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银洞金矿床(最新版)

水银洞金矿床(最新版)

水银洞金矿床(最新版)
水银洞金矿床(最新版)

矿床学实习五

贵州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

姓名:许春城

学号:20111004613

班级:0 2 1 1 1 1 班

日期:2013年11月26日

目录

一、地质背景 (3)

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3)

(一)矿床简介 (3)

1地层及岩浆岩 (3)

2构造 (4)

3矿床规模 (4)

(二)矿体特征 (5)

(三)矿石特征 (5)

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9)

成因分析 (9)

围岩蚀变 (10)

成矿期与矿化阶段 (11)

参考文献: (11)

一、地质背景

水银洞金矿床地处黔西南北部贞丰县境内,与紫木凼、太平洞、戈塘、板其、丫他、烂泥沟等许多大中小型金矿床组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右江褶皱带与扬子陆块的接合处,黔西南金矿集区灰家堡背斜的东段。从目前金矿规模和数量以及探明储量等情况看,黔西南已成为滇黔桂“金三角”的主体。黔西南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过渡带(即该区跨越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界线大致为商朗~白层~测阳~泥凼~线(王砚耕等,1994),该线以北为扬子陆块,其南为右江造山带。从更大区域看,该区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复合部位。

该区地壳包括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但南北两部分基底固结时间有差异,北部台地基底因晋宁运动强烈影响而固结,震旦纪以来的盖层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水沉积;岩浆活动不强烈,主要是二叠纪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岩床状辉绿岩,地壳表层构造变形比较强烈,主要变形期是燕山期。南部右江造山带基底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而固结,晚古生代以后的地层为沉积盖层。其中,早三叠世主要是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中三叠世为陆源碎屑复理石盆地,该地区盖层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和局部岩浆活动的影响二叠纪有偏碱性基性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造成盖层多期次变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构造系统。

灰家堡背斜东起贞丰县者相,西至兴仁县大山,长20km,宽约6km。背斜轴向总体近东西。背斜翼部岩层倾角5~12,为两翼大致对称的宽缓短轴背斜。轴线总体向东倾没,具波状起伏的特点。波峰控制了金矿产出,太平洞高点控制了太平洞大型金矿床,水银洞高点背斜核部向两翼300m 范围内控制了水银洞特大型金矿的产出。

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一)矿床简介

1地层及岩浆岩

矿区内大面积分布有下三叠统夜郎组及永宁镇组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仅零星出露于灰家堡背斜核部。夜郎组和龙潭组为矿床中主要的含矿地层,容矿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不纯碳酸盐岩,次为碎屑岩。矿田范围内无岩浆岩出露。

水银洞金矿体赋存于海陆交互相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为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体(矿体埋藏于地表下150m以下)。主矿体集中产出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和第一段顶部,成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核部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顶板、底板为粉沙质粘土岩或碳质粘土岩。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具有多个矿体上下重叠,品位高、厚度薄。单个矿体储量大。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岩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五个主要矿体储量高达45571.18kg,占查明储量的83.95%。断裂型矿体产出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缓倾斜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规模小。

主要的围岩蚀变类型有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硅化、毒砂化、雄/雌黄化、方解石化、辉锑矿化、萤石化、滑石化、辰砂化等。硅化、白云石化、黄铁矿化与金矿关系极为密切,凡金矿产出部位皆有这三化组合。

2构造

区域内发育的断裂构造主要有东西向、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三组。沿背斜轴线附近发育有近东西向逆断层,控制了矿田内“层控矿”产出。叠加的北东向构造主要控制了矿田内汞矿和铊矿的产出。近南北向组构造则为成矿后期构造,对矿体起破坏作用。

此外,在深部P2m和P3l不整合界面附近发育有由构造作用形成的并经热液蚀变的构造蚀变岩,是重要的控矿构造之一,水银洞矿体即产于其中。

水银洞金矿体赋存于海陆交互相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为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体(矿体埋藏于地表下150m以下)。

3矿床规模

水银洞金矿体五个主要矿体储量高达45571.18kg,占查明储量的83.95%。目前,紫金矿业对水银洞片区黄金原生矿进行开发,总投资1.5亿元,设计规模日处理矿石量900吨,年产黄金2.5~3吨。其中总投资6000万元,日处理矿石300吨,年产黄金800公斤的一期

工程已经完成基本建设并投入生产运行,于2003年7月25日成功产出第一桶金。水银洞金矿一期工程至2003年12月31日,已生产出562公斤黄金,交售540公斤,交纳税费600万元,存成品金22公斤。

2003年9月,投资9000万元,将生产规模扩大到日处理原生矿石900吨的水银洞金矿二期技改工程全面启动。2004年1月至4月,贵州紫金水银洞金矿共产金380多公斤。该金矿投产9个月便产金940多公斤,销售收入9100多万元,实现税收1100多万元。

(二)矿体特征

水银洞金矿体赋存于海陆交互相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为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体(矿体埋藏于地表下150m以下)。

主矿体集中产出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和第一段顶部,成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核部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顶板、底板为粉沙质粘土岩或碳质粘土岩。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具有多个矿体上下重叠,品位高、厚度薄。单个矿体储量大。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岩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五个主要矿体储量高达45571.18kg,占查明储量的83.95%。断裂型矿体产出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缓倾斜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规模小。

(三)矿石特征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赤铁矿,以及辉锑矿(偶见)、辰砂(偶见)、雄/雌黄(偶见)等。脉石矿物有石英、白云石、方解石、水云母、绢云母、高岭石、萤石、海绿石、沸石、有机碳等。

黄铁矿是金的主要载体。含金黄铁矿粒度主要在0.0005~0.05mm,成莓状、球状、皮壳状、环带状等。黄体矿主要成浸染状分布,次成细脉状、条带状、透镜状分布。沉积期黄铁矿多成自行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晶型,粒度较大,多成条带状产出。热液期黄铁矿明显表现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沿沉积期的不规则状或草莓状黄铁矿内核生长的砷黄铁矿环带;第二阶段为金沉淀后于砷黄铁矿环带外的黄铁矿生长表层。金主要赋存于热液成因的砷黄铁矿环带中。

毒砂是仅次于黄铁矿的第二种金属硫化物,与黄铁矿多形成连晶或在草莓状黄铁矿上生长。其含量多且颗粒细小(小于0.02mm),金与毒砂关系较明显,显示了较好的含金性。

实习中观察到的矿石特征:

SYD-Y-3 深灰色灰岩:深灰色,块状构造,属于围岩组分。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方解石呈白色,玻璃光泽,有两组完全解理,半自行粒状,半透明。含量大于90%,结晶程度较好。其上分布有方解石细脉,可观察到方解石颗粒。

图1 深灰色灰岩

SYD-1 灰黑色粉砂岩:灰黑色,主要由粒度小于0.05mm的砂屑物质组成见有纹层构造。

属于围岩组分。

图2灰黑色粉砂岩

SYD-SH-1 硅化砂屑灰岩:灰色,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含少量砂屑,方解石含量大于90%,结晶程度较好。表面有硅化迹象,白色硅质。属于蚀变围岩。其上可见到方解石和细碎砂屑。方解石呈现黑色,玻璃光泽,有两组完全解理,硬度低,呈半自行—他形粒状。

图3 硅化砂屑灰岩

SYD-Y-2 青灰色灰岩:青灰色,块状构造。其上可见矿物有黄铁矿和方解石。方解石呈黑色,可见两组完全解理,玻璃光泽,半自行—他形。含量大于90%,结晶程度较好。

黄铁矿颗粒细小,黄色,金属光泽,含量约5%。

图4 青灰色灰岩

SYD-Y-3 生物碎屑灰岩型矿石:灰黑色,浸染状构造。可以观察到的矿物有方解石和黄铁矿,含少量生屑。方解石呈白色,细脉状分布于矿石中,玻璃光泽,他形,硬度低。证明矿石受到过热液蚀变,含量约80%,结晶程度较好,黄铁矿呈黄色,金属光泽,颗粒细小,含量约15%,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粒度较小,粒度小于1mm,矿石中还可见到

少量生物碎屑。含量约5%。

图5 生物碎屑灰岩型矿石

SYD-K-1 砂屑灰岩型矿石:灰黑色,块状构造,可以观察到的矿物有方解石和黄

铁矿。黄铁矿颗粒细小,均匀分布于矿石中。方解石呈白色,玻璃光泽,硬度低,他形。

图6 砂屑灰岩型矿石

SYD-K-2 砂页岩型矿石:灰黑色,主要由方解石和黄铁矿组成。方解石含量85%,

结晶程度较好,黄铁矿颗粒细小,含量约15%,他形粒状结构,浸染状构造,粒度较小,粒度小于1mm。灰黑色,浸染状构造,矿石可以观察到具有由颜色而分出的层理(条带),黄铁矿主要集中于深黑色条带中。可见矿物有黄铁矿和方解石。方解石呈黑色,有两组解理,

玻璃光泽,硬度较低。

图7 砂页岩型矿石

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水银洞金矿床属于卡林型金矿,该种金矿成矿区域内具有强烈构造活动,矿区内岩浆岩不发育,矿化分布明显受构造控制,主要赋存与碳酸盐岩、含钙的细碎岩、硅质岩中,少量赋存于火山岩中。成矿元素组合以au-as-sb-hg-tl-u组合为特征。其成矿时代跨度大。水银洞地区发育有一套大面积分布的细碎岩、碳酸盐岩和硅质建造,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板块边缘活动带,提供了成矿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根据矿床构造、围岩蚀变、矿石结构构造和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等可将水银洞金矿成矿作用划分为两个成矿期: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期。

构造热液期划分为三个阶段:石英-白云石-黄铁矿阶段、自然金-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雄黄-辰砂-石英-方解石阶段。二叠纪中晚期的海相盆地边缘淡化区沉积,为水银洞金矿床准备了岩性条件,即容矿岩层(生物屑灰岩或粉砂岩)和有利的封闭岩层(粘土岩)。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伴随着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为深部成矿物质提供了来源和通道。古地温的高异常,为成矿热液提供了热力和热动力条件。矿石黄铁矿Pb同位素组成分析,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造山带,以幔源为主,并有上地壳物质混入。成矿流体显示中低温热液特点;包裹体氢氧同位素显示,流体可能主要源于大气降水成因的地下热水。热液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由于与深部作用和富含长石的岩区有关,而具有正Eu异常。成矿热液沿深大断裂向上运移,并向两侧有利成矿的岩层渗透,次级断裂和褶皱滑脱面,提供了导矿、容矿构造让成矿物质得以达到有利的容矿场所富集成矿,形成了沿岩层或断裂或褶皱滑脱面产出的矿体。

成因分析

(1)成矿物质来源:来自上地幔和地壳含Au、Hg、Sb、As、Tl等成矿物质的成矿流体。

(2)能源:岩浆热

(3)通道:褶皱、断层

(4)介质:岩浆热液

(5)沉淀场所:碎裂带和碳酸盐岩体

矿床类型、成矿方式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的构造运动结束本区盆地演化历史,地层褶皱、断裂,深大断裂和岩浆活动的发展,异常高地温,较深的埋藏,使地壳深部和上地幔形成了富含挥发份活动元素的成矿流体,

并浸取了基底和深部富Au和Hg、Sb、As、Tl等的地层岩石(Hueta1.,2003)中的成矿元素而成为超压成矿流体。此时由于地壳以挤压封闭的应力状态,超压成矿流体被封存在深部与岩石圈处于强力平衡状态中。燕山晚期本区处于拉张伸展状态,偏碱性超基性岩脉(筒)的惯入,基底早己有的断裂再度复活,并与盖层断裂一起切穿地壳,破坏了超压成矿流体的封存条件,断裂系统就象抽水泵一样,汇聚成矿流体进入地壳上部,在有利部位由于成矿条件的骤变,Au被快速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Hg、Sb、As、Tl等成矿元素也在适应的部位沉淀成矿,造成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在区域上Au—Hg-Sb—As —T1密切共生或伴生,而各自矿床又有分异的现象。此时,在水银洞金矿床,由于灰家堡短轴背斜的形成和上二叠统龙潭组粘土岩一生物屑灰岩一粘土岩的有利岩性组合,汇聚了沿龙潭组底部的岩溶不整合面进入背斜核部的富含CH。、N。和CO。挥发份和Au的超压成矿流体,其流体中不含铁(苏文超等,2006),Au在成矿流体中可能足以Au—S配and合物形式存在(Seward,1973;HofstraCline,2000),由于较高的压力和挥发份,使成矿流体在有利岩性的组合中的生物屑砂屑灰岩中作一定程度的侧向运移与渗透,有时超压流体还对围岩造成水动力破坏。随着构造的发展,断裂破坏了由背斜和有利岩性组合构成的圈闭,使流体中的挥发份发生快速逃逸,流体的压力骤降,还原性降低,以及地层铁、其他某些组分、大气降水的局部和部分加入,造成成矿条件巨大反差,迅速向有利于Au沉淀方向转变,Au 随含砷黄铁矿的快速结晶(部分是在沉积成因的黄铁矿内核上结晶)或细粒毒砂而快速沉淀下来。由于断层的贯通和剖面上有利岩性组合的重复出现,致使水银洞金矿床具有多层矿体产出(图11)。而成矿热液中的Hg和Tl因具有更高的活动性,而在金矿外围的高角度张扭性断层中形成矿床。出现了水银洞矿区背斜核部和低角度压扭性断层控金和稍晚的高角度张扭性断层控汞或汞一铊的成矿规律。

围岩蚀变

水银洞金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白云石化,次有毒砂化、雄(雌)黄化、粘土化、萤石化、辉锑矿化和辰砂化等。其中硅化、白云石化、

黄铁矿化(一般伴有毒砂化)与金矿关系极为密切,凡有金矿产出均有这三种蚀变的出现。有利的容矿岩石(生物碎屑灰岩和生物屑砂屑灰岩)能否成矿,取决于是否具有相应的热液蚀变。金矿(化)常赋存于蚀变强烈、多种蚀变叠加的部位,没有蚀变或蚀变单一的岩石不含金或含金低。

(1)硅化:矿石普遍具强烈硅化作用,分析表明,矿石含 SiO2普遍高达 30~40%,矿石硅化主要表现为两期。第一期(矿化期)硅呈隐晶质玉髓交代岩石。第二期表现为硅为细小的石英颗粒,呈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其集合体呈斑块状、细脉状充填于溶蚀孔洞或充填于岩石的节理裂隙中。

(2)白云石化:矿石普遍具强烈白云石化作用,分析表明,矿化岩石钙含量明显减少,镁含量大量增加,MgO/CaO 高达 0.37~0.534,表明绝大部分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即矿石中方解石仅占 10.1~22.4%,而白云石则高达 44.2~64.6%,主要表现为白云石亮晶交代泥

晶方解石,白云石一般呈自形菱面体产出。颗粒细小,粒度在 0.01~0.05mm 之间。

(3)黄铁矿化:热液期黄铁矿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见及,黄铁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部分呈细脉状、条带状、透镜状,颗粒细小,一般 0.001~0.05mm,只有少部分立方体黄铁矿粒径可达 0.2mm,黄铁矿集合体最大可达 0.4mm。(4)毒砂化:矿石中往往可见针状毒砂,但矿石中含毒砂较少,一般小于 1%。雄(雌)黄化:雄(雌)黄主要呈脉状、网脉状、填隙状充填和交代围岩,或成为断层角砾岩的胶结物(偶见于断层破碎带及其旁侧和 Sbt 中),雄(雌)黄化出现在成矿晚期。

(5)辉锑矿化:辉锑矿主要呈脉状、网脉状、浸染状充填和交代围岩,或成为断层角砾岩的胶结物(偶见于断层破碎带及其旁侧和 Sbt 中),辉锑矿也是成矿晚期的产物。

(6)辰砂化:呈自形半自形粒状充填于岩石节理裂隙中,或呈微细浸染状交代岩石。

(7)方解石化:矿石特别是节理裂隙发育的矿石,方解石化明显。方解石主要呈脉状充填于岩石的节理裂隙中,局部方解石呈团块状。多呈细小的半自形他形粒状,少数呈细小自形晶产出。

(8)萤石化:仅见于 Sbt 中,呈自形半自形粒状交代岩石。

成矿期与矿化阶段

根据矿石组构、围岩蚀变、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等的研究,矿物形成分为沉积成岩期和构造热液期,后者又分为三个阶段,即石英‐白云石‐黄铁矿阶段、自然金‐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雄黄‐辰砂‐石英‐方解石阶段(表 4-3)。

参考文献:

1 黔西南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垂直分带规律研究写熹成都理工大学2012-05-01 硕士

2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初步研究张弘弢; 苏文超; 田建吉; 刘玉平; 刘建中; 刘川勤矿物学报2008-03-15 期刊20

分享到

3 黔西南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机制及大陆动力学背景陈本金成都理工大学2010-05-01 博士

4 贵州贞丰烂泥沟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Re-Os同位素测年及地质意义陈懋弘; 毛景文; 屈文俊; 吴六灵; Phillip J.UTTLEY; Tony NORMAN; 郑建民; 秦运忠地质论评2007-05-1

5 期刊35

5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首次发现大量次显微-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苏文超; 张弘弢; 夏斌; 张兴春; 胡瑞忠; 周国富; 夏勇矿物学报2006-09-30 期刊15

6 黔西南水银洞层控超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研究夏勇; 张瑜; 苏文超; 陶琰; 张兴春; 刘建中; 邓一明地质学报2009-10-15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研究

8 黄金地质 黄 金 GOLD 2008年第6期/第29卷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研究 收稿日期:2008-01-08 基金项目: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资助计划[黔科合人字(2005)0514号];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择优资助优秀项目[国人部发(2003)50];贵州 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科教(2003)04] 作者简介:汪文云(1982—),女,水族,贵州三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学;贵阳市宝山北路,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550001 汪文云,张朝晖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生物科学学院,贵州省山地环境重点实验室) 摘要:通过对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苔藓植物野外全面调查,发现贵州水银洞金矿共有苔藓植物15科42属102种,其中苔类植物4科4属5种,藓类植物10科37属96种,角苔类植物1科1属1种。短柄小曲尾藓D icranella gonoi Card .、纤毛丝瓜藓Pohlia hisaet .Kop et J.S .Lou 、纤枝短月藓B rachym enium exile (Doz .et .Molk )Bosch et Lac .、真藓B ryum argen teum Hedw .为该矿区裸地大量生长的种类,可利用它们作为金属矿山生态恢复进一步研究的素材。通过与露天开采的金矿区苔藓植物丰富度比较,埋藏型金矿区的苔藓植物较露天开采的金矿区的丰富。该区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共9种,世界广布和中国特有分布占主要优势(各22种,都占21.57%),其次是东亚成分(共17种,都占16.67%),再次为热带亚洲成分(共16种,都占15.69%)。 关键词:苔藓植物;丰富度指数;区系;水银洞卡林型金矿 中图分类号:P63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77(2008)06-0008-05 0 引 言 苔藓植物特殊的构造和生理功能,使得它们能很 好地生长在严酷的环境中,如它们克服了钙华沉积的巨大的胁迫压力,能很好的生活在高钙华沉积的瀑布 和溶洞洞口中[1~9] 。在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矿区,苔藓植物成为其上的主要植物类群,研究矿区这一特 殊环境的苔藓植物,不仅可以利用它们来找矿[10~13] ,而且对恢复矿区生态环境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通过10年来的地质勘查,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已成为滇黔桂“金三角”地区继烂泥沟之后的又一个 特大型金矿床[14] ,为品位相对较高(平均 9.05g/t )[15] 的卡林型金矿床。经过长期的金矿开采和矿石处理,使得矿区环境越来越干燥,加上开矿活动和矿石处理向矿区释放了大量的重金属,在该矿区的中心地带,除了苔藓植物类群和一些禾本科植物外,维管植物极其稀少。本文对水银洞卡林型金矿这一特殊环境的苔藓植物进行研究,以期查清该矿区苔藓植物的种类、区系组成,为矿区植被恢复、生态修复等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水银洞金矿床位于黔西南卡林型(微细浸染型) 金矿区内。该区构造上位于扬子地块西南缘和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结合部位,跨特提斯喜马拉雅和环太平洋两大构造成矿域,区域上分布有大量贵金属 和有色金属矿产[16] 。矿床位于贞丰县城北西直距20k m 。地理位置为E:105°30.00′—105°33.38′,N:25°31.00′—25°33.28′之间。隶属贞丰县小屯乡,矿区西端小部分属兴仁县回龙镇。矿区面积 28k m 2[17] 。所处的黔西南州州域年均温度13116℃~20111℃,年均降水1253~1577mm ,丰水年可达2000mm ,枯水年也有900mm ,下半年降水占80%,年均日照时数在1400h 以上,年均日照百分率为32%~37%,为寡日照的贵州省的高光值区。 2 研究方法 211 野外工作 笔者于2007年8月对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矿山进行苔藓植物标本的全面采集,采集样点布及矿区矿体井口斜坡、居民住区玉米地、矿区氧化车间旁裸地、炼矿废水处理池旁裸地和矿区边缘杉树林等5个区域,共采集了230件标本,并在野外详细记录了苔藓植物的形态和环境特征,其具体情况见表1。212 室内工作 将刚采集回来的标本装入处理好的标本袋中,并写清它们的编号及生境特征。应用H W G21型双筒解剖镜及XSZ2107TS 型光学显微镜等仪器,借助于《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中国苔藓植物志》以及多本地方苔藓植物志等现代苔藓分类工具书,采用经典的形态分类方法进行鉴定工作。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_刘远辉

2009年26卷 贵 州 地 质GU IZHOU GEOLOGY V o l 126N o 13(T o l 1100)2009 第3期(总第100期) [收稿日期]2009-02-25 [作者简介]刘远辉(1958-),男,贵州省贞丰县人,研究员,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研究工作。 贵州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探讨 刘远辉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贵州 贵阳 550004) [摘 要]本文通过贵州金矿多年的勘查工作实践和认识,结合以往金矿研究成果,划分了不同的成矿区带和矿化集中区带,阐述的各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指出的找矿方向,有助于今后地质勘查工作部署以及找矿与勘查研究并实现找矿突破。[关键词]金矿;分布规律;找矿方向;贵州 [中图分类号]P 618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43(2009)03-0162-08 1 贵州金矿资源分布规律 贵州省金矿资源较丰富、自然类型多样,黔西南、黔东南及盘县地区是主要的分布区。全省的金矿(化)集中区(带),主要有赖子山背斜金矿(化)带;灰家堡背斜金矿(化)带;戈塘背斜金矿(化)带;黔东南稳江背斜金矿(化)带;册亨百地、丫他)板其金锑矿(化)区带;盘县莲花山背斜及盘西背斜金矿(化)带;普安红岩背斜金矿(化)带;三(都))丹(寨)金汞砷矿(化)带、兴仁包谷地(大丫口)背斜金锑矿(化)带;晴隆碧痕营穹隆金矿化带等。探明的中型以上矿床有:贞丰县烂泥沟金矿、贞丰县水银洞金矿、兴仁县紫木凼金矿、晴隆县老万场金矿、安龙县戈塘金矿、普安县泥堡金矿,探明和发现的小型矿床和矿点若干,均分布于这些矿(化)集中区带内。 不同的矿(化)集中区带具有各自独特的成矿地质条件,金矿体依附于其成矿地质条件在矿(化)集中区内呈有规律的产出和分布,对各矿(化)集中区带进行矿田级的成矿研究并建立找矿模型,是贵州省金矿的/探边摸底0和/攻深找盲0重要而必要的地质研究工作。 111 成矿区带的划分和主要特征 从金矿的产出与分布、矿床类型、控矿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的相似性,并考虑今后勘查技术方 法综合手段选择的相近性,以利于对各有特色的 矿化集中区带进行深入的成矿研究和勘查评价。本文将贵州金矿划分为以下五个成矿区19个矿化集中区带: (1)黔西南台地相成矿区,划分为以下4个矿化集中区带: 灰家堡背斜、贞丰背斜矿化集中区;包谷地背斜矿化集中区;戈塘背斜矿化集中区;碧痕营背斜矿化集中区。 (2)黔西南盆地相成矿区,划分为以下5个矿化集中区带: 赖子山背斜矿化集中区;丫他)板其矿化集中带;百地矿化集中区;鲁容背斜矿化集中带;望(谟))罗(甸)矿化集中区。 (3)峨眉山玄武岩成矿区,划分为以下3个矿化集中区带: 莲花山背斜矿化集中区;盘西背斜矿化集中区;竹桶背斜矿化集中区[兼具(1)成矿区特征]。 (4)黔东南浅变质岩成矿区,划分为以下6个矿化集中区带: 天柱)白市矿化集中区;南加背斜矿化集中带;稳江背斜矿化集中带;黎平背斜矿化集中带;洪州背斜矿化集中带;从江地区金(多金属)矿化区。 (5)一级构造单元接合带,划为1个矿化集中带,即三(都))丹(寨)构造矿集带。 # 162#

黔西南烂泥沟金矿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差异性

黔西南烂泥沟金矿与水银洞金矿地质特征差异性研究摘要:贵州烂泥沟金矿和水银洞金矿都是超大型的卡林型金矿,两矿床的地质特征有很大的差异性,本文通过对两矿床地质特征的比较,得出了两矿床的差异性。两矿床都有卡林型金矿的一般特征,如控矿构造、载金矿物、成矿元素组合等都相似,其中重点分析了造成两矿床金品位差异性的几个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变形强度的不同、岩石组合的不同和蚀变的不同。 关键词: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品位 中图分类号:p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he diversity of geologic features between lannigou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southwest guizhou xie xi,he ming-you,peng xiu-hong,yang zhi,dai lun,han xue, xu bo (college of nuclear technology & automation engineering,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hengdu , 610059 , china) abstract:lannigou gold deposit and shuiyindong gold deposit are both of the supersized ka-lin type gold deposit,they have great differences,this paper compare the geologic features of them and get the diversity of them.they both have common features of ka-lin gold deposit,such as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gold bearing minerals,ore-forming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概述

贵州水银洞金矿地质及地球化学研究现状 摘要:水银洞金矿床为贵州20世纪90年代中期通过成矿预测发现的层控型隐伏矿床,为中国第一个I勘探类型的卡林型金矿。本文简要的介绍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阐述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及其成因。 关键词:水银洞地质特征成矿模式成因地球化学特征一.基本地质特征 1.区域地质背景简介 黔西南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2个I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大部分地区属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图2-1) 大致以云南个旧一贵州普定一广西宾阳3点连线的三角形区域,由区域性北东向弥勒一师宗深断裂、东西向个旧一宾阳深断裂、北西向南丹一昆仑关深断裂围限的三角形夹块,构成了滇黔桂“金三角”(图1)。3条深断裂制约了泥盆系和三叠系围限盆地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同生断裂的性质。区域出露地层以三叠系地层分布最广,其次是二叠系;主要岩浆岩为峨眉

山玄武岩。 二.矿床基本特征 1.矿体基本特征 水银洞金矿床为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中,是以层状矿体为主、断裂型矿体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床。层状矿体:按容矿岩石类型可分为碳酸盐岩型和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碳酸盐岩型矿体受灰家堡背斜核部生物碎屑灰岩控制,矿体产出于灰家堡背斜轴两侧近300 m 范围内,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具厚度薄、品位富,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多个矿体上下重叠的特点;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体(Sbt )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断裂型:矿体产出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缓倾斜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 2.矿石类型 水银洞金矿的矿石,根据容矿岩性划分,有:碳酸盐岩型(不纯灰岩)、角砾岩型、钙质砂岩型(钙质砂岩、钙质粉砂岩)、泥岩型等类型。其中,以碳酸盐岩型为主,产于生物碎屑灰岩或生物屑砂屑灰岩矿体中;角砾岩型次之,产于矿床底部和断层破碎带中;钙质砂岩型则

水银洞金矿床(最新版)

矿床学实习五 贵州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 姓名:许春城 学号:20111004613 班级:0 2 1 1 1 1 班 日期:2013年11月26日

目录 一、地质背景 (3) 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3) (一)矿床简介 (3) 1地层及岩浆岩 (3) 2构造 (4) 3矿床规模 (4) (二)矿体特征 (5) (三)矿石特征 (5) 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9) 成因分析 (9) 围岩蚀变 (10) 成矿期与矿化阶段 (11) 参考文献: (11)

一、地质背景 水银洞金矿床地处黔西南北部贞丰县境内,与紫木凼、太平洞、戈塘、板其、丫他、烂泥沟等许多大中小型金矿床组成黔西南金矿集中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右江褶皱带与扬子陆块的接合处,黔西南金矿集区灰家堡背斜的东段。从目前金矿规模和数量以及探明储量等情况看,黔西南已成为滇黔桂“金三角”的主体。黔西南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南褶皱系右江褶皱带的过渡带(即该区跨越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其界线大致为商朗~白层~测阳~泥凼~线(王砚耕等,1994),该线以北为扬子陆块,其南为右江造山带。从更大区域看,该区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复合部位。 该区地壳包括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两部分。但南北两部分基底固结时间有差异,北部台地基底因晋宁运动强烈影响而固结,震旦纪以来的盖层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的浅水沉积;岩浆活动不强烈,主要是二叠纪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岩床状辉绿岩,地壳表层构造变形比较强烈,主要变形期是燕山期。南部右江造山带基底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而固结,晚古生代以后的地层为沉积盖层。其中,早三叠世主要是被动大陆边缘沉积,中三叠世为陆源碎屑复理石盆地,该地区盖层经历了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和局部岩浆活动的影响二叠纪有偏碱性基性岩浆活动。这些构造运动造成盖层多期次变形,从而形成比较复杂的构造系统。 灰家堡背斜东起贞丰县者相,西至兴仁县大山,长20km,宽约6km。背斜轴向总体近东西。背斜翼部岩层倾角5~12,为两翼大致对称的宽缓短轴背斜。轴线总体向东倾没,具波状起伏的特点。波峰控制了金矿产出,太平洞高点控制了太平洞大型金矿床,水银洞高点背斜核部向两翼300m 范围内控制了水银洞特大型金矿的产出。 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一)矿床简介 1地层及岩浆岩 矿区内大面积分布有下三叠统夜郎组及永宁镇组地层,上二叠统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仅零星出露于灰家堡背斜核部。夜郎组和龙潭组为矿床中主要的含矿地层,容矿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不纯碳酸盐岩,次为碎屑岩。矿田范围内无岩浆岩出露。 水银洞金矿体赋存于海陆交互相的上二叠统龙潭组地层中,为以层控型为主、断裂型为辅的复合型隐伏矿体(矿体埋藏于地表下150m以下)。主矿体集中产出于龙潭组第二段中下部和第一段顶部,成层状、似层状产出于灰家堡背斜核部的生物碎屑灰岩中,顶板、底板为粉沙质粘土岩或碳质粘土岩。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一致,走向上具波状起伏向东倾没,空间上具有多个矿体上下重叠,品位高、厚度薄。单个矿体储量大。强硅化角砾状粘土岩型矿体产出于构造蚀变岩中,矿体形态与不整合面一致。五个主要矿体储量高达45571.18kg,占查明储量的83.95%。断裂型矿体产出于背斜近轴部的断距很小的缓倾斜逆断层中,严格受断层破碎带控制,规模小。

贵州水银洞金矿200td工业生产试验报告

贵州水银洞金矿200t/d工业生产试验报告——————————————————————————————— 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00四年三月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加温常压化学催化预氧化浸出报告名称:贵州水银洞金矿200t/d工业 生产试验报告 承担单位: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课题负责人:陈景河邹来昌江城石勇

目录 1. 前言 (2) 2. 工业试验主要内容 (5) 3. 试验基本原理 (6) 4. 水银洞金矿资源状况 (11) 5. 工艺路线的确定及主要设备的选择计算 (17) 6. 工业选厂结果及讨论 (28) (1). 生产线介绍 (28) (2). 生产结果及讨论 (34) (3). 系统平衡 (78) 7. 环境保护 (79) 8. 经济效益分析 (83) 9. 结论 (85)

1前言 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农业、航天、电了工业、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迅速发展,为黄金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领域,从而大大促进了黄金生产技术的革新和黄金产量的增长。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世界黄金生产很快,目前世界黄金年产量已超过2400t。但尽管如此,世界黄金产量仍远远满足不了经济日益增长的需要。 当前,世界黄金生产的发展趋势:一是富矿、易处理矿日益减少或枯竭,复杂矿石、难处理矿石和贫矿已成为黄金生产的主要资源。据统计,世界现在黄金储量中2/3以上为难处理矿,而且目前1/3的黄金产量来自难处理矿。因此,近20年来对难处理矿的研究,特别是难处理矿石的预处理方法和工艺的研究,以及对复杂矿石的综合回收技术的研究,已成为黄金生产领域的重要课题,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实际应用效果。主要方法有:加压氧化、细菌氧化、化学氧化及焙烧等。二是为满足世界对金矿的需求,从各种废旧物质以及各种二次资源中回收黄金已受到各国的重视,并已发展成为黄金生产的另一重要途径。三是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要求,迫使人们正不断努力研究或寻找技术上可行、经济上适用的可代替氰化法的各种新方法,以及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 我国是一个黄金大国。目前,我国已探明的黄金储量居世界第五位,与世界其它黄金大国相比,我国黄金资源具有以下弱势:资源分

黔西南泥堡金矿赋矿层位及含矿岩性特征研究

微细浸染型金矿(卡林型金矿)在我国最早被发现于黔西南地区,该地区被誉为“中国金州”,地处扬子准台地与华南褶皱系之右江褶皱带结合部位,具有很好的构造成矿条件,是我国“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1-2]。目前发现有泥堡金矿、水银洞金矿及烂泥沟金矿等大型、特大型金矿床。泥堡金矿床地处普安县最南端的楼下镇,与兴仁县相接。向北直距普安县城约50km;向东直距兴仁县城约30km,向南直距兴义市约35km。矿区主矿体受控于F1逆断层,部分矿体产于层间破碎及滑脱空间,受地层控制明显。该金矿床规模已达到特大型。前人对泥堡金矿床做了基础地质、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工作[3-5]。 泥堡矿区As含量低,大部分Au以黄铁矿为主要载体。文章通过钻探及样品分析结果对泥堡金矿赋矿层位及矿石中品位好的含矿岩石进行分析,探讨金的赋矿层位及含矿岩性特征。 1 矿床地质特征 黔西南金矿位于扬子准台地与右江褶皱带结合部位。受北东向弥勒-施宗-盘县及北西向水城-紫云-南丹 两条深大断裂控制,构成了Au元素异常富集的“金三角”地区。该矿区金矿体主要受断层及次级断裂控制,其次受控于特定地层层位。Ⅲ号矿体作为矿区主要矿体分布于逆断层 F1破碎带中。其余矿体分布于断层上盘龙潭组一、二段、构造蚀变体(SBT)中,为层控型矿体。1.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自下而上有茅口组(P2m)、龙潭组(P3l)、永宁组(T1yn)、关岭组(T2g)及少量第四系。其中龙潭组一、二段地层、构造蚀变体(SBT)为层控型矿体赋矿层位。龙潭组二段为一套砾屑砂岩、黏土质粉砂岩的沉积岩性组合,其中砾屑砂岩是矿区主要含矿岩性之一。砾屑砂岩中砾屑成分复杂,主要为火山碎屑、黏土岩、黏土质粉砂岩、灰岩组成,砾屑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砾屑边界明显,未发现明显蚀变特征,经钻孔揭露,二段地层上部砾屑颗粒呈粒状,颗粒大,数量少于下部。下部地层砾屑多,呈长条状、粒状,粒径小,数量多。部分下部地层砾屑呈长条状定向排列。目前对该地层的成因有不同看法[6],根据部分砾屑排列的定向性、砾屑边界明显,也未发生明显蚀变,加之局部岩心可见火山碎屑与泥质粉砂岩呈条带状互层,具有沉积特 doi:10.3969/j.issn.1004-275X.2018.05.083 黔西南泥堡金矿赋矿层位及含矿岩性特征研究 李应辉,徐良易,黄露露,罗凯元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05 地质大队,贵州 贵阳 550018) 摘 要:泥堡金矿床由断裂型和层控型组成。主矿体分布在F1逆断层破碎带中。为断裂型矿体。层控型矿体赋存在二龙抢宝背斜轴附近龙潭一、二段、构造蚀变体(SBT)中。含矿岩性为断层角砾岩、沉凝灰岩、砾屑砂 岩。裂隙少及阻水性强的岩石不利于后期热液的交代,导致黄铁矿中金不能很好的富集。 关键词:泥堡金矿;赋矿层位;含矿岩性;贵州 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5X(2018)05-127-02 The Research On Ore-bearing Strata And Ore-bearing Li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of Nibao Gold Depost in Southwest Guihou Province Li Yinghui,Xu Liangyi,Huang Lulu,Luo Kaiyuan (Geological Party 105,Guizhou Bureau of Geology andmineral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Guiyang 550008,Guizhou,China)Abstract:The Nibao gold deposit consists of fault type and layer control type.The main ore body is distributed in the F1 reverse fault zone,which is a fault type orebody. The layer-contr-olled ore bodies are present in the Longtan 1 and 2 sections of the Longtan grabbed anticline near the oblique axis and in the structural alteration body(SBT).The ore bearing lithology is fault breccia,tuff and gravel sandstone. Rock with less cracks and strong water resistance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replacement of later hydrothermal solution,which leads to the fact that gold in pyrite is not well enriched. Key words:Nibao Gold Midne;ore-bearing strata;ore-bearing lithology;Guizhou 东地质,2007 [2] 邹广芬,饶兴国.广东从化温泉的地热资源及开发保护建议[J]. 广东地质1997. [3] 李彬朝.广东省连山县小三江地热资源成因类型及开发利用 初探[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4] 叶闻文.广东三坑地热田形成条件及开发潜力分析[J].水文地 质工程地质,2000,27(3). 收稿日期:2018-03-18 作者简介:全守奖(1990- ),男,汉族,广西昭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勘查与地质灾害调查防治工作。 ·127·

贵州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勘查实践及灰家堡矿集区勘查新进展_刘建中

第32卷第2期地质调查与研究 Vol.32No.22009年6月 GEOLOGICAL SURVEY AND RESEARCH Jun.2009 贵州水银洞超大型金矿勘查实践及灰家堡 矿集区勘查新进展 刘建中1,陈景河2,邓一明2,付芝康1、2,陈发恩1、2,陈明1、2,游彬1、 3 (1.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05地质大队贵阳550018; 2.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贞丰562200; 3.贵州新恒基矿业有限公司兴仁562300) 摘 要:水银洞金矿为滇黔桂“金三角”最重要的金矿床之一,矿床勘查实践表明,地、物、化、遥等综合信息研究和 成矿预测是矿床发现的关键因素,区域成矿模式的建立指明了下步工作方向并为新的成矿预测提供了理论的依据。理论指导下的灰家堡矿集区勘查取得长足的进展, 贵州二度空间找矿取得了突破,展望灰家堡矿集区最终有望获得300t 以上金资源量,黔西南台地相区有望获得金资源量1000t 以上。关键词:水银洞;灰家堡矿集区;超大型金矿床;深部找矿;贵州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135(2009) 02-0138-06收稿日期:2008-08-22 责任编辑:林晓辉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滇黔桂卡林型金矿综合勘查评价技术与示范研究”,2006BAB01A13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刘建中(1966-),男,研究员,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勘查工作, E-M ail:LiujianZhong868@https://www.doczj.com/doc/453785738.html, 。上世纪80年代初贵州地矿局105地质队开展灰家堡背斜汞矿调查时,于水银洞矿区雄黄岩矿段发现了含金矿化信息,开启了灰家堡背斜“卡林型” 金矿的找矿历史。1982~1993年间,通过地球化学测量、地质测量、山地工程等手段,发现受断裂控制的氧化金矿体,据此针对含矿断裂进行钻探施工,投入钻探(29个孔)进尺4922.53m ,仅于雄黄岩矿段获得D 级(333)金资源量262Kg ,认为区内找矿潜力有限,准备放弃区内找金工作。 1994年贵州地矿局105地质队承担了“贵州省西南部灰家堡背斜(Au 、Tl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项目,并于当年提交了成矿预测报告。根据地、物、化、遥综合信息研究,参考灰家堡背斜西段的紫木凼金矿床勘探建立的” 两层楼“找矿模式,认为水银洞矿区断裂带下盘龙潭组地层中有成矿之可能[1],并划定岩上(水银洞)为A 类找矿靶区,预测金资源量50000kg 。1995年采用钻探进行验证,发现了地表以下150~300m 间的赋存于龙潭组地层中的金矿体。 1金矿的发现及勘查实践 1994年105地质队承担了“贵州省西南部灰家堡背斜(Au 、Tl )大比例尺成矿预测”项目并于当年提交了成矿预测报告,根据地、物、化、遥综合信息 研究和紫木凼金矿床勘探建立的 “两层楼”找矿模式,选定水银洞地区为A 类找矿靶区,产于龙潭组地层中的“楼下矿”为探寻对象,预测资源量50t 。 1995年针对成矿预测报告提出的A 类找矿靶区进行钻探工程验证,施工的5个钻孔均见矿。发现了产于龙潭组地层中的“楼下矿”,估算金资源量 (334? )55.65t 。1996~1997年的地质勘查,对矿体形态产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矿体形态与背斜形态一 致,金矿体一般分布于背斜轴附近300m 范围内[2],为进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2001年,贵州省地勘局与福建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水银洞金矿详查,明确水银洞为碳酸盐岩型为主 要矿石类型的层控金矿床, 2002年坑道证实[3]。2002年开展水银洞金矿勘探,明确提出“Sbt (产于P 2m 和P 3l 之间沉积间断面-不整合界面附近的一套由区域性构造作用形成的并经热液蚀变 的构造蚀变岩石,称之为构造蚀变体)”的概念。将黔 西南地区金矿成矿形成统一的成矿体系[4、5]。 2004年6月完成的中矿段勘探即获得平均 10.95×10-6的金资源/储量54.62t ,建立了水银洞金矿成矿模式[4],使水银洞金矿成为滇黔桂“金三角”

贵州贞丰水银洞金矿床

实习五贵州贞丰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 课程名称:矿床学 指导老师:吕新彪 班级:021102 班级学号:970 姓名:管江涛

目录 一、地质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矿体形状、产状及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矿床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层及岩浆岩......................................................................................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构造......................................................................................................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矿床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矿体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矿石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成矿条件和成因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首次发现大量次显微_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

收稿日期:2006206211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2100);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 Z CX 32SW 212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2001C B409805) 文章编号:100024734(2006)0320257204 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首次发现大量 次显微2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 苏文超1,2,张弘 1,夏斌2,张兴春1,胡瑞忠1,周国富1,夏勇1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贵阳550002;2.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在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的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中发现有100余粒次显微2显微自然金颗粒(011~6μm ),并具有清晰的显微岩相学结构。提出了该类型金矿次显微2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的形成过程可能与含Au 热液2岩石相互作用过程中含Fe 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Fe 的大量硫化物化而导致热液中Au 的过饱和有关,含Fe 碳酸盐赋矿围岩是形成高品位大型卡林型金矿床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之一。关键词:次显微2显微自然金颗粒;形成机制;卡林型金矿;水银洞;贵州中图分类号:P578.1;P618.5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苏文超,男,1965年生,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矿床地球化学研究. 金“不可见”或其颗粒极细(纳米级)是卡林型金矿最重要的特点之一[122]。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卡林型金矿金主要赋存在含砷黄铁矿之中[126],但具体赋存形式仍然不清楚。王奎仁等[728]和Zhou 等[9]对我国几个典型卡林型金矿的金赋存状态进行研究时,认为金主要以微细(<1μm )自然金颗粒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毒砂等矿物的内部,少量(7%)次显微可见自然金颗粒(1~2μm )见于这些矿物的表面,是硫化物内部更微小金颗粒归并聚集之结果;Sim on 等[324]、Palenik 等[5]和Reich 等[6]则认为美国几个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中金有两种的赋存形式:一是化学结合态金(Structural bound ),以Au +进入含砷黄铁矿的结构,并有一溶解度极限(Au/As =0102)。这种状态的金被解释为可能与热液中金的不饱和有关;二是纳米级自然金(Au 0)颗粒(5~10nm ),其形成过程被解释为Au 含量超过其在含砷黄铁矿中的溶解度极限,或者是Au 从亚稳相含金的含砷黄铁矿中出溶。两种金的存在形式肉眼都难以见及,这种金的“不可见”状态制约了对该类型金矿成矿作用过程的认识。然而,在局部的成矿微 环境下(如含铁碳酸盐矿物溶解释放Fe 及其硫化物化等),可以使成矿热液中的Au 过饱和而导致显微可见自然金的聚集。我们在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原生富矿石的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27mm ×015mm )中发现了100余粒次显微2显微自然金颗粒(011~6μm ),提出了该类型金矿次显微2显微可见自然金形成的一种可能机制,对认识该类型金矿的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位于灰家堡背斜Au 2Hg 2T l 矿田的东段,是该区发现较晚,品位较富(6~18g/t )的大型、隐伏卡林型金矿床[10211]。矿体位于地表以下200m ,呈似层状、层状赋存于二叠系龙潭组地层所夹的生物碎屑灰岩中。原生矿石具有去碳酸盐岩化(Decarbonation )、硅化、硫化物化(Sulfidation )等典型卡林型金矿的热液蚀变特征。矿石中的主要含金矿物为含砷黄铁矿和毒砂。前人对该矿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显示[12213],黄铁矿含Au 500×1026~6000×1026,As 0133%~7126%;毒砂含Au 800×1026,推测Au 主要以“不可见”状态赋存在含砷黄铁矿或黄铁矿含砷环带之中,但此前没有自然金颗粒发现的报道。 本次研究采用电子探针(E MPA )背散射电子图像(BSE )、能谱(E DS )以及波谱(W DS )分析技术,对贵州水银洞卡林型金矿床原生富矿石(48×1026)中一条含砷黄铁矿细脉(27mm ×015mm )的显微岩相学结构,自然Au 颗粒分布以及含砷黄   第26卷 第3期2006年9月   矿 物 学 报  ACT A MI NERA LOGIC A SI NIC A   V ol.26,N o 13Sep 1,2006

贵州省三都_丹寨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潜力预测_陈恨水

第34卷第4期矿物学报Vol. 34, No.4 2014年12月ACTA MIERALOGICA SINICA Dec., 2014 文章编号:1000-4734(2014)04-0521-07 贵州省三都—丹寨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及潜力预测 陈恨水1,赵生龙2,熊伟2 ( 1. 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贵阳 550004;2.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117地质大队,贵州贵阳 550018) 摘要:三都—丹寨地区是贵州省一个重要的金-锑-汞成矿带,其中苗龙金矿是该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的 一个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苗龙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对金矿赋矿地层、构造、蚀变以及地球化学异常等有 利信息进行提取。利用GIS技术对所提取的金矿成矿要素进行数字化和定量化研究,通过最小预测区圈定和 优选,共圈出2个具有较大成矿潜力的地区,4个中等潜力地区以及7个一定成矿潜力地区。 关键词:苗龙金矿;成矿要素;预测要素;潜力预测;三都—丹寨地区 中图分类号:P612;P618.5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恨水,男,1971年生,地质工程师,从事固体矿产勘查项目技术管理及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E-mail: 1559522103@https://www.doczj.com/doc/453785738.html, 三都—丹寨地区是贵州省一个重要的铅、锌、汞、金、锑(Pb-Zn-Hg-Au-Sb)多金属成矿带[1]。目前,在该地区已探明大型汞矿床2个,中型黄铁矿床1个,中型金矿床1个,小型金矿床2个,小型锑矿床2个,以及若干铅锌、锑及金矿(化)点。截止目前该地区金矿找矿工作还停留在近地表500 m以浅范围,甚至许多金矿点只开展过简单的地表找矿工作。在金矿勘查普遍进入“攻深找盲”寻找隐伏矿的时期,一方面需要加大找矿资本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进行理论和技术投入,即运用最新的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因此,及时、系统的总结已知矿区典型矿床的有利成矿因素,研究其成矿规律,为未来在该区深部及外围寻找相同类型金矿提供理论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目的是以苗龙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研究和提取该金矿以及区内其他类似矿床的成矿要素,再利用GIS技术数字化和定量化成矿要素,并对三都—丹寨地区金矿成矿潜力进行预测。 1 区域地质背景 三都—丹寨地区所处大地构造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三级构造单元)之都匀南北向褶皱区(四级构造单元);东部位于雪峰山基底逆推带(三级构造单元)[2,3]。 研究区是多期构造活动带,断裂十分发育。区内构造方向以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组为主,北西及近东西向次之。区内断裂以杨勇关—烂土断裂和野记—地祥断裂为骨干构造,限制了区内构造的发展,不同区段构造线方向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杨勇关—烂土断裂不仅对成矿带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并且影响着区内地层的分布(图1)。 南北向断层一般规模较大,是区域内主要导矿构造,起着控制矿带展布的作用,如烂土断层、牛场断层、地祥断层、三都断层等,延长多在30~60 km之间,垂直断距100~1000 m,地貌特征较明显。由于多期次的活动,断层性质较为复杂,对矿产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如烂土断层,旁侧剪切裂隙中含铅锌矿,此段控制了丹寨汞矿田,牛场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中有汞矿化和铅锌矿化,而排庭金矿主要受地祥断层控制。北东向断层相对规模较小,为主要的赋矿构造。更次一级的小断层和X型配套剪切断层也是区内主要的赋矿构造。北北东向主干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叉与复合控制了矿床和矿体分布,矿体形态为透镜状和似层状。 研究区出露地层有前震旦系板溪群隆里组、震旦系、寒武系、志留系及泥盆系。隆里组地层主要发育一套浅变质的细碎屑岩;震旦系为冰碛砾岩及砂页岩、白云岩;寒武系为碎屑岩夹灰岩、白云岩;泥盆系以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的分布形式与地层有一定相关 收稿日期:2014-06-20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2007]038- 01-23号)

黔西南金矿和普安泥堡金矿背景

继续研究黔西南金矿和普安泥堡金矿背景 2007-10-03 22:28 黔西南州是我国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各县(市)都有金矿产出,目前发现并已探明的有特大型矿床1处(烂泥沟)、大型矿床4处(紫木凼、戈塘、老万场、水银洞)、中型矿1处(丫他)、小型矿床4处(板其、百地、大观、豹子洞)及矿点矿化点数十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168.4吨。预计全州黄金远景资源量约500吨,专家估计远景资源量可达800—1000吨。探明的资源储量以贞丰占全州乃至全省之首,其次为兴仁、安龙、册亨和普安、晴隆。黔西南州的金矿,可以分为卡林型和“红土型”两大类型,以卡林型为主。 根据含矿岩石和产出特征,卡林型金矿分为3个亚类: 第一亚类为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本州东南部的右江造山带,包括兴义市南部、贞丰县南部、册亨县大部和望谟县。赋矿地层为早—中三叠世斜坡至盆地相的陆源硅质细碎屑岩。贞丰烂泥沟金矿、册亨板其金矿和丫他金矿、望谟大观金矿等属于该亚类; 第二亚类为以不纯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安龙县、贞丰县北部、兴仁县及兴义市。赋矿岩石主要为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台地相的不纯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安龙戈塘金矿、贞丰水银洞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等属于此亚类; 第三亚类为以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产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普安南部、晴隆南部、兴仁西部及兴义北部等地。赋矿岩石主要为上二叠统底部峨眉山玄武岩组或龙潭组底部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含凝灰岩次生石英岩等。普安堡金矿等属此亚类。 “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晴隆、普安、安龙等地,是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金矿,根据其堆积方式,可分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2个亚类。以晴隆老万场金矿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以安龙豹子洞金矿为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板其、丫他、戈塘、紫木凼、烂泥沟等金矿勘查地质成果报告的提交,一些新的金矿床(点)的不断发现,以及选冶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应用,黔西南州的黄金开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迄今为止,对探明资源储量的21种矿产中的20种矿产进行了开发利用,建设成有色、化工、建材等矿山311座。2003年全州煤炭产量800万吨,黄金产量8万两,水泥产量110万吨。 1、黄金生产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年产黄金10万两的固定生产能力和具5万两的非固定生产能力。全州现有规模性黄金矿山4个(水银洞金矿、金龙公司、金兴公司、老万场金矿片区),非规模性黄金小矿山169个,黄金冶炼厂6个,2003年共生产黄金8万两。截止2003年底,全州消耗黄金资源约35吨,共生产黄金约80万两,实现产值20亿元,创税费3亿元以上,为本州的GDP增长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贵州紫金矿业水银洞金矿选矿厂破磨浮选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

选矿厂破磨浮选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 2013-3-11 根据公司《贵州紫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为确保完成公司下达各项生产任务,结合厂部生产实际,现制定《水银洞金矿选矿厂破磨浮选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办法和奖金分配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考核组织及分工 成立破磨浮选车间经济责任制考核小组 组长:钟昊 副组长:凌芳育敖波白红磊 成员:王崇刘兴成安登荣何钊光危志洲饶光荣黄福利陆龙 考核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收集被考核班组相关数据、资料等日常事务,并实施本办法开展考核工作。 (2)按照考核内容要求,根据各班组业绩情况,对各项考评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比对和整理。 (3)收集和整理各班组对本办法实施情况的反馈意见,向考核领导小组提出相关的修改建议,负责文件的起草修订工作。 二、生产目标 全年无重大安全环保事故,轻伤事故不大于1起;月处理矿量:

1.35万吨以上,金属量35公斤,浮选尾渣0.6g/t以下,吨矿成本300元/t。 三、分配方式 根据破磨浮选车间奖金总额、各班组任务完成情况、各班组定员定岗核定各班组奖金总额。车间根据各班组奖金总额,结合班组工作开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核定个人奖金。 *车间总奖金=(选厂奖金总额×车间系数) ÷各车间系数之和 *车间系数=车间岗位总系数×任务完成系数 *岗位总系数=定员定岗系数之和 *任务完成系数=各车间得分÷100(车间得分为在100基础分上按照表三内容进行奖扣分) *个人总奖金=(个人总系数×总奖金) ÷总系数 *个人总系数=职级系数×考核系数×出勤系数×车间指标考核系数 四、考核相关系数表 4.1:参考职务系数表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