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0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一起看看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欢迎查阅!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1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积累描写景物的词语.
(2)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体会文章里蕴含的哲理.
(3)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知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
(2)抓住重点语句提出问题,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理解文章中的景与情,从而领悟文章中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使学生懂得: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整体的和谐的美.
教学重点:
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其中的哲理.
教学关键:
抓重点句品读,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阿尔卑斯山〞吗?那你更听说过〝阿尔卑斯糖果〞,也一定吃过,它有好多种口味让我们爱不释手.我们希望我们的生活都像阿尔卑斯奶糖一样永远甜美,但是我们的生活就像大自然一样,变幻无常,不只是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
1.板书〝暴风雨〞
同学们,看到这个词,你的脑海里闪现的是那几个词语?(
就像歌中唱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暴风雨之后必定会迎来一个艳阳天.这就是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板书〝启示〞
理解〝启示〞的含义.(启示:启发指示.使人有所领悟)
3.板书〝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见识一场来自阿尔卑斯山的暴风雨,看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在进入暴风雨之前,我先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窒息 霹雳 瓢泼 抽咽 铿锵 和煦 擦拭 依偎 翩翩起舞 无与伦比 江山似锦 辗转反侧
2.根据词意抢答词语
喷薄欲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的样子 局限:限制在某个范围内
辗转不寐: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无与伦比:没有什么能比的上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起舞
(大家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反应敏捷,基本功非常夯实.相信大家的心理素质也非常扎实.那就让我们勇敢地走进暴风雨,去聆听暴风雨的启示)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读出感情
2.从文中找出昨晚和今晨发生变化的一句话,并用这句话中一个词语分别概括昨晚和今晨的特点. 四.深入理解,升华情感
1.怎么理解〝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1)暴风雨的〝狂暴〞具体体现在哪些段落?用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的?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理解 ① 雨之前:闷热.窒息,闪电划破.雷声如大炮轰鸣;
② 雨来时:闪电.霹雳.瓢泼大雨.撕开.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摔.敲打.冲击.激动人心等.
③
体会感情,指导朗读,雄壮而激越:第一段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展现出来;第二段抓住动词形容词欣赏用词的精妙;第三段置换词语体会文中词语的表现力.
写法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来为我们的作文增光添彩
(2)〝而它带给人们的绚丽早晨〞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哪些语句展示了雨后的美景?
①雨后美景:鸟儿唱.喷薄日.花草伸.水珠闪,山披丽装.村舍发亮.花散芳香,江山似锦,风景如画.
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可抓住一句话来说)
③朗读指导,轻柔而快活.(这场既雄壮奔放有温婉柔美的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启示呢?从文中找出答案)
2.暴风雨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启示?用文中话回答.你是怎样理解的?考试中理解句子的含义这类题型该如何做?
五.美读
1.第一段男单读
2.第二.三四段男生合读
3.第五段女单读
4.第六段女合读 5.第七.八段女单读
6.第九.十段女生合读
7.第十一.十二男女齐读
六.讨论
我们该如何面对人生中的暴风雨?
体会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题西林壁》的异曲同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七.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小结:
阿尔卑斯奶糖,让我们时时感受生活的甜美,阿尔卑斯的这场暴风雨也给我们带来启示:大自然充满了和谐之美.黑夜中孕育着黎明,狂暴中孕育着平静.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该全面,切不能以偏概全.全面地看待问题,就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广泛的视角,它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来发现,一双聪耳来聆听,打开心窗来收纳一切美好.这样,在我们人生旅程中的暴风雨袭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聆听心中的欢歌.
八.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积累文中描写景物的词语.
3.想象课文描写的景物,选择印象最深的画一画.
板书设计:
_.暴风雨的启示
昨晚 —→ 今晨
狂暴 绚丽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2
教学目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学会本课生字词.
2. 理清文章顺序,了解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和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能通过一些重点句子体会文章里蕴含着的哲理.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暴风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设计
一.揭题质疑,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你见过暴风雨吗?说说自己对暴风雨的印象.
2.揭题质疑.让学生根据课题自主提问.教师小结归纳:暴风雨到来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境?暴风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启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顺.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知道课文按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以及〝暴风雨的启示〞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脉络.并初步了解各部分的内容.
3.按课文顺序,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4.提出自己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自主学习,独立感悟
1.教师提示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再读课文,主要了解这一场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去之后〞的景物特点.读后交流: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交流要点: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引导.梳理.归纳并板书要点.
2.说说课文中你最喜欢的部分.
四.入境悟情,情景交融
1.指导学生学习暴风雨〝去之后〞的相关段落(第7_10段).
(1)指名读这几个段.
(2)说说自己从文中看到的景象,并概括特点.有条件的可以配上有关阿尔卑斯山春天景色的图片或多媒体影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3)抓住文中一些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并指导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暴风雨之后的绚丽华美春色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4)小结:抓住重点词句,了解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质疑.
(1)读句子.〝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说说自己对句子的理解.
(2)质疑.作者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喜欢的是暴风雨〝去之后〞的绚丽华美,是不是对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狂暴〞觉得不美,不喜欢呢?
3.读课文1_6段,勾画重点词句.
(1)通过文中描写暴风雨的词句,尤其是动词,说说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景物的特点.
(2)通过文中〝宛如天神〞.〝激动人心的乐章〞.〝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等比喻.拟人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在作者看来,美是表现在不同方面的.暴风雨去之后的黎明.碧空.朝阳,小鸟.花草.露珠,是一派绚丽多姿的美;而暴风雨来之前.来之时的闪电.霹雳.狂风.暴雨,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五.体会哲理,深化认识
1.读最后一段.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
六.总结
1.内容方面:看一种事物,不能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整体的和谐的美.我们无论是看待大自然,还是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都应注意.
2.学法方面:抓住重点词句,入境悟情.
3.写法方面:情与景完美统一,水乳交融.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3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这首词. 3.了解词章《清平乐·六盘山》,体会这首词饱含的革命豪情.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和学习心态.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词包含的革命豪情,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积极乐观心态.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
1.复习导入.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
记得第九课辛弃疾写的那首《清平乐》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茅檐低小……〞
2.〝清平乐〞是个词牌名,它表示填词的平仄.韵律.节奏格式.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也是这样的词牌.
3.板书课题:_. 清平乐·六盘山
4. 课题质疑
这首词是谁在什么时候写的?是什么意思呢?六盘山又在哪里?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课文录音.
2.听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了些什么?(《清平乐·六盘山》是毛泽东在_35年9月带领红军第一方面军翻越六盘山时的有感之作.正式书写是在_35年_月.)
3.自由读课文.
4.自学生字及词语.坐姿端正,自由出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准的字词多读几遍,读不准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读准音,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