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地震中的父与子2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的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习题答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小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欢迎阅读!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课文内容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地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而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同步练习卷(2)一、填空题1. 读拼音,写词语。
2. 查字典填空。
(1)“疾”字的部首是________,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疾病;B痛恨;C急速。
“疾步”中的“疾”应取第________解释;“疾步”的意思是:________。
(2)“绝”字用音序查先查字母________,在字典的解释有:A断绝;B穷尽,完全没有了;C绝对;D极,最。
“绝望”的“绝”应取的解释是:________。
(3)“昔”字用音序查,字母是________,部首是________,“昔日”的意思是________。
3. 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安顿安排(1)他下周的工作________得满满的。
(2)父亲________好受伤的妻子,便去找孩子了。
失望绝望(3)孩子们的父母匆匆赶来,看到一片废墟,他们________了。
(4)他的学习成绩令他的父母很________。
阻挡阻止(5)我们要________不文明的行为。
(6)一块巨石________了他们的去路。
4. 缩写句子。
(1)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________(2)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________(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________5. 在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后打“√”。
没有一个人来帮助这位父亲是因为A.人们认为孩子们已经死了。
不是B.人们觉得孩子们已经没有存活的希望了;人们认为这位父亲悲伤过度,精神失常了。
√C.挖掘的地方太危险。
不是6. 课内阅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语段中作者连续写时间有什么用意?________(2)语段中画“﹣﹣”的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你从这样的描写中体会出________(3)你怎样评价这位父亲?________7. 课外阅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校:城北中心西关小学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姓名:张慧俊时间: 2015-12-6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课文以“父母的爱”为主题。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一定能救出儿子的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
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一是想让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地感染;二是让学生体会本课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三、学情分析本文是关于父爱的,离学生很近,更能让学生感动,引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时,通过研读重点段落和语句,了解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之处。
感受浓浓的父爱和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
同时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了解本文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四、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以及父亲和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和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究的的习惯。
3.体会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
4.在品味领悟的过程中明白伟大的父爱。
五、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研读文中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这对父子的了不起。
2.通过学习本文,感悟伟大的父爱以及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
六、教学难点通过研读文中父亲和儿子了不起的语句,感悟伟大的父爱,以及他们之间的父子情深。
七、教学准备课件音乐诗歌八、教学流程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回顾内容,整体感知。
3.根据提示,自主学习。
4.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5.教师总结,升华感情。
6.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九、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父爱是一座山,挺拔而坚强,父亲是我们永远的依靠。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重点)本课的写作素材源于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地震。
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6.6级地震。
据统计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手上。
地震毁坏建筑物2500余座,高速公路多处被震断,一些立交桥坍塌,约11条主干道被迫关闭。
地震还造成该市4万户住宅断水,5.2万户断电,3.5万户断煤气,通讯网络出现严重阻塞,累计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
洛杉矶(shān bīn) 颤抖(chàn zhàn) 废墟(xū x ī) 混乱(hùn hǔn) 血迹(xuè xuě)•••••√√√√√杉 墟 砸 砾 爆shān xūzálìbào混hùn (混合)hún (混水摸鱼)颤chàn (颤抖)zhàn (颤栗)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述了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险,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学的故事。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几”撇画舒展。
结构:左右组词:洛杉矶 燕子矶造句:燕子矶是一个风景迷人的好地方。
音序:J 部首:石矶jī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日”略扁,“匕”竖弯钩圆转有力。
结构:左右组词:混凝土 混合造句:空气中混合着多种颗粒弥散在雨中。
音序:H 部首:氵混hùn结构:上下组词:昔日 往昔造句:昔日,这里是一个小山村。
音序:X 部首:日书写指导:左上部第二横长,托上盖下,“日”略扁。
昔xī书写指导:“土”末笔变成提,“虚”长撇舒展,“业”的横略长。
结构:左右组词:废墟 殷墟造句:一座新城从这篇废墟上拔地而起。
音序:X 部首:土墟xū书写指导:“日”略扁,“罒”扁而宽,“又”撇捺舒展。
结构:上中下组词:曼妙 蔓延造句:恐惧的心理在人群中蔓延着。
第五单元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开心回顾1.趣味故事:一束白色的栀(zhī)子花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的每个生日送到我家。
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赠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
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qìn)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欣悦。
我没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然而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nì)名者的形象。
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或是出于怪僻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真名实姓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
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他的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xiè)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省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法知道。
而栀子花的馥(fù)郁与温馨(xīn)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
我就是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
这一年,我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依靠——()香气袭人——()(2)读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①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把“依偎”换成“躺”或“靠”,行不行?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过文章,你觉得母亲送花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依偎芬芳沁人(1)①拟人②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