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二)
- 格式:ppt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44
社会学概论(2)⼀、单项选择题(以下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题1分,共20分)1、在社会⾓⾊的扮演中,⾓⾊之间或⾓⾊内部发⽣了⽭盾、对⽴或抵触,妨碍了⾓⾊扮演的顺利进⾏,这是:()A. ⾓⾊冲突B. ⾓⾊不清C. ⾓⾊中断D. ⾓⾊失败2、第⼀次使⽤“社会学”⼀词是在哪⼀本书中?()A.《实证哲学教程》C.《社会学⽅法论》D.《经济与社会》3、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物是:()A. 迪尔凯姆和韦伯B. 帕森斯和默顿C. 科赛和达伦多夫D. 库利和⽶德4、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特征是:()A. ⼀定数量的成员B. 特定的活动⽬标C. 明确的规章制度D. 正式的组织结构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A. 个⼈的集合,只是个空名B. 客观存在的实体C. 社会关系的总和D. 聚集到⼀起6、当⼀个⼈具备了充当某种⾓⾊的条件,并按照这⼀⾓⾊所要求的⾏为规范去活动时就是:()A. 社会⾓⾊的确定B. 社会⾓⾊的表现C. 社会⾓⾊的扮演D. 社会⾓⾊的失调7、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始于:()A. 1840年B. 19世纪60年代C. 19世纪末⼆⼗世纪初D. 1949年8、由⼀对夫妇及其未婚⼦⼥⽣活在⼀起⽽组成的家庭称之为:()A. 核⼼家庭B. 主⼲家庭C. 联合家庭D. 丁克家庭9、价值冲突论的现实基础是:()A. 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冲突C. 亚⽂化理论D. 战争10、最早提出社会控制概念的是:()A. 滕尼斯B. 罗斯C. 孔德D. 韦伯11、霍桑实验提出了:()A. “经济⼈”假设B. “社会⼈”假设C. “⾃动⼈”假设D. “⾃我实现⼈”假设12、某些社会学家认为,发展中国家都将经过同样的途径,转变为同西⽅发达国家基本相同的社会模式即现代⼯业社会,这⼀观点被称为:()A. 社会均衡论B. 社会趋同论C. 社会进化论D. 历史循环论13、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A. ⼈类历史的全过程B. 整体的现实社会的结构与运⾏过程C. 过去了的社会D. 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14、冲突理论认为,影响社会分层最重要的因素是:()A. 财富B. 声望C. 职业D. 权⼒15、当代社会分层的⾸要标准是:()A. 职业B. 教育C. 收⼊D. 权⼒16、中国传统社会⽹络的核⼼格局是:()C. 团体格局D. 差序格局17、世界上第⼀批现代化国家出现在哪⾥?()A. 澳洲B. 亚洲C. ⾮洲D. 欧美18、从调查对象中有⽬的、有意识地选择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来进⾏调查,以认识同类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这种调查⽅法是:()A. 个案调查B. 典型调查C. 重点调查D. 抽样调查19、按照社会学的解释,以下哪种现象可以称之为社会问题?()A. 矿难问题B. 经济问题C. 失业问题D. ⼈⼝问题20、建⽴在下级对上级的个⼈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的管理⽅式是:()A. 封建制B. 科层制C. 家长制D. 民主制⼆、多项选择题(以下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五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
形考任务二答案已标红1、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属于()类型。
单选题(3分)A、福利型B、国家型C、传统型D、普惠型2、从相对静态和相对动态两个角度研究社会的社会学家是()。
单选题(3分)A、马克思·韦伯B、奥古斯特·孔德C、埃米尔·迪尔凯姆D、赫伯特·斯宾塞3、现代社会的理想分层结构应该是反应个人努力和社会贡献,并为人们的地位获得提供机会空间的,()结构。
单选题(3分)A、柱型B、金字塔型C、橄榄型D、倒金字塔型4、对全体调查对象逐个进行调查的方式是个案调查。
()单选题(3分)A、正确B、错误5、认为个人行动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只是一个名称,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
这是()的社会观。
单选题(3分)A、社会实在论B、实证社会主义C、分析社会主义D、社会唯名论6、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人际互动的因素?单选题(3分)A、身体语言B、人际吸引C、人际排斥D、空间距离7、孔德根据“人类智力发展的根本规律”把人类社会变迁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分为军事阶段、过渡阶段和工业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人类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
①形而上学阶段②神学阶段③实证阶段或科学阶段单选题(3分)A、②①③B、①②③C、③①②D、①③②8、发展经济学家()提出了“二元经济”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相互分隔的现象,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城市从事工业生产。
单选题(3分)A、凯恩斯B、刘易斯C、约瑟夫·斯坦格利茨D、舒尔茨9、在相同或类似发展阶段和背景下,不同国家或社会会遇到类似的社会问题,这说明社会问题具有()性。
单选题(3分)A、破坏性B、普遍性C、复杂性D、时空特征10、迪尔凯姆认为,人们自杀等反常行为的出现,是缺乏有指导意义的行为规范造成的,这属于哪种类型的越轨行为解释?单选题(3分)A、社会失范理论B、手段——目标论C、亚文化群体论D、标签理论11、二元经济是国家经济不发达的表现。
[全]杨文轩《社会学概论》第2版重点笔
记整理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学科。
本书旨在
提供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读者理解和解释社会的本质和
运作方式。
第一章: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群体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学科。
- 社会学通过观察、调查和理论分析来研究社会现象。
- 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访谈、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等。
第二章:社会学的理论取向
- 社会学的理论取向包括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交互主义。
- 功能主义关注社会结构的稳定和功能。
- 冲突理论强调社会不平等和权力斗争的影响。
- 符号交互主义关注个体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
第三章:社会化和社会控制
- 社会化是个体研究和适应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
- 社会控制是社会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
- 社会控制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控制手段。
第四章: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 社会结构是由角色、社会群体和社会机构构成的。
- 社会组织是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建立的。
-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对个体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第五章: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
- 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
- 社会阶层是按照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划分的群体。
-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阶层对个体机会和资源分配产生影响。
以上是《社会学概论》第2版的重点笔记整理,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内容请阅读原书。
《社会学概论》综合习题二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和()五个方面。
2、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四个阶段。
3、()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广义的社会化2、社会角色3、角色领悟4、社会互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2、简述角色失调的原因。
3、简述角色失调的解决方法。
4、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四、论述题(共20分)1、试述符号互动理论。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社会化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技能社会化)、(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行为社会化)和(性别角色社会化)五个方面。
2、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在现代社会中,人的社会化过程一般被划分为(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四个阶段。
3、(实际角色)是处于某一社会位置上的人实践其所应遵循的角色规范的情况,而实际上表现出来的角色。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广义的社会化既包括童年期的社会化,也包括个体成年后的社会化过程,是一个内化社会价值标准、学习角色技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
2、社会角色:综合地说,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3、角色领悟: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识、态度和情感的总和。
4、社会互动:群体活动和社会过程是以互为条件和结果的社会行动为基础的。
这种相互影响的社会行动可以简称为社会互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社会化的社会主体。
(一)家庭(二)学校(三)同龄群体(四)工作单位(五)大众传播媒介2、简述角色失调的原因。
(一)角色准备不足(二)多重群体的社会化(三)角色人格与自然人格的冲突(四)边际人的角色冲突3、简述角色失调的解决方法。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概论是社会科学的重要核心课程,旨在介绍社会学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本课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现代社会。
二、教学目标1.了解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
3.掌握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4.培养学生对社会学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传达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让学生探讨社会学中的问题和现象。
3.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学理论的应用。
4.幻灯片演示:通过幻灯片演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1.1 社会学的定义和目标 1.2 社会学的四大基本概念 1.3 社会学研究的三大理论范式第二章: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2.1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 2.2 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 2.3 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问题第三章:社会问题与解决方案3.1 社会问题及其根源 3.2 解决社会问题的现代方法和技巧 3.3 社会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五、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占总成绩40%)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60%)3.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占总成绩20%)六、教学资源1.教材:《社会学概论》第二版2.幻灯片:PPT制作教程(由教师提供)3.视频和音频:与本课程相关的影视资源(由教师提供)4.网络资源:社会学相关的网络资源(由学生自行查找)七、教学进度安排课程内容教学起止时间第一章第1周第二章第2-3周第三章第4-5周复习第6周期中考试第7周第四章第8-9周第五章第10-11周第六章第12-13周复习第14周期末考试第15周八、教学参考1.Wright, E. O. (2015). Understanding Class. London:Verso Books.2.Giddens, A. (2016). Sociology. Cambridge: PolityPress.ls, C. W. (2000). The Sociological Imagination.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第一章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sociology 一词最早在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
孔德的《实证哲学教程》中提出,他想建立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
在中国,社会学最早以“群学”命名,取意于战国时期社会思想家荀况的《王制》篇。
该书阐述了三个层次的区别:一是生命有机体与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二是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三是人与禽兽的区别。
从而分析了人类之所以能结成一定的群体,形成一定的社会结构的原因。
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多数学者重视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研究。
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为《群学肆言》。
涂尔干是最早提出建立道德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等分支社会学的社会学家。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它把社会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综合研究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关系发生、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它是和人、人类社会一同产生的,它的形成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社会关系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部分,为不同的学科所研究。
之所以要有社会学对社会关系进行整体性研究,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因为社会关系是一综合体,不能孤立地为某一个学科研究某一个部分,必须进行综合性研究;第二是因为不同学科从不同角度研究容易产生片面性,造成失误,整体研究可以避免片面。
第三是因为社会学研究具有开放性,它可以兼怍各学科之成果来得出结论。
以唯心史观和形而上学为指导的社会学家是不能解释社会关系的实质和社会关系不断更替的真正原因的。
社会学的性质:社会学是一门实证性很强的社会科学。
其研究范式是从生活出发,形成理论,再回到生活中去。
社会学的主要特征:一是整体性,即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角度考察、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二是综合性;三是广泛性;四是应用性。
(简记:整综广应)关于社会学在社会学科中的地位有三种观点:一是中心论,即把社会学的地位置于其他社会科学之上,其创始人是孔德、斯宾塞;二是平列论,即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处于平等位置;三是特殊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