刚,杜述元,吴芬芳.强力抗炎灵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0,29(4):63
[3]陈鸾.“三合一”药物灌注耳屏加压法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9,26(2):122
[4]林山,汪审清,陈绿琪.洛美沙星滴耳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7,14(4):180
[5]周丰.盐酸芦氟沙星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J].Th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Practice,2002,20(1):8
[6]徐相宏.甲硝唑加氯霉素滴眼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疗效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ll(7):22
[7]张民,孟芹.林可霉素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报告[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ll(11):32
[8]王文田,赵晓芳.洁尔阴耳浴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6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9,13(3):191
[9]许荣,路荣忠.吡哌酸滴耳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10,14(3):152
[10]周红,于威,安丽萍.复方环丙沙星滴耳剂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2(7):776
[11]刘杰.利福平液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学报,2009,17(1):8
[12]杨桂琴,陈鸥,冯青杰.Nd:YAG激光鼓膜打孔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体会[J].激光杂志,2007,18(6):55
[13]梁英,李军,肖良晋.半导体激光治疗化脓性中耳炎[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0,13(3):143
[14]罗丽娟,鲁艳英.微波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22(4):35
[15]顾真,王陈应,王德福.如意耳炎粉治疗化脓性中耳炎10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喉科杂志,2010,8(4):197
[16]常宏艳.龙胆泻肝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0,21(3):7l
[17]葛成栋,李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50例疗效观察[J].Journal of External Therapy of TCM,2008,13(4):20
[18]罗克强,杨大章,喻妮.“耳疳安冲剂”的研制及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疗效观察[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9,18(5):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