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艺术作品的层次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50
成考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考点成考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考点艺术作品主要包括艺术作品的概念与构成,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与意境,艺术的风格、流派与艺术思潮四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成考艺术概论艺术作品考点,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艺术作品的构成1.内容与形式统一(1)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经过艺术家体验、加工和创造的人类生活,其中既包含着对客体世界的能动反映,又凝聚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和评价,融入艺术家的知、情、意。
在具体艺术作品中,艺术内容主要指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诸多要素的总和;题材和主题是艺术内容的主要要素。
(2)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态。
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态呈现为表现内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3)艺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才能充分体现艺术魅力。
2.感性与理性统一(1)在艺术作品中,感性更多地是指蕴含于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
(2)在艺术作品中,理性是指通过作品的形象、意境及形式所凸现出的理性内涵。
(3)艺术作品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一方面,艺术作品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艺术作品还表现为情感因素与理性精神的统一。
3.再现与表现的统一(1)再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将客体世界及人物真实地呈现于作品之中。
(2)表现是指在艺术创作中重在表达主体的情感和理想,以及主体对客体世界的思考和评判。
(3)再现和表现从来都是紧密联系的。
再现性艺术作品同样需要融入主体的情感和理想;表现性作品虽然所表达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的真实,但也具有再现性。
二、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分艺术语言、艺术形象和艺术意蕴三个层次。
1.艺术语言(1)艺术语言是创作主体在特定艺术种类的创作活动中,运用独特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按照审美法则,进行艺术表现的手段和方式。
论艺术作品的结构层次1)、物质层面艺术品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复合体。
处于最基础层面的是艺术的物质层面即艺术的物质媒介。
如一件雕塑作品首先是一种青铜、或大理石等物质材料形成的实体,一幅绘画作品首先是一张涂满颜料的画布。
这是艺术得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艺术的物质层面和艺术本体的关系不是对立与疏离的。
艺术品的物性或者说物因素是艺术品的重要构成要素,是艺术家创作作品的重要灵感来源。
中国画家对宣纸和墨的材料特性的利用,木刻艺术家特意要表现的木味,油画家对油画颜料丰富的肌理效果的把握,水彩作品中的水痕,装置艺术对各种物质材料的自由选择与应用都是艺术创作与审美的重要内容。
构成艺术作品的物质材料甚至构成艺术审美的主要方面。
如对玉石艺术品的玉材的欣赏。
对纯粹的材料特性的自觉应用与表现常常成为艺术作品是否成熟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是因为艺术作品的物因素和人的具体生存经验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会引起人的心理反应,因而艺术作品的物因素会成为审美活动的重要内容。
(2)、物象层面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媒介构成了艺术品的视觉外观。
无论是对客观物象的直接描绘还是仅仅呈现为线条、色块或者是对现成物品的直接利用,艺术品都是作为一种视觉形象而得以呈现的。
艺术作品总是呈现为抽象、具象、和意象的丰富多样的视觉形态和形式结构。
人类的艺术往往从模仿开始,写实的艺术在古希腊的雕塑中就得到了成熟的表现。
但是写实不是艺术的唯一标准,原始时期的陶器上人类就形成了对单纯的形式美感的抽象语言系统。
艺术语言在艺术品的物质层面和物象层面上得以形成。
不同的艺术门类构成了各具特色的语言系统,不同的艺术家也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系统。
(3)、现实层面所谓现实层面是指通过艺术作品所揭示和反映出的社会现实社会的内容。
不同的艺术作品揭示显示社会生活的方式是不同的,有的是直接地呈现,如油画《开国大典》对社会现实中的重大事件的反映。
《清明上河图》对市井生活的描绘,就揭示了非常丰富的社会生活信息。
《艺术学概论》课程复习辅导第一讲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
2、“主观精神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3、“模仿说”或“再现说”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第二节艺术的基本特征(一)形象性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二)主体性1、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特点;艺术创作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作家、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对艺术创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没有创作主体,艺术作品就无法产生。
2、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必然打上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的鲜明烙印。
3、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艺术鉴赏的本质就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三)审美性1、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2、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
第二讲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艺术家一、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艺术家是专门从事艺术生产的创造者的总称。
二、艺术家与社会生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和基础;另一方面,艺术家本人作为创作主体,总是属于一定的民族和时代,他和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和文化修养。
艺术才能,是指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的能力,它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训练培养相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创造力。
第三讲艺术作品及其三个层次艺术作品是指艺术生产的成果或产品。
它是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通过艺术构思和艺术创作,将艺术家头脑中形成的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物态化,从而创造出来的审美鉴赏的对象。
艺术的三个基本层次
艺术通常被认为有三个基本层次:形式、内容和意义。
形式:这指的是艺术作品的外观和结构,包括材料、技巧、构图、色彩、线条、节奏等。
形式是艺术作品的表面层,是艺术家用来表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工具。
内容:这指的是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或意思。
内容可以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也可以是对情感、思想、意识形态等的描述。
意义:这指的是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意义是观众通过观看艺术作品并加以思考后得出的结论或感受。
意义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
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意义。
观众通过观察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并根据自己的背景、经验和偏好,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从而得出作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