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文献一篇
- 格式:ppt
- 大小:4.12 MB
- 文档页数:49
基于PD-1/PD-L1抑制剂的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预测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王佳慧,陈公琰Advancesinthestudyofpredictivemarkersofimmunotherapyfornon-smallcelllungcancerbasedonPD-1/PD-L1inhibitorsWANGJiahui,CHENGongyanHarbinMedicalUniversityCancerHospital,HeilongjiangHarbin150000,China.【Abstract】Themorbidityandmortalityoflungcancerarethehighestintheworld.Non-smallcelllungcanceraccountsforabout85%ofalltypesoflungcancer.Theeffectiverateoftraditionalradiotherapyandchemotherapyisverylimited.Drugresistanceintargetedtherapyiswidespread.Withthefurtherstudyofthemechanismoftumorimmuneescape,theimmunotherapyledbyPD-1/PD-L1inhibitorsisexpectedtobringanewdawnforpatients.Butrelatedclinicalstudiessuggestthatonlyabout20%ofthenon-selectedpopulationcanbenefitfromit,soitisurgenttoscreenthedominantpopulation.ThisarticlewillreviewthecurrentresearchprogressofPD-1/PD-L1inhibitorimmunotherapypredictivemarkersinnon-smallcelllungcancer,inordertohelptheclinicalselectionofnon-smallcelllungcancerimmunotherapysuperioritypopulation,andtomaximizethebenefitofpatients.【Keywords】non-smallcelllungcancer,immunotherapy,PD-1/PD-L1inhibitor,biomarkersModernOncology2021,29(10):1822-1825【指示性摘要】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居世界首位,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类型的85%,传统放化疗的有效率十分有限,靶向治疗的耐药问题广泛存在。
小分子EGFR-TKIs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胡亚南
【期刊名称】《药物资讯》
【年(卷),期】2024(13)1
【摘要】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在治疗伴有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获得了巨大的临床收益。
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EGFR-TKIs治疗,不可避免的出现获得性耐药。
本文主要对小分子EGFR-TKIs在NSCLC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及进行综述,为该类药物的临床使用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总页数】9页(P1-9)
【作者】胡亚南
【作者单位】南京知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进展后停药与继续原药维持的30例观察
2.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化合物(EGFR-TKI)靶向治疗疾病进展后与化疗交替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3.放疗同步EGFR-TKI治疗与先放疗后EGFR-TKI治疗在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4.EGFR-TKIs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s获得性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培美曲塞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李秀芹;张明奎;张斌斌;陈兆波
【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32)12
【摘要】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逐年上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发病率的75%-80%左右,培美曲塞是一种多靶点的叶酸拮抗剂,该药用于治疗晚期NSCLC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
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们应用培美曲塞治疗晚期NSCL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4-25)
【作者】李秀芹;张明奎;张斌斌;陈兆波
【作者单位】赣榆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赣榆222100;赣榆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赣榆222100;赣榆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赣榆222100;赣榆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江苏赣榆222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4.2
【相关文献】
1.培美曲塞联合奈达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晓文
2.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简[J], 陈楠;张莹;李恒;郭刚;向旭东;马千里;李高峰;
3.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楠;张莹;李恒;郭刚;向旭东;马千里;李高峰;
4.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陈楠;张莹;李恒;郭刚;向旭东;马千里;李高峰
5.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孙永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小细胞肺癌:现状及其未来的治疗
Joan H Schiller,MD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
【年(卷),期】2003(009)004
【摘要】@@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仍具挑战性,外科手术可以治愈大约30%的局限期病变;但是大多数病人就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或发生转移,需要采用化疗[1].尽管近年来采用新方案使(NSCLC)患者的生存期有一些提高,但总的5年生存率仍低(15%)[1].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Joan H Schiller,MD
【作者单位】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癌症中心肿瘤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分子标志的现状和未来 [J], 宋勇;魏淑珍
2.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现状与未来策略 [J], 黄赐汀
3.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的现状与未来 [J], 章必成;朱波
4.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现状及其未来 [J], Joan H Schiller
5.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现状及未来展望 [J], 李慧;李朝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现状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男性的发病率(13%)通常高于女性(12%)。
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男性癌症患者中最高;女性癌症患者中肺癌的比例位居第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死亡率均最高[1]。
肺癌可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15%。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驱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即肺癌的驱动基因。
随着基因分析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分析肺癌的遗传特征谱和发现更多新型肺癌驱动基因将更加方便,并可在临床上更新和简化肺癌基因的检测方法,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潜在的药物靶点[2]。
二、研究方向(一)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肺腺癌( lung adenocarcinoma,AC) 、肺鳞状细胞癌(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和大细胞癌 ( large cell lung cancer,LCLC)等[3]。
1.肺腺癌的驱动基因。
Zhou X,Cai L,Liu J(2018)指出,肺腺癌中约60%的驱动基因已被识别。
其中,EGFR、ALK和KRAS是肺腺癌中更常见的研究和特征性驱动基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50.7%。
最常见的突变是外显子21中的L858R替换突变和外显子19中的缺失突变。
EGFR突变和19Del突变是肺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4]。
Rao S等人分析了120个不同亚型的肺癌组织样本,并在每种肺癌组织类型中检测到强烈的肿瘤RANK表达;腺癌的发病率和表达强度最高。
72%的肺腺癌RANK阳性,发现RANK阳性与KRAS 突变相关[5]。
Ooki A等人的研究证明,PAX6作为一种致癌物,通过PAX6-GLI-SOX2信号轴诱导肺腺癌的癌干细胞特征,并支持PAX6启动子甲基化作为早期肺癌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6]。
非小细胞肺癌的BRAF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黄志敏;吴一龙【摘要】BRAF mutations have been found to be a driver mutation and maybe a therapy target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BRAF gene, its structure, expression, the signal pathway,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cancer especially the targeted therapie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BRAF基因是一个驱动基因,可能是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靶点.本文就BRAF基因的结构、表达、信号通路调节及研究热点、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尤其是与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关系加以阐述.【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2(015)003【总页数】4页(P183-186)【关键词】BRAF突变;肺肿瘤;靶向治疗【作者】黄志敏;吴一龙【作者单位】510080广州,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510080广州,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BRAF基因激活突变可发生于多种肿瘤及癌细胞系中,尤其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
近年来研究提示BRAF基因激活突变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有密切的关系。
本文就BRAF基因的结构、表达、信号通路调节及研究热点、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尤其是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靶向治疗关系加以阐述。
1 BRAF基因及家族BRAF基因,1988年由Ikawa等[1]首先在人类尤文氏肉瘤中发现并克隆确认,是一个能转染NIH3T3细胞且有活性的DNA序列,因其与CRAF和ARAF具有相当高的同源性,故称其为BRAF。
【摘要】目的评价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联合卡铂(carboplatin,CBP)治疗老年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45例老年晚期不可手术的Ⅲa和Ⅲb期NSCLC患者接受PEM联合CBP与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联合CBP的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
研究的终点目标是有效率(RR)、肿瘤进展时间(TTP)、中位生存期(MST)、1年生存率以及毒性反应。
结果可评价的45例患者,共完成92个周期化疗。
有效率:PEM组和GEM组分别为43.5%和40.9% ,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TTP和中位生存时间:PEM组分别为6.2 与8.9个月,GEM组分别为5.8与7.8个月;1年生存率:PEM组和GEM组分别为50.0%和47.5%。
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毒性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EM组明显低于GEM组。
结论PEM组和GEM组老年不可手术的晚期NSCLC的近期临床疗效相近,中位TTP和生存时间及1年生存率均相似,但PEM 组耐受性及毒性反应低于GEM组。
PEM联合CBP方案可作为老年晚期NSCLC有效的化疗方案。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化疗对于老年癌症患者尤其是>70岁者,是否进行化疗目前意见不一致,但2003年ASCO 会议报告,年龄不是疗效、生存期和化疗耐受性的决定因素,≥70岁老年人可考虑进行姑息性化疗〔1〕。
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叶酸制剂,不良反应小,与铂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受到推崇。
本文采用PEM+CBP(carboplatin,CBP) 方案治疗老年晚期NSCLC,并与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CBP方案作对照,旨在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的概念及治疗策略康晓征;陈克能【摘要】非小细胞肺癌是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约20%-50%会发生远处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为脑、骨,肝及肾上腺.寡转移状态是一段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数目自限并且转移器官具有特异性.“寡转移”来源于微转移,肿瘤细胞已具有器官特异性,但尚不具备全身播散的遗传倾向.治疗寡转移状态的关键是局部控制,需要兼顾预防远处转移,治疗隐匿性转移灶、治疗寡转移灶和全身治疗结束后清除残留癌灶四个方面.本文旨在对“寡转移”概念在非小细胞肺癌常见转移脏器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ranks among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cies and is the major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 Nearly 2096-50% will accompany by metastatic disease and the most common ex-trapulmonary sites of distant metastases are the brain, bone, liver and adrenal gland. The oligometastatic state is a biologically mild tumor stage and a intermediate state in which spread may be limited to specific organs and metastases might be present in limited numbers. Oligometastases are thought to arise from micrometastases, which have been dormant for a period of time. Local control may be an crucial component of a curative therapeutic strategy in the following four clinical schemes: to prohibit metastases; to cure occult metastatic disease; to remedy oligometastases; and to deracinate any residual lesion after systemic therapy. This review aims to outline the concept of the oligometastatic NSCLC and its strategies of treatment.【期刊名称】《中国肺癌杂志》【年(卷),期】2012(015)004【总页数】4页(P242-245)【关键词】肺肿瘤;肿瘤转移;治疗;放疗【作者】康晓征;陈克能【作者单位】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胸一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 北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胸一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艺(桂林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广西桂林541002)摘要目的探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收治已确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9例,均以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记录各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差异。
结果29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2例患者病情有所缓解,7例患者病情部分缓解,15例患者病情稳定,5例患者病情发展,客观缓解率为31.03%,控制率为82.76%。
用药期间,3例患者出现高血压症状,1例患者出现恶心腹泻情况,2例患者出现手足综合征,1例患者出现蛋白尿,总不良反应率为24.14%。
另外,所有患者用药后躯体功能评分(20.23±1.07)分、心理功能评分(21.17±1.42)分、社会功能评分(18.43±1.32)分、物质生活评分(17.94±3.22)分、总评分(78.59±4.96)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0.05)。
结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盐酸安罗替尼胶囊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生存质量高。
关键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非小细胞肺癌;晚期;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67文章编码@1001-8131(2021)01-0051-02肺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多见,近几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活习惯、空气环境变,非小细胞肺的患致死均呈逐年升趋势叫本文以收29例诊为晚期非小细肺患者为例,安的临床应用价,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已诊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29例,男性16例,女性13例,年35~82岁,均年(53.5±1.7)岁,其14例患者诊为,12例患者诊为,3例患者诊为细,其18例患者变,11例患者发变。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在最新一期的《Cancer cell》杂志上来自麻省总医院的Rebecca S. Heist 和Jeffrey A. Engelman发表了一篇题为“SnapShot: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文章。
文章以概略图加上主题内容简介及推荐了10篇文献,简明扼要地归纳了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当前临床前景、肺癌的体细胞“驱动”基因突变图谱,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通过开发靶向癌症特异基因突变的药物,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对肺癌活检组织的体细胞突变常规基因测试正成为提供最佳患者医疗护理的标准。
确定特异的突变例如EGFR和ALK为使用FDA批准的靶向治疗提供指导,有可能使临床获益。
发现其他的基因突变也可以引导患者和医生往新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做出努力。
许多目前还正在开发当中的治疗方案主要是靶向激活的受体酪氨酸激酶(PTKs)或相关下游信号通路,尤其是RAS-RAF-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
还有大量的临床试验目前正在开展,评估包含特异突变的癌症最佳特异靶向信号通路(单独或联合)。
NSCLC驱动基因:EGFR活化EGFR突变位于酪氨酸激酶域,可导致组成性的EGFR信号。
EGFR突变激活的PI3K-AKT 和RAS-MEK-ERK信号对癌细胞的生长、生存和迁移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常见的激活突变是19号外显子的框内缺失(in-frame deletion)同突变和858密码子的一个错义突变(导致精氨酸被亮氨酸取代,L858R)。
带有EGFR突变的肺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高度敏感。
当前,EGFR突变的基因型筛查常被用于筛选患有IV期NSCLC、一线治疗方案为接受EGFR—TKIs治疗的患者。
目前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延长反应持续时间,找到有效的途径靶向在疾病进程中形成的耐药机制。
最常见的耐药机制就是EGFR T790M突变,存在约50%的耐药肿瘤中。
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非常高。
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1],非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占比超过85%,患者存在胸痛、咯血、咯痰、咳嗽等多种临床表现。
我国是肺癌高发国家,此病症已经严重威胁了居民身体健康,所以必须提高重视程度。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隐匿,因此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2]。
目前临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含铂类药物两药联合方案,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是有研究DOI:10.16662/ki.1674-0742.2020.35.075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价值探讨王彦超,郑艳清,李清琛,孙莹,张文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化疗科,山东济南250010[摘要]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1月,共方便选择于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将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参照组。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00%与参照组16.00%对比明显略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32,P>0.05);研究组患者疾病治疗总缓解率74.00%与参照组52.00%对比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0,P<0.05);研究组患者内皮生长因子(296.35±24.31)ng/L、基质金属蛋白酶-9(1018.96±74.03)ng/mL、癌胚抗原(14.32±0.92)ng/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指标水平(4.29±0.44)ng/mL与参照组(500.97±46.01)ng/L、(1461.23±108.31)ng/mL、(18.21±1.74)ng/mL、(5.66±0.87)ng/mL对比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04、23.837、13.975,9.936,P<0.05)。
非小细胞肺癌世卫病理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及其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提供的病理分类进行综述和解释。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部分比例。
了解NSCLC 的病理分类对于指导治疗选择、预测患者预后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并提供对NSCLC和相关病理分类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接着,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NSCLC 的流行病学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现况。
第三部分将介绍WHO对NSCLC进行的病理分类,包括分类原则、体系以及分类标准变迁历程,并对主要分类类型进行解释。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NSCLC 对临床意义及其指导下不同治疗策略选择与预后指导意义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展望未来对NSCLC病理分类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综述和解释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病理分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并强调各个类型对患者预后以及治疗决策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全面了解NSCLC的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病理分类体系,读者将获得更深入、更具科学依据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肿瘤治疗决策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非小细胞肺癌2.1 定义和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多数。
与小细胞肺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较慢且有更好的预后。
它包括几个亚型: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异质性,对其进行病理分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