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CN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71
2021.v5版⾮⼩细胞肺癌NCCN指南新鲜出炉!⼗⼤靶点治疗⽅案更新解读!NCCN全称美国国⽴综合癌症⽹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每年都会发布各种恶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已成为全球临床医师遵循和认可的临床治疗标准和参考,意义重⼤。
2021年6⽉,NCCN官⽹将⾮⼩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第五版,主要是两⼤重磅抗癌新药JNJ-6372和AMG510接连提前获批上市,实现了EGFR 20ins和KRAS两⼤靶点0靶向药的突破,对肿瘤患者意义重⼤,指南及时将这些抗癌“特药”纳⼊指南,给病友们带来新的选择和希望。
全球肿瘤医⽣⽹医学部为病友们整理了指南更新的最新治疗⽅案,希望给⼤家带来帮助。
NCCN指南:⾮⼩细胞肺癌需要检测的⼗⼤靶点⽬前,⾮⼩细胞肺癌NCCN指南推荐肺癌患者应检测的靶点为EGFR(19del和L858R)、EGFR 20ins、KRAS G12C、ALK、ROS1、BRAF、NTRK1/2/3、MET、RET、PD-L1⼗⼤靶点。
注: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将敏感的EGFR突变阳性,分为EGFR突变阳性(19del和L858R),以及EGFR 20外显⼦插⼊突变阳性,此靶点之前没有专门获批的靶向药物,4代EGFR药物Amivantamab-vmjw上市,使得其成为可⽤药靶点,这是EGFR外显⼦20插⼊突变肺癌患者的⾸款靶向疗法,是医学届对于这部分患者的⼀项重⼤进步,具有⾥程碑式的意义!最新版指南推荐的检测中,增加了KRAS G12C阳性突变,此靶点堪称史上“最难治”靶点,研发40年终于在今年迎来新药AMG510这款重磅药物上市。
肺癌NCCN指南⼗⼤靶点治疗⽅案更新解读EGFR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rbB-1或HER1)全称表⽪⽣长因⼦受体。
主要在肺腺癌、亚裔、⾮吸烟及⼥性患者中,⼤约有 15% 的⽩种⼈和 30-50% 的亚洲⼈中有 EGFR 基因突变。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NCCN(国家综合癌症网络)是一个由美国30多家顶级癌症中心共同组成的组织,旨在制定和推广癌症治疗的临床实践指南。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之一,也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之一、NCCN为NSCLC的治疗制定了详细的临床实践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更好的治疗决策。
一、疾病的分期与诊断:根据NCCN指南,NSCLC的分期与诊断应该包括病理诊断、疾病分期和生物学特征评估。
病理诊断通常通过活检或外科手术获得,可以确定肿瘤类型、组织学亚型和分化程度等信息。
疾病分期则根据医学影像学、病理学和临床信息来确定,一般采用国际TNM分期系统。
二、初始治疗:对于早期的NSCLC,根据病理分期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手术可行的患者,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对于中晚期的患者,根据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可能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免疫疗法或靶向治疗等方法。
三、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可以针对肿瘤细胞中的特定致癌基因进行干预。
对于NSCLC中EGFR突变阳性的患者,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和阿法替尼(Afatinib)等可以作为一线治疗。
此外,ALK融合阳性NSCLC患者可使用克唑替尼(Crizotinib)等ALK抑制剂进行治疗。
四、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来抑制癌症发展的治疗方法。
针对NSCLC的免疫疗法主要包括PD-1抑制剂和PD-L1抑制剂。
这些药物可以阻断抑制机体免疫细胞活性的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攻击能力。
根据NCCN指南,免疫疗法可以作为一线和二线治疗选择。
五、辅助治疗与康复:对于手术后的患者,辅助治疗可以帮助减少复发风险。
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
此外,康复和支持治疗也是NSCLC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疼痛缓解、营养支持、心理护理等。
六、复发与转移的治疗:对于复发和转移的NSCLC患者,其治疗方法与初治相似,可以采用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等手段。
非小细胞肺癌2024版NCCN治疗指南中文版肺癌治疗指南的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患者所患肺癌深入研究,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诊断,更加细致地评估患者特殊情况;
3.考虑到患者的全面情况,尽可能多地提出治疗组合方案;
4.尊重患者的偏好和权利,提供更好的细化信息,以帮助患者确定最佳疗法;
5.尽可能使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治疗效果最佳,同时减少毒副作用的出现;
6.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7.根据病情变化,给予病情所需的抗癌治疗,特别是对肺癌晚期患者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8.为患者提供支持性治疗,以缓解症状,改善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增强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9.加强门诊跟踪管理,定期复查,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以期更有效地控制病情;
10.建立健全患者的长期护理机制。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24更新解读
一、引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患者的病情越来越复杂,治疗方案也日益多样化,由于病情的复杂性,合理的治疗规划对患者的病情是非常重要的。
2024年,NCCN发布了最新的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指南为患者和医生提供了最新的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指南。
二、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的内容
1.临床实践指南的结构
(1)介绍:介绍该指南的发布背景及其使用方法;
(2)疾病:详细介绍肺癌的诊断及分期;
(3)一般管理:讨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模式;
(4)经典治疗:介绍肺癌手术和放疗治疗;
(5)免疫治疗:介绍经典及联合免疫治疗方案;
(6)血液净化:提供血液净化作为辅助治疗;
(7)癌症诊断和治疗材料:介绍诊断和治疗用材料的合理使用和安全措施;
2.指南的新增特性
本次更新共添加了8个新特性:
(1)雷射治疗的建议;
(2)肺癌小细胞肿瘤的治疗建议;
(3)肺癌转移性腹膜炎的治疗建议;。
2021年NCCN:NSCLC指南更新主要内容(最全版)2021年NCCN:NSCLC指南更新主要内容(最全版)更新一Tepotinib升级成为一线首选治疗方案2021年2月3日,FDA加速批准Tepotinib上市,用于治疗携带MET外显子14(METex14)跳跃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NCCNV3版指南也将Tepotinib升级为晚期MET14突变NSCLC的一线优先推荐方案。
Capmatinib 是V1版指南中更新的一级推荐。
相关研究解读:(1)Tepotinib获批上市是基于一项开放标签的Ⅱ期临床研究(VISION,NCT),共纳入了152例MET外显子14跳读的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每天给予Tepotinib(500mg/d)。
最终结果显示,联合活检亚组中,独立评价的客观缓解率为46%(95%CI,36-57),中位缓解时间为11.1个月;液体活检亚组中,客观缓解率为48%(95%CI 36-61),中位缓解时间为9.9个月;组织活检亚组中,客观缓解率为50%(95%CI 45-66),中位缓解时间为15.7个月。
研究者评估的缓解率为56%(95%CI,45-6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95%CI,6.7-11),研究人员发现2例患者完全缓解,53例患者部分缓解。
液体活检组的反应率为56%(95%CI,43-6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5个月(95%CI,5.111);组织活检组的反应率为62%(95%CI,48-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个月(95%CI,5.7-17.1),且疗效与先前接受的晚期或转移性疾病的治疗无关。
在152例患者中,有98%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了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其中3级或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主要是7%的外周水肿。
11%的患者因不良事件永久停药。
(2)在GEOMETRYmono-1研究中,卡马替尼不仅证明了其在MET14突变患者的有效性,研究还纳入了MET扩增的患者,在MET扩增倍数GCN≥10的患者中,表现出可观的疗效,经治和初治患者的ORR分别为29%和40%,均低于预设的下限,中位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8.3个月和7.5个月。
2022 年第3 版《NCCN 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更新解读诊断评估临床上应用超声支气管镜(endobronchial ultrasound,EBUS)和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等活检方法诊断高度怀疑NSCLC 的患者,新版指南新增“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检查”。
有研究显示,与传统支气管镜检查比较,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检查不仅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且在对传统技术有挑战性的肺部病变中展现出更大的优势。
新版指南对首次诊断推荐的检查新增了快速现场评估(rapid on-site evaluation,ROSE)3ROSE 属于快速细胞病理学范畴,其目的在于评估标本质量和提高诊断率病理学评估有研究表明,胰岛素瘤相关蛋白-1(insulinoma-associated protein 1,INSM1)对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具有高敏感度和高特异度,特别在识别SCLC 中要优于传统标志物。
新版指南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中将INSM1 列入评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保留神经细胞黏附分子、嗜铬粒蛋白和突触小泡蛋白作为对神经内分泌肿瘤评估的标志物分子检测评估组织标本采集和管理新版指南将原先的“分子检测”修改为“组织分子检测”。
当组织标本较小时,实验室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组织进行分子辅助检测,包括设定小活检组织取样流程及用于诊断和预测性检测的预切片。
新版指南新增了外周血(血浆循环肿瘤DNA)可以作为组织替代样本检测方法新版指南强烈推荐利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联合进行广谱分子检测[ 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外显子19(exon19)缺失、EGFR L858R 突变、EGFRS768I 突变、EGFR G719X 突变、EGFR exon20 插入突变、V-Ki-ras2 Kirsten 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V-Ki-ras 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G12C 突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肉瘤致癌因子 1 受体酪氨酸激酶(ROS proto-oncogene 1,receptor tyrosine kinase,ROS1)融合、V-raf 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oncogene homolog,BRAF)V600E 突变、神经营养受体络氨酸激酶1/2/3(neurotrophic tyrosine receptor kinase 1/2/3,NTRK1/2/3)融合、间质- 上皮转化因子(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MET)exon14 跳跃突变、转导重排基因(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RET)融合、MET 扩增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突变等],以便发现更多的少见驱动基因突变,使患者有机会接受更多有效的靶向药物治疗。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解析随着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2011版《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实践指南》(简称《指南》)的发布,中国专家组也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4届NCCN亚洲学术会议上对《指南》(中国版)进行了讨论和修订,两者连同我国卫生部近日推出的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简称《规范》)成为目前国内肺癌诊治的指导指南。
本文就英文版《指南》的更新内容及其与《指南》(中国版)和《规范》的异同作一简要介绍。
《指南》(英文版)更新内容肺癌预防新版《指南》指出,约85%~90%的肺癌是由直接或间接吸烟引起,长期吸烟易导致第二原发癌、治疗并发症、药物相互作用、其他吸烟相关疾病、生活质量下降及生存期缩短。
因此,新版《指南》加强了戒烟的推荐力度,将“建议戒烟”修订为“戒烟劝告、辅导以及药物治疗”。
预测和预后分子标志物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RNA核苷酸还原酶1(RRM1)、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 ( ERCC1)及KRAS后,EML4-ALK作为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版《指南》也将其纳入。
在美国人群中,EML4-ALK融合基因的发生率为2%~7%,而在中国约为16%。
携带EML4-ALK融合基因的NSCLC患者对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而这两种突变的高发人群均为腺癌、不吸烟或轻度吸烟者,且这两种基因突变相互排斥。
因此,在上述高发人群中进行EML4-ALK突变的检测尤为重要。
但新版《指南》并未推荐标准的EML4-ALK突变检测方法。
目前,crizotinib是针对EML4-ALK的靶向治疗新药,其是ALK和生长因子受体蛋白(MET)的TKI,crizotinib对EML4-ALK突变型晚期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可达90%。
该药目前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其应用前景值得期待,EML4-ALK也有望成为继EGFR后另一种有明确疗效预测作用的分子标志物。
早期NSCLC治疗对于早期NSCLC(Ⅰ、Ⅱ期),根治性手术±辅助化疗仍是标准的治疗模式,新版《指南》并未过多改动,主要更新点有以下两方面。
2014年NSCLC指南更新解读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不仅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南。
目前2014年NCCN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指南已经更新到第三版(2014.V3),较2013年指南更新内容更广泛,通过这些更新也看到NSCLC的个体化治疗更加趋于规范和完善。
现邀请了解放军307医院刘晓晴教授和郭万峰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陈克能教授、朱广迎教授和于会明副主任医师分别就NSCLC指南中综合诊断和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及放射治疗部分的主要更新点进行解析。
一、诊断、随访更新及表述改变分子诊断2014年NCCN指南更强调分子诊断。
建议用足够的组织进行分子亚型分类,如可能,必要时考虑重复活检。
对于较少的组织样本,尤其是晚期NSCLC,免疫组化(IHC)检测应让位于分子诊断。
多数情况下,检测一个鳞癌标志物(p63)和一个腺癌标志物[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即足够。
对于腺癌、大细胞癌或未分类的NSCLC,ALK检测为1类推荐。
对ALK重排的人群特点删去了“倾向存在于年轻和晚期NSCLC患者中”,检测也不仅局限于肺腺癌。
建议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ALK作为NSCLC 多重或新一代测序的两个靶点进行检测,尤其是不吸烟或标本较小的鳞癌及混合组织学类型患者(图1)。
对EGFR突变和ALK重排阴性患者,可考虑行其它突变检测。
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针对的敏感突变,建议检测EGFR外显子21的L861突变和外显子18的G719突变。
TKI原发耐药和KRAS突变相关,获得性耐药和EGFR激酶区(如T790M)第二位点突变、其他激酶(如MET)扩增、NSCLC向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转化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
图1 转移性NSCLC组织学亚型的确定随访大于10mm非实性或部分实性结节,低剂量CT随访3~6个月后,考虑外科切除的条件除大小增加外,补充了“实性成分增多”的内容。
非小细胞肺癌世卫病理分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及其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所提供的病理分类进行综述和解释。
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部分比例。
了解NSCLC 的病理分类对于指导治疗选择、预测患者预后以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包括五个主要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介绍文章的目的并提供对NSCLC和相关病理分类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接着,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NSCLC 的流行病学特征,从而更好地认识该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现况。
第三部分将介绍WHO对NSCLC进行的病理分类,包括分类原则、体系以及分类标准变迁历程,并对主要分类类型进行解释。
在第四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NSCLC 对临床意义及其指导下不同治疗策略选择与预后指导意义进行重点分析。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展望未来对NSCLC病理分类的发展方向,并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价值。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综述和解释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病理分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基本特征和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并强调各个类型对患者预后以及治疗决策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通过全面了解NSCLC的世界卫生组织所提供的病理分类体系,读者将获得更深入、更具科学依据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肿瘤治疗决策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 非小细胞肺癌2.1 定义和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一种常见的肺癌类型,占据了所有肺癌病例的大多数。
与小细胞肺癌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生长较慢且有更好的预后。
它包括几个亚型: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
由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异质性,对其进行病理分类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NCCN指南2024版解读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和死
亡率均有明显升高,因此研究不同诊断、治疗的规范化管理指南就显得尤
为重要。
2024年,由美国全国癌症网(NCCN)发布的NSCLC诊疗指南已
经进入其第六版,此版规定了明确的治疗步骤。
下面简要介绍此版诊疗指南。
一、诊断
1、临床表现:NSCLC的主要症状为咳嗽、血痰、气促、体重减轻以
及痰中带有血液。
此外,也可能伴有胸膜及淋巴结游离性的包块,以及呼
吸困难、极重的咳嗽等其他非特异性症状。
2、检查鉴别诊断:通过胸部X线、血常规检查、肺动脉造影、肺切
片以及肿瘤标志物等物理检查,来确诊NSCLC,其中肺部CT扫描是确诊NSCLC的主要方法。
3、病理诊断:如果肺部CT扫描可以诊断出NSCLC,那么将通过痰液
的细胞学检查,肺部CT检查可能提示局部的肿瘤,有可能进行肺部减毒
术或者是内镜抽穿分活检,来病理诊断NSCLC。
二、治疗
1、手术治疗:通常而言,NSCLC的治疗的重点是手术治疗,但是特
别是小肺坏疽的肿瘤,或者是中晚期肿瘤手术前治疗进展较为明显的病例,术前诊断的检查便成为特别重要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