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海水中的
- 格式:docx
- 大小:230.69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复习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复习鲁教版一、单元概述本单元复习主题是“海水中的化学”,主要涉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元素和矿物质,如氯、钠、镁、钾、硫等。
了解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对于我们掌握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知识点回顾1、海水组成及特点海水主要由水分子、溶解物质和悬浮颗粒组成。
海水的特点包括高盐度、高氯含量以及温度、盐度、pH值等方面的变化。
2、海水中的化学物质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如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镁等。
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溴、碘、铀等。
3、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指将海水转化为淡水的工艺过程。
主要方法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
4、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海水中的化学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生活领域,如制盐、制碱、制溴等。
三、知识点提升1、海洋化学资源开发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海水淡化技术不断优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也在逐步实现,如利用海藻制备生物燃料和化工原料等。
2、海洋环境污染与保护随着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强污染源控制、实施海洋环境监测和治理等。
四、知识点应用1、计算海水中某种元素的含量。
2、比较不同海域海水的盐度、温度和pH值差异。
3、分析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4、设计一种从海水中提取某一种化学资源的实验方案。
五、单元总结本单元复习了海水中的化学知识点,包括海水的组成及特点、海水中常见的化学物质、海水淡化技术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等。
通过回顾和提升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海洋化学资源,为未来的海洋开发与保护做出贡献。
我们需要注意海洋环境污染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海水中的化学考点梳理固体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四要素: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溶剂的质量是100g 。
固体在溶解在溶液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在20℃下,溶解度小于0.01g ,被称为难溶(或不溶);溶解度介于0.01~1g 之间,被称为微溶;溶解度介于1~10g 之间,被称为可溶;溶解度大于10g ,被称为易溶。
5.有关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右上图) ①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 。
②P 点的的含义是: 在该温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 。
③N 点为 t 3℃时A 的不饱和溶液 ,可通过 加入A 物质,降温,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④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
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质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⑤t 1℃时A 、B 、C 、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C>B>A 。
⑥从A 溶液中获取A 晶体可用 降温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⑦从B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蒸发结晶 的方法获取晶体。
⑧t 2℃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W 克,降温到t 1℃会析出晶体的有 A 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 。
⑨除去A 中的泥沙用 过滤 法;分离A 与少量B 的混合物,用 结晶 法。
⑩氯化钠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硝酸钾等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
它们的溶解度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大。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气体的溶解度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内因)气体的性质、水的性质;(外因)温度、压强。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考点练习1.(2014.成都)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
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时,100g 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gB.20℃时,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C.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D.20℃时,将36g 氯化钠溶解于100g 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2.(2014.北京市)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 ℃的 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b=cB .恢复至 t 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 a>b=cC .恢复至t 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D .若继续降温至 t 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3.(2014.咸宁市)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30℃时,分别将30g 硝酸钾和氯化钠放入100 g 水中,充分溶解。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 .通常情况下,采取降温的方法能将两种溶液都变成饱和溶液C .若将硝酸钾溶液降温到20℃,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10D .若将硝酸钾溶液变为10℃时的饱和溶液,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4.(2014.孝感市)右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50℃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B. 50℃时把50gA 放入50g 水中能得到A 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C.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方法D.将50℃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 >A=C5.(2013泰安)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 .50℃时,把50 g A 放入50 g 水中能形成75 g A 的饱和溶液C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 .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将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6.(2014年德阳市)20℃时,取四份一定质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 .保持温度不变,减少10g 溶剂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 .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 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 .保持温度不变,加入10g 溶剂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D .降温至10℃后,溶质的溶解度减小7.(2014.河北省)20 ℃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g ,分别加入到四个各盛有50 g 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其溶解情况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所得四杯溶液都是饱和溶液B .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C .20 ℃时四种物质溶解度的关系为:丙>乙>甲>丁D .四杯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为:丙>乙>甲>丁8.(2014.荆门市)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分别将t 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 .t 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9.(2014.金华)如图是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3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5克A 物质,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B .A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变成不饱和溶液C .B 物质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2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D .30℃时,将B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10.(2012泰安)重结晶后的食盐中往往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它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 2-4、Ca 2+、Mg 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除净,可向食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钡溶液,然后加入盐酸调至溶液pH=7,最后经过过滤、蒸发得到精盐。
下列操作及加入溶液顺序错误..的是A.BaCl2、NaOH、Na2CO3、过滤、HClB.BaCl2、Na2CO3、NaOH 、过滤、C.NaOH、BaCl2、Na2CO3、过滤、HClD.Na2CO3、BaCl2、NaOH、过滤、HCl11.(2012泰安)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D.除去甲物质中少量乙物质可采取蒸发的方法12.(2014.河南省)右图是A、B的溶解度曲线。
t2℃时分别将100g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质量AB(填“>”、“<”或“=”);把t2℃时150gA的饱和溶液稀释为20%,需加水 g。
13.(2014.陕西省)(4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时,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并NH4NO3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将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14.(4分)(2014•滨州)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中可看出,甲乙两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2)要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即可);(3)t2℃时,将甲、乙各20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乙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1℃,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或“=”)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5.(2014.成都)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粗盐。
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
[提出问题]如何才能将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除去,从而获得较纯的食盐晶体?[资料准备][实验方案]某同学为了提纯粗盐,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交流与表达](1)实验步骤①和②的目的是;实验步骤③和④的目的是。
(2)实验操作X的名称是,该操作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3)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
(4)实验步骤④中生成的沉淀D是。
(5)实验步骤⑤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而不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获取食盐晶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6)在蒸发食盐溶液的过程中要使用玻璃棒,作用是。
[反思与评价](7)有同学认为只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任意一种试剂就能将两种可溶性杂质出去,你认为这种方法(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8)有同学认为原实验方案不完善,做出这种评价的依据是。
[实验方案设计]为了完善原实验发难,你设计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仅写出补充部分的实验操作和现象)16.(2014.眉山市)(4分)氯碱工业是重要的化学工业,采用电解精制的饱和食盐水来制取NaOH,2NaCl + 2H2O通电2NaOH + H2↑ + Cl2↑。
但粗盐中含有杂质Na2SO4、MgCl2、CaCl2、泥沙等,必须经过提纯才能使用。
提纯中常用下列操作步骤:①用稍过量的NaOH除去MgCl2;②过滤;③用稍过量的BaCl2除去Na2SO4;④用稍过量的Na2CO3除去CaCl2等;⑤用稍过量的HCl除去NaOH、Na2CO3;则:(1)正确的操作顺序为或(填步骤编号);(2)加入Na2CO3溶液,其目的之一是除去CaCl2,还的一个目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7.(2014泰安5分)KNO3和Na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图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则温度的取值范围是;(3)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上述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将⑤继续冷却至10℃,过滤,共可回收得到KNO3固体g;(4)硝酸钾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