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3
十二五节能减排指标被提高
工业和信息化部28 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其中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三项指标均较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有所提高。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节能减排及近期PP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根据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数字,2015 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
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 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分解到2011 年,苏波表示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 个百分点。
相比较去年底提出的目标,除了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下降5%调整为7%之外,其他指标均未发生变化。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表示,这次提出的目标属于踮起脚来够得着的目标。
工业作为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领域,应发挥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对指标应该有更高要求,假如指标过低,约束力不够,难以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周长益进一步表示,各地方将抓紧研究提出今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目标。
工信部不对地方提出考核要求,但将加大对重点用。
第四节农业污染源COD总量减排核算一、农业污染源COD总量减排核算原则(一)农业污染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种植业。
“十二五”期间将农业污染物减排纳入约束性指标进行控制,重点推进畜禽养殖业中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的污染治理工作。
(二)农业污染源排放量核算范围与污染源普查口径相衔接。
畜禽养殖业排放量核算采用项目累加和抽样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原则上,五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需逐一核算减排项目;养殖专业户排放量采用排污强度法核算;水产养殖业排放量按排污强度法核算;种植业COD总量减排基于排放基数进行核算。
(三)推行清洁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方式,根据种养面积合理确定养殖数量,达到产用平衡。
鼓励规模化养殖场采取全过程综合治理方式处理污染物,包括建设雨污分离污水收集系统、采用干清粪方式收集粪便、污水进行厌氧处理、沼液经生化处理或多级氧化塘处理后达标排放、粪渣和沼渣通过堆肥发酵制取颗粒有机肥或有机复合肥。
(四)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设施必须具有连续长期稳定的运行效果,对已有的运行设施要通过日常督查、定期核查、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监督管理。
鼓励有条件的省份对大型养殖企业安装废水排放在线监测、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视频监控等设备,并与市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联网。
(五)新(扩)建畜禽养殖场应采用干清粪方式,采取有效措施将粪及时、单独清出,不可与尿、污水混合排出,并将产生的粪渣及时贮存或处理。
采用水冲粪、水泡粪方式的现有养殖场,要逐步改为干清粪方式。
(六)养殖专业户污染物排放量比例较大的省份,应采取措施引导专业户向规模化转移,鼓励对养殖专业户进行污染综合治理,统一收集、统一处理畜禽养殖污染物。
对治理效果显著的省份,在资金、政策、措施、监管落实到位的情况下,经现场核查、环境保护部认可后,可酌情调整养殖专业户排污强度。
(七)畜禽养殖业排放量核算所需的养殖量、变化率等数据,原则上采用省级农业畜牧部门快报数据。
如无快报数据,按照《中国畜牧业年鉴》公布的各地近十年各类畜禽养殖数量的年际变化率均值核算。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实施多项措施。
另外,中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切实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
2009 年11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 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
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
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
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到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力争到2020 年森林面积比2005 年增加4000 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 年增加13 亿立方米。
三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
编制再生金属及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工程,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
选择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
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就落实2020 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有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思路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思路,积极推进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内容,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
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2.03.23•【字号】•【施行日期】2012.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环境保护正文大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的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委、局、办,企事业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全面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和任务,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十二五”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污染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一)“十一五”污染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各县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污染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市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6.77%和13.65%,超额完成了“十一五”约束性目标,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二五”污染减排形势严峻。
“十二五”是山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攻坚时期。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污染减排增加了考核指标,拓展了污染减排范围,工作任务加重、压力加大、难度加剧。
同时,我市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但“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难以实现,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把污染减排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十二五”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十二五”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2011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第一年,按照国家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减排指标在"十一五"控制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将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10%)一、化学需氧量(COD)(一)化学需氧量的物理意义化学需氧量(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水中有机物质含量越多,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二)造成COD高的原因与危害造成水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排入江河、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所造成的。
人为原因是造成水污染最重要的因素。
1、工业源: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对水体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大量降低,同时放出许多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和氨气等,对水质产生毒害作用,还会给病原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机会,增大水中生物的死亡率。
3、农业污染源:各种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氧,对水生生物生存不利。
二、二氧化硫(一)二氧化硫的来源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金属矿的冶炼、含硫煤和石油的燃烧所排放的废气。
燃料和工业原料中的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
(二)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1、长期吸人二氧化硫会发生慢性中毒,不仅使呼吸道疾病加重,而且对肝、肾、心脏都有危害。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政策解作者:宗边 2011-09-28近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发〔2011〕26号,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50条政策措施,并确定了“十二五”各地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
一、请介绍一下制定《方案》的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
五年前,《“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把节能减排列为约束性目标。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取得了显著成效。
全国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14.29%和12.45%,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约束性目标,扭转了“十五”后期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上升的趋势,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国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和环境容量制约以及全球性能源安全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强化,污染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特别是我国污染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推进难度增大、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监管不力等问题。
为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约束性指标,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方案》是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二五”污染减排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分十二个部分,共50条。
二、“十一五”污染减排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主要有五点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国发〔2007〕36号),环境保护部党组把污染减排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国二氧化硫比2005年下降14.29%,化学需氧量下降12.45%,两项指标排放量的下降在环境质量的改善中得到了体现。
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固原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5.09•【字号】固政发[2013]45号•【施行日期】2013.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固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的通知(固政发〔2013〕4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固原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办法》、《“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固原市人民政府2013年5月9日固原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办法第一条为确保“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数据准确、及时、可靠,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办法的通知》(宁政发〔2012〕17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主要污染物,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实施总量控制的四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环境统计污染物排放量包括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及机动车、农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排放量为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之和。
二氧化硫排放量为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之和。
氮氧化物排放量为工业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排放量和机动车排放量之和。
第三条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制度包括年报和季报。
年报主要统计年度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报告期为1月至12月,年报快报数据于次年1月15日前上报固原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季报主要统计季度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情况,报告期为1个季度,每个季度结束后10日内将上季度数据上报固原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国务院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案到2015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
会议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的目标要求,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重大机遇,落实各项任务。
一要综合运用多种控制措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积极发展低碳能源,努力增加森林碳汇。
开展低碳发展的试验试点。
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二要加快建立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建立基础统计制度,制定核算指南。
三要大力推动全社会低碳节能行动。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公共机构要发挥示范作用。
落实企业责任,明确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排放控制标准和要求。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四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加强经济适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工作方案》对目标任务作了分解,明确了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指标。
记者了解到,为完成减排目标,有关部门将加强实施工业过程温室气体控排技术示范工程,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示范项目和高排放产品节约替代工程。
加快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也至关紧要。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此前表示,要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科学研究,组织开展节能减碳共性关键和前沿技术攻关,实施节能减碳重大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上.证.秦.菲.菲)$$$四大低碳产业凸显投资价值昨天的国务院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环评条件前置: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随着中国经济在“十二五”进行工业化的中后期,污染物的排放控制也将进入“深水区”。
尽管“十一五”的SO2和COD这两种污染物减排目标提早完成,但这意味着留给“十二五”的可能都是硬骨头。
主要依靠工程减排的手段将难以为继,必须转向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而后者显然难度更大。
同时,新本文来自中华环评网,增的氨氮和氮氧化物的减排也将带来新的挑战,其统计和监测手段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此,环保部污染物总量控制司副司长刘炳江表示,环保部将出台“点线面”的组合拳,“点”即对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实行深度治理,“线”即对电力、钢铁、造纸、印染等重点行业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面”即对国家重点区域流域实行排污总量控制。
刘炳江曾长期从事污染控制和污染减排工作,曾任哈佛大学环境中心高级副研究员、中国项目技术负责人,原国家环保总局污控司大气处调研员、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
目前,是国家污染减排监督管理项目的负责人。
“十二五”减排加压:工程减排空间已有限《21世纪》:从整体来看,“十二五”的污染物减排和“十一五”相比有哪些大的变化?刘炳江: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的减排形势主要有两大新特点:首先是指标增多了。
“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减排的基础上,新增了氨氮、氮氧化物两项指标。
同时,在国家确定的重点区域、流域、海域专项规划中,还要控制重点重金属、总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量,我们鼓励各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在辖区内增设总量控制指标。
其次,是减排的领域扩大了。
“十一五”减排集中在工业和生活领域,而“十二五”则扩展至农业面源和交通领域,主要是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水治理以及机动车污染减排。
对这些新的领域,环保基础能力还比较弱,统计、监测和管理手段还有待加强,机动车污染排放和农业源总量减排监管体系有待建立和完善。
《21世纪》:就SO2和COD这两项“十一五”原有的污染物而言,其减排目标定为8%,这是不是意味着减排的难度更大?环保部将采取哪些新的减排措施?刘炳江:“十二五”期间分别减排8%,与2005年相比,两项污染物的减排比例均超过20%以上。
一、必答题a、2014年10月1日。
b、2015年6月5日2、违法处罚手段单一、失之偏软,是环境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通过( a)等法律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彰显了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的决断态度。
a、处以拘留、按日计罚、承担侵权责任b、处以警告、扣押生产设施、承担法律责任a、一年b、二年4、国家鼓励投保( b)保险。
a、环境损害责任b、环境污染责任5、新《环保法》确定的法定环境日为(a )。
a、6月5日环境日b、4月22日地球日a、依法在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b、专门从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连续五年以上且无违法记录;7、《环保法》修订新增加的环境要素是( a):a、湿地b、人文遗迹8、新《环保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 b)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a、自然保护区b、生态环境敏感区9、新环保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经济、技术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听取( a)的意见。
a、有关方面和专家b、公众10、编制有关( a)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a、开发利用b、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11、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是( b)年制定的。
a、1984b、1989a、限期淘汰b、强制拆除13、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环境保护这项(a )。
a、基本国策b、政策14、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开发利用规划,(a )组织实施;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建设项目,()开工建设。
a、不得不得b、可以可以15、新修订的《环保法》第十九条规定,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a ) 。
a、环境影响评价b、环境监察16、新修订的《环保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罚款处罚,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自责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处罚数额按( a )连续处罚。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二Ο一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核算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核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核算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化学需氧量总量减排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COD核算总体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工业污染源COD排放量核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造纸及纸制品业COD排放量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纺织业COD排放量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其他工业行业COD排放量核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十二五规划节能减排约束性分别指标是什么?1.分别为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从8.3%到11.4%3.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4.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到10%的目标,十二五”规划中还明确了主要污染物控制总类,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碳这两个类别基础上,增加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类别的污染物控制指标。
就记得这么多了,另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在3月28日公布了“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的四大约束性指标。
指标明确了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 %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工信部正在组织编制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拟采用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用水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工业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
他表示,这些指标比去年底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初步确定的目标略有调整,除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之外,其他三项指标要求更高。
当时确定的是“力争2015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十一五’末均降低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5%左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6%左右”。
工信部公布“十二五”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新华社南京3月28日电(记者郑晓奕、刘菊花)工业和信息化部28日公布“十二五”期间和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四大约束性指标。
明确2015年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用水量分别要比“十一五”末降低18%、18%以上和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2%左右;明确今年这四项指标同比要分别降低4%、4%以上和7%左右以及提高2.2个百分点。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二Ο一一年十二月第一章总则为贯彻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范“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核算工作,持续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确保实现“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国家对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国家电网公司、五大电力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核算期(年度、半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削减量和排放量的核算。
主要污染物是指国家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四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NH3-N)、氮氧化物(NO X)。
各省(区、市)对辖区内各市(地)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参照本细则执行,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
二、核算原则遵循基数。
以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及“十二五”各年度环境统计数据作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的基础,核算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削减量和实际排放量。
不在排放基数内的现有污染源不作为减排量核算的重点。
严格按照国家环境统计制度的规定,认真做好核算数据与“十二五”环境统计的衔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算清增量。
认真核算各地区核算期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情况,根据当年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情况,以宏观核算和分行业核算相结合的方法核算新增排放量,使新增量核算数据准确反映各地区、各行业新增产量的污染排放变化情况,与当地经济发展和污染防治工作实际情况相协调。
对于重点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量替代部分,须根据落后产能淘汰规模以及新增产量的排放强度核算新增排放量。
核实减量。
坚持日常督察与定期核查相结合、资料审核与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资料审核为基础,强化日常督察和现场核查,依据统一的核算方法、认定尺度和取值标准,分行业、分地区按照工程、结构、管理三类措施对减排项目逐一核实削减量。
“十二五”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
“十二五”四项污染物减排约束性指标
2011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的第一年,按照国家的要求,"十二五"期间,减排指标在"十一五"控制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基础上,将氨氮(NH3-N)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
(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10%)
一、化学需氧量(COD)
(一)化学需氧量的物理意义
化学需氧量(COD)往往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
化学需氧量越大,水中有机物质含量越多,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二)造成COD高的原因与危害
造成水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排入江河、形成地表径流或渗入地下所造成的。
人为原因是造成水污染最重要的因素。
1、工业源:某些工业废水中所含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酚、醇等有机物质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分解,在分解过程中需要大量氧气,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对水体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氧气,造成水中溶解氧的大量降低,同时放出许多有毒气体,如硫化氢和氨气等,对水质产生毒害作用,还会给病原菌提供良好的繁殖机会,增大水中生物的死亡率。
3、农业污染源:各种有机农药的大量使用,消耗水中大量的氧,对水生生物生存不利。
二、二氧化硫
(一)二氧化硫的来源
大气中二氧化硫主要来源于含硫金属矿的冶炼、含硫煤和石油的燃烧所排放的废气。
燃料和工业原料中的硫与氧结合,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大气中,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
(二)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
1、长期吸人二氧化硫会发生慢性中毒,不仅使呼吸道疾病加重,而且对肝、肾、心脏都有危害。
大量吸入可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极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
皮肤或眼接触发生炎症或灼伤。
2、大气中二氧化硫对植物、动物和建筑物都有危害,特别是二氧化硫在大气中经阳光照射以及某些金属粉尘(如工业烟尘中氧化铁)的催化作用,很容易氧化成三氧化硫,与空气中水蒸气结合即成硫酸雾(酸雨),严重腐蚀金属制品及建筑物,并使土壤和江河湖泊日趋酸化。
三、氨氮
(一)氨氮的来源
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
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氨氮的重要来源。
另外,氨氮还来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中。
(二)氨氮对环境的危害
水体中的氨氮是指以氨(NH3)或铵(NH4+)离子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氨氮是各类型氮中危害影响最大的一种形态,是水体受到污染的标志,其对水生态环境的危害表现在多个方面。
与COD一样,氨氮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氨氮氧化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体发黑发臭。
氨氮中的非离子氨是引起水生生物毒害的主要因子,对水生生物有较大的毒害,其毒性比铵盐大几十倍。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氨氮可被微生物氧化为亚硝酸盐氮,进而分解
为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亚硝胺,具有致癌和致畸作用。
同时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为藻类生长提供营养源,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
四、氮氧化物
(一)氮氧化物的来源
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汽车、飞机、内燃机及工业窑炉的燃烧过程)和植物体的焚烧,以及农田土壤和动物排泄物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二)氮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
1、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
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
2、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与氮氢化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有毒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具有特殊气味,刺激眼睛,伤害植物,并能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另外,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的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