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原经济开发区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8.20 MB
- 文档页数:25
山东高考知识点地理地理是山东高考科目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山东地理特点的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从山东地理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山东的自然地理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濒黄海,南临江苏、安徽两省,西接河南、河北两省,北濒渤海。
山东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1. 地理位置山东位于东经114°20′29″~122°43′41″,北纬34°22′6″~38°23′4″之间。
2. 地形地貌山东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形成了“南高北低”的地势特点。
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海滨沙丘等。
山地:如泰山、莱山等。
丘陵:如曲阜丘陵、兖州丘陵等。
平原:黄河冲积平原和海洋搬运河积平原是山东的两大平原。
海滨沙丘:如烟台沙河口沙丘、东营沙岛沙丘等。
3. 气候特点山东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约550~950毫米。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湿润,春季干燥多风,秋季晴朗宜人。
二、山东的经济地理山东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1. 优势产业山东经济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要支柱。
农业:山东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高粱等。
山东还是我国重要的养殖业基地,以养猪业和养禽业为主要特色。
工业:山东工业体系比较完备,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
山东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和化工产业基地。
服务业:山东的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发展迅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活力。
2.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山东拥有多个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如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
这些区域在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
三、山东的人文地理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如泰山、孔庙、孔府等。
山东省菏泽经济开发区化工园区简介菏泽经济开发区是菏泽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是菏泽市委、市政府驻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辖区面148.6平方公里,新区规划面积19.5平方公里,规划区内根底设施已实现“七通一平〞。
目前的开发区开发区以外向型经济的工业区、现代化的新城区为目标,紧紧围绕建设能源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和苏豫皖交界处最大的商贸流通基地的开展战略,大力引进“大高名外〞企业,培植主导产业,现已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和产业集群。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和经济总量的提升,菏泽经济开发区正在成为功能完善、产业集中、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这里是一方投资热土,一块风水宝地,是海内外有识之士施展才华的舞台,成就事业的乐土,温馨生活的家园。
菏泽经济开发区--综合概况地形、地貌、气候特征菏泽经济开发区地处黄河中下游鲁西南平原,大地构造属华北台坳的一局部,地形略有起伏,地貌单元为鲁西黄泛平原区。
经济开发区气象资料如下:℃℃℃极端最低温度-17. 9℃主导风向北、东北冬季主导风向南、西南年平均相对湿度64%年平均雾日数12天年最多雾日数20天年最大积雪厚度16 mm最大冻土深度52mm无霜期213天菏泽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清楚,雨热同季。
年平均日照2496小时。
菏泽经济开发区-投资优势〔一〕丰富的自然资源菏泽自然资源丰富,西部为石油、天然气,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天然气395亿方,是中原油田的重要采油区。
东部为煤炭,主要有巨野煤田和单县煤田。
巨野矿区地质储量为55.7亿吨,可采储量29亿吨,是华东地区最后一块最大的整装煤田,该矿区规划建设年产能1740万吨。
单县矿区可采储量12.2亿吨,规划建设年产能1440万吨。
两矿区合计建设规模3180万吨/年,规划各矿井于2021年前全部完成建井。
届时我市煤炭产量可到达4500吨/年。
建成投产和即将建成投产的有龙堌矿井、郭屯矿井、赵楼矿井和彭庄矿井。
4规划概述4.1规划区位置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本世纪初发展的重点区域。
为对接滨海新区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前后分别成立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沧州渤海新区”和“滨州北海新区”三大发展片区,其未来发展目标是以天津滨海新区为龙头,形成渤海沿岸密集发展的产业集聚区。
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无棣县埕口镇境内,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区叠加带,在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结合部,北临天津滨海新区、沧州渤海新区,东接滨州北海新区。
规划区位置见图3.1-1。
4.2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其中: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4.3规划范围指山东鲁北高新技术开发区行政主管部门行使统一管理职能的范围,包括:北至大口河堡,南抵孙岔公路,西至漳卫新河,东到马颊河。
规划范围总面积为101.8km2。
规划范围见图4.3-1。
4.4规划定位4.4.1开发区功能定位山东省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无棣县北部新城。
4.4.2主导产业定位及功能定位4.4.2.1主导产业定位本次规划依据鲁北高新区的总体发展定位与目标,基于现状基础,确定鲁北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门类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4.2.2产业布局规划1、工业布局规划采取“宏观上产业集聚布局,微观上企业弹性集中”的布局模式,形成北部的临港产业园,重点发展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为主的海洋化工产业;南部产业园区布局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园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园区。
2、其他产业布局物流产业:选址于高新区最北部。
利用临近黄骅港的区位优势,建设临港码头,用以中转从海路转运进入高新区的生产原料和设备临时仓储使用。
通过大济路,这些原材料和生产设备可以运输至各个厂区。
另在新能源产业园区北区最南部设立小型仓储物流园1处,供临时存储使用。
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德州开发区,位于中国山东省德州市,是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撑。
作为全国首批获批的开发区之一,德州开发区在经济、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开发区概述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4年,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总面积369平方公里,包括特色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园区、物流园区等多个子区域。
开发区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为总体发展思路,以打造成为德州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创业示范区为目标。
二、产业发展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其中,化工产业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
开发区拥有一批龙头企业,如山东双杨集团、山东胜华集团等,大幅提升了德州市的产业竞争力。
同时,开发区还重点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已形成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创新创业产业集群。
三、创新驱动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开发区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一批企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的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
通过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开发区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四、优质生态环境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
开发区致力于打造低碳、环保的产业园区,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绿色制造方法。
同时,开发区还加强了环境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努力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五、招商引资德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招商引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开发区设立专门的招商引资机构,协调各方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土地、金融、人才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位于中国山东省潍坊市,地处中国东北沿海地区,是山东省主要的沿海经济开发区之一。
该开发区毗邻渤海,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一、概述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是山东省首个沿海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开发区已经成为潍坊市乃至山东省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该区域总面积约为65平方公里,下辖5个管理委员会和15个行政村,人口约30万人。
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包括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并且以汽车产业和港口物流业为核心。
二、产业发展1.汽车产业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以汽车产业为龙头,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一汽、奇瑞、潍柴等大型汽车制造企业为代表的汽车产业集群。
该区域已经成为中国东北沿海地区重要的汽车生产和研发基地之一。
多年来,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致力于吸引国内外汽车企业投资,不断提升汽车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能规模。
2.港口物流业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拥有渤海湾港,是山东省唯一的滚装港口,也是连接山东与渤海沿岸地区的重要通道。
渤海湾港是一个多功能港口,可以满足不同类型货物的装卸和运输需求。
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利用港口资源,积极发展物流业,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3.现代制造业除了汽车产业和港口物流业,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还积极发展其他现代制造业,如船舶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等。
该区域拥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三、区位优势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地处山东半岛东北沿海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首先,该区域距离中国沿海主要城市如青岛、潍坊和烟台都很近,交通十分便利。
其次,该区域毗邻渤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发展潜力。
此外,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还享有便利的空运和铁路运输条件,为企业的物流分销提供了便利。
四、政策支持为了推动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的经济发展,当地政府出台了许多支持政策。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
平原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3′至116°38′,北纬35°26′至35°53′。
总面积为1,303.7平方公里,下辖11个镇、2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根据最新数据,平原县总人口约为8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比较高。
平原县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4℃,年降水量为580毫米。
平原县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作物,畜牧业也比较发达,以生猪养殖为主。
同时,平原县也积极推进工业、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县内拥有多家重点企业和旅游景点,如平原县化肥厂、红岩村景区等。
此外,平原县也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县内拥有一批优秀的中小学和职业教育机构。
同时,县政府也加强了社会事业的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提升民生水平。
以上是根据最新可靠数据整理的平原县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情况简介2010年10月18日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19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辖2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67个行政村、31个居委会,总人口16.7万,其中户籍人口12.4万。
2000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在开发区内设立威海出口加工区,面积1.34平方公里,实行“两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建区18年来,我们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创新开放富裕和谐的现代化经区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蓝色经济区和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了船舶及零部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通用与专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轻纺服装、食品医药、电力能源、新材料八大工业支柱产业和现代商贸中心、城郊休闲度假旅游中心、物流集散中心、韩国人来威创业消费居住文化中心、现代商务运营中心服务业“五大中心”,全区城乡协调、一二三产业协调、经济社会协调、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成为威海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胶东半岛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
2009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59亿元、人均13万元,工业总产值3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亿元,进出口总额26.4亿美元,财政总收入20.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1支配收入2011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74元,经济质量效益全市领先。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区域综合实力始终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紧盯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动向,把握经济发展科学规律,把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与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结合起来,把引进外资与发展内资结合起来,把振兴工业与繁荣服务业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迈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坚实步伐。
今年 1至9月份,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15%;限额以上工业总产值242.8亿元,增长19.7 %;固定资产投资94.2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亿元,增长20%;进出口总额25.3亿美元,增长35.9%;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74.3%;地方财政收入17.4亿元,增长140.9%;一般预算收入8.2亿元,增长14.2%;税收收入、工商税收收入、四税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4.75%、82.23%和58.18%;社会用电量9.3亿千瓦时,增长25.8%,其中工业用电量6.8亿千瓦时,增长26.1%。
烟台经济开发区扩区批复公示摘要:一、烟台经济开发区概述1.地理位置及优势2.发展历程二、扩区批复背景1.扩区原因2.相关部门的决策与批复三、扩区范围及规划1.扩区具体范围2.发展规划与目标四、对烟台经济的影响1.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增加就业机会五、结论1.扩区对烟台经济开发区的重要性2.对未来发展的期待正文:烟台经济开发区位于我国山东省烟台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烟台经济的发展,经济开发区原有的区域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因此扩区的需求迫在眉睫。
经过相关部门的充分调研和论证,我国政府决定对烟台经济开发区进行扩区。
这一决定不仅符合烟台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对烟台经济开发区过去发展成果的肯定。
扩区后,烟台经济开发区的面积将得到扩大,从而为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提供发展空间。
此次扩区的具体范围包括烟台经济开发区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总面积达到数百平方公里。
在扩区的基础上,烟台经济开发区将依据新的发展规划,以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推动自身发展。
未来,烟台经济开发区将致力于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进一步提升烟台市的经济实力。
烟台经济开发区的扩区将对烟台市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扩区将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企业投资,推动烟台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扩区还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
总之,烟台经济开发区的扩区批复将对烟台市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在未来的发展中,烟台经济开发区将继续发挥其优势,为烟台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平原县基本情况介绍平原县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中部,是汉昭烈帝刘备做过县令的地方,自秦朝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全县辖8镇2乡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180个农村社区,46万人,85万亩耕地,是国家大型粮棉生产基地县、京津蔬菜园区、畜牧业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达标县。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平原县加强对外合作的优势日益凸显。
概况地讲,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优势:一是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平原县地处京、津、济都市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黄金地带,以平原为中心,300公里范围内有大中城市17个。
京沪铁路、京沪高铁、京福高速、105国道穿境而过,客货运输十分方便。
去年6月份,京沪高铁建成通车,使平原融入了北京1小时经济圈,平原至北京只需1个多小时的时间,到上海也只需4个多小时;去年10月份,平原至德州的连接线幸福大道建成通车,平原至德州仅需20分钟的时间。
另外,济南铁路局在平原建设的大型铁路物流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建成运营,该工程是铁道部在全国布局的100个战略装车点之一,年货物吞吐量达300万吨,今年上半年铁道部正式批准我县铁路物流中心承办集装箱业务,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我县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突显。
二是资源丰富、能源充足。
平原县是全国著名的产粮大县、蛋鸡大县、蔬菜大县、肉禽之乡,常年粮食产量达80万吨,蔬菜180万吨,蛋鸡、鸽子饲养量2000万只,年产鲜蛋10万吨,肉类5万吨,三品认证品牌42个。
建有库容3000万立方米的相家河水库,年可调蓄供水1亿多立方,在经济开发区建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给排水设施完备。
全县每年高中及中专以上毕业生近万人,18-30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4万多人,可为企业提供充足的高素质技工。
同时,我县与山东大学、山东英才学院、德州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可充分满足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县内拥有变电站31座,其中220千伏变电站2座,实现了供电配网自动化。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情况简介一、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基本情况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以黄河历史冲积平原和鲁北沿海地区为基础,向周边延伸扩展形成的经济区域,包括东营、滨州两个市和潍坊北部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云县,淄博高青县,烟台莱州市,共涉及6个市的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2009年末常住人口982.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5014.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8.1亿元,分别占全省的16.9%、10.4%、14.8%、10.4%。
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黄河三角洲已经具备了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良好基础。
一是土地资源优势突出。
拥有未利用地近800万亩,浅海面积1500万亩,黄河冲积每年还可为这里新造土地1.5万多亩。
具有吸引要素集聚、发展高效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
二是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黄河三角洲位于京津冀都市圈与山东半岛的结合部,和辽宁沿海经济带隔海相望,处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向北梯次转移的中间地带。
具有吸引各方投资、加快开放开发的战略区位优势。
三是自然资源较为丰富。
石油、天然气地质储量达50亿吨和2300亿立方米,地下卤水静态储量约135亿立方米,是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最大的海盐和盐化工基地。
风能、地热、海洋等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初步形成了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
原油产量占全国的15%,纺织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7%,黄金加工量占全国的32%,原盐产量占全国的37%,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40%,溴素产量占全国的85%。
拥有中国石油大学等著名高校和一批国家级石油科研开发机构,科研实力比较雄厚。
五是生态系统独具特色。
黄河三角洲处于大气、河流、海洋与陆地的交接带,是典型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物种资源丰富,具有大规模发展生态种植业和养殖业、开展动植物良种繁育、培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旅游的优越条件。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简介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山东省滨州市黄河北岸,是山东省重点开发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该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是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区域。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东邻黄河,南靠322国道和滨德铁路,西连京沪铁路和济南黄河高架桥,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开发区总面积约29.7平方公里,其中6.6平方公里为一期开发区,22.9平方公里为二期开发区。
开发区规划有现代化工业园区、先进制造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国际商务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涵盖了各个领域的发展。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充足的资源禀赋和丰富的产业基础。
开发区紧紧围绕“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
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目前已经引进了众多知名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注重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市场开放合作。
通过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和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开发区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关系,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资和国际合作项目。
目前,该区已经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为滨州市整体经济发展积蓄了巨大的能量。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非常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工业结构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
开发区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标准,加强对企业的环保监管和治理,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园区。
开发区还注重节能减排,推广绿色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以人才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高等教育院校,培育人才创新创业氛围。
开发区还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了一大批高层次、高技能的人才加入到开发区的建设中来。
德州临邑简介
临邑县,隶属于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北依京津、南临齐鲁、东通济青,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临邑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3.9℃,年均降水量707毫米。
全县总面积1383平方公里。
下辖5个镇、5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3年全县户籍人口83.78万人,常住人口90.66万人。
临邑县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小白鸭养殖基地;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山东省新型工业化强县、山东省第一批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德州市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县;是全国小白鸭之乡;是全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县(市)和全省十大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
临邑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战国时期的田氏代齐发祥地和汉初名将田单故里。
战国时期的齐国大将田单曾在此主持“火牛阵”大败燕军,名扬天下。
—— 1 —1 —。
山东省陵县经济开发区简介陵县地处鲁西北平原,全国交通枢纽城市德州市东邻,辖9镇3乡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213平方公里,总人口59万,是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战国名将廉颇的故里。
陵县经济开发区位于县城西部,2006年3月份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为德州市中心区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通过抢抓德陵一体化、京沪高铁开通、一圈一带叠加规划、德州生态科技城、京津冀首都城市圈等一系列战略机遇,重新明确开发区发展定位,依据功能定位把开发区规划为“4+2产业园、马颊河生态岛、德州项目东区”3个平台,总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
“4+2”产业园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62家,是陵县开发区“生物技术、新能源车、新型纤维、新型材料、机械装备制造、生态化工”六大产业的积聚地,全县80%税收的涵养地,主要面向六大产业上下游相关配套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进行招商。
其中:“科技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京沪高铁德州东站以东8公里,104公交线路设有站点。
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100万平(容积率1.5),建设内容包括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三大功能区,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开发建设模式,以平价销售的价格对多层标准厂房及高层办公孵化大楼分割后对外招商和销售。
其中:一期150亩,土地指标、规划条件已经就绪,诚邀广大地产开发商共谋发展。
马颊河生态岛是由马颊河与马颊岔河环绕形成的梭形地块,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内陆岛。
依托京沪高铁德州东站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做文化、做旅游、做生态,打造德州新城中央休闲游乐区、京沪高铁沿线知名旅游区、环渤海地区特色主题旅游区、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产业区。
项目东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距京沪高铁德州东站和德滨高速入口不到5分钟,距京沪、青银高速入口均在十分钟车程内。
区内规划有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交通装备、台湾工业园和高科技创业园九个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