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考古发现PPT精选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8.09 MB
- 文档页数:31
二十世纪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在刚刚过去的二十世纪里,诞生了中国现代考古学。
考古领域的重大发现一次次轰动了全国乃至于全世界。
这些“奇迹”不断改写着民族和人类的历史。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回顾这些激动人心的时刻,并希望借此机会向无数为考古事业付出艰辛劳动的专业工作者,和那些具有高度文物保护意识的普通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
“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
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龙骨”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
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
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发掘工作被迫中止。
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
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
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
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
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
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
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改变历史的十大考古学发现改变历史的十大考古学发现在人类社会中,崭新的发现往往不时诞生,冲击着我们对过往事件与文化的陈旧印象。
在过去的几年中,诸多考古学上的新发现,使我们在回顾固存的历史篇章时,平添了许多全新的视角。
10. 红猫(Bobcat)的葬礼安吉拉·佩里(Angela Perri)是一名人类学家。
有一次,她在仔细检查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博物馆(the Illinois State Museum)的美利坚本土收藏品时,发现了一个贴有“幼犬”标签的盒子。
她原本以为,这只出土于霍普韦尔(Hopewell culture)文化①区的坟冢下的盒子内,应当充斥着犬类的骨骼。
而事实上,其内的骨骼原系出自一只红猫之身。
该发现之所以令人瞩目,原因有二。
其一,它是迄今为止在北美发现的唯一一个辅以装饰的墓冢;其二,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单独埋葬一只动物的独冢。
由于这只红猫在死亡时年龄尚幼,因此有人类学家猜测它可能是被当做宠物饲养的。
在墓中,他们也发现了一条项链。
对此,佩里认为,这实际上是猫的项圈。
但是,动物考古学家梅琳达·泽达尔(Melinda Zeder)②提出了全然不同的假说。
她认为这只红猫在原始文化中象征着更高的社会地位,人们可能视之为与自然相沟通的连接渠道。
9. 古罗马的骇人武器近日,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显示,古罗马人曾利用呼啸作响的弹弓石子发动了一场心理战。
罗马人曾经使用过一种名为“fustibalus”的投石弓,它可以在远距离外将柠檬大小的石块投射出去。
后来,人们在苏格兰某地挖掘出了一批类似的石弹头。
但是,这批石弹头却有一个异于寻常的特点——它们的中心部分都被钻了一个孔。
这批石弹头散落于伯恩斯沃克山脉(Burnswark Hill)附近,而那里正是约1800年前罗马人与苏格兰人发生大规模战斗的地方。
给石头钻孔的工作相当耗费时间,特别是对于这些只能供一次性使用的石弹头,更显得盈不补亏。
考古学家约翰·里德(John Reid)对这些石头的用途深感疑惑。
****十大考古发现****十大考古发现之作者李俊山,**市XX镇人,1953年12月出生,**大学历史系毕业。
汉画研究学会会员、**博物馆学**事.原**市博物馆馆长、文博副研究馆员.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专业多篇,出版《**石刻》一书;与人合著出版《**汉画像石》和《芒砀汉王陵详解》。
****十大考古发现之**文物漫谈**自古以来皆被誉为膏腴之地,土肥水美,聚居,留下的遗迹遗物实在太丰富了!**文化遗址之众多;汉代王室陵墓群之宏大;汉画像石雕刻之精美;这些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声望。
本文即是以个人的亲历见闻,把**文物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列述下来,以飨读者。
1961年3月,**博物馆派周到、王与刚等文物专家来**,在茴村公社固上村发掘了两座画像石墓(编号Ml、M2)。
两墓西相距8米。
一号墓门向南,有斜坡墓道,墓道长2。
86、宽2。
48米。
墓道两壁用小砖平卧错缝砌成,墓室为石结构,青石板铺底并砌成四壁,顶部用由大逐小带有斜面的石条叠砌内收成覆斗式顶.墓室分前室和左右两后室,后室长3。
90、宽2.12米.该墓出土画像石刻于门楣、门扉及墓室横梁上。
二号墓墓门朝,斜坡墓道长3。
64、宽2.42米.墓道两壁也用小砖平卧错缝砌成.墓分前后两室.前室略呈正方形,长1.66、宽2.1米。
后室长方形,长2.18、宽1.62米.四壁及顶部砌筑构造方法与一号墓相同.画像刻于门扉、门楣、门柱,前室南北两壁、后室(除门之外)的三壁上。
两墓共出土画像石29块:有朱雀铺首衔环、白虎铺首衔环、双凤穿环、百兽率舞等.从出土时期的钱币和随葬器物的形制,以及墓葬结构和画像石的雕刻特点,这两座墓均属汉早期.这是建国后在**第一次重要的考古活动。
由于两墓均遭早期盗掘,故随葬器物所剩无几,但遗留下来一批精美的画像石较为珍贵。
其中伯乐相马和双凤穿环画像国内,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早在1971年12月,地方府在保安山北峰西北角约300米处建芒山石灰厂时,用推土机推出小型汉墓一座。
50—60年代考古十大发现一,50年代考古十大发现:1,白沙宋墓:宋代家族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的禹州市白沙。
它的发现,为研究北宋仿木建筑的雕砖壁画墓提供了重要资料。
被列入中国20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现。
1951年12月发掘,报告由宿白编写,题名《白沙宋墓》,白沙宋墓是北宋末期流行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中保存最好,结构最为复杂,内容最为丰富的一处。
宿白编写的《白沙宋墓》一书也是我国田野考古纪实的奠基之作。
2,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30公里处的大汶河畔。
1959年首次发现并挖掘,为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遗址。
“大汶口文化”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址等遗存。
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型鼎、镂孔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
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
3,丁村人:中国北方的早期智人化石之一。
包括1954年发现的3 枚小孩牙齿和1976年发现的一块小孩顶骨残片。
丁村遗迹在山西省襄汾县南约 5公里的丁村南的同蒲铁路两侧。
1954年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在汾河东岸共发现十个石器地点,1976年又在汾河西岸发现了新的石器地点。
距今二十多万年,属于晚更新世早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介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之间,旧石器中期遗址。
4,侯马晋城:位于东周时期晋国晚期都城,现在的山西省侯马市,古城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1200米。
春秋时代的晋国,从晋景公十五年(前584)到晋静公二年(前376)韩、赵、魏三家分晋,共经历了208年。
在这208年里,都城新田(今侯马一带)为晋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此时正是我国奴隶制度崩溃、封建社会兴起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晋国故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晋国的历史及其都城形制提供了重要资料。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4年由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后经多次勘查发掘,主要有:1956~1957年发掘、勘探,发现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