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高考理科综合化学部分试题word版
- 格式:doc
- 大小:904.00 KB
- 文档页数:9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题类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n卷(非选才i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算渣取液D.灌装保存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CC.用蒸储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10.K2C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52。
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72-被C2H50H还原学科.网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11.在两份相同的Ba(0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0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c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学.科.网A.①代表滴加H2 S04溶液的变化曲线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0H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0H「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12.用石墨电极完成下列电解实验现象a d处试纸变蓝;b处变红,局部褪色;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c处无明显变化生;n处有气泡产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推测不合理..的是A、a、b 处:2H 2O 2e=H2 2OHB、b 处:2Cl 2e CI2…, 「一、一一_ 2C、c处发生了反应:Fe 2e FeD、根据实验一的原理,实验二中m处能析出铜第II卷25.(17 分)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1) A的分子式是C7 H8,其结构简式是。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 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 .Na+B .二氧化碳C.RNAD .胰岛素2. 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 .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 .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 合成C .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 .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 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 ,照光后DCIP 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A .需要ATP提供能量B . DCIP 被氧化C .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 .会产生氧气4. 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 .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 .鉴定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 •用苏丹川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 •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 5.用Xhol 和Sall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 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1 I ■ ■图1隔切位点图A •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 .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 DNAC •泳道①中是用Sall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 .图中被酶切的 DNA 片段是单链DNA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甲醇低温 所制氢气用 于新能源汽B .氘、氚用作人造太阳 核聚变燃料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 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 .开采可燃冰, 将其作为能源使 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2018年高考试题(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一C 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常温时,0.1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NH +4+OH-C.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BCD实验NaOH 溶液滴入FeSO 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 Na 2S 溶液滴入AgCl 浊液中 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 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 分,共1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 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 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 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A.需要ATP 提供能量B.DCIP 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B.鉴定DNA 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 和 Sal 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 DNA 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 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 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 DNAC.泳道①中是用 Sal 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 DNA 片段是单链 DNA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 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CH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 CH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 100%B.Ch4→CH3COOH 过程中,有 C-H 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 C 一C 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B.常温时,0.1mol·L-1 氨水的pH=11.1:NH3·H2O⇆NH+4+OH-C.由Na 和C1 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NaOH 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 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2018高考理综化学部分(含答案)7.磷酸亚铁锂(LiFePOQ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之一。
采用湿法冶金工艺回收废旧磷酸亚铁锂电池正极片中的金属,其流程如下:好2LNaAlO滤液小生L►沉淀止赎1 H S。
,HNO L含L、P、Fe等滤液------ 通标懵」含曲暇亚铁锂滤清…」「谑一碟酸帔■含Li沉淀L■炭黑等窿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处理废旧电池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再利用8.从正极片”中可回收的金属元素有Al、Fe、LiC.沉淀”反应的金属离子为Fe3+D.上述流程中可用硫酸钠代替碳酸钠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 .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9.在生成和纯化乙酸乙酯的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未涉及的是10. 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16.25 g FeCl3水解形成的Fe (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B.22.4 L (标准状况)僦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C.92.0 g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 1.0N AD. 1.0 mol CH 4与Cl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3Cl分子数为1.0N A11.环之间共用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称为螺环化合物,螺 [2, 2]戊烷(,X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学 &科网A .与环戊烯互为同分异构体 B.二氯代物超过两种 C.所有碳原子均处同一平面D.生成1 mol C 5H 12至少需要 2 mol H 212 .主族元素 W 、X 、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均不大于20。
W 、X 、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0; W与Y 同族;W 与Z 形成的化合物可与浓硫酸反应,其生成物可腐蚀玻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X 的单质为气态B . Z 的氢化物为离子化合物C. Y 和Z 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D . W 与Y 具有相同的最高化合价13 .最近我国科学家设计了一种 CO 2+H 2s 协同转化装置,实现对天然气中CO 2和H 2s 的高效去除。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 一C 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 .常温时,0.1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NH +4+OH-C .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一COOH 或一NH 2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 .结构简式为:11.测定0.1mol·L -1Na 2SO 3₃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 ,数据如下。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
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A.Na+B.二氧化碳C.RNAD.胰岛素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 TP合成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3.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学科&网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4.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操作不正确...的是A.在制作果酒的实验中,将葡萄汁液装满整个发酵装置更多优质资料请关注公众号:诗酒叙华年B.鉴定DNA时,将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C.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滴(颗粒)D.用龙胆紫染液染色,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染色体5.用Xho I和Sal 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图2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DNAC.泳道①中是用Sal 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图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单链DNA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化学能力测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6.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 .甲醇低温所制氢气用于新能源汽车B .氘、氚用作“人造太阳”核聚变燃料C .偏二甲肼用作发射“天宫二号”的火箭燃料D .开采可燃冰,将其作为能源使用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 2和CH 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 3COOH 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成CH 3COOH 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 .CH 4→CH 3COOH 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 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 键 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8.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 17H 35COOH+C 2H 518OH C 17H 35COOC 2H 5+H 218OB .常温时,0.1 mol·L -1氨水的pH=11.1:NH 3·H 2O +4NH +OH − C .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 2+ +2e −Cu9.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BCD实验NaOH 溶液滴入石蕊溶液滴入氯Na 2S 溶液滴入热铜丝插入稀硝FeSO 4溶液中水中AgCl 浊液中 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 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10.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 或―NH 2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 .结构简式为:11.测定0.1 mol·L -1 Na 2SO 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 ,数据如下。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本试卷共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我国科技成果所涉及物质的应用中,发生的不是..化学变化的是()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 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 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 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3. 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硬脂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 C17H35COOC2H5+H218OB. 常温时,0.1 mol·L-1氨水的pH=11.1:NH3·H2O+OH−C. 由Na 和C1形成离子键的过程:D. 电解精炼铜的阴极反应:Cu2+ +2e−Cu4. 下列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B C D实验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Na2S溶液滴入AgCl浊液中热铜丝插入稀硝酸中现象产生白色沉淀,随后变为红褐色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沉淀由白色逐渐变为黑色产生无色气体,随后变为红棕色5. 一种芳纶纤维的拉伸强度比钢丝还高,广泛用作防护材料。
其结构片段如下图下列关于该高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苯环上的氢原子具有不同的化学环境B. 完全水解产物的单个分子中,含有官能团―COOH或―NH2C. 氢键对该高分子的性能没有影响D. 结构简式为:6. 测定0.1 mol·L-1 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成前试题种类:2018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北京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 (选择题 )和第★卷(非选择题 )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地点.3.所有答案在答题卡上达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 分)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题 6 分,共 120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切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我国科技创新成就斐然,以下成就中获取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成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情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7.以下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A. 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 灌装保留8.以下食品增添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响速率相关的是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9.在必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淆物和苯。
相关物质的沸点、熔点以下:对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沸点 /℃138********熔点 /℃132547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学 .科.网A.该反响属于代替反响B.甲苯的沸点高于 144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响所得产物中第一分别出来D.从二甲苯混淆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别出来10. K2Cr2O7溶液中存在均衡: Cr2O72-(橙色) +H2O 2 CrO 42-(黄色) +2H +。
用 K2 Cr2O7溶液进行以下实验:联合实验,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 Cr2O72-被 C2 H5OH 复原学 .科.网C.对照②和④可知 K2 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D.若向④中加入 70%H 2SO 4溶液至过度,溶液变成橙色11.在两份同样的Ba(OH) 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 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 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6.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
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
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
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
7.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8.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
9.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生成二甲苯混合物和苯。
有关物质的沸点、熔点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学.科.网
A.该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甲苯的沸点高于144 ℃
C.用蒸馏的方法可将苯从反应所得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
D.从二甲苯混合物中,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可将对二甲苯分离出来
10.K 2Cr2O7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72-(橙色)+H2O 2 CrO42-(黄色)+2H+。
用K2Cr2O7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
B.②中Cr2O72-被C2H5OH还原学.科.网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11.在两份相同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入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H2SO4、NaHSO4溶液,其导电能力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
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学.科.网
A.①代表滴加H2 SO4溶液的变化曲线
B.b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Na+、OH–
C.c点,两溶液中含有相同量的OH–
D.a、d两点对应的溶液均显中性
第II卷
25.(17分)
功能高分子P的合成路线如下:
(1)A的分子式是C7H8,其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是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4)E的分子式是C6H10O2。
E中含有的官能团:_______________。
(5)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学科.网
(6)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5)已知:2CH3CHO。
以乙烯为起始原料,选用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E,写出合成路线(用结构简式表示有机物),用箭头表示转化关系,箭头上注明试剂和反应条件)。
26.(13分)
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
—的反
(1)Fe还原水体中NO
应原理如右图所示。
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___。
(2)将足量铁粉投入水体中,经24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pH=4.5时,NO3—的去除率低。
其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发现:在初始pH=4.5的水体中投入足量铁粉的同时,补充一定量的Fe2+可以明显提高NO3—的去除率。
对Fe2+的作用提出两种假设:学科&网
Ⅰ. Fe2+直接还原NO3—;
Ⅱ. Fe2+破坏FeO(OH)氧化层。
①做对比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②同位素示踪法证实Fe2+能与FeO(OH)反应生成Fe3O4。
结合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解释加入Fe2+提高NO3—去除率的原因:______。
pH =4.5(其他条件相同)
(4)其他条件与(2)相同,经1小时测定NO3—的去除率和pH,结果如下:
与(2)中数据对比,解释(2)中初始pH不同时,NO3—去除率和铁的最终物质形态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
27.(12分)
以废旧铅酸电池中的含铅废料(Pb、PbO、PbO2、PbSO4及炭黑等)和H2SO4为原料,制备高纯PbO,实现铅的再生利用。
其工作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在Fe2+催化下,Pb和PbO2反应生成PbSO4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过程Ⅰ中,Fe2+催化过程可表示为:
i:2Fe2++ PbO2+4H++SO42−2Fe3++PbSO4+2H2O
ii: ……
①写出ii的例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实验方案可证实上述催化过程。
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学科&网
a.向算话的FeSO4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几乎无色,再加入
少量PbO2,溶液变红。
b.______________。
(3)PbO溶解在NaOH溶液中,存在平衡:PbO(s)+NaOH(aq)
NaHPbO2(aq),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过程Ⅱ的目的是脱硫。
滤液1经处理后可在过程Ⅱ中重复使用,其目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8.(16分)
以Na2SO3溶液和不同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作为实验对象,探究盐的性质和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
(1)经检验,现象Ⅰ中的白色沉淀是Ag2SO3。
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现象Ⅰ:____________。
(2)经检验,现象Ⅱ的棕黄色沉淀中不含SO42−,含有Cu+、Cu2+和SO32−。
已知:Cu+Cu +Cu2+,Cu2+CuI↓(白色)+I2。
①用稀硫酸证实沉淀中含有Cu+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②通过下列实验证实,沉淀中含有Cu2+和SO32−。
a.白色沉淀A是BaSO4,试剂1是____________。
b.证实沉淀中含有Cu+和SO32−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已知:Al2(SO3)3在水溶液中不存在。
经检验,现象Ⅲ的白色沉淀中无SO42−,该白色沉淀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还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学.科网
①推测沉淀中含有亚硫酸根和________。
②对于沉淀中亚硫酸根的存在形式提出两种假设:i.呗Al(OH)3所吸附;ii.存在于铝的碱式盐中。
对假设ii设计了对比实验,证实了假设ii成立。
学.科网
a.将对比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步骤二:_____________(按上图形式呈现)。
(4)根据实验,亚硫酸盐的性质有___________。
盐溶液间反应的多样性与____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