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筋技术
- 格式:docx
- 大小:14.45 KB
- 文档页数:3
高血压的中医经络拨筋疗法高血压是指血压持续升高,长期超过正常范围所致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高血压被认为是气血失调、经络阻滞所致。
经络拨筋疗法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调整经络,舒缓经络阻滞,有助于缓解高血压的症状。
本文将介绍中医经络拨筋疗法在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
一、中医经络拨筋疗法概述中医经络拨筋疗法,又称拨筋理疗,是一种传统中医手法疗法,常用于治疗骨伤、关节疾病等。
该疗法通过调整经络、拨动筋骨,排除气滞血瘀,调和阴阳,以恢复气血的协调运行。
在治疗高血压中,经络拨筋疗法可以通过疏通经络,改善气血循环,缓解血管收缩,从而起到调节血压的作用。
二、经络拨筋疗法的操作步骤1. 穴位定位:首先需要准确确定经络穴位的位置。
根据高血压病情和综合辨证,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合谷、足三里等。
2. 拨动技法:操作者使用手指、拇指或拨杆等工具,对穴位进行拨动、按压、揉摩等手法。
拨动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适度,不可过度用力。
3. 疗程与频率:经络拨筋疗法一般需要多次治疗才能见效。
具体的疗程和频率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一般为每周进行一到两次治疗。
三、经络拨筋疗法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高血压是由于气血失调、经络阻滞所致。
中医经络拨筋疗法通过调整经络,改善气血循环,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从而对高血压产生治疗作用。
1. 疏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疏通经络可以增强气血流通,改善血液供应,使器官组织功能更加正常,减轻高血压的症状。
2. 活血化瘀:经络拨筋疗法通过拨动筋骨,有助于排除经络的气滞血瘀,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管阻力,有利于降低血压。
3. 调整阴阳:中医认为,高血压是阴阳失调所致。
经络拨筋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和阴阳,平衡气血,有助于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四、经络拨筋疗法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中医经络拨筋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辅助治疗中。
在高血压治疗中,经络拨筋疗法可以与针灸、中药等中医疗法相结合,综合调理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治疗的效果。
骨伤类理筋技术手法治疗技术历史悠久,理筋手法是手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骨伤科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是医生运用手指、掌、腕、臂的劲力,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筋伤部位,通过各种手法的技巧及其力量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达到治病疗伤、整复愈伤的目的。
理筋手法虽然不同于药物治疗,但是其基本理论仍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尤其以经络学为重要理论基础。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理筋手法又是一种以力学为特征的物理疗法,所以理筋手法的内涵是以中医学和现代科学为基础的。
在治疗过程中,理筋手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贯穿局部与整体,兼顾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即注重局部损伤的变化,又重视脏腑气血的盛衰,并以八纲辩证、脏腑、气血等辩证为治疗依据,根据损伤的虚实、新旧、轻重缓急等具体情况而选择应用。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按法1.指按法【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站位。
【操作方法】医生以拇、食、中指的指腹,或以食指、中指屈曲之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出部按压于施术部位,手指主动发力,垂直向下施压,直至局部产生酸、胀得气的感觉后持续片刻再放松,即所谓“按而留之”。
【适用部位】全身。
【功效(作用)】通经活络,解痉止痛。
【适应症】颈椎病,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胸椎小关节紊乱症,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肌筋膜炎,风寒痹痛,肢体酸痛,麻木等各种筋伤及头痛,眩晕,健忘,失眠,心悸,胃痛等。
【禁忌症】局部感染、破溃、出血和有明显出血倾向者。
孕妇腹部。
【注意事项】按压力要由轻到重,方向与受力面垂直,稳而持续,压而不动,使得作用深透。
最后缓慢收力,不可突施暴力。
医生应修剪指甲,避免刺伤皮肤。
2.掌按法【医生体位】站位,坐位。
【患者体位】卧位,坐位。
【操作方法】医生上肢伸直,腕关节背伸,以掌根、鱼际、全掌或双掌重叠紧贴施术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利用上半身的重量,使力通过上臂、前臂、腕关节传至掌部,垂直向下按压。
持续数秒后放松,做到“按而留之”。
理筋技术操作规范一、概念理筋疗法,系指运用徒手的施治方法,或运用简单的治疗工具,对躯体肌筋施行物理性的科学调理,达到医治疾病目的的医疗手段,它是民间常用的非药物疗法的传统医术,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医疗专科诊疗技术,如推拿疗法、捏筋疗法、点穴疗法等。
均从实用理筋手法中派生,统属于经筋疗法的内涵,但各自具备一定特点,选择运用时,宜取其长而避其短。
因以手法为主,故又称实用理筋手法。
二、适应症从经筋综合疗法的适应症,来选择实用医疗手法的治疗项目,是本疗法的基本原则。
在总原则基础上,选择的项目是:①具有治疗经筋病症作用者;②具有舒适感显著者;③具备初步的“消灶解结”者,④具备操作简便而安全者。
治疗适应症1.经筋性疾患,包含肌性疾病、筋性疾病、韧带疾病、隐筋症、结扎术后腹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进行性肌萎缩等。
2.功能性疾患合并经筋病者,如神经官能症、疲劳综合征、睡眠紊乱症、胃神经官能症、心脏神经症等。
3.器质病变合并伤筋患者,如表浅性胃窦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等。
4.免疫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白血球降低等。
5.外感性疾患,如外感痧症、外感性肝郁证、外感风热证等。
6.症状性病症,如慢性腹泻、慢性腹痛、腹胀、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三、常用操作方法1、滚动法手半握空拳,以掌侧的小鱼际部位置干施治部位皮肤上面,进行往返滚动运动的施治手法,称为滚动法。
(1)操作要领:患者取卧位或坐位。
医者以面向病人的适当位置,用单手或双手的自然半握拳的掌尺侧,着于施治部位悬腕;腕肘略呈轻度屈曲,肩背放松,借助臂腕之力,于施治部位进行往返滚动。
着重运用小鱼际及小指至中指根的压力,推动向前。
掌略呈半伸,返回滚动,掌呈回收半握拳。
小鱼际仍然保持回收压力。
动作连续而均匀,不可忽快忽慢及跳动,或时轻时重。
(2)注意事项:本法是以腕部自主滚旋,带动前臂及掌背呈滚动活动的一种手法;不应以手或臂的拖动进行操作,以避免术者的手与施治部位的擦伤。
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源自坐骨神经受压或受损的疼痛症状。
这种疼痛通常表现为从下背部一直延伸到臀部、大腿和小腿的疼痛、刺痛和麻木感。
坐骨神经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椎间盘膨出、腰椎管狭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以及其他骨骼或肌肉问题。
针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在中医领域中,理筋减压推拿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坐骨神经痛。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理筋减压推拿术是一种通过推拿穴位来调理经络、活血化瘀的传统中医技术。
通过推拿穴位,可以达到舒筋活血、减轻疼痛、缓解压力的目的。
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时,理筋减压推拿术可以通过按摩和推拿的方式调理患者的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坐骨神经受压引起的疼痛症状。
而且,理筋减压推拿术还可以缓解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为患者提供身心放松的效果。
对于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该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在一项针对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观察中,采用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的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在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了显著的减轻。
有研究还表明,对于慢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长期接受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可以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这些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理筋减压推拿术对于治疗坐骨神经痛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安全性方面,理筋减压推拿术也表现出了较好的安全性。
由于理筋减压推拿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不需要使用药物或进行手术干预,因此不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或手术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几乎没有发现因为接受理筋减压推拿术治疗而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
理筋减压推拿术在操作时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理筋减压推拿术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虽然理筋减压推拿术在治疗坐骨神经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宫廷理筋术:我中心(基地)目前传承并使用的推拿手法主要为“宫廷理筋术”它历史悠久,理论丰富,手法疗效显著,此含30余种传统套路,手法别具一格,不仅轻盈、柔和而且在继承了传统套路的基础上,将核心技法,即轻、柔、透、巧四字诀充分体现和发扬。
“筋喜柔不喜刚”的观念,要求在施治中必须顺其生理,以柔治刚,切不可盲目粗暴,强拉硬扳;必须遵循“准备、治疗、结束”三阶段进行,并创制了“戳、拔、捻、捋、归、合、顺、散”治筋八法,以“按摩舒筋,复其旧位”,手法看似轻巧柔,实则力透筋骨,功及内脏。
2、腿浴棒疗术:腿足部棒疗手法依《黄帝内经》“开枢阖”为依据,通过施治可以使毒素排出体外,正气内入、平衡阴阳、通畅气血、调节脏腑经络。
经络腿浴棒疗术对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等脏腑器官的调节有着很好临床效果。
同时对于颈肩腰腿的退行性病变及久治不愈的骨伤、筋伤疾病也有着意想不到的临床效果。
3、中华中医刮痧术刮痧术是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用刮痧器具在体表进行手法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也是中国民间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已沿用千百年。
中医认为,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即是“痧”,“痧”存在于皮肤和肌肉之间。
刮痧的目的是活血化瘀、驱邪排毒、理筋通络、益气扶正。
4、中华中医拔罐术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拔毒泻热等作用。
常用于感冒、头痛、不寐、肩凝症、腰痛病、项痹病、胃脘痛病、痛经及带状疱疹等疾病。
拔罐通过负压的吸拔,对神经、肌肉的牵拉和神经节段的反射途径,促进血液循环和引起自身性溶血等,作用于病变的脏腑,起到调整机体功能,消除病变的作用。
5、中华中医捏脊术捏脊术又称捏积,是中医推拿疗法之一种,主要是术者手法作用于患者脊背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等部位的一种治疗方法。
捏积术以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指导,通过捏拿脊背,刺激督脉及膀胱经腧穴,振奋其阳气,推动全身气血运行, 调整脏腑功能,提高机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黄帝内经》中流传的中医古法治疗方法
黄帝内经之古法治疗
一、气功导引
古法:导引
现代名称:气功导引、经络导引。
治病原理:以气御气,疏通经络
二、乔摩按翘
古法:蹻摩按跷
现代名称:经络按摩
治病原理:以力产生生物电,打通经络
三、砭石疗法
古法:砭石疗法
现代名称:筋磁疗法,理筋,拨筋
治病原理:借外物力量疏通筋和血管
四、艾灸
治病原理:热力和药力疏通气血
五、针灸
治病原理:刺激穴位,发射生物电波
六、炳
现代名称:炳针、火针
治病原理:火针对瘀证有特效
七、汤药
治病原理:阴阳五行生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
理筋技术操作规程中医学名词。
理顺经络的一种手法。
操作时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瘀活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转,牵抖,摇晃等手法,调和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最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手法,调和气血静脉。
用于各类经伤的治疗。
用手或其他部位在患者的经络、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进行技巧性操作,以达到治疗骨伤科筋伤疾病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又称推拿按摩手法。
治疗作用理筋手法有许多重要的治疗作用,是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作用除与手法有关外,还与所选取的经络、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关系。
理筋手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理筋顺络、整复错位、驱邪蠲痹、温经散寒等作用。
手法理筋手法名称繁多,有些手法相似却名称不一,有些名称相似手法却有很大差异。
临床常用的手法约有十多种。
①按摩法。
按法和摩法的合称,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处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较深,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摩法是用手在局部回旋移动,作用轻柔而浅,速率较快。
按摩两法临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为理筋手法的总纲。
②推拿法。
推法和拿法的统称,推法是用指、掌等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双手或单手,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某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紧,并不时揉拿。
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成指推法、大小鱼际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
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统称。
③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
④点穴法。
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拳尖、肘尖等部位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垂直点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是常用的治疗性手法。
⑤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
⑥叩击法。
叩法和击法的合称,叩法较轻,用空拳或指端;击法较重,用拳、掌或器械。
中医理筋笔记理筋手法主要由推拿按摩手法组成,是治疗筋伤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理筋手法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点:①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使离经之血得以消散,有利于损伤组织 ... 理筋手法主要由推拿按摩手法组成,是治疗筋伤的主要手段之一。
一、理筋手法的功效理筋手法的主要功效有以下几点:①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使离经之血得以消散,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②舒筋活络,解除痉挛。
起到舒展和放松肌肉筋络的作用。
③理顺筋络,整复错位。
即对软组织破裂、滑脱、关节错缝起到理顺、整复、归位的作用。
④松解粘连,通利关节。
可使紧张僵硬的组织恢复正常。
⑤通经活络,驱风散寒。
通过循经取穴,起到镇痛、消痛、止痛之功效。
二、理筋手法的分类及操作理筋手法按部位、作用及操作的不同,分为舒筋通络与活络关节法两大类。
(一)舒筋通络法医者利用一定的手法作用于患者肌肉较为丰满的部位,从而达到疏通气血、舒筋活络和消肿止痛之目的。
1.按摩法根据手法轻重分为轻度与深度按摩。
(1)轻度按摩法(又称浅表摸法) 动作要领:用单手或双手的手掌或指腹,在患处作轻柔缓慢的直线或圆开遥抚摩动作。
功用:祛瘀消肿,镇静止痛,能缓解肌肉紧张疼痛。
适应证:一般在治疗开始和结束时应用,适合全身部位,主要用于胸、腹、胁肋处损伤。
(2)深度按摩法(或称推摩法) 动作要领:用手指、掌根或全掌进行推摩的理筋手法,也可将双手重叠一起进行操作。
要求力量较大,作用直达深部组织。
另有捋顺法与拇指推法。
前者是由肢体近端向远端进行推摩。
向下为捋,向上为顺。
后者是用拇指单独进行的摆动性推法,即以拇指端的掌面或偏桡侧,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通过腕部的摆动和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持续作用于患部穴位上,推动局部之筋肉。
要求操作时沉肩、垂肘、悬腕。
功用:本法能舒筋活血,祛瘀生新。
对消肿及缓解局部伤痛很有效。
适应证:本法在理筋手法开始后由轻度按摩法转入,可结合点穴进行。
对肢体各部位的损伤、各种慢性劳损、风寒湿痹等均有效。
中医的理筋手法之一-----拨筋按摩拨筋按摩是中医的理筋手法之一,方法很简单,就是把有异响,出槽的伤筋拨回原位,其手法就是和伤筋成垂直方向拨的,但,很多是不会回去的,即使回去,一下子又会跳开的。
筋移位后,因患者身体状况,很快就会沿着经络和肌肉走向成点、线、面而漫开。
可是人体结构是错综复杂的,新旧伤互为因果,互为影响,而合成无数的点、线面,要把它拨乱反正实不易。
古今医者各凭经验,把伤筋所引发出来的庝痛治疗,如是没伤害其肉体,以後还是有机会恢复,如一被破坏,则原来问题只是稍解决,又延伸另一个问题,就这样重重叠叠,如肌肉松弛,和肌腱肿瘤等的手术,庝痛就很难脱离人身。
根本之方法,理论上来讲,就是把那伤筋拨回原来的位置,则因筋出槽所产生的问题就会随之消失,筋不归位,即使用任何的方法,包括,吃药、针灸、气功等等,只是把那发炎之部分解除掉,那移位的筋,过一阵子还是会因病人的状况,而产生庝痛的。
筋归位,又有自动及被动两种方式,自动的就是用上述的方法治疗,而把经络弄通後,经由人体的运动,而使筋归位,那归位的感觉,就是有一清脆的小响声。
被动则是患者或医者的推拿了.要完全治好伤筋之方法,笔者的经验,并不是难事,那须靠医者手的触诊,靠手指的敏感度,很细心的找出伤筋的病根处,再找出受伤的角度、方向而逐条拨开伤筋。
没全拨开,则,那庝痛是不可能除掉。
这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和目前所有医生的方法是不同,无法快速解决庝痛的,但这是很根本的治疗的,无耐心及爱心的医者是不能胜任的。
有心人仔细去推敲笔者上面及以後所述的说明,定会有所领悟而提升医病的技巧。
笔者没接受过正统的医学教育,全是自己学习及很久的临床医病的经验,有很多名词,和你们知道的有差异,不正确处,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我自知这些方法是古老的中医早就有的手艺,只是现在已失传了;且现在的医者太急功好利,一切求快速,而忘了医者应有的最基本的态度。
要医那些头、肩、颈、腰、腿的庝痛,真不是很困难,大多的人走错了方向。
京师王氏理筋正骨推拿百病生于筋!治病之要,以理筋为保!京师王氏理筋正骨推拿百病生于筋~治病之要,以理筋为保~导读:养生君导读说起这个筋,可能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它不过是和我们的肢体有关系,会引起一些疼痛、麻木等症状。
其实,筋一旦出问题,不光会造成运动的障碍,身体其他器官有时也养生君导读说起这个筋,可能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它不过是和我们的肢体有关系,会引起一些疼痛、麻木等症状。
其实,筋一旦出问题,不光会造成运动的障碍,身体其他器官有时也会出现问题。
百病生于筋百病生于筋,相信大家看到这个说法都会感到很好奇。
不着急,咱们先通过一些临床的真实案例来了解体会。
一位老人有长期的精神焦虑、心发慌、晚上睡眠也不好。
去了很多家医院进行检查,也开了很多的药,但并未起效。
后来,老人通过朋友找到了一位中医,中医在他脖子和后背处推拿了一阵子,把一些痉挛的筋结揉开,顺便还做了几下颈椎复位。
那一次他就好了七八成,后来老人家又找中医给他做了四五次,基本上就恢复正常了。
中医告诉他,其实他是“筋“出了毛病~身体的筋一旦紧张痉挛,就必然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导致心慌、胸闷等一系列症状。
包括现在一些内科病,比如消化系统的疾病、心血管系统的疾病、神经系统的疾病等,都跟筋的失调有很大的关系。
所以养生也好,治病也好,从“筋”来入手往往更容易把握。
把筋的功能调节正常,人体就会保持健康的状态。
从医生的治疗角度讲,许多疑难病从筋入手,也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所以筋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筋经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手太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过敏性鼻炎、感冒、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
手厥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心悸、冠心病等。
手少阴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失眠、老年痴呆症、胸闷、心悸、冠心病等。
足阳明经筋异常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头痛、失眠、小儿多动症、面瘫、三叉神经痛、颈椎病、打嗝、胃下垂、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乳腺增生等。
理筋方药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筋脉拘挛难于伸屈或筋脉弛缓不收,由于药物功用的不同,理筋方药又分为祛风理筋。
养阴理筋、活血理筋、除湿理筋、通络理筋、温经理筋、5253补肝理筋七种。
其中祛风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风寒和风热伤筋的筋脉拘挛疼痛,伸屈不利;养阴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肝阴不足的筋脉拘挛疼痛,伸屈困难或弛缓瘫痪;活血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淤血阻滞筋脉的痉挛不伸或痉挛瘫痪;除湿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寒湿或湿热伤筋的弛缓瘫痪和筋脉拘挛疼痛不伸,通络理筋方药适用于络脉不通的四肢拘挛或瘫痪;温经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肝寒或阳虚的筋脉拘挛瘫痪;补肝理筋方药主要适用于肝虚的筋脉拘挛瘫痪等。
理筋药(一)祛风理筋药桂枝。
本品既祛风散寒,又温经通阳,活血通脉,又善行上肢,故可用于风寒伤筋、寒湿伤筋、淤阻筋脉的上肢痉挛疼痛不得伸屈或弛缓不收。
防风。
本品祛风湿而柔筋,可用于风湿伤筋的筋脉拘挛疼痛或缓纵不收,然因肝脉体阴用阳,不可多用,以防伤阴。
苍耳子,辛苦温。
本品祛风除湿而微有舒筋之意,故常用于风寒湿或风湿所致的筋脉挛急疼痛难伸和挛急疼痛。
威灵仙,辛威温。
本品祛风湿通经络,善除风湿入于筋脉的麻本,筋脉拘挛,缓纵不收。
秦艽。
本品祛风湿而柔润,舒筋脉而不伤阴血故常用于阴虚挟风和风湿伤筋的周身拘挛,关节拘挛不伸和四肢缓纵不收。
(二)养阴理筋药生地。
本品养肝肾之阴而清热,可用于热灼筋脉的筋脉拘挛不伸和缓缴不收。
石斛。
本品养脾胃之阴而健肌肉,益筋脉而振痿废,可用于阴虚的筋脉拘挛和缓纵不收。
白芍。
本品养肝阴而解拘挛,尤多用于肝阴不足的筋脉拘挛疼痛(三)活血理筋药赤芍,苦微寒。
本品活血凉血,而微有养血舒筋之功,尤适用于淤血阻滞筋脉和血热伤筋的拘挛难于屈仲和疼痛:乳香,辛苦温。
本品既活血止痛,又行气舒筋,可用于淤血阻滞筋脉的拘挛难于屈仲及拘挛瘫痪并见之证。
没荮,苦平。
本品活血舒筋止痛,与乳香配合善治淤血所致的筋脉拘挛,疼痛,难于屈伸。
姜黄,辛苦温。
本品既行气又活血,又善走上肢,多用于淤血和风寒入于络脉的挛急疼痛难于屈伸,以及上肢的痿软无力。
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拨筋推拿疏通经络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拨筋推拿疏通经络中医按摩是中医学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与实践,形成了独特而有效的按摩养生方法。
其中,拨筋推拿作为中医按摩的一种主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疏通经络、缓解病痛、促进健康的领域。
本文将介绍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探讨拨筋推拿如何疏通经络,以及它对健康的益处。
一、中医按摩养生知识概述中医按摩是一种通过手法刺激人体表面的特定部位,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方法。
按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经络,调和阴阳,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拨筋推拿概述拨筋推拿是中医按摩的一种主要技术,通过拨动和推压特定的肌肉和筋脉,疏通经络,帮助人体恢复平衡和健康。
拨筋推拿技术需要按摩师根据具体的症状和疾病选择相应的手法和经络穴位进行治疗。
三、拨筋推拿的原理与作用1. 疏通经络:拨筋推拿通过刺激穴位,促进气血循环,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这有助于改善气血不畅所引起的疾病,如头痛、肩颈痛等。
2. 调节脏腑功能:拨筋推拿手法可以刺激特定的穴位,对脏腑有直接的调节作用。
例如,通过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通过按摩合谷穴可以调节心脏功能。
3. 缓解病痛:拨筋推拿可以刺激神经末梢,减轻疼痛感。
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病灶的康复。
四、拨筋推拿的常见手法1. 拨筋:用手指或手掌按摩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舒筋活络。
2. 推拿:用手掌、掌根、指腹等部位沿经络方向推动,以调和气血、调节脏腑。
3. 按压:用手指或手掌对穴位施加适度的力量,以刺激穴位、调整阴阳平衡。
4. 拉伸:将肢体适当拉伸,以舒展筋脉、活动关节。
五、拨筋推拿在养生中的应用1. 疏通经络:经常进行拨筋推拿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
2. 改善睡眠:按摩特定穴位,如涌泉穴、太冲穴,有助于放松神经,改善睡眠质量。
3. 缓解压力:拨筋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释放身体的紧张情绪,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
4. 预防疾病:经常进行拨筋推拿可以增强免疫力,预防常见疾病的发生。
理筋的概念
理筋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源于中国古代武术和医学理论,指的是身体内部经络系统中的“筋脉”。
在这个理论中,人体的骨骼和肌肉通过一系列细微的“筋脉”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
这些“筋脉”负责传递力量和信息,维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在武术中,理筋被用来指代身体的力量和能量的流动。
通过修炼和掌握理筋,武者可以让力量更顺畅地传导和发挥,从而获得更强大的力量和战斗能力。
在医学中,理筋被用来指代人体经络系统的功能和调节机制。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理筋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调节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总的来说,理筋的概念强调了身体内部力量和信息的流动,以及身体的整体性和相互关联性。
通过对理筋的理解和运用,人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发挥身体的潜力,提升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理筋技术
一、概念
用手或其他部位在患者的经络、穴位或某些特定部位进行技巧性操作,以达到治疗骨科筋伤疾病的中医骨伤科常用外治法。
又称推拿按摩手法。
二、操作
一般先用按,推,摩,揉,擦等手法,镇痛解痉,散瘀活血,疏松肌肉;继用屈伸,旋转,牵抖,摇晃等手法,调和营卫,理顺经络,分离粘连;最后运用叩击,揉搓,运展等手法,调和气血静脉。
三、治疗作用
理筋手法有许多重要的治疗作用,是其他疗法所无法代替的,在筋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作用除与手法有关外,还与所选取的经络、穴位和某些特定部位有一定关系。
理筋手法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解痉、舒筋活络、滑利关节、理筋顺络、整复错位、驱邪蠲痹、温经散寒等用于各类经伤的治疗作用。
四、临床常用的手法
①按摩法。
按法和摩法的合称,按是用指尖、拳尖、手掌、肘等部位在患处垂直用力,按法作用较深,以局部感觉胀痛为度。
摩法是用手在局部回旋移动,作用轻柔而浅,速率较快。
按摩两法临床使用最普遍,明代以前作为理筋手法的总纲。
②推拿法。
推法和拿法的统称,推法是用指、掌等着力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经络、穴位上,沿某一方向向前推行;拿法是用双手或单手,以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某
一部位或穴位,徐徐用力捏紧,并不时揉拿。
推法因操作部位不同分成指推法、大小鱼际推法、掌根推法等;拿法分成三指拿、四指拿、五指拿等。
推拿法是常用手法,故又是手法的统称。
③揉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压着作轻轻回旋揉动的手法,操作时手不离开皮肤,使该处的皮下深部组织随揉动而滑移。
④点穴法。
又称指针,是用指端、指间关节、拳尖、肘尖等部位在体表经络、穴位上垂直点压,使患者产生得气感,是常用的治疗性手法。
⑤滚法。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或前臂,附着于施术部位作连续滚动运动。
⑥叩击法。
叩法和击法的合称,叩法较轻,用空拳或指端;击法较重,用拳、掌或器械。
叩击法操作时是以腕部活动带动手部叩击,快速有节奏,用力又有弹性。
⑦摇晃法。
依据被摇晃的部位,持拿肢体远端,相对固定肢体近端,以关节为轴,使肢体作被动的回旋、环转及屈伸活动。
⑧牵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持握肢体远端,轻轻向远端做牵拉,然后发力快速上下抖动,使肢体产生小幅的上下连续颤抖。
⑨扳动法。
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被动伸展或旋转至极限,然后再突然用巧力,使关节产生一关节弹响。
扳法主要用于颈、腰、胸椎及关节筋伤,手法技巧性极高,使用不慎可能出现意外,故须慎用,严格掌握。
⑩弹拨法。
弹法和拨法的合称。
弹法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拿肌肉筋腱,用力向上提拉迅速放手,使筋腱回弹;拨法用指端按压于穴位上或某一部位,做与肌筋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五、手法的运用
以上是临床常用的基本手法,使用时常需两种或两种以上手法混合使用,达到治疗的综合作用。
使用时一定要在辨证诊断明确的基础上,确认无理筋手法的慎用症和禁忌症时,方可使用。
一般认为:年老体弱、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急性筋伤伴较大血肿或开放损伤出血者,孕妇,伴有骨折、脱位的急性筋伤等均需慎用。
理筋手法的禁忌症有:恶性肿瘤患者,骨强度明显降低者,骨、关节化脓性感染、结核等感染性疾患,严重的软组织感染者,内伤属脏腑损伤者,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脆性增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