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29.51 KB
- 文档页数:25
“哮喘、慢支”三伏天灸用穴2011年7月—8 月1、7月14日~7月23日:(初伏)肺俞(双侧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胃俞(双侧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和胃健脾,理中降逆)志室(双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命门旁开3寸处取穴。
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
)天突(配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宣通肺气、消痰止咳)2、7月24日~8月2日:(中伏)风门(双侧,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宣肺解表,益气固表)膏肓(双侧,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补虚益损,调理肺气)脾俞(双侧,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健脾和胃,利湿升清)大椎(配穴,1个,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清热解表、截虐止痫)3、8月3日~8月12日:(中伏加强)定喘(双侧,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即大椎旁开0.5寸。
止咳平喘,通宣理肺)心俞(双侧,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宽胸理气,通络安神)肾俞(双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命门[肚脐眼正对的位置]旁开1.5寸处取穴。
益肾助阳,强腰利水)中脘(配穴,1个,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4、8月13日~8月22日:(末伏)肺俞(双侧,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胃俞(双侧,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和胃健脾,理中降逆)志室(双侧,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命门旁开3寸处取穴。
益肾固精,清热利湿,强壮腰膝。
)膻中(配穴,1个,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支气管哮喘天灸治疗技术天灸治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
天灸疗法对于本病有较好的预防复发作用。
适应症:1、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症”诊断标准。
2、急性发作期属轻、中度者,非急性发作期属间歇性及轻、中度者。
治疗方法:1、药物制备:白芥子40%、细辛40%、甘遂10%、延胡10%共研细末,用时以老姜汁调和成1×1×1立方厘米的药饼,用5平方厘米的胶布贴于穴位上。
2、取穴:(1)肺俞、胃俞、志室、膻中(2)脾俞、风门、膏肓、天突(3)肾俞、定喘、心俞、中脘背部穴位均取双侧。
1次1组,3组交替使用。
3、方法及疗程:将药物贴于穴位上,每次贴药1小时,10天贴1次,治疗3个月,共9次。
不良事件及处理方法:可能引起并发症,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大水泡、溃烂、疼痛,皮肤过敏,低热。
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可外涂皮宝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皮肤局部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保护创面或涂搽烫伤软膏、万花油、红霉素软膏等。
皮肤过敏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如症状严重前来医院处理。
三、辨证论治哮喘治疗,应分发作期和缓解期。
发作时治标,攻邪为主,分寒、热而施;缓解期治本,扶正为主,别肺、脾、肾而治。
1、发作期(1)热哮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高气粗,张口抬肩,痰黄稠胶黏,胸闷烦躁,或发热面赤,口干便秘。
治宜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常用定喘汤加减。
(2)冷哮证:呼吸急促,喉中哮鸣,胸膈满闷如窒,痰白稀或黏,或伴恶寒发热。
苔白,脉浮紧。
治宜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常用射干麻黄汤或冷哮丸加减。
2、缓解期(1)肺气亏虚证:气短声低,咳痰清稀色白,面色淡白,平素自汗,怕风,易感冒。
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治宜补肺固卫。
常用玉屏风散加减。
(2)脾气亏虚证:倦怠乏力,食少便溏,面色萎黄,平素痰多。
舌淡胖,苔白,脉弱。
治宜健脾化痰。
中医天炙疗法即发泡疗法治疗哮喘关节疼痛过敏性鼻炎天灸疗法是古代冷灸法的一种,属现代的“穴位敷贴”,是应用中药贴于穴位上达到灸治效果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最早见载于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宗懔《荆楚岁月记》。
三天伏天天灸是在三伏天时进行天灸治病的方法,是中医时间医学、针灸学与中药外治相结合的一种疗法。
三伏天,在人体穴位上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药物,可以驱散内伏寒邪,使肺气升降恢复正常。
像哮喘、小儿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肺部疾患,和一些久病阳虚证如五更泄、虚寒胃痛、肾虚腰痛等以及过敏性鼻炎、虚人感冒等由体虚、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寒冬季节发作较频繁,症状明显,这时,常以治标缓解症状为主,不便从本质进行治疗。
但到了夏天,这类疾病发作较少,或基本不发,正是根治的好时机。
通过一些特殊的治疗来补益人体元气,增强抗病能力,以预防冬季来临时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
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冬病夏治”。
慢支和哮喘均是呼吸道系统疾病,临床上同时患有慢支和哮喘也不少见。
慢性支气管炎,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伴有喘息,每年发作累计3个月,并持续2年或2年以上者,发病率人群中3~5%。
而5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于50岁以下的3~8倍。
支气管哮喘,临床上反复阵发性支气管痉挛而致气急、咳嗽、咯泡沫痰为主要症,发病地区不同,发病率有异,约为0.3~9.2%。
中医认为这与肺、脾、肾三脏有关。
“肺为贮痰之器”,即是说肺气虚弱,痰贮藏于肺内,咳和喘与痰停聚于肺有关。
“脾为生痰之源”,脾是运化人体水湿,脾气虚弱即运化失常,水湿停滞于体内而生痰。
肾阳虚的人,则水液代谢失常,留于体内,积聚生痰,痰停留于肺则喘咳。
肾气虚则不纳气,即使说,呼出气多,吸入带有氧气的空气少,就上气不接下气则喘。
内脏的虚弱,功能低下,这是致病的关键内在条件,这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三伏天天灸,是利用三伏天气候炎热时机,在背部的五脏六腑俞穴,敷以辛温、逐疾、走窜、通经、平喘药物,温煦阳气,驱散内伏寒邪,提高脏腑生理和得高抗病能力。
如何用针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导读:邵长荣报道,针灸治疗哮喘,常规取穴为大椎、肺俞、天突、喘息等为主穴。
也有报道针刺内关、迎香穴治疗哮喘急性发作者获得满意疗效。
由于剧咳而引起的哮喘发作者,针刺鱼际穴往往能获得咳停喘止的速效。
……朱瑞群报道:单刺鱼际穴(强刺激)数分钟后即可减轻哮喘发作。
据上海曙光医院统计,此法即时疗效可达70%,在针刺过程中可闻肺部哮鸣音逐渐减少或消失,但容易反复,维持时间较短。
水针、激光、电针等方法治疗哮喘也有一定的疗效,取穴大多为喘息、肺俞、大椎等。
此外用黄芪注射液2ml,注射足三里、天府穴每周1次,亦可收效。
应用离子穴位透入治疗哮喘,治疗时根据辨证,分别选用寒性、热性等不同药物,常用穴位有百劳、膏肓、肺俞,总有效率为75%~90%。
检测接受治疗的患者,治疗后即刻肺活量和第一秒最大肺气量均有显著变化。
王全树报道:用针刺和埋线结合治疗哮喘比单纯针刺组疗效高,治疗196例,总有效率为93 3%。
柴霄报道:用针刺加中药辨证治疗顽固性哮喘21例,治愈13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 例。
陈堤报道:运用穴位水针治疗,实证用核酸注射液,虚证用胎盘注射液,加中药辨证治疗哮喘50例,总有效率为94%。
孙伟报道:用针刺加药饼敷贴治疗哮喘157例,总有效率为94 9%。
林宏报道:用干姜灸肺气虚哮喘,能明显提高肺通气功能。
并观察到治疗后患者的血浆cGMP 明显下降,cAMP增高,提示本法对肺气虚哮喘有温补效应。
刘祖政报道:运用艾灸加敷贴定喘膏,治疗哮喘40例,总有效率为95%。
灸法治疗哮喘,常用的为红肿灸法,又称发泡灸,能激发和调动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细胞的免疫功能,一般在大伏天灸治。
天灸疗法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合并(一)【摘要】目的探讨天灸疗法联合吸入激素治疗轻、中度儿童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0例轻、中度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天灸疗法。
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布地奈德每天吸入总剂量和每天平均剂量减量情况,对两组总有效率和总治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组在加用天灸疗法后布地奈德吸入量减少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两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比较亦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
结论天灸疗法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儿童轻、中度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不仅能明显缓解哮喘和鼻炎症状,还可减少糖皮质激素吸入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关键词】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布地奈德气雾剂;天灸支气管哮喘是小儿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尽管早期吸入激素被作为治疗小儿哮喘病的第一线药物,但仍有部分哮喘患儿症状不能被满意控制,尤其是对于合并有过敏性鼻炎的哮喘患儿,存在着持续的鼻炎症状(鼻塞、流涕等),而且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减量困难。
2004年7月至2006年10月,我科应用天灸疗法联合吸入布地奈德气雾剂和沙丁胺醇气雾剂治疗小儿哮喘,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80例病例均是我院儿科门诊2004年7月前已确诊的轻、中度哮喘患儿,诊断和分度均按照文献1]的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42例,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最小3.5岁,最大13岁,平均(9±2)岁;病程最短6月,最长8年6月,平均(3±1)年。
合并常年性过敏性鼻炎30例(71.4%),季节性过敏性鼻炎12例(28.6%)。
对照组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2岁,平均(9±3)岁;病程最短8月,最长7年9月,平均(2.6±1)年。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2007-10-31 03:42:01| 分类:外治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订阅Ⅰ项目介绍一)项目背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提高基层医院及中医药技术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决定在“十五”期间投资巨额专项资金实施“中医临床实用诊疗技术整理与研究项目”(简称“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
该项目计划在5年内在全国筛选100项中医特色突出、临床实用、确有疗效的中医(含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技术进行系统整理,在进行多中心、前瞻性评价临床效应和建立规范的临床研究方法和技术标准后,向全国推广。
“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系“百项中医临床实用技术”之一。
(二)技术介绍本技术是由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由以广东省中医院刘炳权主任医师为组长的专家组,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而总结出来的,是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方法。
课题组经多中心、大样本、随机方法研究,并以安慰剂穴位敷贴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天灸治疗组远近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远期疗效(总有效率85.5%)优于近期疗效(总有效率60.6%),且复发率亦低于对照组。
1.定义天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技术是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专家组在古籍记载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规范出来的一项技术,对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2.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符合“支气管哮喘”西医诊断及中医“哮证”缓解期和发作期属“寒哮证”,排除有禁忌症的患者。
禁忌症:1)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2)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患者;3)孕妇、血证、发热及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3.治疗原理天灸疗法通过药物敷贴穴位,使药物由表及里,循经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体现内病外治之功,起到温肺行气、祛痰平喘的作用。
选用膀胱经背腧穴及任脉穴位来治疗,选穴依据是:1)哮证与肺脾肾相关的中医病机;2)膀胱经背部穴位和任脉穴主治特点和性能;3)远近和前后配穴原则;4)三组穴位均有补益肺脾肾、理气平喘的作用,多组交替防止单一穴位刺激所致皮损及穴位耐受现象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