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小学科学四年级下《1.2关节》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5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2.关节
通过活动身体和对运动动作的分析,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探究活动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关节在哪里,并指出关节的位置,在身体上标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们自主研究关节的能动性。
放手让学生们去想、去做、去说、去自我评价,体验关节的作用,不但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在体验中发现,在思考中获知不同关节的类型及它们的活动方式,并懂得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
1.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
2.学生不仅在课堂开始会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直到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2. 关节【教学目标】1.能提出与关节有关的科学问题,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根据需要从更多渠道查阅有关资料。
2.认识关节,知道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六大关节的名称、位置及其作用,了解关节的卫生保健知识。
3.想知道,爱提问;能积极参与探究关节的活动,愿意与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探究,乐于用所获得的关节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及做好宣传。
【教学重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一些关节的类型和运动方式。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人体骨骼图、关节名称学生材料:每组夹板、绳子若干【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1. 谈话:同学们,欢迎回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你们喜欢运动吗?今天,李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健康操》,我们一起跟着视频放松一下,怎么样?2. 播放视频,师生一起做《健康操》。
3. 提问:在刚才的运动中,你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呢?4. 学生举手发言(用手指出部位),师在黑板的人体图上的相应位置做出记号。
5.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刚刚做记号的这些部位,你知道这些部位叫什么吗?(揭示课题:关节)6. 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关节的知识。
[设计意图:从做操开始,让学生的关节先运动起来,既可以巧妙地完成课外与课堂的转换,又可以让学生感知关节的作用。
]二、认识人体的主要关节1. 讲解:什么是关节?2. 大家看一下,这些做记号的地方都是关节吗?那他们有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呢?我们来从上往下认识一下(在黑板的人体图贴出关节名称)3. 学生齐读关节名称一遍,一边读一边在自己的身体上指出来。
[设计意图:认识关节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对自己人体的一次梳理,不一定要记住所有的关节,只需要大约知道有哪些主要关节。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认识关节的类型并对人体的主要关节进行分类1. 请大家分别活动自己身体的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仔细体会并比较这几个关节在活动时所能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2. 学生交流汇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2.关节
通过活动身体和对运动动作的分析,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探究活动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关节在哪里,并指出关节的位置,在身体上标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们自主研究关节的能动性。
放手让学生们去想、去做、去说、去自我评价,体验关节的作用,不但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在体验中发现,在思考中获知不同关节的类型及它们的活动方式,并懂得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
1.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
2.学生不仅在课堂开始会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直到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1.2关节教学设计
个方向运动的关节,例如肩关节、颌关节、髋关节等。
2、小结:
类型关节
关节类型关节运动方式
及特点
膝关节
铰链关节屈伸运动(灵
活)
旋转关节旋转运动(灵
肘关节
活)
肩(髋)关节
球状关节环转运动(最
灵活自由)
3、连连看
四、总结拓展:
1、你认为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2、活动体验:
(1)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肢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动作,你的感觉有什么作用?(附上相对应图片)
(2)将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膝关节弯曲会对身体起到一个缓冲保护的作用。
在身体挺直的情况下,随着身体快速下落形成的反作用力对身体以及脊柱乃至头部造成一个。
关节一、教材、学情分析:《关节》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本单元围绕骨运动,从人体运动系统的骨骼、关节、肌肉这三个主要构成方面引导学生解析运动机理,教会学生运动系统的保健,而本课教材旨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关节的作用和一些类型。
四年级这个学段的学生很喜欢运动,也懂得一些零散的运动保健知识。
笔者在多次试教的课堂反馈中发现,学生能说出人体有哪些主要的活动关节,知道关节的主要作用是运动,但这种仅仅停留在科学知识达成度层面的认知是不完全的。
科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对学生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它能帮助儿童理解他们周边的生命世界,发展和持续保持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较之“关节的位置、类型和作用”的问题,“为什么不同关节的运动方式不同为什么有些关节容易受伤为什么要注意运动的保健”这些问题才是学生既感兴趣又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问题”。
考虑到作为学习主主体的学生已有经验和学习背景,本课设计以肩关节(球窝关节)这一典型关节类型为突破口,融入对“球窝关节、铰链关节、旋转关节”的理解,增加了同为“球窝关节”的髋关节和肩关节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人体关节结构与功能的统一,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活动及保健的方法,体现本主题研究的生命教育价值。
因此,本课结构线索调整为:从认识肩关节的内部结构入手,观察外显的运动方式→猜测内部的连接方式→揭示肩关节的结构特点→理解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指导科学的活动和保护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肩关节的运动特点及原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能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肩关节的连接方式进行猜测,并能通过画图、模型等来分析和理解肩关节结构和运动。
3.珍爱自己的身体,乐于用所习得的关节知识进行自我保健,形成健康向上的运动及生活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l、重点:认识肩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2、难点:理解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四、教学准备:猪肩胛骨和臂骨,学生记录单。
关节-苏教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人体关节的作用和分类。
2.能够通过实物或图片看出人体关节。
3.能够通过简单的指令模拟人体关节的行动。
4.能够结合实际生活,正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关节的作用和分类。
•通过实物或图片看出人体关节2、教学难点•通过简单的指令模拟人体关节的行动三、教学内容及进度1、知识点讲解(1)什么是关节•手指、手肘、肩膀、膝盖等等都是人体关节的重要部分。
人类在不同的传统文化里,都有各自的关节伸展运动,如踢腿、拳击等。
(2)人体关节的分类•按结构可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和多轴关节。
多数关节都是由骨骼、韧带、滑囊(关节囊)和关节软骨构成的。
•按自由度可分为自由关节和固定关节。
人体的绝大多数关节都是自由关节。
(3)人体关节的作用•使身体构型的活动更加灵活;•抵制必须的压力,比如身体落地所产生的冲击;•支持体重,使身体稳定。
2、知识点巩固(1)模拟人体关节的行动•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模拟练习,例如:直立、上臂前伸、屈腰、转头等等。
(2)生活情境的运用•带领学生回想平日自己的各种生活动作中,哪些是利用了人体关节的?3、知识点拓展•通过课件、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展示各种人体关节的构造、运作、疾病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使用比较生动的语言,问学生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某些动作比较难做到。
(2)引导学生分析难以做到的原因,进而引出今天的新课——关节。
2、呈现新知(1)通过图片、手势等形式,展示人体关节的图像介绍其作用和分类。
(2)带领学生模拟关节的行动,让学生通过操作自己的身体来感受关节的作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人体关节的知识。
3、巩固知识点(1)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模拟练习,例如:直立、上臂前伸、屈腰、转头等等的动作。
(2)带领学生回想平日自己的活动中,哪些是利用了人体关节的?(3)展示各种人体关节的构造、运作、疾病等相关知识。
《关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和方法:
1.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关节的位置;
2.能够在固定关节的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人体上一些关节的位置;
2.了解关节的多种活动方式;
3.知道关节的类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借助物体研究现象的意识;
2.愿意将各种关节活动进行比较;
3.愿意用建议模型来反映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能够在固定关节情况下发现关节的活动方式和一些作用[来源:
三、教学准备:木棍、夹板、胶带或绳子。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拓展资料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2.关节教学目标:能够通过活动身体找出一些主要关节的位置。
知道什么是关节以及关节的作用。
认识关节类型中的铰链关节、旋转关节和球状关节以及它们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生:喜欢。
师:老师想知道咱班有没有会打乒乓球的同学?(学生举手,教师随机叫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师:你会打乒乓球吗?生:会。
师:你能教老师几个打乒乓球的基本动作吗?生:行。
(学生做几个打乒乓球的基本的推挡动作。
)师:谢谢你,请你回去。
现在,老师就模仿刚才那位同学的动作,大家仔细观察,看看老师的动作跟那位同学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教师关节僵硬地模仿打乒乓球的动作,学生立即举手发言)生:老师的动作太慢。
生:老师的动作像木偶。
生:老师的动作一断一断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那么你们说说,老师和那位同学的动作,谁的动作不灵活?生:老师的动作不灵活。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不灵活。
(学生上前指出教师右臂的肘关节和肩关节。
)(教师边屈伸自己的右臂,边指着自己的肘关节问学生):这个能活动的部位叫什么呢? 生:叫“关节”。
(教师板书“关节”后)说: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节”。
说说你认为什么是“关节”?生:身上能活动的地方叫“关节”。
师:我们每天都要眨眼几千次,身体内的胃肠都在蠕动,这些运动的部位都叫“关节”吗?生:不叫。
师:那么,究竟什么部位叫“关节”?生:“关节”是骨头和骨头之间的地方,还得能活动。
师:是的,骨与骨之间,连接的组织有空隙,并能做不同那个程度的活动,这种骨连结,就叫“关节”。
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都知道自己身体的哪些关节吗?生:有: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
生:手指关节、腕关节。
生:腰关节。
师:好的。
现在,老师再请刚才那位同学到前面来,(学生上来)你给我们大家摆一个造型。
其他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在他身上找关节,并用老师给你们的“红色不干胶”,贴在他相应的位置上。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
2.关节
通过活动身体和对运动动作的分析,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探究活动的起点和基础,认识关节在哪里,并指出关节的位置,在身体上标示出来,充分发挥学生们自主研究关节的能动性。
放手让学生们去想、去做、去说、去自我评价,体验关节的作用,不但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能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用不同的活动方式,使学生获得真切感受,在体验中发现,在思考中获知不同关节的类型及它们的活动方式,并懂得在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
1.根据学生的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愿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上网浏览、查阅资料、询问别人等不同的探究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开阔思路,给学生的探究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在分组人数上有时会很不均衡。
2.学生不仅在课堂开始会提出一些研究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认真观察及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直到带着产生的新问题走出课堂,在课后将探究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2.关节教学资源开发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1单元《骨骼与肌肉》中的第2课。
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
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称作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就叫活动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本课是上一节课研究内容“骨骼”的延伸与深化。
关节与人体的骨骼紧密联系,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教材的设计意图是指导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关节的重要作用,通过运动身体不同的部位比较体验到关节的连接方式是不一样的,并借助于文字资料及模型等多种资料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同时,通过一些常见的小活动体验到关节具有帮助缓冲等作用。
关节人人身上都有,并且也时时处处都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使我们可以轻松自如地做着各种想做的运动。
但或许因为很多学生都没有体验过关节受到束缚时的感觉,所以他们难以意识到平时可以轻松自如地做各种活动是因为有了关节的协助。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教材注重让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科学、学习科学,可以先选择把各个不同的关节固定起来再去有目的地做各种小事情,通过与平常动作的对比让学生来体验关节在人体运动中的作用,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在活动中自己体验、自己发现关节的重要作用。
然后在比较身体不同部位的关节可以做不同形式的运动的基础上归纳认识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与人体的骨骼隐藏于身体内部一样,人体各个部位的关节也具有隐蔽性,难以直接观察,要了解各种关节不同的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了借助于与人体关节具有相似性的动物的关节来直接呈现观察对象,让学生在直接的触摸、实践中增加对关节的认识,增加他们的感性经验,并帮助他们建构关节的概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知识与技能●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知道有了关节,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运动;●认识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感受人体关节的神奇与巧妙,激发研究人体的兴趣。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3.课前去菜场购买部分猪蹄、去肉排骨等作为观察关节连接的材料;4.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评析】机器人行动时的动作比较僵硬,关节处的衔接也比较便于观察,能够为引入“关节”这一研究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
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
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
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
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
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评析】科学教学需要“告诉”,也需要“发现”。
告诉学生他们所发现不了的,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那些可以被发现的,科学学习就显露出了一种活力。
“找身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这一活动同时也为后面认识人体内的自由活动关节作好了准备、埋下了伏笔。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评析】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科学活动时,他们的眼、耳、身、心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能够丰富他们的体验,强化他们的认识。
这次体验活动的重点在于比较“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有什么不一样”,明显的差异、强烈的体验必然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关节在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评析】借助于动物骨骼及关节来认识人体内部的关节连接方式是可行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骨头之间不同的连接方式,还可以观察到教材上所没有提及的韧带、关节窝等更丰富的结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评析】学生的生活是科学学习的源泉。
人们日常所做的许多活动与身体的结构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完成各项活动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关节的不同类型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身体的一个过程。
四、总结拓展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
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评析】课堂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学生对科学问题的探究是无限的。
提一个留有思考余地的问题犹如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在合适的气温、环境下,这颗种子将生根、发芽、开花。
附录:主要的四肢关节肩关节由关节囊包围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而成。
因肱骨头的关节面大,呈半球形,肩胛骨关节盂小而且浅,加上关节囊松而薄,所以,肩关节活动灵活,是全身易脱位的关节之一。
肘关节是一个复关节,由三个关节共居同一关节囊而成。
肱尺关节是肘关节的主关节,由肱骨滑车与尺骨滑车切迹构成。
可展伸140°。
肱桡关节:由肱骨小头和桡骨的关节凹构成。
只能作屈伸和回旋运动。
桡尺近侧关节:由桡骨环状关节面与尺骨上端的桡切迹构成。
伸肱时,前臂与上臂不在一条直线上,前臂与上臂之间形成一开向外侧的角度,这个角叫提携角(男性约为165°,女性约为135°)。
桡腕关节由桡骨的腕关节面与舟、月和三角骨构成,可做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运动。
桡腕关节与腕间关节共同活动的范围是:屈最大,约90°,伸45°,内收40°,外展20°,环转度极小。
腕掌关节由下排腕骨与掌骨构成。
除拇指腕掌、小指拇掌关节能作屈伸、收展、对掌及环转(仅拇指腕掌关节有)等运动外,余三个腕掌关节基本不动。
髋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由于髋臼较深能容纳股骨头的2/3,而且髋关节囊及其周围的肌肉又比较强厚,因此,稳固性比肩关节大。
髋关节脱位也仅次于肘关节和肩关节。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的关节面,胫骨上端的关节面和髌骨关节面构成。
滑膜腔被两条交叉韧带分割。
前、后两条交叉韧带尚有防止胫骨前、后移位的作用。
膝关节内有月牙状的关节盘,叫半月板,其内侧大,外侧小。
当膝关节半屈于内旋或外旋位时,突然的强力伸膝运动,可使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囊坚韧,关节囊的前壁有髌骨和髌韧带;两侧有胫、腓侧副韧带;后方有斜韧带加强。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及内踝、腓骨外踝与距骨构成,属于滑车关节。
踝关节负重最大,关节面较小,但踝关节囊有韧带加强,内侧韧带从内侧将内踝、足舟骨、距骨和跟骨连结起来;在外侧有距腓前、后韧带和跟腓韧带连结腓骨、距骨和跟骨。
因踝关节周围韧带强而有力,以致在踝扭伤时,即使内外踝发生了骨折,韧带尚未受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