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剥离胎盘术操作流程简图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1
人工剥离胎盘术诊疗常规
[适应证]
(一)第三产程超过15分钟以上。
(二)第三产程流血超过200mlo
(三)某些须探查宫腔的产妇(如横位、毁胎术)。
[注意事项]
(一)一般不需麻醉,但术前用镇静剂,若宫口紧,可用全身麻醉。
(二)重新外阴消毒、导尿、术者严格洗手或更换手套,一手拉住脐带,另一手沿脐进入宫腔检查胎盘情况,若胎盘尚未与子宫壁分离,用掌面的侧缘或拼拢的手指,从胎盘边缘逐渐将胎盘与子宫壁分离,同时左手在腹壁扶住子宫底,并稍向下推,以利左手在宫腔内操作;倘胎盘与子宫壁紧密相连,不能分离时,不应强行操作。
(三)胎盘在于宫角部附着常较牢固,该部肌层较薄,胎盘及子宫接触面层次不清,用手剥离时不如其他部位疏松,分界限亦不清楚,操作时应特别当心,以免用力不当穿破子宫。
(四)胎盘取出后必须仔细检查,胎盘与胎膜是否完整,如有缺损,须重新伸手人官腔取出残留胎盘。
(五)手术时,手术后均须加用宫缩剂。
(六)术后应使用抗炎药物。
徒手剥离胎盘术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会被徒手剥胎盘呢?生产过程中如出现胎盘粘连或不能正常娩出胎盘的产妇,医生就不得不采用这种看起来很残忍的方式去挽救产妇生命。
一般情况下,医生都是用一只手伸进产道到达产妇的子宫,然后寻找胎盘的位置,找到胎盘的边缘,用力将胎盘完整剥离出来,之后检查有无残余,按压腹部排除淤血。
术前评估及术前准备绝大多数产妇的第三产程在3~5分钟内结束,如半小时胎盘尚未娩出称胎盘滞留。
研究发现第三产程时间对产后失血量有显著影响:当第三产程>10分钟失血量增加,>20分钟增加更加显著。
有学者建议10分钟为处理线,20分钟为病理线;但也有学者主张不出血可等待60分钟。
综合国内外文献,徒手剥离胎盘术的适应证为:①胎儿娩出后,胎盘部分剥离引起子宫出血(>100ml),经按摩子宫及应用宫缩剂等处理,胎盘仍不能完全剥离排出者;②阴道分娩胎儿娩出后10~30分钟、剖宫产胎儿娩出后5~10分钟,胎盘仍未剥离排出者。
术前准备包括:①建立静脉通道;②合血备用;③给予缩宫素加强宫缩。
手术步骤因剖宫产术中为直视操作,较容易,故只叙述经阴道操作的步骤:1.产妇取膀胱截石位,排空膀胱。
重新消毒外阴并重新铺巾,术者更换手术衣及手套。
2.术者右手涂抹碘伏,五指并拢成圆锥状,将脐带轻握其中,沿脐带伸入宫腔(图1);左手放在腹壁上,依骨盆轴方向向下推压子宫体。
3.伸入宫腔的右手沿脐带摸到胎盘边缘,如胎盘为已剥离但被宫颈嵌顿者,可将胎盘握住,顺一个方向,旋转取出。
若胎盘尚未剥离,术者四指并拢,手背紧贴宫壁,掌面朝向胎盘的母面,以手指尖和手掌的尺侧缘慢慢将胎盘自宫壁分离;固定子宫体的左手与宫腔操作的右手要注意配合动作(图2、图3)。
如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手掌朝向胎盘面操作困难时,亦可手掌朝向子宫前壁贴宫壁剥离胎盘(图4)。
4.待整个胎盘剥离后,将胎盘握在手掌中取出(图5)。
5. 立即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留,再伸手进入宫腔寻找并剥离残留部分并取出(图6)。
人工破膜流程与操作规程人工破膜(Artificial Rupture of Membranes,简称ARM)是指在分娩过程中,医生使用特殊工具或方法刺破胎膜,以加速宫缩和分娩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工破膜的流程和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首先,医生需要确认孕妇已达到足月妊娠(即孕周超过37周),胎儿发育正常,并且母体和胎盘没有明显的疾病或并发症。
接下来,医生需要评估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包括胎心音、子宫收缩情况、胎儿的位置和位置、宫颈扩张情况等。
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后,医生才可以进行人工破膜。
2.导尿在进行人工破膜之前,孕妇需要排空膀胱。
医生会采用导尿管将孕妇的膀胱内的尿液排出,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误伤膀胱。
3.防护准备医生需要穿戴好洁净的手术衣、手套、口罩和帽子,并对操作区域进行消毒和覆盖。
4.破膜操作医生会使用专用的破膜钩或一次性的锐器,对胎膜进行刺破。
刺破胎膜前,医生需要先检查胎膜的位置和厚度,并确保宫颈已经扩张至一定程度。
然后,医生在胎膜上选择一个较低位置,轻轻用破膜钩或锐器顺利刺破胎膜。
注意避免直接刺向胎儿,避免造成伤害。
完成破膜后,医生会观察胎膜中羊水的流出情况,并记录时间。
5.监测宫缩和胎心在人工破膜后,医生需要密切监测孕妇的宫缩情况和胎儿的胎心音变化。
宫缩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需要保持正常范围内,胎心音也要保持正常的节奏和变化。
如果宫缩和胎心出现异常,医生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防护措施破膜后,孕妇的子宫内环境将变得更加暴露,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
因此,医生在操作后需要对孕妇进行密切观察,并随时注意感染的征兆,如发热、恶臭的羊水、子宫内膜炎等。
必要时,医生还需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
7.继续观察和处理在人工破膜后,医生需要继续观察孕妇的情况,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如宫缩不足、宫口未完全开启等,医生可能需要考虑其他分娩方式,如应用催产素或进行剖宫产等。
总结:人工破膜是一种常见的分娩辅助方法,可以加速分娩的进程。
人工破膜流程与操作规程人工破膜是指通过医疗人员人工干预的方式,将孕妇宫颈口附近胎膜破裂,以加快分娩的过程。
人工破膜流程与操作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准备工作:1.核对患者个人信息,确保手术对象正确。
2.明确操作目的和手术风险,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
3.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和胎儿心率,评估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
4.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器械、药品和消毒物品,以及术后可能需要的监护设备。
二、操作步骤:1.患者取侧卧位,备齐操作所需的器械。
2.医生佩戴洗手液和手术手套,将阴道内口器焕方法灭菌。
3.用碘伏消毒患者阴道外口、阴道和宫颈部位。
4.检查阴道和宫颈的情况,包括宫颈扩张度和宫颈口位置。
5.用力鸭口勺或人工羊膜穿刺针穿破胎膜,并检查胎膜破裂情况。
6.观察胎儿心率变化,记录胎儿心率图。
7.根据情况,可固定导尿管或插入宫颈导管,以便观察宫颈扩张情况。
三、术后处理:1.检查胎膜破裂后宫颈口的扩张情况,记录宫颈扩张口径和位置。
2.观察患者的阴道出血量和胎儿心率变化,以及患者的疼痛感受。
3.护理患者,保持阴道干燥清洁,注意防治感染。
4.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5.观察患者是否有宫缩活动,记录宫缩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
6.定期观察胎儿心率,如有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
7.定期复查宫颈扩张情况,根据宫颈口扩张的进展和阴道出血量的变化,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干预。
四、操作注意事项:1.在操作前,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是否有过敏史和禁忌症。
3.对操作器械、药品和消毒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检查,确保无菌。
5.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反应,及时记录。
6.遇到异常情况时,要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7.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随访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康复和安全。
人工破膜是一项常见的助产术,可以加快分娩进程,减少孕产妇的痛苦和难产的风险。
在操作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手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
人工破膜技术操作流程
人工破膜技术是指通过医疗器械手段,将胎儿羊膜囊中的羊水排出,以达到引产的目的。
以下是人工破膜技术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确定孕妇的子宫颈已充分开启,胎儿已经到达产道口,宫颈软化。
2. 术前准备:穿戴好清洁的手术衣、手术帽、口罩等,对手术器械进行严格消毒。
3. 摆位调整:孕妇取仰卧位,将双腿弯曲屈膝,用枕头支撑起膝盖,以保持舒适。
4. 沐浴及前座察看:孕妇应接受外阴冲洗,并在消毒过程中向医生展示。
5. 术中消毒:将消毒棉球蘸取75%的酒精,对孕妇外阴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
6. 镜检及定位:医生用阴道穿透器穿刺羊膜,通过超声引导确认羊膜穿刺点。
7. 破膜器插入:医生会使用破膜器将穿刺点扩大,然后插入到羊膜之中。
8. 破膜完成:医生会轻轻扭动破膜器,使孕妇的羊膜破裂,羊水开始排出。
9. 监测及观察:医生会密切观察孕妇的子宫收缩情况、胎心监测等,确保胎儿安全。
10. 引产及进展:在人工破膜后,孕妇的宫缩通常会加强,医生会根据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引导产程。
11. 手术结束及清理:当孕妇开始阵痛、 cervix 完全开全后,破膜器会从阴道中取出,并对手术区域进行清理。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破膜技术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术后需要继续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并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措施。
胎盘剥离抢救流程
简介
胎盘剥离抢救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医疗操作,用于处理胎盘分离
困难的情况。
本文档将介绍胎盘剥离抢救的流程。
流程步骤
1. 确认胎盘分离困难的症状,如出血、胎儿心率异常等。
2. 确认患者的身份和基本情况,包括孕周、既往病史等。
3. 快速准备必要的器械和药物,以备胎盘剥离抢救使用。
4. 患者保持仰卧位,并进行静脉麻醉。
5. 医生穿戴无菌手套和外科手术衣,采取洗手和消毒措施。
6. 对患者进行局部消毒,包括外阴和。
7. 用无菌巾将分泌物清除干净,用无菌皮肤消毒剂涂抹口。
8. 医生使用器械进行胎盘剥离,注意避免过度牵拉胎盘,以免
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
9. 在胎盘完全剥离后,医生检查及子宫腔是否有异常出血。
10. 如有出血,医生及时处理,如缝合子宫壁切口等。
11. 胎盘剥离完成后,医生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进行护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注意事项
- 胎盘剥离抢救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确保操作安全和成功。
- 在胎盘剥离过程中,医生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防止感染。
- 如果在胎盘剥离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并发症,应及时寻求其他医疗手段或进行紧急转院。
- 胎盘剥离抢救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确保恢复顺利。
以上是胎盘剥离抢救的流程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手取胎盘术一、适应症:胎儿娩出后,胎盘部分剥离引起子宫出血,经按摩、子宫收缩药物胎盘仍未能剥离者,应迅速实行徒手剥离胎盘;二、手术步骤:产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右手并拢成圆锥状,沿脐带通过收缩环,到达子宫体胎盘附着部;通过收缩环时应特别当心,因产后子宫下段很薄,子宫口也很松弛,如用力过猛或方向失误常可穿破下段;为避免此种意外,左手应在腹部固定并向下按压子宫体,然后顺胎盘面向下找到胎盘边缘与胎盘交界处,用四指并拢作锯状向上剥离;固定子宫体部与宫腔内操作的手配合动作,因胎膜较坚韧一般能随胎盘一起被剥离;待整个胎盘剥离后,将胎盘握在手掌中取出;如此操作可减少胎盘剥离面上血窦感染;徒手剥离胎盘应一次完成,不可反复进出伸入的手,增加感染机会,剥离时应摸清胎盘及子宫的接触面轻轻操作,切勿穿破子宫壁,更不可用暴力扯拉胎盘;手术结束后,肌肉注射缩宫素10IU;三、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及危险:1.胎盘在子宫角部附着常较牢固,该部肌层较薄,胎盘及子宫接触面层次不清,用手剥离时不如其他部位疏松,其界限亦不清楚;操作时应特别当心,以免用力不当穿破宫壁;2.对难以剥离的胎盘,切不可用力强行剥离,要警惕胎盘植入;遇此情况时可将不易剥离的胎盘部分留在宫腔,已剥离的胎盘取出即可止血;对部分植入胎盘也可暂行保守观察;留在宫壁上的残留胎盘组织,日后可因子宫收缩,附着面缩小,血运不良而自行脱落,或因组织自溶自愈;否则长期流血B超检查有明显胎盘组织残留再根据情况处理;3.胎盘剥离后子宫壁上遗留的创面比较粗糙,不可用刮匙搔扒以求平整,搔扒常可致子宫壁损伤,再次妊娠易发生胎盘植入或子宫破裂;4.胎盘用手剥离,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注意无菌操作,否则可诱发子宫感染造成败血症,严重者可致死亡,切不可忽视;剥离确实困难者,应想到可能为胎盘植入或胎盘粘连,应停止剥离行B超检查,在B超引导下进行剥离,仍困难者并出血宜次全子宫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