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 格式:doc
- 大小:67.00 KB
- 文档页数:2
第四单元第2课时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设计意图:利用植物大战僵尸趣味情境,串联整个知识学习的环节,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复习两位数乘法口算的基础上拓展到三位数两位数的口算,实现知识上的无缝衔接。
】一、问题呈现1.课件呈现不同类型的坚果。
呈现问题1:60个坚果需要多少个阳光?呈现问题2:20个巨大坚果需要多少个阳光?2.引导语:你会解答吗?怎么列式?预设1:要求60个50是多少,就用50×60预设2:要求20个150是多少,就用150×203.思考: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总结:因数的末尾都有0二、问题解决1.思考:因数的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算?预设1:先算5×6=30,再加上两个0,是3000;预设2:先算15×2=30,再加上两个0,是3000;2.总结方法: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2.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3.就在积的末尾填上几个0。
3.趁热打铁思考:我们能不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学习任务一: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设计意图:充分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学会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
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活动经验。
】一、交流口算的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1.问题呈现:买30个玉米农炮,需要多少个阳光?思考: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预设:要求30个160是多少,用乘法,列式是160×302:口算方法解决问题。
引导语:观察算式,你觉得应该怎样口算?预设:先算16×3=48;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两个0;积的末尾添上两个0,是4800。
二、交流笔算的方法,体会0的特性,1.引导语:像这样的算式该如何笔算?学生展示1:我是先用个位上的0×160=0,每个位上都写0,再用十位上的3乘160等于480。
两次相乘所得积的和是4800.学生展示2:我是这样列竖式的计算的,先算16X3,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两个零,得出480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计算练习。
3.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原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课(1)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原理。
(2)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规律,发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3)进行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1)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新课的掌握程度。
(2)设计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教师应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互动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测试成绩: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1.因数中有0的乘法–以10为单位的整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可以通过乘法口诀得出结果。
–例如,20×30=600,结果的末尾有0。
2.两因数中分别有0的乘法–若两个因数中,其中一个因数结尾是0,另一个因数中间或结尾也是0,结果的末尾也有0。
–例如,20×40=800,结果的末尾有0。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进行观察,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结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
2.讨论法:在实际问题的情境下,引导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3.演练法:通过示范演示和小组或个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1.课件或黑板、粉笔。
2.相关教学实物、图片或视频等辅助器材。
六、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导入新知,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10的倍数在乘法中具有的规律。
步骤二:讲解新知结合实际问题和乘法口诀,讲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并通过多个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
步骤三:师生共同探讨以实际问题为情境,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步骤四:小组或个人练习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题目,分小组或个人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步骤五:课堂质疑与解答教师引导学生就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课堂质疑与解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和方法。
步骤六: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概括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规律和计算方法。
七、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练习题。
2.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写下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方法;2.能够独立进行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计算;3.培养学生对数字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思考能力;4.提高学生进行数字运算时的准确性和速度。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方法;2.学生能够准确进行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计算。
三、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粉笔;2.教科书、练习册;3.相关习题及参考答案;4.课件或教学PPT(可选)。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乘法的基本知识。
2.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遇到或发现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式?第二步:讲解1.带领学生发现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的规律。
2.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因数的末尾或中间的0来确定乘法计算的方法。
3.举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掌握笔算乘法方法。
第三步:练习1.让学生尝试进行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
2.师生互动,批评问答,纠正学生的错误。
3.鼓励学生举手回答,并及时表扬。
第四步:巩固1.师生合作,进行示范乘法计算,让学生模仿操作。
2.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指导学生及时纠正。
3.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第五步: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外作业。
2.检查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2.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未完善之处。
3.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灵活运用。
希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保持勤奋和细心,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 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教具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特点。
-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有什么特点?2. 探究新知- 分组讨论:如何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计算方法。
- 学生尝试计算例题,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 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提示。
4.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布置原则:分层设计、难易适中、题目具有代表性)- 基础题:完成课后练习题。
- 提高题:自主选择一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进行解答。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了吗?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活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在实际计算中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运用。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新知”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的重要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并理解其算理。
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的乘法,对乘法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计算中,遇到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情况,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
因此,本节课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会正确计算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并能理解其算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生能自主探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算理,能正确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的相关课件。
2.练习题:针对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以便于巩固所学知识。
3.小组合作工具:如白板、彩笔等,方便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买了一台电脑,每小时可以打字800字,如果他要在一天内完成16000字的打字任务,他需要多少小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2课时《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因数末尾、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的重要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和中间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整数乘法的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笔算。
但在面对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情况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困惑和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特殊情况的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方法。
2.提高学生的整数乘法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时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同时,运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练习题,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回顾整数乘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例如:123 × 4 = ? 让学生在脑海中回顾整数乘法的步骤和方法。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例子,如:306 × 4 = ? 引导学生注意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特殊情况。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乘法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如:203 × 5 = ? 405 × 3 = ?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任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02课时_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主要介绍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乘法运算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理解不透彻,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2.能够熟练地进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理解和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如200×30,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2.呈现(10分钟)展示几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例子,如400×50、60×30等,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运算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些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进行计算,并相互检查答案。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让学生上黑板进行计算,并讲解运算过程,以此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是这样的?让学生尝试用已学的知识解释这个现象。
第2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48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 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学方法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开心吃水果。
35×2=140×7=280×3=230×4=13×6=105×2=18×3=250×3=17×5=1.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2.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学生说算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准备。
二、探究新知探究点1 因数末尾有0 的乘法师:“0”是一个神奇的数字,在运算中,我们会经常看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板书课题)1.课件出示例题:160×30师:如何计算这道算式?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尝试算一算。
(1)尝试独立计算,讨论交流计算结果。
方法一:口算。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则160×30=4800。
方法二:笔算。
(2)引导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 和非0 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在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讨论下明确:把0前面的数对齐,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160×30=48002.整理算法。
回顾计算过程,归纳计算方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写竖式时,要把0前面的数对齐。
小试牛刀课件出示“基础导学练”的题目。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索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
教案:第四单元第2课时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主要内容包括: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重点讲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技巧,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正确计算相关题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
2. 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特点,总结计算规律。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规律,互相学习、补充。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点评、讲解,强调重点、突破难点。
5. 练习巩固: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2. 板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规律、注意事项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题目。
2. 提高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找零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是否存在共性问题。
3. 教学方法、手段的适用性,如何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因数中间或尾数有0的乘法
教学内容:P53例
2及练习八1—4
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及计算方法。
2、口算、笔算交互进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例题情景: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
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2、学生根据题意,独立写出解题算式,独立进行计算
3反馈第(1)题: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
4、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①、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②、怎样确定积的末尾零的个数
5、反馈第(2)题: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
二、质疑与小结
1、因数末尾有0如何列竖式简便?应注意什么?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2、因数中间有0,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
但要注意用乘数哪一位上的数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要和那一位对齐。
三、知识反馈:
1、学生试练P53做一做
2、比较哪个算式简便,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八:1、
2、
3、4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五、全课小结
六、教学反思
360
×25
360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