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合研究报告》2035年卫生费用将增至15万亿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合研究报告》2035年卫生费用将增至15万亿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合研究报告》2035年卫生费用将增至15万亿

《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合研究报告》2035 年卫

生费用将增至15 万亿

22 日下午,一份《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联合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发布会上,参与研究的三方五家,也就是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中国医改的阶段性成果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进行了联合通报。

这份历时两年的医改联合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方面迅速迈进,医改成就举世瞩目,但还需要采取一系列关键举措和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并进一步控制不合理费用的增长。

报告指出,在过去30 多年,中国有6 亿多人口摆脱了贫困,同时在卫生领域成就斐然。2009 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中国对卫生的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强化,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个人自付费用在卫生总费用中所占比例下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可负担性得到了改善,大幅降低了儿童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以及传染病发病率,显著提高了中国居民的健康水平和期望寿命。

几十年前,中国在卫生领域推行赤脚医生和合作医疗等创新措施,向世界展示提高数亿人的健康水平和大幅延长预期寿命是可能的。世界银行行长金墉说,今天,中国可以再次率先推行前沿的基层卫生服务改革,实现患者优先,转变对昂贵的医院服务的依赖。我们相信,这些改革将会改善服务于所有中国居民,约占世界六分之一人口的卫生体系。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表示,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增加医疗保险

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7 2000 1 卫生经济研究 特稿 摘要本文分析1978~1998年20年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发展变化趋势,认为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 性反映社会对医疗卫生费用的承受能力,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医疗消费水平、国有经济单位负担的职工人均医疗消费水平、人均卫生事业费四项指标对卫生总费用的影响最大。因此,21世纪中国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潜力是政府对卫生投入的增加和国有经济单位对职工医疗卫生卫生费的负担水平的提高,而居民个人医疗消费负担水平的开发潜力较弱。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 变化趋势影响因素 一、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 1978~1998年,中国卫生总费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 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实记录和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年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的历史发展进程。这里我们使用的评价指标是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 90年代以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保健总支出在国民经济 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3.5%之间徘徊,1978年为3.04%,1989年为3.38%。进入90年代以后,该比值开始上升,达到4%,经过两年低谷期之后,反弹为1996年的4.21%,1997年的4.53%和1998年的4.68%。从总趋势看,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支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表现为一种迂回上升态势(见图1)。 图1中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重(1978~1998) 中国卫生总费用发展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赵郁馨 高广颖 杜乐勋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 and relevant factors in the p revious twent y y ears from 1978to 1998.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ncome elasticit y of health care consum p tion reflects social tolerance of health expense.Per capita health expense of city and town residents,that of countryside residents,that of State-owned-enter p rises laborers borne b y unit,p er ca p ita total health service ex p ense are the four indicators that have the m os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total health expen se.Thus,in the 21st century,governm ent 's increasing health input,State-owned-enter p rises 'increasin g laborers 'health ex p ense ratio borne b y unit are the main p otential factors that ma y increase China's total health expense.The ratio of health expense borne by residents is thought less potential. Ke y w ords T otal health ex p ense Develo p ment trend Influential factors 总费用测算结果 ,内部资料. 世界银行. 1993年世界发展报告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52. 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 世界银行. 卫生保健筹资 中国的问题和选择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2,32. 世界银行. 防止老龄危机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17,21. 作者单位: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100083 (责任编辑徐芸) 4.004.502.50 3.003.50 1.50 2.001.00 0.500.00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5.00 86

中国医疗卫生的现状

“政府的卫生投入严重不足,中国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全世界 倒数第4位!” “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政出多门效率低下,还容易推诿扯皮、失误腐败!”“多年来,我国某些部门以‘中国国情’为由,宣称中国不能走国外全民医疗的老路,要走一条自己的‘改革路’,走的结果是走到了第188位,走到了老百姓极不满意,并且无法承受的地步。”…… 昨天上午的人民大会堂里,巴德年委员代表钟南山、李连达等9位著名医卫界院士委员作联合发言,直指医疗体制弊端,呼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健制度,及早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巴院士直率犀利的发言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为什么一骂政府,就都鼓掌?”外省的委员嘀咕说。“这不是骂政府,是给政府提意见。提得好,说出了老百姓心声,大家当然要鼓掌。”广东省医师协会会长王智琼委员笑着说。 1、中国医疗现状-医卫水平排第144位,公平性排第188位 “中国的医药卫生总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公平性竟被排在第188位,全世界倒数第4位。这与我国的大国地位、与我国飞跃发展的经济状况,以及与我国的国家性质相差甚远,医药卫生事业的严重滞后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瓶颈。”这9位医卫界院士委员“把脉”称,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淡忘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忽略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发达国家用于医药卫生开支均占GDP的10%以上,就连巴西也为7.9%,印度为6.1%,赞比亚为5.8%,而中国只为2.7%。而且政府的卫生投入在整个医药卫生总支出的比例也逐年减少。为什么老百姓感觉看病贵?巴院士说,1985年政府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38.58%,1995年为 17.97%,2000年以后只剩下15%左右。相反,让老百姓掏腰包、支付医药费的比例却逐年增加,1985年为28.46%,1995年为46.40%,2000年以后竟接近60%。老百姓有病看病,是一种不情愿消费,但又不得不消费的极特殊的消费形式。消费多少不是由患者自己决定的,而是由病情决定、由医院决定。“如果像大多数国家那样,病人的医疗费大部分由医疗保障体系承担,病人只是去看病、拿药或者动手术,他们就不会感到贵了。”

中国的医疗发展及现状

中国的医疗发展及现状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生老病死,伴随着开始有了医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样的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勤劳的中华儿女运用他们的智慧创造出了独特有充满神奇魅力的医学。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更是尝尽百草,并且用茶来解毒。相传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一一《黄帝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世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由祝由科里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在周代中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 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医学分科。医师总管医药行政,并在年终对医生进行考核;《周礼》记载“岁冬则稽其事,以制其食”,就是说,医生每年都要通过年终考核增减俸禄。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病历制度。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通过对现 象的分析,以探求其内在机理。人们通过对矛盾现象的观察,逐步把矛盾概念上升为阴阳范畴,并用阴阳二气的消长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阴阳学说认为世界

是物质的,物质由阴阳二部分组成,凡是剧烈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都属阴。因而阴阳存在两个对立面,在阴阳消长和对立统一作用下,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相互变化中构成世界万物。中医运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来阐述人体上下、内外各 部分之间,以及人体生命同自然、社会这些外界环节之间的复杂联系。阴阳对立统一的相对平衡,是维持和保证人体正常活动的基础;阴阳对立统一关系的失调和破坏,则会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影响生命的正常活动。 自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医学的发展。中国传统医学逐渐向现代医学发展。我国首次提倡将现代医学用于检验,始于清末。清光绪年间,刑部曾要求各省审判厅成立检验学习所,并制定了作为授课教材的《洗冤录》、《法医学》、《生理学》、《解剖学》、《法律大意》、《医学大意》等,但由于人才缺乏,未能成立。在当时各医院主持外科工作者,均为外藉医生,我国医护人员,处于在实践中学习的医徒位置。其后,教会或外国的医学基金会、慈善团体先后在各地创办医学院校。辛亥革命后,我国也相继自行筹建医学校。至20世纪中叶,上述高等医学院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不少学识渊博、基础雄厚、出类拔萃的外科学家。 建国初期,我国的卫生医疗事业刚刚起步,医院少、药品缺,人民健康水平十分低下,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先后对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了恢复、整顿和改造工作,从而形成了以全民所有制为主体、以集体所有制为辅的,防治结合的城乡医疗卫生网络。但由于实行的是单纯福利性事业和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使我国医院所有制日趋单一化,这种由国家独

中国财政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财政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姓名:贺犇 班级:金融工程152 学号:2406150207 内容摘要 近年来居民卫生医疗健康状况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与此同时,中央及

地方各级政府也一再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的财政支出力度。而许多地方“看病难、看病贵”等现象似乎并没有得以解决,这个历史遗留的民生问题牵涉的方方面面是在太多,要一次性完全解决妥当似乎不是那么件容易的事。要解决问题,首先肯定要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国卫生医疗跟不上脚步。本文着重从政府地方卫生支出的影响因素来分析,为何地方卫生支出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关键词:卫生医疗、财政支出、GDP 、财政收入 早在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就提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力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的要求,但是我国政府的卫生支出水平仍旧偏低。从绝对量上看,我国的卫生支出从2000年的709.52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3124.57亿元,虽然增长了4倍多,但直到2003年SARS 的爆发,政府才更加重视卫生领域的投入,政府预算支出的增长开始慢慢地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协调。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还要求在二十世纪末“争取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是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 的比重直到2010年也没有超过5%。根据Tanzi 和Schuknecht(1997)的整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奥地利、法国、意大利、德国、挪威、荷兰等国医疗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就超过了8%,加拿大和美国更是超过了10%,比例最低的是爱尔兰,也达到了7.1%。 一、理论分析 研究对于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密度,人均GDP ,受教育水平。本文主要以人口密度、人均GDP 和文盲率作为人口、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效率影响因素。所使用的所有数据均来自2010年各地中国财政年鉴、中国卫生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人口数:由于较多的人口数有利于降低政府支出的管理和监督成本,所以人口数与政府支出的效率应该呈正相关关系 GDP 水平: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所以GDP 越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应该越高。 卫生医疗机构数:卫生医疗机构多的地区,医疗卫生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所以卫生医疗机构数应与政府财政医疗支出成正比。 财政收入水平:财政收入高的地区说明当地政府正真能力强,能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发展地方经济,说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也就较高,医疗发展水平也较高。所以财政收入高地地区政府财政卫生医疗支出也高。 二、模型设定 Y 代表政府财政医疗支出额 X1 代表人口数 X2 代表GDP 总额 X3 代表卫生医疗机构 X4代表财政收入 基于以上数据,初步建立模型 t i u X X X X Y +++++=443322110βββββ 三、数据收集:本文收集了我国2010年我国卫生医疗支出以及相关因素的部分数据

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卫生总费用金额,政府卫生支出费用,社会卫生支出费用,个人卫生支出费用,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机构和个人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亿元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机构和个人加深对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的理解,洞悉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安徽省卫生总费用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安徽省卫生总费用金额指标分析 (3) 一、安徽省卫生总费用金额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现状统计 (3) 三、安徽省卫生总费用金额占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比重统计 (3) 四、安徽省卫生总费用金额(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安徽省卫生总费用金额(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安徽省卫生总费用金额同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安徽省政府卫生支出费用指标分析 (7) 一、安徽省政府卫生支出费用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安徽省政府卫生支出费用占全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安徽省政府卫生支出费用(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安徽省政府卫生支出费用(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2015-2017)统计分析 (9)

卫生总费用运行特点及增长分析

卫生总费用运行特点及增长分析

卫生经济学 姓名:董盼盼 学号:201108020106 班级:11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卫生总费用运行特点及增长分析 目录 1.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现状........................................................ (4) 2.卫生总费用运行的基本特点........................................................ .5 2.1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2政府卫生投入所占比重滞后不前 2.3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长势头不减 2.4卫生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 3.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分析........................................................ .6 3.1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增长是否过快 3.2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经济增长 3.3居民医疗费用与个人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的比较 4.如何评价卫生费用增长过快........................................................ .7

4.1卫生费用弹性分析 4.2居民个人医疗消费弹性分析 4.3国际比较 5.医疗费用增长因素分析........................................................ (9) 5.1从发展角度分析 5.1.1经济社会发展 5.1.2技术进步 5.1.3老龄化 5.2从我国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分析 5.2.1药品差价收入继续增长 5.2.2医疗服务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5.2.3政府补助水平逐年下降 6.认识与建议........................................................ .. (11)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突破4万亿

国家卫生计生委:2015年中国卫生总费用突破4万亿 2016-07-22 17:04:43来源: 7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还有一点特别的,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所以,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未来五年,中国医疗事业是建立在怎样的基础上? 1、卫生总费用在十二五末,突破4万亿,占GDP6%。据初步核算,2015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40587.7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2533.0亿元(占30.88%),社会卫生支出15890.7亿元(占39.15%),个人卫生支出12164.0亿元(占29.97%)。人均卫生总费用295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0%。 2、机构方面,公立医院继续减少,民营医院大幅增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构床位数量上的变化。我们关注到下面这组数据: 三级医院,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大医院,数量增加了169个,床位数量增加了169552张,简单相除得到的结果是1003.3。什么概念?过去一年内,在大医院这个层级上,相当于增加了169个床位规模在1000张床以上的医院。可见大医院扩张的势头依旧存在。等下我们就会看到,这种扩张造成了什么结果。 3、医生数量有所增加,但医疗资源紧张的现状改善比较有限。如下图可以看到,每千人拥有的医疗资源数量均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非常小。 4、下面我们要重点关注的医疗服务数据,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2015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7.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0亿人次(增长1.3%)。而如果我们看2013和2014年的数据:2013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3.1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2亿人次(增长6.1%);2014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76.0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9亿人次(增长4.0%)。 可以看到,我国诊疗人次的增速正在快速下降。这说明,随着前些年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而带来的就诊人次井喷的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完。与这个相对应的另一个变化是什么,如下图:

卫生费用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516937422.html, 卫生费用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作者:叶茂 来源:《财税月刊》2015年第09期 摘要本文针对我国医疗卫生费用支出过快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1.就 商业利益团体来说,保险公司对卫生费用的增长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医生群体的行为会创造更多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并且出于自身利润最大化的目的也会导致医疗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3.病人群体作为医患关系中相对弱势的一方,很难真正影响卫生费用的过快增长。政策建议是:政府应当认识到医疗卫生费用过快增长可能带来的问题,并且能够从医疗卫生的相关主体角度出发,来调节其发展。 关键词压力群体;商业利益群体;医生;病人群体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医疗卫生总费用迅速增长,从2006年的984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7204 亿元,翻了近一番,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5.1%。与发达国家还有距离(例如英国为8%,韩国是6.5%,日本为8%),但是,考虑到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分布还不均衡——2009年城镇家庭人均医疗支出为856.4元,是农村287.5元的3倍;北京是贵州的3.3倍;城镇职工基本医保筹资水平超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10倍。 可见,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的过快增长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学者层面已经开始对这一初露端倪的问题十分关切,那到底是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现如今的困境呢? 二、文献综述 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运用143个国家14年的面板数据,结合动态效应模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不同国家卫生支出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基本上在5%-15%左右。除收入以外,人口因素、卫生系统体制本身都会影响卫生费用支出。2.在固态效应模型下,收入弹性在0.75-0.95之间,而在动态模型中这一数据会小很多,说明收入因素在影响卫生费用支出中的作用可能被夸大了。3.卫生费用支出在缴纳保险税和保险费的国家之间没有显著区别。 Klein an(1974)的研究中采用OECD国家中13个经济程度相似的国家在1968、1971年和1972年的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医疗服务的收入弹性在1.20-1.50之间,认为医疗服务是奢侈品;收入的变化可以解释超过90%的医疗卫生支出的变异,认为收入是最主要变量,其他非收入变量相对比较不重要。 本文从压力群体中选取护士群体、媒体对卫生服务相关的报道着手分析影响卫生费用支出的因素,是对目前研究的一个很好地补充。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8版

序言 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对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做出全面梳理,从卫生总费用金额,政府卫生支出费用,社会卫生支出费用,个人卫生支出费用,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机构和个人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亿元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机构和个人加深对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的理解,洞悉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 第一节北京市卫生总费用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北京市卫生总费用金额指标分析 (3) 一、北京市卫生总费用金额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现状统计 (3) 三、北京市卫生总费用金额占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比重统计 (3) 四、北京市卫生总费用金额(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北京市卫生总费用金额(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北京市卫生总费用金额同全国卫生总费用金额(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北京市政府卫生支出费用指标分析 (7) 一、北京市政府卫生支出费用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北京市政府卫生支出费用占全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北京市政府卫生支出费用(2015-2017)统计分析 (8) 五、北京市政府卫生支出费用(2016-2017)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政府卫生支出费用(2015-2017)统计分析 (9)

我国卫生费用变化总分析

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存在着明显的结构不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卫生总费用在不断增长,城乡居民私人支出比例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全国医疗费用的增长幅度已经大大超过了居民收入增长水平,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较重。我国卫生总费用在GDP中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医疗卫生支出的历史发展进程。1978年~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由110.21亿元增长为14535.40亿元。90年代以前,我国卫生总费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一直在3%~3.6%之间,90年代以后,该比重开始上升,达到4%,经过四年低谷期之后,反弹为1998年的4.36%,到2008年为4.83%,可以看出,我国卫生总费用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表现为一种迂回上升态势。 我国卫生总费用由三部分组成,政府财政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个人卫生支出。2002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15.7%,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57.7%;到2008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24.7%,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40.4%。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最少,而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最多。从2002年开始,到2008年,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有所增加。80年代以来,急剧上涨,特别90年代。药品费用占用比较大,政府预算卫生支出比重小,居民卫生支出比重较大。城乡居民卫生人均费用差距较大。从卫生总费用内部构成上看,1990年~2008年,虽然我国卫生总费用各个构成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由于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强劲增长,成为卫生总费用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从我国城镇居民的医疗卫生现状看,2004年政府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从20世纪90年代6%下降到4.5%,到2008年,该比重略有上升,为5.7%。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绝对额有所增长,但也只占到25%。政府财政卫生支出在城镇居民卫生支出中的比重不足,使得居民个人的医疗支出持续上涨。1990年城镇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所占比例为29.04%,到2008年,该比重增长为40%。 从历年资料看,我国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的绝对数量都明显上涨,1990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2%上涨到2005年的7.6%、2008年的6.99%。可见,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上涨是非常明显的,相应来说其负担也呈明显的增长。一般来讲,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用于卫生方面的支出应随之增加,但我国的情况却与此相反,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城镇医疗保险体系还很不完善。 据统计,1998年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587.2亿元,用于农村的只有92.5亿元,仅占15.9%。农村卫生总费用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卫生投入的比重在1991年至2000年间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政府农村卫生投入由12.54%下降至 6.59%,而同期农民个人直接支付费用从80.73%上升到90.15%。从1990年~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由1990年的5.1%上涨到2005年的6.6%、2008年的6.71%。可见,农村居民的医疗支出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说明其负担也呈明显的增长。 从我国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现状看,农村卫生投入逐年下降,政府财政对农村卫生投入不足。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随着基金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速度不低于政府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但是,农村卫生资金投入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4%,大大低于同期全国卫生总费用年平均增长13.1%和全国农村卫生总费用年均增长12.8%的速度。在农村,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农村合作医疗发展改革(1978年-2003年)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2003年至今)的复杂过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依然存在明显的缺陷,很难发挥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的作用。在城镇,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经历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医疗保险改革和试点阶段——全国范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确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探索等阶段,新型城市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后,由于体系还不完善,制度本身还存在明显的缺陷。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居民卫生总费用持续上涨,国家财政投入的严重不足,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的减少,这是使得我国居民医疗费用上涨的重要的因素。在城镇,我国的医

最新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和分析

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和分析 第一部分前言 国家卫生费用核算(NHA)是与卫生政策有关的基础性研究之一,卫生政策制定者需要建立卫生费用核算系统,并通过它提供对政策有影响的信息。卫生费用核算系统的建立与完善可以回答以下问题:卫生资金是从那里来的?(筹资来源)卫生资金流向那里?(卫生服务和商品的提供者)卫生资金主要用于什么服务?(从服务功能上评价卫生资源利用情况)https://www.doczj.com/doc/7516937422.html,编辑。 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开始于80年代初。1981年,世界银行专家来华考察,引进卫生总费用概念,并介绍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首次运用筹资来源法和服务提供法估计与测算了中国1980年和1985年卫生总费用,拉开中国卫生总费用研究与测算的序幕。此后,中国逐步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完善测算方法。 1987年,世界银行专家再次对中国卫生部门进行考察,并与卫生部规划财务司、贷款办等相关业务司局合作,与中方专家共同研讨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方法,并确认1978-1985年卫生总费用估计值。90年代初,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经济发展学院合作成立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研究课题组,对中国卫生核算的理论和方法展开系统研究,学习与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卫生改革实践,在多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大量的现场调查与实际测算,使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日趋成熟,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与中国卫生保健体制相适应的卫生费用核算体系和测算方法,以及国家级卫生总费用常规测算和信息发布系统,定期估计

和发表全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和分析报告,其测算结果已经成为中国政府决策依据之一,在分析与评价卫生经济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5年7月,世界银行组建专家考察团访问中国,对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方法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考察,并与卫生部、财政部等多部门高级官员和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方法和数据来源。考察结束后,世行专家组向中国政府提交了一份《中国卫生总费用评估报告》。报告中基本肯定了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来源调查方法和测算口径。同时提出需要进一步解决卫生总费用测算值偏低和遗漏问题,并在完善筹资来源法的基础上,开展卫生总费用实际使用法的测算研究。同时,将经合组织(OECD)卫生费用核算的概念和标准介绍给中国,并建议和帮助中国卫生费用核算小组按照OECD的核算制度逐步修改和调整中国卫生总费用估计值,试将筹资来源法和实际使用法的测算结果以矩阵表形式进行综合平衡,争取与国际卫生总费用核算体系接轨。此后,国内专家就卫生总费用核算指标分类和政策应用再次进行论证,并根据调整后的指标分类,对1990-1995年的测算结果进行统一修正和调整。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部分宏观数据进行的局部调整,再次对2001年以前中国卫生总费用测算结果进行重新复核,并对部分历史数据做出相应调整和必要的更新,既保持了主要评价指标的历史连续性,又能真实反映并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 第二部分中国卫生总费用概要 2002年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运行特点及增长分析

卫生经济学 姓名:董盼盼 学号:201108020106 班级:11级公共事业管理班

卫生总费用运行特点及增长分析 目录 1.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现状 (4) 2.卫生总费用运行的基本特点 (5) 2.1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 2.2政府卫生投入所占比重滞后不前 2.3城乡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增长势头不减 2.4卫生资源配置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 3.我国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分析 (6) 3.1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增长是否过快 3.2卫生总费用与国民经济增长 3.3居民医疗费用与个人经济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的比较 4.如何评价卫生费用增长过快 (7) 4.1卫生费用弹性分析 4.2居民个人医疗消费弹性分析 4.3国际比较 5.医疗费用增长因素分析 (9) 5.1从发展角度分析 5.1.1经济社会发展 5.1.2技术进步 5.1.3老龄化

5.2从我国医疗机构的具体情况分析 5.2.1药品差价收入继续增长 5.2.2医疗服务收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5.2.3政府补助水平逐年下降 6.认识与建议 (11)

卫生总费用运行特点及增长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和居民收入水平快速提高,老龄人口比重越来越大,城市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卫生总费用和医疗费用增长较快,居民医疗支出水平不断提高。从相关数据入手,了解我国卫生总费用现状。目的在于:通过了解我国卫生投入、医疗费用和医疗服务价格存在的问题,旨在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对卫生总费用增长的影响程度;卫生总费用的增长受政府投入和人口老龄化的等的影响。 【关键词】卫生总费用;现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1.我国卫生总费用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稳步增长,卫生总费用占GDP 比值从1978年的3.02%上升为2007年的4.52%。但同期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严重失衡,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不足,居民个人卫生支出比偏高,经济负担加重。2001年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高达59.97%。2003年以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卫生事业投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调控政策和措施,政府卫生支出和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不断增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稳步下降,但仍高于于同类国家平均水平。如图1所示,

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数据分析2018版

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数据分析2018版

序言 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数据分析从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现状、趋势变化。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数据分析相关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 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均请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现状及发展趋势。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数据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经过专业统计分析,清洗及整理得出。 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数据分析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机构和个人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支出情况现状概况 (1) 第二节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指标分析 (3) 一、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现状统计 (3) 三、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比重统计.3 四、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4) 五、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2016-2017)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2016-2017)变动分析 (5) 八、中部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同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费用/总支出 (2016-2017)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中部地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指标分析 (7) 一、中部地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中部地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占全国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 事业支出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中部地区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卫生支出/事业支出(2015-2017)统计分析 (8)

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及其原因(综述)

中国医疗卫生现状及其原因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我国看病难的症结,不是大医院不够,而是农村和社区卫生太弱。近年来实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中国医疗卫生的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做如下综述。 【关键词】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险;改革 2009年,各级卫生部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精神,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序推进这一重大民生改革,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一、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现状 在农村有病乱求医,乱用药现象普遍[1]。很多农村病人知识层次低,思想封闭保守,传统观念比较落后,不能用科学的观点看病、治病。有些病人生病以后往往凭经验自行诊断、自行用药,由于用药条件的限制,用药方式多以口服为主,且把抗生素视为能治百病的“万能药”。对抗生素的非理性应用造成了细菌的耐药性,乱用抗生素不但给病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还延误了治疗,以至后期出现全身症状,严重时会导致继发感染甚至引起并发症[2]。国家明文规定未列入《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销售,可在农村或乡镇的某些药店却可以随便买到。 截至2006年9月底,全国已经有1433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50.1%,有4.06亿农民参加了新农合,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5.8%,全国有1.4亿农民从新农合中受益[3]。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保障水平较低,农民自费就医的比例仍然很高。农村地区缺医少药,有的地方老百姓甚至无法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老百姓生病了就只能拖着,拖到身体无法承受才去医院,而此时病情已经恶化,加重了病人的就医成本,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占贫困人员的很大比重。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