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银洞金矿小厂尾矿库渗漏的勘察分析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363.02 KB
- 文档页数:5
尾矿库渗流分析步骤概述尾矿库是一种用于储存尾矿和废石的大型人工构筑物,它的稳定性和防渗漏性对环境和社会安全至关重要。
在尾矿库设计和管理过程中,渗流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有助于评估尾矿库的渗流特性和潜在的渗流路径,从而指导合理的工程设计和监管措施。
以下是尾矿库渗流分析的步骤概述。
1. 数据采集和整理在进行尾矿库渗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必要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水文地质勘察数据、降雨资料、尾矿库结构及材料信息等。
收集的数据应涵盖尾矿库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和气象条件,以及尾矿库本身的工程参数。
这些数据将作为渗流分析的基础。
2. 渗流路径确定渗流路径的确定是尾矿库渗流分析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分析尾矿库周围的地质、水文和地形条件,可以确定潜在的渗流路径。
这些渗流路径可能是沿着地层裂隙、岩溶通道或人工构造物等。
通过了解渗流路径,可以评估尾矿库的渗流特性,并制定相应的渗流控制措施。
3. 水文地质建模水文地质建模是尾矿库渗流分析的重要环节。
通过利用收集到的水文地质数据和现代水文地质建模工具,可以对尾矿库周围的地下水系统进行建模。
这将有助于理解地下水流动和渗流路径,并评估尾矿库与地下水之间的相互作用。
水文地质建模可以提供详细的水文地质信息,为渗流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4. 渗流模拟和分析在尾矿库渗流分析过程中,渗流模拟和分析是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使用数值模型或解析模型,可以模拟尾矿库的渗流情况,并预测可能出现的渗流通量和渗流速度。
渗流模拟和分析可以通过改变渗流路径、调整地下水位、模拟降雨等方式进行。
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评估尾矿库的渗流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渗流控制措施。
5. 渗流控制措施设计基于渗流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渗流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构建防渗堤坝、加强尾矿堆积物的渗流抗性、改变地下水位、排水系统设置等。
渗流控制措施的设计应基于可行性、可持续性和经济性原则,并需要根据具体的尾矿库工程要求进行优化。
尾矿库勘察报告1. 简介尾矿库是指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矿渣、尾矿、废石等物质的临时或永久贮存和处理设施。
尾矿库的建设和管理对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对尾矿库进行详细的勘察和评估,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结果。
2. 勘察地点和时间2.1 地点本次尾矿库勘察的地点位于XX省XX市XX县,具体坐标为XX度XX分XX秒N, XX度XX分XX秒E。
2.2 时间本次尾矿库勘察的起止时间为XX年XX月XX日至XX年XX月XX日。
3. 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如下: - 评估尾矿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评估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 - 提供建设和管理尾矿库的参考依据。
4. 勘察内容本次尾矿库勘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 地质勘察:包括地层分析、地貌分析、地下水状况等。
- 工程勘察:包括尾矿库的规模、形态、建设材料等。
- 环境勘察:包括周边环境状况、水质状况、植被状况等。
- 安全评估:对尾矿库的地震抗震能力、稳定性等进行评估。
- 风险评估:评估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潜在风险。
5. 勘察方法本次尾矿库勘察采用了以下方法: - 文献资料收集:收集了矿山开采记录、地质地貌图、地下水监测数据等相关文献资料。
- 实地勘察:对尾矿库进行了现场勘察,包括对地表和地下的观测、采样和测试。
- 数据分析:对勘察获得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和处理。
6. 勘察结果6.1 地质勘察结果根据地质勘察结果,本次尾矿库位于XX地层,地下水位较浅,属于易受地下水影响的地区。
由于地区地层较为稳定,地震活动频率较低,尾矿库地质条件良好。
6.2 工程勘察结果根据工程勘察结果,本次尾矿库规模为X万立方米,呈现XX形态,采用了XX 材料进行建设。
尾矿库的土方挖填工程达到了设计要求,坝体稳定性较好。
6.3 环境勘察结果根据环境勘察结果,周边环境状况良好,没有明显的水质污染和植被破坏现象。
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6.4 安全评估结果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尾矿库具有较好的地震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尾矿库勘察报告1. 背景介绍尾矿库是矿山开采后产生的废弃物贮存场所,通常由矿渣、固体废弃物和水组成。
尾矿库的管理和勘察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一座尾矿库进行详细的勘察与分析,以了解其当前状态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2. 勘察方法为了对尾矿库进行综合勘察,我们采用了以下步骤和方法:2.1 案例研究首先,对该尾矿库的历史记录和相关文献进行了案例研究。
了解矿山的开采历史、尾矿库的建设过程以及管理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尾矿库的现状和潜在问题。
2.2 实地勘察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地勘察。
勘察团队对尾矿库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土质状况、坡度、高程等进行了测量和记录。
同时,对尾矿库表面的植被、水源、气体排放等进行了观察和采样分析。
2.3 数据分析根据实地勘察获得的数据,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土质、水质和气体排放等数据的比对和评估,确定了尾矿库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
此外,我们还对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以评估其可能存在的滑坡、塌陷等安全隐患。
3. 勘察结果基于以上的勘察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3.1 污染程度较高尾矿库中的水样和土壤样本分析表明,其含有高浓度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化学药剂。
这些污染物有可能对周边的土壤、地下水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破坏。
3.2 高风险因素存在尾矿库的稳定性分析显示,其存在滑坡、塌陷等安全风险。
这可能对附近居民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
此外,尾矿库周边的气体排放量较大,可能对空气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3.3 建议采取措施为了减少尾矿库对环境的影响,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对尾矿库进行污染治理,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降低有害物质的浓度。
•加强尾矿库的监测与管理,定期对水质、土壤、气体排放等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
•提高尾矿库的稳定性,采取土木工程措施加固尾矿库的坝体和周边环境,减少滑坡和塌陷的风险。
4. 结论尾矿库是矿山开采后产生的废弃物贮存场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的威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尾矿库“12.27”溃坝事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7.01.08•【文号】安监总管一[2007]4号•【施行日期】2007.01.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尾矿库“12.27”溃坝事故的通报(安监总管一〔2007〕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2006年12月27日12时20分,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尾矿库子坝发生塌溃事故,约20万立方米尾矿下泄,造成1人轻伤,下游2座水库受到污染,其中,约17万立方米尾矿排入小厂水库(废弃水库),3万立方米尾矿溢出小厂水库后进入白坟水库(农灌水库)。
事故发生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对此类事故要高度重视,对有毒污染物矿山尾矿库进行彻底检查,消除垮塌隐患,做好应急预案,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目前,该尾矿库抢险整治、环境监控和事故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
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2月依法成立,2006年10月变更,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股东包括: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贞丰县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公司。
现采用地下开采方式。
尾矿库于2001年建设,2003年8月建成投产,2005年8月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设计库容为46.5万立方米,现堆积库容量约为23.5万立方米。
主坝设计高度为37米,现高为33.6米。
筑坝方式为上游式,库型为山谷型,属4等库。
经初步调查,该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违规超量排放尾矿,库内尾砂升高过快,尾砂固结时间缩短;干滩长度严重不足。
事故的原因是:该尾矿库子坝加高至1388.6米(标高)左右高程(第九级)时,干滩长度仅14米,此时推土机、履带式挖掘机各一辆在子坝上进行平整作业,在机械扰动下,造成子坝下的尾矿液化,子坝失稳垮塌约130米长,尾矿浆流淌冲毁2-9级堆筑的子坝。
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尾矿库是矿山运营中重要的设施,是危险源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事故会对环境和人类带来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尾矿库的安全,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规定需要进行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价。
本文就是针对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尾矿库安全验收的必要性1、安全验证尾矿库的建设、改建、扩建等工程以及日常运维过程中,会涉及大量工程设计、土方开挖、排水防渗等过程,如果没有相关的建设、监管和验收制度,则可能在各环节出现失误或者疏漏。
尾矿库的安全验收评价,就是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进行安全验证。
2、减少事故风险尾矿库是一个危险源集中的场所,一旦发生事故,其可能会对周边的环境和村民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做好尾矿库的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能够明确尾矿库的生命周期风险情况,有效减少可能性,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3、保障环境安全尾矿库所处的地区通常为山区、密林等偏远地带,因此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做好尾矿库的安全验收评价工作,能够对尾矿库填充流程、污染控制、环境治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加以纠正,从而保障环境安全。
二、尾矿库安全验收的具体步骤1、文件准备选择专业的尾矿库安全验收评估机构,进行资格审查。
审核通过后,由建设单位提供相关文件资料,包括环评文件、工艺流程、安全技术方案、设计图纸等资料。
2、地勘与现场勘验需要专业的环境、安全、水利等领域的专家,对尾矿库现场进行勘测。
包括勘测现场环境、地质条件、水文特性等。
对现场情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确认。
3、风险评估对尾矿库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确定其存在的生命期风险。
包括土方开挖及填筑过程中的岩土工程、污水净化工艺、尾矿堆积、防渗工程、污染处理工程等相关方面的风险分析。
4、重要安全因素评估根据尾矿库的情况,评估重要安全因素,包括尾矿库的容量、堆积高度、渗透性、岩土力学特性、排水处理效果等等。
5、技术总结根据对尾矿库进行评估的结果,对尾矿库的重要安全因素和存在的风险进行总结,制定出相应的改进方法和技术路线。
某尾矿库渗流数值分析与研究【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某尾矿库渗流数值进行分析与研究,根据渗流计算结果,对该尾矿库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尾矿库;渗流数值;分析;研究近年来,全国尾矿库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对周围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尾矿库是一种特殊的工业建筑物,其内部存储的物体量大且具有高势能;它是一个由人工建造的巨大危险源,也是矿山安全监管的头等难题。
我国目前已经有一大批相当规模的尾矿库。
选矿后的尾矿渣,以浆状形式排出,储存在库区内。
尾矿堆积坝体结构的静、动稳定性一般比较差,软泥层中可能存在较高的超孔隙水压力,抗剪强度很低,静力稳定性也较低。
因此,一旦坝体出现滑坡,不仅会影响到该矿的正常生产,而且会危及到下游的村庄的安全,因此做好尾矿库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坝体渗流稳定性尤为重要。
1.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地质构造及地层结构。
某矿库区基岩以中生界燕山期花岗岩(r52)为主,岩石受长期风化剥蚀作用,岩体表层节理裂隙发育。
库区地质构造简单,无断裂构造通过,谷底坡降3%~8.0%,沟谷内无地表水出露。
该层岩性主要为褐色坡洪积粉质黏土、砂土、砾砂等为主,厚度约0.4~12.9m。
地基岩土按物质组合、埋藏条件及成因类型等特点划分为层耕土、层粗砂、层粉质黏土、层砾砂、层花岗岩5个工程地质层。
(2)水文地质条件。
该尾矿库位于近南北走向的山谷内,山谷三面环山,和邻谷无水力联系。
沟口筑坝后,区内为一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
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
库区汇流面积约0.84km2,沟内径流不发育,根据勘察场区所取地下水检测报告,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微侵蚀,尾矿库建成使用后环境水腐蚀性主要取决于尾矿水的化学成分。
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年变化幅度为0.6~2.1m。
(3)不良地质作用。
库区两岸基本对称,地形较简单,山体稳定,植被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库区内局部第四系覆盖层较厚,以粉质黏土为主,山体倾角约35°~51°。
理正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分析步骤解析尾矿库是由矿山开采活动产生的尾矿等废弃物堆积而成的大型人工建筑物。
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分析是评估尾矿库排水系统和渗流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详细解析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分析的步骤。
1. 数据收集和处理首先,需要收集尾矿库的相关数据,包括尾矿库的地理位置、设计参数、结构及渗流相关的实测数据。
这些数据可通过现场调查、设计文件、监测报告等方式获得。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渗透系数和渗流强度分析渗透系数和渗流强度是评估尾矿库渗流稳定性的重要参数。
通过现场测试或实验室试验,获取尾矿库及周围地质介质的渗透系数和渗流强度。
根据这些参数,可以分析尾矿库中的渗流现象及其可能的影响。
3. 地下水位调查和监测地下水位的高低对尾矿库的渗流稳定性影响较大。
通过地下水位调查和监测,了解尾矿库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下水位的升高或下降趋势,并进行合理分析和预测。
4. 渗流路径分析根据尾矿库的设计参数及周边地质条件,运用渗流力学和地质力学理论,建立尾矿库渗流模型,分析渗流路径和流向。
通过分析渗流路径,可以确定可能存在的渗流通道和渗流集中区域,为渗流稳定性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5. 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建立根据尾矿库的实际情况,建立渗流稳定性分析模型。
模型通常包括考虑不同渗流路径、不同渗流强度以及地质力学和水力学因素的数学方程。
通过模型计算,可以预测尾矿库的渗流行为和稳定性。
6. 渗流稳定性分析结果评估根据模型计算结果,对尾矿库的渗流稳定性进行评估。
评估包括分析尾矿库内部的渗流压力分布、渗流速度变化和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
同时,对可能存在的渗流稳定性问题进行识别和定量评估。
7. 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案基于渗流稳定性分析结果,制定尾矿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方案。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采取措施,如增加排水设施、加固尾矿库结构、改变渗流路径等,从而降低尾矿库的渗流风险。
8. 监测与维护完成渗流稳定性分析后,需要建立定期的监测与维护机制。
尾矿库风险工作总结引言尾矿库是矿山企业在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废渣等固体废物的固定暂存场所。
由于其特殊性质,尾矿库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可能导致坍塌、渗漏等问题,严重危及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本文将总结尾矿库风险工作,从风险评估、监测措施、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风险评估在尾矿库风险工作中,进行风险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尾矿库的结构、土质、水文等要素进行系统评估和分析,可以确定其风险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尾矿库结构稳定性评估–采用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力学参数测试等手段,评估尾矿库结构的稳定性。
–分析尾矿库所处地区的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情况,确定可能造成尾矿库破坏的外部因素。
2.尾矿渗漏风险评估–通过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尾矿库周边地下水流动情况,评估尾矿渗漏的风险程度。
–检测并分析尾矿渗漏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风险。
3.环境风险评估–评估尾矿库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源破坏等问题。
–分析尾矿库是否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评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二、监测措施为了及时掌握尾矿库的运行和安全状态,采取监测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监测措施可以帮助实时监测尾矿库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监测措施:1.地震监测–部署地震监测设备,以便及时检测到可能导致尾矿库破坏的地震活动。
2.水文监测–设置水位测点和水质监测设备,监测尾矿库的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预防渗漏和污染风险。
3.形变监测–安装形变仪器,监测尾矿库的变形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导致结构不稳定的变形情况。
4.环境监测–对尾矿库周边的土壤、水体、生物等进行常规监测,及时发现环境污染的迹象。
三、应急预案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可以有效地处置尾矿库风险事件,减小损失,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应急预案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事故应急组织–建立尾矿库事故应急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责任人及其职责,确保应急响应的顺利进行。
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勘察报告一、项目概况尾矿库是储存尾矿、废渣等固体废物的设施,其稳定性是保障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
本报告对尾矿库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勘察,以下为报告结果。
二、勘察方法本次勘察采用了地质勘察、水文地质调查、地形测量、堆场监测等多种方法。
三、地质背景分析尾矿库位于地理构造相对稳定、地层发育较完整的区域。
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但距离尾矿库较远,不会对其稳定性产生显著影响。
地层为中新统—第三系连续沉积岩,层序发育较好。
四、水文地质调查通过钻孔数据、岩芯采样和水质监测等,对尾矿库周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
结果显示,地下水位深度较浅,水源充足,但并未出现明显倾斜倾向。
五、地形测量通过现场岩层剖面测量和尾矿库周边地形测绘,了解了尾矿库的建设地形特点。
周边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不会对尾矿库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六、堆场监测通过实时监测尾矿库堆场变形情况,得出了尾矿库堆场的稳定性指标,结果满足规定要求。
七、稳定性分析综合以上勘察结果,对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尾矿库地质条件较好,地下水位深度适中,地形特点平坦,堆场变形情况正常,基本无稳定性问题。
八、安全隐患及建议尽管目前尾矿库的稳定性没有明显问题,但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监测尾矿库的地下水位,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及时排水。
2.加强尾矿库周边区域的巡查,防止外界因素对尾矿库稳定性的影响。
3.坚持定期对尾矿库进行堆场变形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九、总结通过对尾矿库稳定性进行详细勘察和分析,发现其地质条件较好,基本无安全隐患。
但仍需加强监测和管理,保持尾矿库的长期稳定性和安全性。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2.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规程.以上为尾矿库稳定性分析勘察报告,供参考。
矿井渗水事件分析报告近期,某矿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渗水事件,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为了深入了解事件原因,我们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并撰写了本份《矿井渗水事件分析报告》。
一、事件概述该矿井渗水事件发生在5月15日,当时正值深夜,当班矿工正在进行晚间生产作业。
突然,矿井内部出现了大规模的渗水情况,并且水位迅速上涨。
因为来不及及时疏散,导致多名矿工被困在井下。
二、渗水原因分析经过对矿井进行现场勘查和矿井设备的检查,我们初步推断渗水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矿井堵塞导致排水系统失效。
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1. 矿井内部存在大量的地表积水渗入,未能及时排出。
2. 矿井排水系统中的排水管道存在堵塞,无法正常工作。
3. 矿井管理部门在维护管理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及时清理排水管道。
4. 矿工在井下施工时未能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导致矿井内部的设备和管道疏通不畅。
三、事件影响该渗水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 多名矿工因为来不及疏散被困井下,一些人员不幸遇难,另外还有一些人员受伤。
2. 矿井内的设备设施和生产设备遭受了严重损毁。
3. 矿井附近的交通道路也受到了影响,给周边的企业和居民生活带来困扰。
四、措施建议为了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矿井的安全管理,确保矿井设备的正常维护和管理,定期清理排水管道。
2. 增加矿井设施的排水能力,确保及时排出矿井内部的地表积水。
3. 加强矿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工意识,规范施工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一个完善的紧急预警和救援机制,以应对突发事件。
五、结论该矿井渗水事件发生后,我们认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达成如上建议。
通过持续改进和措施落实,希望能够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保护矿井的设备设施,推动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和龙市积水洞金矿地质勘探报告一、引言和龙市位于中国吉林省东部,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
积水洞金矿作为该地区的一处重要金矿资源,一直备受关注。
本报告旨在对积水洞金矿进行地质勘探,以了解其地质特征和金矿储量,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二、地质背景1. 地质构造特征积水洞金矿位于和龙市境内的积水洞岛,地处辽东半岛与松辽平原的交接处,地质构造复杂。
该地区存在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一系列断裂和褶皱,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2. 地质岩性特征积水洞金矿区主要由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
变质岩主要为片麻岩、云母片岩和石英岩,沉积岩包括砂岩和泥岩等。
这些岩石具有较好的金矿化潜力,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基础。
三、矿床特征1. 矿化类型积水洞金矿属于石英脉型金矿。
金矿主要以石英脉的形式出现,与变质岩和沉积岩的接触带有一定的关系。
石英脉中含有较高的金矿物质,是金矿的主要载体。
2. 矿石特征积水洞金矿的矿石主要为含金石英脉。
石英脉中含有金矿物质,同时伴生有黄铁矿、黄铜矿和方铅矿等次要矿石。
其中,黄铁矿和黄铜矿是与金矿有较好关联的矿石。
四、地质勘探工作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我们获得了积水洞金矿区的详细地质信息,包括岩性、构造、矿化脉石等。
这些信息为后续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2. 采样分析针对积水洞金矿区的石英脉进行了采样,采用化学分析和矿物学鉴定等方法,确定了石英脉中的金矿含量和矿石类型。
分析结果显示,石英脉中的金矿含量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
3. 钻探工作通过钻探工作,我们获取了积水洞金矿区的地下信息。
钻孔数据显示,金矿脉体在深部延伸较长,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可开发性。
钻孔中的岩心样品也证实了金矿的存在。
五、金矿储量估算根据地质勘探结果和采样分析数据,我们对积水洞金矿的金矿储量进行了初步估算。
估算结果显示,积水洞金矿区的金矿储量较大,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本次地质勘探工作,确认了积水洞金矿的存在,并初步估算了其金矿储量。
长田金矿尾矿库区渗漏评价及防渗建议
冉文波
【期刊名称】《水利科技与经济》
【年(卷),期】2016(022)001
【摘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矿区的渗漏情况进行阐述,提出具有建设性的防渗建议,从而保证工程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总页数】2页(P46-47)
【作者】冉文波
【作者单位】贵州中水建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阳5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12
【相关文献】
1.水银洞金矿小厂尾矿库渗漏的勘察分析与评价 [J], 黄顺涛;杨强;冉文波
2.塑性砼地下防渗墙在三山岛金矿尾矿库防渗工程的应用 [J], 李孝成
3.西藏某尾矿库库区渗漏性分析 [J], 袁胜超;张小强
4.岩溶区尾矿库防渗漏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J], 刘婷;朱远乐;廖文景
5.某金矿尾矿库及库区地下水氰化物污染特征与评价 [J], 石磊;申中华;王立艳;张世杰;赵龙;郭腾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