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概论课件 (1)
- 格式:ppt
- 大小:3.94 MB
- 文档页数:9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
考古学概论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考古学一、考古学名称的由来。
由古希腊语演变而来。
17世纪时指对古迹、古物的研究,一般只限于含有美术价值的对象的研究。
19世纪才成为对所有古迹、古物的研究。
中国:东汉:古学,指古文经学,包括古文字学;北宋中叶:金石学,仅限于古代的吉金、石刻;清代末期:金石学:扩大到各种古物;古器物学,此名称延续至20世纪前期。
集古、博古、格古、考古:宋。
日本首先使用“考古学”这一名词。
二、考古学的定义:格林.丹尼尔(英国考古学史专家)认为含义有二:①、人类历史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②、人类史前时期物质遗存的研究。
夏鼐:①、考古学研究所获得的知识或继续使用这种知识的途径;②、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方法和技术;③、理论性的研究和解释。
共同点:过去的;物质的遗存。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三、考古学研究的范围:自人类的起源始;下限:随考古学的发展而有所变化,又由于各地区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所以无法统一。
20世纪50年代前,下限被限定在文字出现前,偏重于史前考古。
50年代后,历史考古受重视,下限逐渐向后延伸。
下限:英国:诺曼人的入侵(1066年)。
法国:加洛林王朝的覆灭(987年)。
美国: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年)。
日本:明治维新(1864年)。
中国:明朝灭亡(1644年)。
空间范围:原则上:全球各地,一般限于古代人类居住、活动的地方。
四、考古学研究的目的。
历史科学的组成部分:目的:人类历史。
察明人类历史在发展过程的规律。
理论基础:历史唯物论。
人类文化发展演变的规律。
普遍规律、特殊规律。
第二节、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一、考古资料的遗留形式及原因:人类创造的物质形态被保留下来,即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
情况:①、埋藏于地下,为多,大量;②、遗留在地面上。
造在地面上,高大,长时期内不会被彻底埋藏;年代不太久远。
地下遗留形成的原因:①、自然原因:自然的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