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 1_4_2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2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5
- 格式:doc
- 大小:106.50 KB
- 文档页数:6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课标要求]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
3.初步了解测定元素种类、含量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4.了解确定分子式的一般方法与过程以及根据特征结构和现代物理技术确定物质结构的方法。
1.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基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2.采用蒸馏法可将沸点差大于30 ℃热稳定性强的有机混合物提纯。
3.利用萃取剂将有机物从另一种溶剂中提取出来的过程叫萃取。
4.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即为相对分子质量。
5.红外光谱测定有机物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
6.核磁共振氢谱图中峰数即氢原子种类数,面积之比为各类氢原子个数之比。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蒸馏①用途: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③装置和主要仪器:(2)重结晶①用途: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②原理:利用两种物质在同一溶剂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相差较大,采用冷却或蒸发将物质分离提纯。
③适用条件a.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易于除去。
b.被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在所选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该有机化合物在热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冷却后易于结晶析出。
④实验仪器与操作步骤:(3)萃取①原理:液-液萃取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将有机化合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固-液萃取是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②适用条件:有机化合物与杂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有较大差异。
③实验装置:④实验操作:加萃取剂后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后,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从下口将下层液体放出,并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特别提醒] 选用萃取剂的三原则(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北京市航天中学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背景的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逻辑结构,有机化学也不例外,可简单分为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两个大的方面。
本章是学生经过初中和必修2的学习之后,在初步了解了某些常见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有机化学选修模块。
因此本章有着承上启下,提纲挈领的作用。
本章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为学生打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使学生了解科技进步对有机化学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
本节教材为课程标准新增的章节,内容全新。
有机物的分类、结构特点是学生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可以对学生以后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材的编写思路和逻辑结构:首先介绍人们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使学习者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再分步按顺序介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从介绍元素分析开始以未知物A(乙醇)为例介绍运用化学和物理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的一般步骤:有机物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官能团→分子结构。
2.学习目标分析:(1)在本章前三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了有机化学初步知识的基础,具备了概括、小结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同分异构现象和命名的初步知识。
(2)学生对有机物有一定的认识,但是相对于无机物而言有机物是比较陌生的一个领域,面对陌生的知识,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手段与方法。
(3)学生在初中一年化学学习中对有机化学有了初步了解,但由于认知水平有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教学重点: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常用方法。
1、蒸馏、重结晶、萃取等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的应用2、通过具体实例了解某些物理方法如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3、确定有机化合物实验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的有关计算教学难点:有机物组成元素的定量分析。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钻研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分类、实验、推论等步骤。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对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进行初步钻研。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并熟练运用钻研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有机化合物钻研。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类有机化合物样品,如有机植物、石油产品等。
2. 准备相关实验器械和试剂,确保安全操作。
3. 预先安置学生预习课实情关内容,并准备问题。
4. 制作PPT,演示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图片和视频。
5. 安排实验室或教室作为教学处所。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钻研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钻研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教学过程:1. 导入:起首,通过展示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特点和性质,从而引出钻研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2. 介绍实验器械: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器械,如试管、烧杯、滴定管、分液漏斗等,并讲解如何正确应用这些器械。
3.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如有机化合物的加热、萃取、蒸馏等过程,并详细诠释每个步骤的原理和目标。
4. 学生实验: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的实验步骤,自行操作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5. 讨论与总结: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总结实验结果和收获。
教师对实验进行总结,强调钻研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有机化合物的奥秘。
6. 拓展延伸: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参观有机化工厂、参与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等。
7. 作业安置: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教材分析《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1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实现这些步骤的方法有哪些,通过这些方法讨论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这部分知识放在学习各类有机物之前,目的是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2.掌握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蒸馏法、重结晶法、萃取法等);3.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4.掌握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5.理解理解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确定有机物的分子组成与结构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分离和提纯”实验的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联系知识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热爱,认识有机物结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机物分子组成与结构的确定。
难点:有机物分离与提纯。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分离实验学生有一定的基础,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清楚,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对于用高科技方法确定有机物结构式首次接触,需要教师指导并得出正确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如条件不具备可采用演示实验)。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蒸馏”“重结晶”,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六(或八)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所需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1课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新知导学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分离、提纯→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实验式→质谱分析→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分子式→波谱分析确定结构式。
2.有机物的分离、提纯(1)蒸馏①用途:常用于分离、提纯沸点不同的液态有机物。
②适用条件。
A.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B.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2)重结晶是提纯固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适用条件:在所选溶剂中:①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该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3)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①液—液萃取原理是: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常用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
②固—液萃取原理是用固体物质溶剂从有机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自主探究1.蒸馏是分离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蒸馏是否也能用于提纯液态有机物?提示:能。
如由工业酒精制无水酒精就是采用加入新制生石灰后再蒸馏的方法。
2.如何区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提示:分离的对象中不分主体物质和杂质,其目的是得到混合物中一种纯净的物质(保持原来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提纯的对象分主体物质和杂质,其目的是净化主体物质,不必考虑提纯后杂质的化学成分和物质状态。
知识点一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注意事项●教材点拨1.蒸馏的原理:蒸馏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沸点上的差异,使它们在不同温度下进行汽化而将它们进行分离。
蒸馏是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
2.蒸馏装置和主要仪器:3.蒸馏的实验注意事项(1)注意仪器组装的顺序:“先下后上,由左至右”。
(2)不得直接加热蒸馏烧瓶,需垫石棉网。
(3)蒸馏烧瓶盛装的液体,最多不超过容积的2/3,不得将全部溶液蒸干;需使用沸石或碎瓷片。
(4)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气流方向相反(逆流:下进上出)。
(5)温度计水银球位置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以测量馏出蒸气的温度。
走进有机王国的第一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第六讲: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有机物的分离提纯1、蒸馏:利用混合物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而使其分离的方法。
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如石油的分馏。
★蒸馏操作应注意的问题(1)在蒸馏烧瓶中放入少量沸石,防止液体暴沸;(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处相平;(3)蒸馏烧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4)冷凝管中冷却水下进上出(逆流);(5)实验开始前要检查装置气密性。
2、重结晶将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过.滤.、蒸发浓缩..等步骤,得....、冷却结晶....、过滤到更加纯净的晶体的方法。
常用于提纯固体有机物。
★条件(特点):(1)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很大;(2)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3、萃取※原理: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
※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例1: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 .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植物油和水B .四氯化碳和水,溴苯和水,硝基苯和水C .甘油和水,乙酸和水,乙酸和乙醇D .汽油和水,苯和水,己烷和水例2: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过滤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B.用重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的KNO3C.用蒸馏法分离乙醇和甲醇的混合物D.用萃取和分液的方法可以分离碘和水的混合物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1、元素分析:定性分析——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分析;定量分析——分子内各元素原子的质量分数。
分析方法:李比希氧化产物吸收法、现代元素分析法例1: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A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13.14%。
试求该未知物A 的实验式(最简式)。
2、确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常用方法(1)根据标况下气体的密度可求:M = 22.4L/mol · ρg/L=22.4ρ g/mol (2)依据气体的相对密度:M1 = D·M2(D:相对密度)(3)求混合物的平均式量:(4)运用质谱法来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最精确快捷的方法——质谱法(了解)用高能电子流轰击分子,使其失去电子变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带正电荷的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具有不同质量,它们在磁场下达到检测器的时间不同,结果被记录为质谱图。
2012年高二有机化学基础CAI第一章认识有机物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一课时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有机物(不纯)有机物(纯净)分离提纯[分析]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确定实验式元素定量分析确定分子式分子质量测定相对化学性质波谱分析用现代物理实验方法确定结构式(有哪些官能团)【思考与交流】1.常用的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哪些?2.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除去?(1)酒精(水)(2)壬烷(己烷)(3)KNO3(NaCl) (4)乙酸乙酯(乙醇)(5)甲烷(乙烯)(6)NaCl(泥沙)(7)溴水(水)(8)CO2(HCl)蒸馏、萃取、分液、重结晶等。
3. 分离、提纯物质的总的原则是什么?不引入新杂质;不减少提纯物质的量;易分离被提纯物和杂质;最终要复原被提纯物。
一.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1.基本方法:(1)物理方法:根据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差异,采用分馏、蒸馏、萃取后分液、重结晶等方法。
(2)化学方法:一般是加入或通过某种试剂进行化学反应。
2.仪器与操作:不同状态的有机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方法如下:有机混合物——分离方法——使用主要仪器①气体混合物—洗气——②不相溶液体—分液——③相溶液体(沸点差距大)—蒸馏—洗气瓶分液漏斗蒸馏烧瓶①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②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
(3)基本仪器:(1)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的沸点不同,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1.蒸馏:(2)基本条件:冷凝水水流方向应与蒸气流方向相反①温度计水银球所处的部位;②烧瓶中放少量沸石或碎瓷片;③进出水方向;④烧瓶中所盛放液体的体积。
1.蒸馏:(4)基本要求:(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齐平)(防止暴沸)(下进上出)(不超过烧瓶容积的2/3)实验1-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D:\常用文档\教学文件\杨启林课件集\选修五\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标清_标清_标清.flv【思考与交流】1.已知KNO 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容易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而NaCl 的溶解度却变化不大,据此可用何方法分离出两者混合物中的KNO 3并加以提纯?2.重结晶对溶剂有何要求?被提纯的有机物的溶解度需符合什么特点?3.重结晶苯甲酸需用到哪些实验仪器?4.能否用简洁的语言归纳重结晶苯甲酸的实验步骤?高温溶解、趁热过滤、低温结晶。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一、学习目标分析1、制定依据:主题1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内容标准学习要求补充说明1.通过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并能根据其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1.1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
1.2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其分子式。
可介绍质谱法与李比希法相结合,确定有机物分子式的方法。
3.知道通过化学实验和某些物理方法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1知道有机化合物某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熔沸点等)与其结构的关系。
3.2知道可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化学实验方法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
页 1 第可引导学生观察同分异构体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
关于质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只要求知道质谱图是实验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一种方法,不要求会读质谱图;只要求知道红外光谱图和核磁共振谱图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某些确定原子的分布情况,不要求通过谱图写出相应的基团。
2、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分离、提纯有机物的常规方法(蒸馏法与重结晶法)(2)知道如何确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学会运用最简式法和直接法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并评价方法的特点。
(3)知道现代物理方法在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学习物质及其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体验有机物组成的研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与人合作,页 2 第具有团队精神。
(3)在探究中,尝试运用观察、实验与查阅资料等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科学家探索组成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首要步骤。
化合物的合成通常基于已有的化合物合成路线,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新的合成路径的设计。
常用的有机合成方法包括:催化反应、导向合成、环化反应、加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2. 结构鉴定:鉴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结构鉴定方法包括:核磁共振波谱(NMR)、红外光谱(FT-IR)、质谱(MS)、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有关分子中原子连接方式和官能团的信息。
3.形态表征:除了结构鉴定外,有机化合物的形态表征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
常用的表征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
这些手段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形貌和尺寸信息。
4. 性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还包括对其性质的研究。
例如,热稳定性、溶解性、热导率、光学性质等。
这些性质的研究通常通过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循环伏安法(CV)、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方法来完成。
5.反应机理研究: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对于研究其应用有重要意义。
反应机理研究通常通过实验和计算化学手段来实现。
实验方法包括动力学研究、反应中间体的生成和检测等。
计算化学方法包括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等。
综上所述,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包括合成化合物、结构鉴定、形态表征、性质研究和反应机理研究。
这些方法的选用根据研究目的和化合物的特性而定,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为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2课时)
二、元素分析与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知
[讲]定性分析:确定有机物中含有哪些元素。
(李比希法)一般讲有机物燃烧后,各元素对应产物为:
[过渡]好了,通过测定,现在已经知道了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但是,我们知道,相同的分子式可能出现
对称CH3
对称CH2
C—O ANS:(CH3—CH2—O—CH2—CH3)
②写出该有机物的可能的结构简式:
有四类不同信
号峰,有机物
分子中有四种
不同类型的H。
[小结]本节课主要掌握鉴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包括测定有机物的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
了解几种物理方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氢谱法。
教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