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水稻药害的识别和解除
- 格式:docx
- 大小:1.28 MB
- 文档页数:9
水稻受到药害会出现哪些情况,如何识别?
【常见问题】水稻受药害有哪些情况,如何识别?
【专家解答】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药,使用农药可有效预防病虫害,使作物健康生长,提高产量。
但是在使用时也要了解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水稻药害的情况。
1、水稻斑点:常见的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
比如在水稻生长初期误喷了丁草胺,则稻苗会明显出现不规则褐斑。
2、水稻畸形:药害引发的水稻畸形多出现在水稻的睛叶部和根部,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型穗等,如水稻受2、4-D 药害时,心叶僵硬,并有筒状叶和畸型穗出现。
3、水稻枯萎:药害枯萎往往整株表现症状,大多由除草剂引起,如水稻苗期误喷了盖草能,整株就会枯萎死亡。
4、水稻生长停滞:水稻受药害后,正常生长受到了抑制,出现生长缓慢现象,如在水稻移栽后,喷施丁草胺不当,除发生褐斑外,还表现出生长缓慢等迹象。
【本人点评】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少不了要施肥施药,但有时候不小心就会出现病害现象,上文本人为您介绍了水稻病害的四种情况,希望大家引起重视,慎防水稻药害。
水稻打除草剂后几天进水,附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若是进行茎叶喷雾,一般可在施药后的第2天进水,进水后将田间的水层深度保持在2-3厘米,并保水5-7天,缺水时应及时灌水,若是进行封闭除草,则播种后至水稻现青前都要保持土壤湿度,待表土变干后灌入“跑马水”。
施药后保水一段时间可以防止杂草二次萌发,合理保水可促进壮苗早发。
一、水稻打除草剂后几天进水1、如果使用除草剂的方式为茎叶喷雾,则通常可以在施药后的第2天进水,进水后将田间的水层深度保持在2-3厘米即可(保水5-7天),缺水时要及时灌水。
2、如果是封闭除草,则在播种后至水稻现青都要保持土壤的湿度,待表土变干后要及时灌入“跑马水”。
3、施药后,灌入浅水并维持一段时间能够起到防止杂草二次萌发的作用,合理保水可以促进壮苗早发,达到以水控草、促苗抑草、提高药效的目的。
4、保水5-7天后,适时追肥,此时稻株已经占据了田内的生长空间,杂草即使萌发也难以造成危害。
二、水稻除草剂药害症状及补救措施1、药害症状(1)受害较轻施药5-10天后,稻株出现老叶黄化、矮缩的情况,黄化叶上面还会出现褐色的斑点,叶片自叶尖向下黄化。
(2)受害较重①稻株具有较多的黄根,白根则比较少,用手轻拉稻株便可将苗带起。
②新叶短小且窄,抽生速度较慢,上位叶的叶枕比下位叶低。
③稻苗高低错落,长势不一致。
2、补救措施(1)如果受害程度较轻,可亩用6-10斤尿素、20-30斤氯化钾、4-6斤颗粒锌肥混匀后撒施于田间。
(2)如果受害程度较重,可亩用12斤尿素、40斤氯化钾、8斤颗粒锌肥混匀后撒施于田间,之后的5-7天要保持浅水层。
(3)处理后,通常经过5天左右稻株便可长出1片叶,7-10天后稻田内的长势开始好转,15天后即可恢复。
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水稻主要病害识别与防治(附图)水稻主要病害辨识与预防(附图)一、真菌性病害叶瘟大田症状,稻瘟病祸害导致的白穗苗叶瘟慢性型叶枕瘟苗叶瘟病斑连片枝梗瘟穗颈瘟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水稻上为害最重的病害之一,以日照少、雾露持续时间长的山区和气候温和的沿江、沿海地区为重。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和稻谷上越冬,根据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叶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以4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期最易感病。
“抓好两头,巧治中间”的预防措施。
即为抓好苗叶辟邪和穗瘟,巧治叶辟邪。
采用抗病品种就是预防稻瘟病的最为有效率的方法。
水稻生长前期推行浅水诚灌,尽早适当烤田,后期和暖交错,推动稻叶老健;2、孕穗破口期(即有5%左右穗出现时,一般2—3天)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当苗期或分蘖期,稻叶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有发病中心的稻田,或周围田块已发生叶瘟的感病品种田和生长嫩绿的稻田,或在孕穗末期叶病率在2%以上、剑叶发病率的1%以上的田块应及时进行喷药。
常发区应在秧苗3—4叶期或移栽前5天喷药预防苗瘟。
穗颈瘟的防治适期在破口期和齐穗期;3、药剂可以采用75%三环唑。
叶瘟掌控在初发病期用药,预防穗颈瘟,一定必须在破口初期杀灭。
纹枯病枯孕穗纹枯病包鞘叶鞘上不规则病斑纹枯病轻微祸害状纹枯病后期蜂窝状菌核纹枯病是水稻常发且为害重的病害,具有发生面广,大发生率高,为害重,损失大的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稻田里越冬,菌核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源。
早稻中后期和晚稻中前期是纹枯病发生发展的盛期,尤以水稻抽穗前后最烈,以分蘖期和孕穗期最易感病。
纹枯病是高温高湿的病害,也是多肥茂盛嫩绿型病害。
水稻施肥多,生长茂盛嫩绿,天气多雨时,往往发生严重。
长期灌深水,偏施迟施氮肥,造成水稻嫩绿徒长,田间郁闭、湿度增高,都有利于纹枯病的发展蔓延。
1、实行“在育苗前歼灭菌源,育苗后强化肥水管理,并融合发作初期预防,保证水稻好像三叶较完整”的预防策略;2、每季耙田后要打捞漂浮在水面上的菌核,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图解水稻药害的识别和解除
“水稻药害是指因农药使用不当对水稻造成的恶伤害,即引起的水稻体内生理变化异常、生长停滞、植株变态甚至死亡的一系列症状。
产生药害的环节是使用农药作喷洒、拌种、浸种、土壤处理等。
”
下面就水稻药害症状,教你如何识别水稻药害。
药害症状——斑点
常见的有褐斑、黄斑、枯斑、网斑等。
精喹禾灵对禾本科作物敏感,喷药时应注意勿飘移到敏感作物田,以免造成药害。
精喹禾灵药害
百草枯药害,叶片出现大量灼伤斑,不能灌浆,出现死穗。
根据《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第1745号》文件要求,自2016
年7月1日起停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
百草枯药害
药害症状——畸形
药害引发的水稻畸形多出现在水稻的茎叶部和根部,常见的畸形有卷叶、丛生、肿根、畸型穗等。
丙草胺用于土壤处理,可防除稻田稗草、异型莎草、牛毛毡、鸭舌草、窄叶泽泻等。
药害表现为植株矮化,出叶速度慢,叶片狭小,杆细瘦,叶色深绿。
严重时,心叶扭曲,叶片皱缩,在叶鞘中形成环状,难以正常抽出,生长受到严重抑制。
二氯喹啉酸主要用于防治稗草且适用期很长,1-7叶期均有效。
药害主要发生于秧田和直播田,施药半月后症状明显,也可能秧田受害,移栽至大田后才表现症状。
其典型症状是秧苗叶鞘完全愈合成葱管状,叶色浓绿,扭曲畸形严重且明显。
草甘膦是一种灭生性除草剂,水稻一旦受到草甘膦药害会引起稻株一系列变态反应。
一是引起水稻抽穗严重受阻,出现不抽穗、畸形穗。
二是植株分蘖增多,出现高节位分蘖和高节位根系现象。
三是出现剑叶变短缩小,往往比正常植株短1/3~2/3。
受害植株在生长后期叶色深绿,很少有落黄现象。
草甘膦引起的飘移药害导致植株黄萎或矮化,轻微草甘膦药害出现新叶似竹叶状。
二甲四氯是激素性除草剂。
水稻幼苗极易受到药害,药害症状为植株矮化,畸形,老叶黄化,茎杆褪色,不能正常抽出,卷曲,在茎基部形成环状,茎基部肿胀,霉烂,生出短而粗的次生根。
严重时,茎基部组织腐烂,全株枯死。
使用二甲四氯要在三叶期至拔节期前使用,在水稻4叶期之前以及拔节之后施药,易产生药害,导致禾苗叶片失绿发黄、新叶葱管状、穗卷曲难以抽出、穗畸形等症状。
药害症状——枯萎
药害枯萎往往整株表现症状, 大多由除草剂引起, 如水稻苗期误喷了盖草能, 整株就会枯萎死亡。
如在水稻苗期如果遭受草甘膦药害,植株表现枯黄死苗草甘膦引起的飘移药害症见秧苗黄萎或矮化。
药害症状——生长停滞
水稻受药害后, 正常生长受到抑制, 出现生长缓慢现象, 如丁草胺在旱直播田用作土壤表面封闭处理受害,表现为水稻出苗、生长缓慢。
茎叶弯曲、扭卷,芽鞘
和幼叶的先端枯干,植株萎缩,根系短小、弯曲。
吡嘧磺隆药害水稻症状表现为生长停滞,稻株矮,黄化,白根少。
吡嘧磺隆药害
低温情况下丙草胺药害
药害的解除
第一招——洗田排毒
当药害发生时可首先要排清已施药的田水,灌入新鲜的活水,反复灌水洗田,减少土壤中的残留量,促进其淋溶和流走,能有效减轻药害。
排水后晾田,增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药剂降解,同时有利根系生长。
第二招——清水冲洗受害植株
喷除草剂过量或邻近作物的敏感叶片遭受药害时,要立即用干净的喷雾器装入清水喷洗受药害植株,可清除或减少作物上除草剂的残留量。
对于一些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除草剂,可用2%的碳酸钠清水稀释液喷洗作物有较好效果。
第三招——追施速效肥料、微肥及有机肥
依照作物生长季节和对肥料的需要适当增加肥量,结合浇水追施腐熟人畜粪尿、尿素等速效肥。
可以促进根系发育和新叶再生。
追施锌、铁、钼等微肥及叶面肥提高作物抗药害能力有显著效果,可促进植株及其根系生长,比较适宜大田采用,对磺酰脲类、酰胺类除草剂药害都有效。
多施有机肥,有机质对除草剂有吸附作用,对一些除草剂还有分解纯化作用,能使除草剂丧失部分活性,同时促进作物健康生长,恢复受害作物的生理机能,以减轻除草剂药害对农作物的危害。
第四招——使用解毒剂
根据除草剂药害的性质,可选用解毒剂来减轻药害。
二氯丙烯胺(酰胺类除草剂的安全保护剂)使水稻免受乙草胺、丁草胺等除草剂的伤害。
第五招——喷施生长调节剂
优先选用功能性植物营养剂,他们含有植物化感物质、矿物质、酶类等物质,其中化感物质与作物有亲和性,使用过量,作物能自身调节,对作物安全。
如酣客、寒地霸稻、天然芸苔素。
不能用抑制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等,否则会加重药害。
谨慎选用人工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源激素),如赤霉素、芸苔素、复硝酚钠、吲哚乙酸、多效唑等和含有上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叶面肥,人工合成的外源激素与作物没有亲和性,用量不当会加重药害或造成新的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