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错用典故
例1、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破镜重圆。 例2、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 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例3、他太高傲了,平时总是目无全牛,一个也不放在眼里. 辨正—— 例1中的“破镜重圆”,指夫妻失散或关系决裂后重又团 圆,并非指两国关系友好。 例2中的“让梨推枣”,用于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 子关系。 例3中“目无全牛”指庖丁解牛技术熟练,目遇神到,对 牛的机理了如指掌。后指人的技能娴熟。
例1中的“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或文章, 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常用作谦词,只能对 己。 例2中的“虚怀若谷”,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赞,只 能对人,不能对己。 例3中的“蓬荜生辉”,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而使自己非常 荣幸,为谦词。
望文生义 配错对象 错用典故 尊卑不分 谦敬错位
三、误用褒贬
例1、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 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1998年高 考题第5题B项)。 例2、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上,紧握着钢枪,虎视耽耽地望着敌 营。 例3、他太热情了,对我们的照顾简直是无所不至。
辨正—— 例1中的“处心积虑”,形容人们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例2中的“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例3中的 “无所不至”,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一、望文生义
例1、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例2、主观主义者的滥调文章实属不刊之论。 例3、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使莘莘学子从七月流火的炎热中 解脱出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考生的关怀。 例4、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 国的未来,一定要努力呀!”